导读:《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优质20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工作报告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调查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取决于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和数据分析的精确性。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调查报告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专业、性别、生源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
2、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共计100份问卷。
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内容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运用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能够比较合理的反映江夏学生的基本幸福情况。
从调查中发现,年级的不同显著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女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男生。性别角色特征不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和别人说出自己的心事。而男生更多的是选择承担。男生所面临的压力比女生大,男生要承担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对未来有着较高的抱负。作为即将毕业的在学生,大部分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找一个好工作。然而,双向选择、公平竞争、自主择业的市场化人才配置机制给在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三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学习的功得性使他们对未来期望很高,却有对未来迷茫。
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本质,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和享受需要与创造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树立目标,坚定信心,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战胜挫折,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以“在业余生活过得充实、丰富,有意义,在健康、积极、优美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满足需求、增长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切实加强与父母问的沟通和交流,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宜人、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
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
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
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
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论文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在高校创新党建中,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及其想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幸福感的提升。本篇高校党建论文,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切入点,笔者认为只有让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一)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的评价和体验,是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是对人生价值的自我肯定。当代大学生有更多的条件和机遇追求幸福,但他们的幸福感因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生存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了明显改变。在回答“你对大学生活的感受”调查问卷时,35.2%的学生认为“丰富多彩,充满希望”。24.8%的学生认为“生活平淡,内心空虚”或“生活迷茫,前景暗淡”。40.0%的学生认为“时好时坏,说不清楚”。可见其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的幸福感趋于多样化和现实化,更加重视自我感受。二是大学生的幸福感偏低,因人生价值和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困扰较多。
(二)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意义。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幸福教育,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增加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喜爱,同时能坚定学生对理想的追求,提升学习能力,达到学生和学校双赢的目的。因此,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理解幸福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幸福感,积极地追求幸福,并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感知幸福、获得幸福的能力,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高校在创新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新党建工作认知的'欠缺。部分高校在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思想认识不足,未能对创新予以相应的重视,依然墨守旧的党建工作思路方法。高校党组织必须始终不渝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高校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对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重新进行审视,并勇于对以往有效,而现在已经不适应高校发展的那部分思想观念、组织形态、运行机制做出改变和优化。
(二)对创新党建管理机制的欠缺。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方面有重大的意义。在高校创新党建工作中,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创新型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要结合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认真研究和运用先进的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高校党建工作的先进管理理论。
(一)幸福教育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成才塑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学生党建,深化理想信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渗透幸福教育,以德育促学生,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生活目标,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同时,幸福感教育和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普及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党的理论思想教育学生从肤浅、狭隘的个人需求中解放出来,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满足多层次的社会需求,从而获得更持久、更崇高的幸福感。如我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生在为他人服务过程中能体现自我的力量,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自我充满欢乐和幸福的感觉。
(二)丰富党组织活动,锻炼幸福感知能力。就今天的多数大学生而言,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然而,许多学生不仅不能感知自己所处的幸福环境,反而产生空虚感,无聊感。在创新高校党建工作中,应丰富党组织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追求崇高而完善的人格,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幸福观,在生活中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同时通过实践来教育学生通过对外在生活世界的认识、把握和改造,为自己赢得幸福,提升幸福感知的能力。
通过党组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使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群众、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学生在党组织活动中承当和完成自己的角色责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获得成就、感恩和愉悦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幸福感。
(三)以学生为本开展活动,促进幸福感的提升。学生是高校党建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对象。在创新高校党建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提高对学生的重视程度。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姓名:xx班级:xxxx学号:xxxx。
近日我小组进行了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活动,全体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次调查活动当中,每个成员都分配到了任务,都做好了自己的任务,找资料,搜图片,统计数据等,下面就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关注。大学生主观体验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情感、生活和未来预期。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来讲,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从简单的学校生活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过渡期,也是他们完成学业和完善学业的关键时期。从社会大环境方面来讲,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竞争空前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得至关重要。
调查对象:这项研究的总体是北京地区包括清华,北大,人大,交大在内的20所高校近千名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之后对结果进行汇总,并且一项一项的认真统计,虽然数据量很大,依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客观的说调查结果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北京地区各个高校的学生对待幸福的看法,以及自身感觉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和幸福程度。
调查内容:
1)性别2)性格。
3)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4)对未来目标5)幸福主要关联因素6)恋爱幸福感7)幸福程度,等等。
下面为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总结:
1,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与父母关系特别好或很好(近93%)。2,近9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幸福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3,不少同学对未来的目标不明确。
4,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是充实的,但是也有不小一部分人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5,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与幸福关系紧密,在现在这个商品经济充斥各个角落的社会,这点的确很让人深思。
6,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不是很幸福,或者说一般幸福。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几大素,即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其中,人际交往与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要因素,均消费上差异显著次之,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根据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幸福感。
范文精选,欢迎阅读!
