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班音乐科教学计划(精选16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工作计划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教学计划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的一份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创新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
小班音乐教育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节奏,能跟随音乐有节奏的走路。
2.探索身体各部分可以“碰碰”的部位,并将其应用到音乐游戏中。
3.通过和同伴玩“碰一碰”的游戏,感受音乐游戏中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毛绒狗熊一个,音乐,图谱,人手一份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笨笨熊,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二、熟悉音乐,玩音乐游戏。
教师:谁知道什么是“碰碰舞会”?(在舞会上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小身体相互碰一碰)身体的哪些地方可以碰一碰?幼儿说一说(一)熟悉音乐第二段,玩碰一碰的游戏。
1.个别提问:原来我们的小身体有这么多可以碰的地方,那你现在想碰碰身体的什么地方?好的,和你旁边的好朋友碰一碰。我们也来试一试。
2.好玩吗?我们现在来听着音乐在座位上和好朋友一起玩碰一碰的游戏。
3.换别的地方碰一碰。
4.现在老师请宝宝找空的地方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碰一碰的游戏。
(二)熟悉音乐第一段,听音乐有节奏的走一走。
教师:我们学会碰碰舞了,可以去小熊家参加舞会了。但是小熊家怎么走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认识一下去小熊家的路。
1.出示图谱,跟随音乐节奏拍膝盖。
瞧,这就是去小熊家的路,我们一起先在膝盖上走一走。
2.听音乐,用脚尖来走一走。
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用自己的脚尖走一走。
(三)听音乐,看图谱,再次熟悉游戏方法。
原来小熊家就在那儿呀,现在陆老师请宝贝们看着图谱走一走,听着音乐碰一碰,把本领学好了就能去参加舞会了!
1.第一次游戏,跟随音乐节奏走路,音乐转化的时候知道换动作。
2.第二次游戏,交换游戏伙伴,体会合作游戏的快乐。
你们开心吗?这么快乐的碰碰舞会,我们回到教室后继续开,让更多的小朋友参加我们的舞会,分享更多的快乐。
小班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唱歌、欣赏、音乐知识、乐器演奏、活动与练习等五个部分。一共安排了十二课,其中有两课是专题欣赏,一个是欣赏交响音乐童话《彼得与狼》,一课是介绍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并欣赏其代表作。其余每课都安排了一首歌曲,欣赏、音乐知识和音乐活动穿插其中。教材还在后面安排了六首歌曲和四首乐器演奏曲,供六年级的学生选学选奏。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大部分爱好音乐,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学习能力,有较好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随着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的活动能力也随之增强。
三、学期教学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
总目标:通过音乐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基本要求: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醒自己要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音乐学习的愉悦和能力。
2)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重视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其学习音乐的兴趣。
4)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音乐教学,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实践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两课专题欣赏各安排一个课时,第四课和第八课各安排三课时,其余每课安排两课时。
幼儿小班音乐教学计划
1、知道歌曲的名称和内容,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吐字清楚,唱准休止符。
2、学会曲调,记准歌名,学会基本动作,动作正确、优美,要求动作合拍,增加节奏感。
3、初步学会表演,并且能够跟着老师边唱边跳,注意音乐的节奏与间奏。
4、理解歌词意思,熟悉曲调,能连贯地表演。
5、知道乐曲的名称及内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安静倾听的习惯。
本学期制定内容如下。
三月份:《春天》《小小音乐家》《小燕子》。
四月份:《好朋友》《一朵白云》《大树妈妈》。
五月份:《小鸟飞来了》《我爱我的幼儿园》《闪烁星星》。
六月份:《“六一”儿童节》。
小班音乐教育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在亲子间的身体接触与情感交流中,共同分享参与亲子音乐活动的乐趣。
2、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展示自己,能初步伴随音乐,自主地用动作与歌声表现生活中洗澡的过程,尝试听音乐合拍地动作。
活动准备:
1、激发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愿望,愿意在集体前大胆表现。
2、本次活动前,家长和孩子已玩过《过山洞》的音乐游戏。
活动过程:
一、亲子随音乐做各种动作自由入场。
二、亲子互动,共玩音乐游戏《过山洞》。
1、引导幼儿和家长自由表现“山洞”并随音乐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过山洞。
2、指导幼儿和家长认真倾听音乐,当音乐停止时,保持动作不变。
三、以亲子互动形式,引导亲子感受并尝试用动作表现洗澡的过程。
1、引导亲子讨论洗澡的过程:我们来玩一个洗澡的游戏,这个游戏是有音乐的,想想我们平时是怎么洗澡的?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吧。
