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计划 出差工作计划(精选6篇)

时间:2024-08-31 17:12 编辑:潇洒范文网 浏览量:0

导读:《出差计划 出差工作计划(精选6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工作计划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出差是指工作人员临时被派遣外出办理公事,到常驻工作地以外的地区或城市工作或担任临时职务。但是出差计划书范文又是怎样的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细心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6篇出差计划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出差计划 篇一

关键词:材料成本差异;企业利润;研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不断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已经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背景下,企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企业持续化生产经营中,对每个企业而言,原材料日常消耗均是价格不菲的投入,因此材料成本差异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材料成本差异对企业的成本与利润有千丝万缕联系,因此我们要对企业的材料成本差异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用来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该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按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成本、费用等科目,贷记该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该科目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差异,贷方余额则反映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差异。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必须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上月的差异率计算外,都应使用当月的实际差异率;如果上月的成本差异率与本月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上月的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已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方法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如某单位日常生产需用A、B、C、D(钢材)四种原材料,月初库存材料余额298191.93元,结存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余额12504.92元,原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差甚少。由于D种原材料价格上涨,月底收入材料差异借方额为535285.46元,收入材料计划成本690993.73元,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55.3779%。平时每月材料消耗在40-50万元之间,而本月使用A、B、C、D原材料数量较大,是平时用量二倍多,发出材料计划成本1135777.06元,因此发出材料应负担材料差异628969.48万元。通过以上数字分析,材料成本差异对企业利润影响非比寻常。

二、探讨材料成本差异影响企业利润的对策

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会对企业成本利润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那么我们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有效的控制材料成本差异。

1.制定材料合理计价方法。为能正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对于使用品种数量不多、能分批保管、价值较高容易识别的原材料,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按其取得实际成本计价,详细记录了解材料项目情况,这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比较合理,才能确保存货实物流动和成本流动完全一致,计算精确。虽然实务操作工作量繁重,困难大,但符合会计核算原则,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消除逃避上缴所得税隐患。

2.完善材料采购制度

(1)企业内要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完善其采购规范,不单单能够降低采购成本,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避免部门之间互相推脱责任,从而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采购行为。对材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权限、相关采购方法都要做出明确规定。

(2)向企业提供物资的供应商需要构建完善、准确的档案资料,供应商的档案除了应该有详细联系方式与生产地址这些基础项之外,还应该具备付款条件、交换条件、信誉评价等要素。对供应商应该经过严格的审查,然后进行归档处理。

(3)采用现代化手段,在已经实现网络信息化的今天,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普及。它不单单是传统采购手段与形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改变了采购的处理模式。通过电子采购能够有效的提高采购效率、优化采购过程,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大,企业在市场中生存进而创造出更多经济效益就显得越发的困难。任何经济行为的展开都必须符合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基本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即“最小―-最大”,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精彩的命题”,它是指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即以最小的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产出。而材料成本差异是企业经营运作、生产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有效节支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部分。用最低的成本在生产运作中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要降低材料成本最主要方法就是要改变采购理念,在进行采购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制度,并且通过对市场经济规律了解,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洪 刚:《会计基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9)127-132.

[2]王槐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3)56―57.

出差计划 篇二

【关键词】挣值法;成本控制

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财务管理集中体现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上。即,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及施工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物资和费用进行组织、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计划(预算)成本的范围内,以保证成本目标实现的一个系统工程。

(一)成本控制的原则

(1)预算为导向原则。建设项目中发生的任何一笔成本费用,都应检查是否有与之相对的预算开支。并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找出成本节超原因,纠正成本偏差,降低成本水平。

(2)动态控制原则。在建设项目实施准备阶段,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和项目要求所确定的成本目标、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方案,都是对未发生的事进行预测基础上所得到的,而具体施工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均可能使实际成本偏离计划,为此必须实施动态控制。根据实施状况,对出现异常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工程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项目实施中。收集实际支出数据,每两周或一个月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将投资发生的实际值与投资计划的目标值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资源配置,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前提下保证工程项目实际发生值不超过工程计划的概算指标,见图1。

图1 工程项目动态控制

(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单位都对成本控制负有一定责任。同时,不同的建设管理模式也要根据各相关利益方的职责界面共同协作控制成本。

(二)成本控制的依据

(1)工程承包合同。建设项目成本控制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项目成本这个目标,从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两方面,努力挖掘增加收入节省开支的潜力,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项目成本计划。即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目标的措施和规划,是项目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

(3)进度报告。提供每一时段工程实际完成量,工程进度款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

(4)工程变更。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变更是很难避免的。工程变更一般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技术规范与标准变更、施工次序变更、工程数量变更等。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工期、成本都必须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人员就应当通过对变更要求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随时掌握变更情况,包括已发生的工程量、将要发生的工程量、工期是否拖延、支付情况等信息,判断变更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索赔额度等。