摘要: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
自我评定。
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摘要: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参考
调查目的:
了解目前武汉市居民的幸福感。
调查时间:
20xx年暑期。
调查地点:
武汉市居民区。
调查内容:
调查方式:
问卷。
调查对象:
武汉市居民。
前言: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影响这种感受的主观因素有很多种,例如:收入,职业,健康状况,居住环境,政治环境,医疗环境,家庭环境,文明程度等等。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因而,幸福、幸福生活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永恒目标和持久追求。因此,进行幸福感的调查是符合人类生存目标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本人利用暑假时间,对武汉市的居民进行了幸福感调查。作为暑期社会实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及采访人数共200人。
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如下(选项后的数据为该选项的选择情况):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这次问卷调查。我是武汉工程大学的一名在校大学生。需要对我市居民幸福感进行一项调查,希望您能够抽出一点点时间,协助我完成这份问卷。感谢您的参与、合作!
1、您和你的家人目前的住房条件怎么样?
a、我家住房条件非常好2%。
b、我家住房条件比较好14%。
c、我家住房条件一般6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xxx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
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
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的人很满意,%的人比较满意,%的人一般满意,%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当前,从gdp至上转到提升幸福指数、将关注重点从经济数字转向民生福祉,把幸福指数引入经济增长的评估体系渐成趋势,显示了我国经济追求科学发展、提升幸福指数的新信号。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浙江居民幸福指数,20__年__月——__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课题组首次组织开展了浙江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本次调查覆盖杭州、温州、绍兴、丽水4个地级市,向杭州市上城区、江干区、西湖区;绍兴诸暨市、嵊州市;温州市藻溪镇;丽水市缙云县共发放问卷650份,包括了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回收636份,回收率97.85%。在636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619份,其中杭州121份、绍兴199份、温州198份、丽水101份,有效率为97.33%。从基本情况、工作与收入情况、健康情况、家庭情况与人际关系、社会因素、幸福感评价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浙江省居民当前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为研究提高我省居民幸福指数提供第一手珍贵的原始材料。
对调查问卷的总体分析。
1、调查总体基本情况。
在619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占46.0%,女性占54.0%。在年龄方面,18岁以下占3.9%,18——40岁占49.0%,41--60岁占34.5%,60岁以上占12.6%。18岁以上60岁以下占了总体的83.5%。已婚的占80.5%,其中有子女的占69.9%、没有子女的占10.6%;未婚的占19.5%。城镇户口占32.4%,农村户口67.6%。在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占23.3%、初中36.6%、高中或中专16.5%、大学23.0%、研究生及以上6%。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半数以上,达53.1%。居住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占23.3%,住在城镇的占21.0%,住在农村的占55.7%。
2、工作和与收入情况。
(1)职业的满意度为75.7%。在职业方面,在619个调查总体中,学生占11.7%,农民占30.4%,企业员工占26.3%,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占8.8%,个体户占9.3%,无固定职业或待业中占13.5%。农民与企业员工共占56.7%。对职业的满意度,感到非常满意的占4.2%,比较满意的占31.1%,满意的占40.4%,满意率为75.7%。比较不满意的占19.8,非常不满意的占4.5%。
(2)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占84.9%,收入满意率为62.5%。在月收入水平中,1000元以下的占43.8%,2000——3000元的占41.1%,两者共占了84.9%。3001——5000元的占8.9%,5001——8000元的占3.3%,8000元以上的占3.0%。3000元以上的只占15.2%,3000元以下的占了84.9%。对收入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的占3.4%,比较满意的占27.4%,满意的占31.8%,收入满意率为62.5%。比较不满意的占26.7,非常不满意的占10.7%。
(3)家庭情况一般以上和比较富裕的共占78.5%。在家庭经济情况中,“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占了18.9%,“比较富裕”的占13.6%,“非常富裕”的占2.6%,“一般”的占64.9%。一般以上和比较富裕的共占78.5%。在住房条件一项中认为住房“非常好”占6.0%、“比较好”占22.0%、“一般”的占57.0%。住房认为“一般”以上的占了85.0%。“比较差”的占12.1%、“非常差”占2.9。
(4)就业满意率为59.1%。在“当地的就业压力”一项中,“没压力”、“有点压力,但可以承受”、“比较适中”的各占6.4%、40.1%、12.6%,共占59.1%,这也可以视为就业满意率。“压力很大,就业困难”、“很困难、没法就业”的各占28.2%、12.7%,共占40.9%。“没什么压力”与“有压力”之比是三分之二。
3、身体健康情况。
(1)身体健康满意度为77.3%。在身体状况和锻炼程度中,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非常健康”的占8.8%,“能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的占32.1%。“有时候参加体育锻炼,身体一般”占36.5%。“身体状况一般以上”的共占77.3%。说明四分之三左右的调查对象身体是健康的,身体健康满意度为77.3%。“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状况较差”占17.5%,“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状况很差”的占5.2%。
(2)九成居民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对生活的态度方面,“非常乐观”、“比较乐观”的各占6.6%、52.1%,共58.7%。对生活比较乐观的占一半以上强,说明大多数调查对象其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占31.2%。“乐观”以上三者共占90.0%,说明九成居民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也是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比较悲观”、“非常悲观”的各占9.2%、0.8%,共10%。