2、根据讨论情况,引导亲子伴随音乐自主地相互用动作表现洗澡的过程。
3、根据亲子表现,引导个别亲子将有节奏地洗澡的动作展示给大家,由大家一起来学习。
4、伴随音乐,引导亲子共同体验有节奏地相互洗澡的乐趣。
5、教师配上歌词,和一幼儿共同体验边唱边随音乐有节奏地来洗澡。
6、亲子共同体验边唱边随音乐有节奏地来洗澡的乐趣。
7、引导亲子随音乐有节奏地相互欢乐地抚触和按摩。
四、活动延伸:引导亲子去户外玩游戏《过山洞》;请妈妈做山洞,宝宝和爸爸来过山洞;请爸爸做山洞,妈妈和宝宝来过山洞。
小班音乐教育教学计划
游戏目标:
1、愉快地跟学歌曲,并初步学习音乐游戏、《妈妈和乖乖》。
2、初步知道袋鼠的主要外形特征。
游戏准备:
1、扮演袋鼠妈妈的服装,袋鼠玩具一个(大布袋也可替代)。
2、歌曲录音磁带《妈妈和乖乖》。
游戏过程:
1、教师扮演袋鼠妈妈: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你们看我的肚子上有什么?它有什么用?”“我们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幼儿学袋鼠条,体验袋鼠走路的特点。
2、学唱歌曲《妈妈和乖乖》: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师:“乖乖是谁呀?”幼儿跟着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理解“相亲相爱”。
“这首儿歌还可以编成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歌曲名字叫《妈妈和乖乖》”。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幼儿学唱歌曲。
建议与提示:
在学会音乐游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改变游戏规则:袋鼠乖乖比袋鼠妈妈多一个,当音乐停止时,没有找到妈妈的乖乖停止游戏一次。
1、借助手指游戏熟悉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能大胆地为歌曲创编动作及仿编歌词。
3、体验与同伴互动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鸟指偶两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并练声。
2、借助手偶表演熟悉记忆歌词。
(1)师:小小鸟美妙的歌声又引来了另一只小小鸟,现在有几只了?两只小小鸟见了面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们仔细看,认真听。教师边演示指偶边有节奏地念歌词。
(2)提问:两只小小鸟见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先怎么样?然后呢?接下来呢?最后呢?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现在请你们看着两只小小鸟也来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3、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
(2)跟着钢琴也来学一学。
(3)提问:两只小小鸟见面了,心里怎么样?(高兴、快乐)我们一起用高兴快乐的声音再来唱一唱。
(4)边唱歌边表演手指游戏,进一步熟悉歌曲。
(5)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两只小小鸟?瞧!我这儿就有一只小小鸟,我是用什么变出来的?(手指)还有一只小小鸟怎么变?两只小小鸟见面点点头可以怎么做?亲一亲呢?谁来做碰一碰。飞走了。
(6)幼儿边玩手指游戏边学唱。
(7)两两结伴边玩手指游戏边歌唱。
(8)请一对幼儿到前面表演,其余幼儿演唱歌曲。
4、创编歌曲。
(1)创编身体动作。
(2)幼儿边歌唱边用身体动作表演,提醒幼儿在前奏处找到朋友。
(3)针对表演进行评价,并鼓励幼儿换一个朋友再来表演一次。
(4)仿编歌词。
小班音乐教学计划
音乐教学也属于艺术领域的范畴之一,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新纲要》中艺术类的教学要求。小班幼儿处于4-5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以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欣赏等组成,让幼儿愿意参加艺术活动,能学习用一些简单方法进行艺术表演。让他们对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产生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优良品格,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
1.知道歌曲的名称和内容,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吐字清楚,唱准休止符。
2.学会曲调,记准歌名,学会基本动作,动作正确、优美,要求动作合拍,增加节奏感。
3.初步学会表演,并且能够跟着老师边唱边跳,注意音乐的节奏与间奏。
4.理解歌词意思,熟悉曲调,能连贯地表演。
5.知道乐曲的名称及内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安静倾听的习惯。
6.学习打击乐,熟悉各种乐器的名称。
1.在日常生活中丰富音乐的教学活动范围。
2.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
3.和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享受集体艺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音乐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24个小孩,其中男孩13人,女孩11人,均为本学期刚刚入园的新生。在新生调查表中我们了解到:在我班有几个幼儿上过小小班,对园内生活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上的准备,所以能较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小孩在家受家人的宠爱,以自己为中心,来园时,哭闹情况多较,对父母和祖辈依赖性较强,一些幼儿抓做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一些孩子手脚乱跳,还有一些孩子对家长又抓又咬,情绪很激动,在和幼儿接触和交谈中发现幼儿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如:不会自己吃饭啊,不会入厕,有的个性较强,形成了许多的坏习惯,时常与同伴为了争抢玩具发生攻击行为,有的不和群,任性,有的说话不清楚———为了使这些幼儿能尽快稳定情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我们老师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使每为幼儿都能愉快的生活,取的可喜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小班时期是培养幼儿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而音乐游戏化的方法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本学期通过研音乐游戏化的方法对小班幼儿进行节奏感培养的同时,探索其内容、目的和组织手段。现将我在第一、第二个阶段中的一些做法和实施过程做个简单的小结。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本班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