(3)九成以上的居民其家人都是基本健康的。在家人健康方面:“家人都很健康”占了32.5%、“家人基本健康,偶有小病”占61.9%,两者共占94.3%。九成以上的居民其家人都是基本健康的。只有5.7%的调查对象“家人中有重病”。
4、家庭情况与人际关系。
(1)家庭满意度为89.1%。在家庭和睦方面,认为家庭状况好的占30.5%、较好的占37.0%,一般的26.7%。家庭和睦度为94.2%。较差和差的各占5.5%、0.3%。与家人的关系,感到“非常融洽”、“比较融洽”的各占22.5%、51.6%,共占74.1%。“一般,有些小矛盾”占23.2%,“关系比较紧张”的只占2.8%。在目前的家庭状态中,“家庭和睦幸福,家庭成员沟通愉快,感觉满意”、“家庭和睦,家庭成员关系尚可,感觉一般”的频数分别是275、274,各占44.6%、44.5%,共占89.1%,说明九成左右的家庭是和睦幸福的,家庭满意度为89.1%。“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感觉不满意”的占10.2%,也有0.6%的人认为“家庭破碎,家庭成员冷面无情,感觉非常不满意”。
(2)邻居关系密切度、同事融洽度为73.1%、70.8%。与邻居关系方面:“经常来往”的只占43.2%,“偶尔来往”占29.9%,邻居关系密切度为73.1%。“很少来往,只是见面打打招呼”的占21.8%,“互不来往,与邻居都不熟悉”的占5.0%。在与同事的关系方面:“非常融洽”、“比较融洽”的各占16.3%、54.6%,共占70.8%。同事融洽度为70.8%。“一般,有些小矛盾”占27.7%,“关系比较紧张”“关系非常紧张”的只占1.5%。
(3)人际关系满意度为89.8%。在“对自身目前的人际关系是否满意”一项中,“人际关系融洽,心情愉悦,非常满意”、“人际关系正常,感觉一般”的各占32.8%、56.9%,人际关系满意度为89.8%。有9.1%的人认为“人际关系紧张,感觉糟糕,不满意”,1.1%的认为“人际关系接近冰点,感觉非常糟糕,非常不满意”
5、教育、社会保障、社区文化等社会因素。
(1)经济发展满意率为84.1%、教育状况满意率为58.6%。在对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价方面,感到“非常满意”的有7.1%,“比较满意”的24.1%、“满意”的有52.8%,经济发展满意率为84.1%。认为“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各有14.7%、1.1%。在对当地教育状况评价方面,认为“教育状况还行,满意”的有12.2%、“教育现状感觉一般”的有46.4%。对当地的教育状况满意率为58.6%。认为“存在问题多,不满意”的有34.7%、“说不清”的有6.7%。
(2)享受基本医疗条件率为85.2%,社会保障满意率为55.9%。对当地的医疗保健条件,认为“能享受正常的医疗条件,感觉承受得起医疗费用”的占15.0%、“能享受正常的医疗条件,感觉医疗费用较高有压力”的占31.7%、“能享受基本的医疗条件,感觉负担医疗费用很吃力”的占38.5%、“医疗条件简陋,负担不起基本的医疗费用”的占14.8%。在这项调查中,有85.2%的人“能享受基本的医疗条件”,但只有15.0%的人“感觉承受得起医疗费用”。在对当地的社会保障制度评价中,认为“有社会保障,有安全感”的占15.4%、“有一定的社会保障,有一定的安全感”的占40.5%,“社会保障不充分,安全感不强”的占33.5%、“没有社会保障,没有安全感”的占10.6%。社会保障满意率为55.9%。
(3)社会治安状况满意率为88.0%、生态环境满意率86.0%、社区文化环境社区文化环境满意率为85.3%。对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认为“非常好”、“比较好”、“还过得去”的为4.5%、28.1%、55.4%,满意率为88.0%。有11.1%、1.0%的人认为“有点儿乱”、“非常乱”在对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评价中,认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占23.6%、“环境还过得去”的占62.4%,两者共为86.0%。认为“环境很差,污染严重”的有14.0%。对居住地的社区文化环境中,对居住地的社区文化环境中,认为“非常满意”的有5.3%、“比较满意”的有22.0%、“满意”的有57.9%,满意率为85.3%。认为“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各有13.3%、1.5%,不满意率为14.7%。
6、幸福感评价。
(1)对现在生活状态的评价:对现在生活感到“非常幸福”的占6.8%、“比较幸福”的34.2%,“一般幸福”的49.3%,以上三项共占90.9%。有8.2%、0.8%的调查对象感到“不幸福”、“非常不幸福”。“经常”感到幸福的有29.1%、“偶尔”的有65.7%,共94.8%。只有5.2%的人“从不”感到幸福。
(2)幸福的主要构成元素:认为一是幸福的家庭,达29.1%、二是健康与长寿为24.8%、三是杰出的子女,13.1%、四是成功的事业,13.1%、五是财富与物质,12.6%、六是社会保障水平,7.3%。认为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身体健康”的29.2%、二是“经济收入”的25.7%、三是“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的11.7%、四是“社会保障水平”的11.2%、五是“子女问题”的11.1%。在认为哪些因素增加幸福感中:一是丰厚的收入占20.3%、二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占18.7%、三是舒适的居住环境占15.3%、四是家庭和睦和子女杰出占15.0%、五是稳定的社会局势占11.2%。在问卷中,我们还设了主观题,试图发现居民感到最幸福的5个大事。在认为最幸福的5件事中,对绍兴的5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认为一是“全家身体健康”的占96%、二是“家庭和睦”的占88%、三是“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占63%、四是“有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占51%、五是“居住条件好”的占48%。其它如交通条件好、子女有稳定工作、子女孝顺听话、事业成功、朋友比较融洽等。在对杭州的21份有效问卷分析中,认为最幸福的5件事是:一是“家庭和睦”、二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三是“收入提高”、四是“舒适的家居环境”、五是“子女有出息和孝顺”。其它如清洁卫生的食品、社会稳定治安好、朋友相处融洽、城市人口控制、道路畅通、房价有所降低、生活质量提高等。在对温州的66份有效问卷分析研究中,认为最幸福的5件事是:一是“丰厚的收入、经济收入稳定”、二是“身体健康”、三是“社会稳定”、四是“居住条件好”、五是“杰出的子女、子女孝顺”。其它如家庭和睦团结、农村能够真正得到发展、农民能够享受社会福利、工作和事业顺心、医疗费用有所降低等。
(3)不幸福的因素分析:一是收入太低,占25.0%、二是身体不健康,占21.2%、三是与家人的矛盾多、关系差,占20.7%、四是居住条件差,占14.1%、五是个人发展前景暗淡,占4.6%、六是工作节奏太快,压力太大,业余生活枯燥乏味,占4.2%。不幸福的原因有:一是经济问题,占28.0%、二是子女问题,占20.9%、三是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占17.0%、四是社会保障问题,占10.0%、五是人际关系问题,占7.6%。在认为最不幸福的5件事中,对绍兴的5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认为一是“工资不高、经济收入低”的占82%,二是“没有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占78%,三是“身体不健康”的占64%、四是“居住条件差”的占43%、“子女教育问题”的占16%。其它如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大、业余生活枯燥;家庭不和睦、同事关系不和;长辈身体差;物价上涨过快;环境污染严重;个人发展前景暗淡,不能实现自我价值;食品安全系数低;发生交通事故等。在对杭州的21份有效问卷分析中,认为最不幸福的5件事是:一是看病贵、社会保障水平低;二是收入低;三是道路拥堵、交通不畅通;四是房价太高;五是食品不安全。其它如教育不公平、公务员素质差、物价过高、生活压力大、人际关系稀松等。在对温州的66份有效问卷分析研究中,认为最不幸福的5件事是:一是房屋破旧简陋、居住条件差;二是收入太低;三是身体不健康;四是社会公平正义不能彰显;五是工作压力大、生活没节奏。其它如人际关系冷淡、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农民有可能成为遗传的因素,“贫二代”成为农村子女的代名词,农业投入过大,干农业没有前途,医疗条件差、费用太高,政府做事独断专行,拜金主义严重等。
幸福感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了解目前武汉市居民的幸福感。
调查时间:
20xx年暑期。
调查地点:
武汉市居民区。
调查内容:
问卷。
调查对象:
武汉市居民。
前言: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影响这种感受的主观因素有很多种,例如:收入,职业,健康状况,居住环境,政治环境,医疗环境,家庭环境,文明程度等等。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因而,幸福、幸福生活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永恒目标和持久追求。因此,进行幸福感的调查是符合人类生存目标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本人利用暑假时间,对武汉市的居民进行了幸福感调查。作为暑期社会实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及采访人数共200人。
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如下(选项后的数据为该选项的选择情况):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这次问卷调查。我是武汉工程大学的一名在校大学生。需要对我市居民幸福感进行一项调查,希望您能够抽出一点点时间,协助我完成这份问卷。感谢您的参与、合作!
1、您和你的家人目前的住房条件怎么样?
a、我家住房条件非常好2%。
b、我家住房条件比较好14%。
c、我家住房条件一般63%。
幸福感调查报告
为此,我在中国特色主义的前沿阵地广东做了关于幸福感的调查。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核心。如何在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如何使社会经济发展的考量从“血汗gdp”的数字标签到宜居“幸福指数”的人文标签的转型?如何将“幸福”的概念转化为民众切实感受的幸福生活?这些都将是未来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七成半人感到幸福,整体幸福感接近“比较幸福水平”。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为14.9%,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最高,约占六成,为59.2%,两项相加为74.2%,也就是回答倾向于认为自己生活得幸福;有13.6%的人做了介于幸福和不幸福之间的选择,9.8%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2.5%的人选择了“不幸福”,倾向于不幸福回答的比例为12.3%。
调查中从“不幸福”、“不太幸福”、“说不清”、“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分别计分为1—5,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平均幸福水平为3.74,标准差为0.912,也就是说整体平均分接近“比较幸福”水平。
二、从不同群体的幸福感来看。
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为男性52.9%,女性47.1%。调查结果显示,两性被调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异,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回答“说不清”、“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经卡方检验,男性和女性之间幸福感的差异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水平。男性的平均水平低于女性,为3.71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的3.74,也低于女性的'3.78。
领导群体的幸福感最高。
统计分析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服务人员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专业技术人员组,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组,商业服务人员组,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组,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组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组的平均幸福感得分为3.95、3.82、3.77、3.77、3.69、3.63和3.65。
三、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1、离异居民幸福感最低。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居民选择“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为14.9%,和丧偶居民,这一比例为11.7%,离异居民的比例最低,仅为5.4%。把“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合并来看,未婚居民倾向于幸福评价的比例为65.30%,已婚居民为77.40%,离异居民为53.10%,丧偶居民为61.70%。做负向评价的趋势与此相同,离异居民倾向于不幸福评价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各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别为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为幸福感正向影响。从有无子女受教育一项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高于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反向评价上结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无受教育子女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值为3.78,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这一数值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于租房居民组,比例分别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于后一组。有自有住房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数为3.8,租房居民组为3.5。
4、家庭收入差别。把被调查居民分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组、1001—元组、—5000元组、5001—10000元组和10000元以上组,结果发现幸福感评价与家庭收入高低有线性关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组幸福感平均值分别为3.40、3.62、3.78、3.89和3.95。各组在幸福感各选项上的选择比例与这一结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越高,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虑到家庭人口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发现,家庭人均收入与幸福感的评价呈低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评价波动较大,随着收入增加表现为从低向高震荡变化,特别是人均2000元以下变化复杂,之后的变化幅度减小逐渐平缓,达到一定高点后不再变化,甚至略微下降。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