2、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3、能够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难点:1、认识几种打击乐器,能随着熟悉的乐曲使用固定的节奏型进行演奏,体验乐器演奏的乐趣,初步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养成安静、用心地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比较典型的摇篮曲、舞曲、进行曲和劳动音乐的不同特点。
四、具体实施措施:
1、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幼儿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幼儿提供两种乐器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幼儿的敲打过程中用动作帮助他们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们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铃时做鱼游、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地掌握有规律打拍的小班幼儿来说同样会使他们的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幼儿的节奏动感。
引导幼儿感知节奏。
这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基础。我经常让幼儿以自身的身体律动来感受稳定的节拍。如唱歌、乐曲时,让幼儿随着节拍,一拍一拍地摇动身体、头,感受有规律的无变化的拍子。在这个练习中,我还让幼儿随着乐曲做拍手、拍肩、拍腿、跺跺脚等律动,这样就能帮助幼儿较好地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为今后掌握有变化的节奏打下基础。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歌曲的名称和内容,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吐字清楚,唱准休止符。
2.学会曲调,记准歌名,学会基本动作,动作正确、优美,要求动作合拍,增加节奏感。
3.初步学会表演,并且能够跟着老师边唱边跳,注意音乐的节奏与间奏。
4.理解歌词意思,熟悉曲调,能连贯地表演。
5.知道乐曲的名称及内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安静倾听的习惯。
本学期制定内容如下。
三月份:《春天》《小小音乐家》《小燕子》。
四月份:《好朋友》《一朵白云》《大树妈妈》。
五月份:《小鸟飞来了》《我爱我的幼儿园》《闪烁星星》。
六月份:《“六一”儿童节》。
一、教材分析:
音乐教学也属于艺术领域的范畴之一,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新纲要》中艺术类的教学要求。小班幼儿处于4-5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以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欣赏等组成,让幼儿愿意参加艺术活动,能学习用一些简单方法进行艺术表演。让他们对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产生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优良品格,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歌曲的名称和内容,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吐字清楚,唱准休止符。
2.学会曲调,记准歌名,学会基本动作,动作正确、优美,要求动作合拍,增加节奏感。
3.初步学会表演,并且能够跟着老师边唱边跳,注意音乐的节奏与间奏。
4.理解歌词意思,熟悉曲调,能连贯地表演。
5.知道乐曲的名称及内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安静倾听的习惯。
6.学习打击乐,熟悉各种乐器的名称。
三、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丰富音乐的教学活动范围。2.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
3.喜欢和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享受集体艺术活动的兴趣。
1我上幼儿园。
2我会唱的歌3。
早上好4。
我是棉花糖5。
找个朋友6。
好宝宝7。
苹果歌。
8水果在哪里。
9挠痒痒。
10树叶沙沙。
11开火车。
12这是什么车。
13小老鼠上灯台。
14蹦跳步。
15小象爱妈妈。
16新年好。
17一只小小老鼠。
18宝宝。
尚玉洁**年**月**日。
小班音乐教育教学计划
游戏目标:
1、有兴趣邀请同伴一起舞蹈,体验共同表演的乐趣。
2、知道“拜年”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个习俗。
游戏准备:活动前学唱歌曲、音乐磁带。
游戏过程:
邀请舞:恭喜恭喜。
1-2小节:双手叉腰后踢跳,最后一拍左腿半蹲,右腿勾脚前点地。
2-4小节:同上,(换脚)找到朋友。
5-8小节:做敲门状。
9-10小节:问候(是谁,是我)。
小班音乐教育教学计划
游戏目标:
1、发展思维的灵敏性。
2、熟悉歌曲旋律,大胆地做出小老鼠偷吃大米的模样。
游戏准备:
1、老猫的头饰、小老鼠的胸饰若干。
2、音乐磁带。
游戏规则:
幼儿扮演小老鼠,教师扮演老猫。音乐开始,小小老鼠作偷吃大米状,当唱到“一只老猫看见”时,老猫出来抓小小老鼠,小小老鼠要赶紧逃回家(椅子)。
幼儿小班音乐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计划,幼儿小班如何制定音乐教学计划呢?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小班音乐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歌曲的名称和内容,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吐字清楚,唱准休止符。