本次调查发现广东省东、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基本上可以认为,幸福感的高低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美国人总体上要比新西兰人富裕,但并未觉得更幸福。更富的奥地利、法国、日本和德国人并不比巴西、哥伦比亚和菲律宾人更幸福。从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长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却几乎没有增加。
这并非说经济发展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研究发现,富足国家的人们明显比那些贫穷国家的人们幸福。对那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0000美元(1995年)的国家来说尤其明显。没有任何富足国家的人们的幸福平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国家中较高人均收入似乎并不对幸福值又太明显的影响。而在低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过渡阶段国家的人们对生活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不断升高人们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社会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提高全民整体幸福感。
(二)民生与幸福感。
在较低经济收入阶段,经济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是有正相关的,在经济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这种相关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对幸福很少甚至没有影响。
布伦诺·s·弗雷等人的多国对比研究发现,幸福感与收入的相关为0.20;在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但一旦年收入达到1.5万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幸福感的影响变得相对较小。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为0.106,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还处于经济收入较低阶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收入虽然是一个可以用货币单位衡量的量化指标,但是,收入的高低却是一个需要对比才能获得的,而和谁去比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这种个体差异性,同样的货币量化的收入却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说,个人或家庭收入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心理指标,而不应该看作是一个经济指标,相对收入是一个比收入绝对数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为影响相对收入,进而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处于合理范围,避免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提高社会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这些都说明,民生问题与居民的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总结: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的不公平问题等等,如何正确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
幸福感调查报告
“你幸福吗?”近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了xx年成都市民幸福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xx年,成都市民的幸福感已连续两年持续提升,总体评价达82.15分,较之xx年提高了1.58分,较xx年提高了5.48分。
报告显示,16-19岁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最高,为83.63分,其次为50岁-59岁的老年人群,幸福感满意度为82.95分,再次为20岁-29岁和40-49岁年龄段人群,幸福感满意度分别为82.60分和82.00分。而幸福感最低的,则是处于30岁-39岁的“75后-85前”的青壮年,仅为81.23分。针对青壮年幸福感的低满意度,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高级统计师喻志强表示,对于迈向中年的“75后-85前”群体在七个方面评价分都最低,特别是在工作环境和幸福感知项目满意度较低,分别为71.19分和77.47分,分别比最高分少了3.21分和4.32分。
而幸福感较低的人群中,还有离异人士。报告显示,离异人士的幸福感得分仅有78.94分。未婚人士得分为82.46分;已婚人士幸福感得分为82.29分。
针对此次调查,喻志强说,调查发现,“收入与幸福感成一定正比。”他表示,从调查结果看,收入在xx元以下的三分组低收入群体幸福感较低,而收入在4000-4500元和45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幸福感最高,其中4500元以上收入的幸福感得分为86.54分。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成都市的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xx-xx年,成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4%、35.1%、34.8%,xx年该系数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多重因素影响幸福感。
记者注意到,此次调查中,影响成都市民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收入水平、生活压力、物价、个人意愿是否得到满足等多方面。多达32.9%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工资收入不满意,41.3%的市民认为与其他行业相比,自己的工资水平不高。同时,生活压力大也成为影响人们幸福感知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有近五成的市民感觉当前的生活压力较大。
对幸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
报告中,在被问及对幸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方面的问题时,68.88%的市民认为“家人健康”、47.70%认为是“子女教育”。
此外,调查显示,家庭环境10项评价中的“亲朋来往”和“家庭收入”得分较低,分别为69.33和71.74。对此,喻志强表示,只有切实解决居民在健康医疗、教育、住房、食品、社保、养老、社会治安等民生方面涉及的具体问题,才能改善市民生存、社会环境,减轻市民生活压力,保障市民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提升市民幸福感。
幸福感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教书,育人有时候更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职业学校中,这种育人的作用更突出。这样的高要求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通过本调查发现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比较低。