2.学会曲调,记准歌名,学会基本动作,动作正确、优美,要求动作合拍,增加节奏感。
3.初步学会表演,并且能够跟着老师边唱边跳,注意音乐的节奏与间奏。
4.理解歌词意思,熟悉曲调,能连贯地表演。
5.知道乐曲的名称及内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安静倾听的习惯。
本学期制定内容如下。
三月份:《春天》《小小音乐家》《小燕子》。
四月份:《好朋友》《一朵白云》《大树妈妈》。
五月份:《小鸟飞来了》《我爱我的幼儿园》《闪烁星星》。
六月份:《“六一”儿童节》。
一、教材分析:
音乐教学也属于艺术领域的范畴之一,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新纲要》中艺术类的教学要求。小班幼儿处于4-5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以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欣赏等组成,让幼儿愿意参加艺术活动,能学习用一些简单方法进行艺术表演。让他们对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产生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优良品格,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歌曲的名称和内容,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吐字清楚,唱准休止符。
2.学会曲调,记准歌名,学会基本动作,动作正确、优美,要求动作合拍,增加节奏感。
3.初步学会表演,并且能够跟着老师边唱边跳,注意音乐的节奏与间奏。
4.理解歌词意思,熟悉曲调,能连贯地表演。
5.知道乐曲的名称及内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安静倾听的习惯。
6.学习打击乐,熟悉各种乐器的名称。
三、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丰富音乐的教学活动范围。2.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
3.喜欢和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享受集体艺术活动的兴趣。
1我上幼儿园。
2我会唱的歌3。
早上好(二)4。
我是棉花糖5。
找个朋友6。
好宝宝7。
苹果歌。
8水果在哪里。
9挠痒痒。
10树叶沙沙。
11开火车。
12这是什么车。
13小老鼠上灯台。
14蹦跳步。
15小象爱妈妈。
16新年好。
17一只小小老鼠。
18宝宝。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24个小孩,其中男孩13人,女孩11人,均为本学期刚刚入园的新生。在新生调查表中我们了解到:在我班有几个幼儿上过小小班,对园内生活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上的准备,所以能较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小孩在家受家人的宠爱,以自己为中心,来园时,哭闹情况多较,对父母和祖辈依赖性较强,一些幼儿抓做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一些孩子手脚乱跳,还有一些孩子对家长又抓又咬,情绪很激动,在和幼儿接触和交谈中发现幼儿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如:不会自己吃饭啊,不会入厕,有的个性较强,形成了许多的坏习惯,时常与同伴为了争抢玩具发生攻击行为,有的不和群,任性,有的说话不清楚———为了使这些幼儿能尽快稳定情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我们老师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使每为幼儿都能愉快的生活,取的可喜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小班时期是培养幼儿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而音乐游戏化的方法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本学期通过研音乐游戏化的方法对小班幼儿进行节奏感培养的同时,探索其内容、目的和组织手段。现将我在第一、第二个阶段中的一些做法和实施过程做个简单的小结。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本班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
2、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3、能够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难点:1、认识几种打击乐器,能随着熟悉的乐曲使用固定的节奏型进行演奏,体验乐器演奏的乐趣,初步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养成安静、用心地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比较典型的摇篮曲、舞曲、进行曲和劳动音乐的不同特点。
四、具体实施措施:
1、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1)、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幼儿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
(2)、幼儿提供两种乐器(如碰铃、响板)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幼儿的敲打过程中用动作帮助他们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们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铃时做鱼游、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地掌握有规律打拍的小班幼儿来说同样会使他们的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幼儿的节奏动感。
(1)引导幼儿感知节奏。
首先,音乐来源于自然生活。我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幼儿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幼儿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幼儿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幼儿敲节奏、老师将其再现出来。