面对学生,尤其是不服从管教的学生时,经常会有老师发出各种各样的感慨,总体感觉就是对学生不满意,但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因此对于这样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产生着害怕上课,厌烦学生的情绪,在工作中难以找到成就感。
教师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面对的是个性发展和成熟过程中的学生,因此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但众多的调查结果和发生在教师身上的一些事故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为了了解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我们进行了调查问卷。通过对老师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现在的教师职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岗位上有时会感到幸福,有时会感到沮丧。特别是高中的老师,面对学校领导的加压、同事之间的评比及升学率的多少,让他们感到压力非常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上来说,女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要比男教师的总体幸福感高,但是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学校这个角度上分析,教师的总体幸福感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职称这个角度上分析,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因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上差异性显著。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对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的评价,它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性别压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学校、课堂教学、人际关系以及家庭期待等方方面面,根本的原因是整个社会在性别观念上仍然缺乏宽容度。一般来讲,男性会比女性追求更大的成就感,因此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更大的热情。所以在同样的岗位上,男性所感受到的压力要比女性大得多。在承受和缓解压力的环节上,女性的特质决定了女性的忍受力要比男性强,因此在幸福感的体验上男教师与女教师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异。
教师的职称不仅仅决定着教师的工资水平,而且也是对教师师德、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认定。在一个调查研究(高校教师职称、月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分析)中已发现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随职称和月收入的升高而增强。通过数据分析也表明了虽然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在职称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这个因子上,却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职称对教师在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这个方面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职称的高低影响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评价,而当自我价值高低的认识与所处环境的认知和价值期望发生矛盾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遭受更多的自我压力,这样对幸福感的体验就会下降。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社会和学校重视的问题。只有心理健康能体验到工作和生活快乐幸福的教师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健康人才。我认为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和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关键就是改变观念,要让教师学会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形成正确合理的认知,改变不合理信念,这样可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要让教师学会各种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发生的技能,当事件发生时教师才能将压力水平降低;影响幸福感体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和学校对教师的关爱。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非物质性生产,希望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受到肯定,所以学校要围绕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宗旨,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
幸福感调查报告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帖,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调查内容:
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
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家的主要目的,家在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学生的总体感觉。
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
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
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秘注。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影响我校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
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针对我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助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圈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学生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幸福感调查报告
为此,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沿阵地广东做了关于幸福感的调查。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核心。如何在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如何使社会经济发展的考量从“血汗gdp”的数字标签到宜居“幸福指数”的人文标签的转型?如何将“幸福”的概念转化为民众切实感受的幸福生活?这些都将是未来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为14.9%,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最高,约占六成,为59.2%,两项相加为74.2%,也就是回答倾向于认为自己生活得幸福;有13.6%的人做了介于幸福和不幸福之间的选择,9.8%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2.5%的人选择了“不幸福”,倾向于不幸福回答的比例为12.3%。
调查中从“不幸福”、“不太幸福”、“说不清”、“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分别计分为1—5,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平均幸福水平为3.74,标准差为0.912,也就是说整体平均分接近“比较幸福”水平。
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为男性52.9%,女性47.1%。调查结果显示,两性被调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异,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回答“说不清”、“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经卡方检验,男性和女性之间幸福感的差异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水平。男性的平均水平低于女性,为3.71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的3.74,也低于女性的3.78。
领导群体的幸福感最高。
统计分析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服务人员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专业技术人员组,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组,商业服务人员组,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组,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组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组的平均幸福感得分为3.95、3.82、3.77、3.77、3.69、3.63和3.65。
1、离异居民幸福感最低。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居民选择“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为14.9%,和丧偶居民,这一比例为11.7%,离异居民的比例最低,仅为5.4%。把“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合并来看,未婚居民倾向于幸福评价的比例为65.30%,已婚居民为77.40%,离异居民为53.10%,丧偶居民为61.70%。做负向评价的趋势与此相同,离异居民倾向于不幸福评价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各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别为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为幸福感正向影响。从有无子女受教育一项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高于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反向评价上结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无受教育子女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值为3.78,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这一数值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于租房居民组,比例分别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于后一组。有自有住房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数为3.8,租房居民组为3.5。
4、家庭收入差别。把被调查居民分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组、1001—2000元组、2001—5000元组、5001—10000元组和10000元以上组,结果发现幸福感评价与家庭收入高低有线性关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组幸福感平均值分别为3.40、3.62、3.78、3.89和3.95。各组在幸福感各选项上的选择比例与这一结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越高,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虑到家庭人口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发现,家庭人均收入与幸福感的评价呈低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评价波动较大,随着收入增加表现为从低向高震荡变化,特别是人均2000元以下变化复杂,之后的变化幅度减小逐渐平缓,达到一定高点后不再变化,甚至略微下降。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
本次调查发现广东省东、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基本上可以认为,幸福感的高低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美国人总体上要比新西兰人富裕,但并未觉得更幸福。更富的奥地利、法国、日本和德国人并不比巴西、哥伦比亚和菲律宾人更幸福。从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长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却几乎没有增加。
这并非说经济发展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研究发现,富足国家的人们明显比那些贫穷国家的人们幸福。对那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0000美元(1995年)的国家来说尤其明显。没有任何富足国家的人们的幸福平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国家中较高人均收入似乎并不对幸福值又太明显的影响。而在低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过渡阶段国家的人们对生活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不断升高人们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社会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提高全民整体幸福感。
(二)民生与幸福感。
在较低经济收入阶段,经济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是有正相关的,在经济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这种相关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对幸福很少甚至没有影响。