(2)、体验、感受稳定单一的节拍。
这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基础。我经常让幼儿以自身的身体律动来感受稳定的节拍。如唱歌、乐曲时,让幼儿随着节拍,一拍一拍地摇动身体、头,感受有规律的无变化的拍子。在这个练习中,我还让幼儿随着乐曲做拍手、拍肩、拍腿、跺跺脚等律动,这样就能帮助幼儿较好地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为今后掌握有变化的节奏打下基础。
小班音乐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将有25位孩子与我们共同步入小班的生活,我们班组成的三位老师本着同一个目标,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愉快地生活,全面发展成为会学习、会思考、会交往、有创造性的新一代儿童,以“尊敬幼儿,尊敬家长,一切以幼儿利益为优先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根据小班的情况制定出以下的个人工作计划:
环境创设。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主要包括: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为幼儿各项活动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后者具体在活动材料的准备、区域的布置、幼儿作品的展示。从环境入手,充分利用好教室的每个地方,注重空间的运用,丰富个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包括孩子和教师自制的玩教具和区域活动材料),幼儿作品表征的手段、方法和展示,增设角色区,为幼儿多提供真实的活动材料,加强幼儿扮演活动的开展与指导。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主题探究活动,选择与幼儿发展和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教育内容,在文学、音乐、体能等活动方面仍然采用结构教学,选择适合本班幼儿需要并与本地区资源、文化相适应的活动,从不同方面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制定目的性明确的各种检核表,做到能及时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
语言领域:
1、能听懂普通话。
2、愿意安静地倾听,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并按其行动。
3、愿意与老师、同伴交流,会使用礼貌用语。
4、能用简短的语言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5、喜欢念儿歌、听故事,在教师引导下,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6、爱看图书,会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独立辨认图书中的人或物。
社会领域:
1、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有自信心、自尊心,提高独立性及最基本的自我控制与应变能力。
2、了解父母、老师、同伴和周围的社会成员,逐渐学会同情、关心、帮助他人,有爱周围人的情感。
3、积极与人交往,掌握互助、合作、分享和谦让等基本社会技能。
4、逐步适应并喜欢集体生活,产生对集体的关心、喜爱之情。
5、对周围环境感兴趣,了解环境的变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初步的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6、感知多样的文化,激发对民族及世界文化的热爱。
艺术领域:
1、愿意参与集体音乐活动并体验快乐。
2、喜欢歌曲,初步理解和表现简单的儿童歌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学习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歌曲;学习倾听前奏,整齐地演唱歌曲。
3、喜欢韵律活动,感受乐曲,感知和理解韵律活动内容、情感;能按照音乐节奏、节拍自然地、大胆地做简单的模仿动作和基本动作;体验随乐运动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4、认识几种打击乐器,熟悉它们的音色,初步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在集体中随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有节奏地演奏;看指挥开始和停止演奏,体验操作乐器的快乐。
5、喜欢倾听音乐,初步感受形象鲜明单纯、结构短小明晰的歌曲或乐曲;感受和理解音乐形象。
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工作不仅是要给幼儿一个安全、清洁的环境,还要给幼儿良好的生活护理、健康的精神环境,因此这项工作并不是保育员老师个人的工作,而是班级教师共同的工作。
1、保持幼儿活动室、睡室和周围环境的干净、清洁。
2、按幼儿园的要求进行消毒(玩具、用品等)。
3、加强对幼儿的生活的照顾(喝水、进餐、午睡、大小便增减衣服等),减少孩子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幼儿自我服务(喝水、穿脱衣服、洗手等自我生活照料)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以外伤害。
4、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5、在园保健医生的指导下,与保育员老师配合做好预防和减少传染病、心理保健的工作。
家长工作。
1、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树立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及时将幼儿在园活动内容及发展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
2、充分运用家长资源,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发挥家长的特长,使家长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
3、结合主题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
4、不定期召开家长座谈讨论会,与家长共同分享育经验。