布伦诺·s·弗雷等人的多国对比研究发现,幸福感与收入的相关为0.20;在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但一旦年收入达到1.5万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幸福感的影响变得相对较小。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为0.106,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还处于经济收入较低阶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收入虽然是一个可以用货币单位衡量的量化指标,但是,收入的高低却是一个需要对比才能获得的,而和谁去比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这种个体差异性,同样的货币量化的收入却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说,个人或家庭收入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心理指标,而不应该看作是一个经济指标,相对收入是一个比收入绝对数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为影响相对收入,进而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处于合理范围,避免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提高社会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这些都说明,民生问题与居民的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总结: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的不公平问题等等,如何正确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
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近日我小组进行了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活动,全体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次调查活动当中,每个成员都分配到了任务,都做好了自己的任务,找资料,搜图片,统计数据等,下面就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关注。大学生主观体验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情感、生活和未来预期。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来讲,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从简单的学校生活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过渡期,也是他们完成学业和完善学业的关键时期。从社会大环境方面来讲,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竞争空前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得至关重要。
调查对象:这项研究的总体是北京地区包括清华,北大,人大,交大在内的20所高校近千名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之后对结果进行汇总,并且一项一项的认真统计,虽然数据量很大,依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客观的说调查结果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北京地区各个高校的学生对待幸福的看法,以及自身感觉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和幸福程度。
调查内容:
1)性别。
2)性格。
3)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4)对未来目标。
5)幸福主要关联因素。
6)恋爱幸福感。
7)幸福程度,等等。
下面为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总结:
1、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与父母关系特别好或很好(近93%)。
2、近9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幸福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不少同学对未来的目标不明确。
4、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是充实的,但是也有不小一部分人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5、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与幸福关系紧密,在现在这个商品经济充斥各个角落的社会,这点的确很让人深思。
6、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不是很幸福,或者说一般幸福。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几大素,即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其中,人际交往与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要因素,均消费上差异显著次之,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常有幸福的体验,但是幸福指数不是很高,大都是感觉一般幸福,只有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不幸福。说明大学生这个群体整体是健康的,大学生群体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群体。不健康的比例符合我们在生活中的观察。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幸福感基本和男生比例相同。
家庭关系。
幸福感调查报告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幸福感调查报告
引导语: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关于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对参考!
武汉市居民幸福感现状的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武汉市居民的幸福感
调查时间: 2016年暑期
调查地点:武汉市居民区
调查内容:居民的幸福感
调查方式:问卷
调查对象:武汉市居民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影响这种感受的主观因素有很多种,例如:收入,职业,健康状况,居住环境,政治环境,医疗环境,家庭环境,文明程度等等。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因而,幸福、幸福生活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永恒目标和持久追求。因此,进行幸福感的调查是符合人类生存目标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本人利用暑假时间,对武汉市的居民进行了幸福感调查。作为暑期社会实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及采访人数共200人。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这次问卷调查。我是武汉工程大学的一名在校大学生。需要对我市居民幸福感进行一项调查,希望您能够抽出一点点时间,协助我完成这份问卷。感谢您的参与、合作!
1.您和你的家人目前的住房条件怎么样?
a. 我家住房条件非常好 2 %
b. 我家住房条件比较好 14 %
c. 我家住房条件一般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