5、对个别特殊的幼儿及时与家长联系并进行特殊照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班音乐科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音乐教学也属于艺术领域的范畴之一,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新纲要》中艺术类的教学要求。小班幼儿处于4—5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以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欣赏等组成,让幼儿愿意参加艺术活动,能学习用一些简单方法进行艺术表演。让他们对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产生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优良品格,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歌曲的名称和内容,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吐字清楚,唱准休止符。
2、学会曲调,记准歌名,学会基本动作,动作正确、优美,要求动作合拍,增加节奏感。
3、初步学会表演,并且能够跟着老师边唱边跳,注意音乐的节奏与间奏。
4、理解歌词意思,熟悉曲调,能连贯地表演。
5、知道乐曲的名称及内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安静倾听的习惯。
6、习打击乐,熟悉各种乐器的名称。
三、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丰富音乐的教学活动范围。
2、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
3、喜欢和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享受集体艺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音乐科教学计划
(1)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幼儿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
(2)幼儿提供两种乐器(如碰铃、响板)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幼儿的敲打过程中用动作帮助他们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们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铃时做鱼游、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地掌握有规律打拍的小班幼儿来说同样会使他们的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幼儿的节奏动感。
(1)引导幼儿感知节奏。
首先,音乐来源于自然生活。我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幼儿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幼儿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幼儿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幼儿敲节奏、老师将其再现出来。
(2)体验、感受稳定单一的节拍。
这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基础。我经常让幼儿以自身的身体律动来感受稳定的节拍。如唱歌、乐曲时,让幼儿随着节拍,一拍一拍地摇动身体、头,感受有规律的无变化的拍子。在这个练习中,我还让幼儿随着乐曲做拍手、拍肩、拍腿、跺跺脚等律动,这样就能帮助幼儿较好地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为今后掌握有变化的节奏打下基础。
一、教材分析:
音乐教学也属于艺术领域的范畴之一,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新纲要》中艺术类的教学要求。小班幼儿处于4-5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以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欣赏等组成,让幼儿愿意参加艺术活动,能学习用一些简单方法进行艺术表演。让他们对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产生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优良品格,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歌曲的名称和内容,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吐字清楚,唱准休止符。
2.学会曲调,记准歌名,学会基本动作,动作正确、优美,要求动作合拍,增加节奏感。
3.初步学会表演,并且能够跟着老师边唱边跳,注意音乐的节奏与间奏。
4.理解歌词意思,熟悉曲调,能连贯地表演。
5.知道乐曲的名称及内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安静倾听的习惯。
6.学习打击乐,熟悉各种乐器的名称。
三、教学措施:
2.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
3.喜欢和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享受集体艺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音乐科教学计划
一、舞蹈教学目标:
小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动作发展也不十分协调。所以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能让幼儿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克服幼儿的自然形态的习惯,训练出一个良好的体态,初步掌握肌肉的紧张和松弛,锻炼后背和腿的能让,解决腰腿的软度和控制能力,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学习几种基本的舞步;如;走;小碎步;小跑步等,在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及乐感。
1、第一课时:学习正确的站立,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头;颈;肩;肘;手;跨;脚尖;脚跟等》培养幼儿初步的舞蹈意识,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进行初步的节奏感训练。
2、第二课时:舞蹈《数鸭子》。
3、第三课时:复习《数鸭子》。
4、第四课时:舞蹈《洗手娟》。
5、第五课时:复习《洗手娟》。
6、第六课时:歌表演《两只老虎》。
7、第七课时:复习《两只老虎》。
8、第八课时:舞蹈《吹泡泡》。
9、第九课时:复习《吹泡泡》。
10、第十课时:歌表演《我的好妈妈》。
11、第十一课时:复习《我的好妈妈》。
12、第十二课时:歌表演《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3、第十三课时:复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4、第十四课时:总复习。
15、第十五课时:汇报表演。
小班音乐科教学计划
一、班况分析:
本班幼儿22名,其中男孩子11名,女孩子11名。他们聪颖活泼,求知欲较强。经过一年的学习与锻炼,现在的他们能听辨不同的音乐进的行活动,如:入厕、上课、排队等活动。只要音乐想起,孩子们便会有规律的拍手,有秩序的站好队,随音乐进行各种活动。现在全班孩子会随时随音乐进行准确的有节奏的各种律动活动;并且在有伴奏的情况下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独立演唱歌曲。不足之处是:孩子们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辨析不很明确,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不太透彻。
二、措施与方法:
继续把音乐贯穿在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让幼儿处处感受美、表现美、理解美、享受美!在孩子们已有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孩子更深一步的挖掘音乐的魅力!更加透彻的理解感受音乐内在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
(一)、歌唱。
2、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歌唱,吐字清楚、节奏正确,再有伴奏时演唱音准正确,学习各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学习协调一致地在集体中歌唱,学会倾听歌曲的前奏、间奏等。
小班音乐教学计划
小班学生均为本学期刚刚入园的新生。在新生调查表中我们了解到:在我班有几个幼儿上过小小班,对园内生活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上的准备,所以能较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小孩在家受家人的宠爱,以自己为中心,来园时,哭闹情况多较,对父母和祖辈依赖性较强,一些幼儿抓做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一些孩子手脚乱跳,还有一些孩子对家长又抓又咬,情绪很激动,在和幼儿接触和交谈中发现幼儿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如:不会自己吃饭啊,不会入厕,有的个性较强,形成了许多的坏习惯,时常与同伴为了争抢玩具发生攻击行为,有的不和群,任性,有的说话不清楚———为了使这些幼儿能尽快稳定情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我们老师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使每为幼儿都能愉快的生活,取的可喜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小班时期是培养幼儿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而音乐游戏化的方法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本学期通过研音乐游戏化的方法对小班幼儿进行节奏感培养的同时,探索其内容、目的和组织手段。现将我在第一、第二个阶段中的一些做法和实施过程做个简单的小结。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本班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
2、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3、能够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难点:。
1、认识几种打击乐器,能随着熟悉的乐曲使用固定的节奏型进行演奏,体验乐器演奏的乐趣,初步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养成安静、用心地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比较典型的摇篮曲、舞曲、进行曲和劳动音乐的不同特点。
四、具体实施措施:
1、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1)、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幼儿。
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
(2)、幼儿提供两种乐器(如碰铃、响板)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幼儿的敲打过程中用动作帮助他们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们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铃时做鱼游、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地掌握有规律打拍的小班幼儿来说同样会使他们的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幼儿的节奏动感。
(1)引导幼儿感知节奏。
首先,音乐来源于自然生活。我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幼儿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幼儿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幼儿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幼儿敲节奏、老师将其再现出来。
(2)、体验、感受稳定单一的节拍。
这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基础。我经常让幼儿以自身的身体律动来感受稳定的节拍。如唱歌、乐曲时,让幼儿随着节拍,一拍一拍地摇动身体、头,感受有规律的无变化的拍子。在这个练习中,我还让幼儿随着乐曲做拍手、拍肩、拍腿、跺跺脚等律动,这样就能帮助幼儿较好地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为今后掌握有变化的节奏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