(5)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等都是项目实施阶段成本控制的依据。

二、挣值法概述

成本/进度综合控制方法――挣值法(Earned Value Management,EVM法)。EVM作为一项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最初是美国国防部于1967年首次确立的,称为“成本/工期控制系统规范”(Cost/Schedule Control System Criteria-C,SCSC)。该方法成功地建立了项目成本和进度的集成管理方法,近30年来经过在政府性项目中的推行和应用,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并被称为挣值法。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先进的施工企业已普遍使用EVM进行工程项目的费用、进度综合分析控制。

EVM是用于分析目标实施与目标期望之间差异的一种方法,又称为偏差分析法,即引入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值,对项目费用和进度进行综合评估。换句话说,就是将项目实施过程中任何一刻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值与该时刻此项工作任务的计划预算值进行对比,以评估和测算其工作进度;并将已完成的工作量的预算值与实际资源消耗值作对比,以评估和测算其资源的执行效果的分析方法。

EVM包括三个基本参数和四个评价指标:

(一)三个基本参数

(1)计划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S)。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计划要求完成的工作量所需的预算工时和费用。BCWS主要反映计划应完成的工作量。BCWS的计算公式为:BCWS=计划完成工作量×预算单价

(2)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费用(ACWP)。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工作量按预算计算出来的工时或费用,主要反映项目执行的实际消耗指标。ACWP的计算公式为:ACWP=已完成工作量×合同单价

(3)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P)。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工作量按预算计算出来的工时或费用,由于业主正是根据这个值为承包人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相应费用,也就是承包人获得的(挣得)的金额,故称挣值或赢得值。BCWP的计算公式为:BCWP=已完成工作量×预算单价

(二)四个评价指标

(1)费用偏差(CV),计算公式为:

CV=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P)-已完工作量的实际费用(ACWP)

当费用偏差CV为负值时,表示项目运行超出预算费用;当CV为正值时,表示项目运行节支。

(2)进度偏差(SV),计算公式为:

SV=已完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P)-计划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S)

当进度偏差SV为负值时,表示进度延误;当SV为正值时,表示进度提前。

(3)费用绩效指数(CPI),计算公式为:

CPI=已完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P)/已完工作量的实际费用(ACWP)

当CPI1为正值时,表示项目运行节支。

(4)进度绩效指数(SPI),计算公式为:

SPI=已完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P)/计划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S)

当SPI1为正值时,表示项目运行提前。

费用(进度)偏差反应的是绝对偏差,有助于财务管理人员了解项目费用出现偏差的绝对数额,但不同规模的项目该指标之间不可比,只能适用于同一项目。而费用(进度)绩效指数反应的是相对偏差,其不受项目规模的影响。

同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利用挣值法进行成本控制有三个优点:

(1)用货币量代替工程量来衡量工程的进度;

(2)用三个基本值(BCWS、BCWP、ACWP),而不是一个基本值来表示项目的实施状态,并以此来预测项目可能的完工时间和成本;

(3)使每一道工序在完成之前就可以分析其偏差,并且可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项目管理人员在后续工作中采取正确的措施提供依据。

三、挣值法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挣得值法是通过三个基本参数的相互关系来实现对项目进度与成本的偏差分析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程项目应用挣得值法进行成本控制的总体思路:

(1)将工程分解,以便量化。

(2)建立三个基本值(BCWP、ACWP、BCWS)的曲线。

(3)将偏差进行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工作分解结构图(WBS)

工作分解结构图是将项目的各项任务按其相关关系逐层进行分解,直到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内容单一的工作单元为止,并把各单项工作在整个项目中的地位、相对关系直观的表示出来,用树形图表示以便更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项目整体实施的树状结构。它是项目计划和控制的基础,可以使项目各方从整体上了解自己承担的工作与全局的关系。新建管道工程项目的划分应该是:工程项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为加强投资协调控制,项目经理部和承包方应建立统一的工作分解结构。

制订WBS图的步骤:

(1)根据工作说明,列出项目的任务清单和有关规定的说明。

(2)将项目的各项活动按其工作内容进行逐级分解,直到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如分部分项工程)。每个工作单元既表示一项基础活动,又表示一个输入输出单元,还要表示一个责任班组或个人。

(3)明确每个工作单元需要输入的资源和完成的时间。为此,要说明每个工作单元的性质、工作内容、目标,并确定执行施工任务的负责人及组织形式。

(4)分析并明确各工作单元实施的先后顺序及其逻辑关系,确定它们之间的等级关系和平行关系,即各项活动之间的纵向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

(5)将各工作单元费用逐级汇总,累计成项目的“总概算”,作为各分计划成本控制的基础。

第二步:编制网络进度计划图并设定控制点

根据项目分解结构图,可对各工序的费用和时间进行估算,编制进度控制计划。网络计划图,是种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网状图形。它用网络的形式表达组成一个工程项目的多项活动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应用网络计划既可保证按时完工,更便于加强管理和资源优化。但是一般的网络计划各工序的作业持续时间与其箭线的长短无关,不能一目了然地从网络图上直接看出工序的开始和完成时间。为了克服这点不足,出现了时标网络计划。它是以时间为横坐标,并

根据网络计划图,油气管道工程项目的主要控制点按时间顺序分别为:线路土石方工程、线路安装工程、穿跨越工程、线路土建工程和线路附属工程。

第三步:建立预算分解结构

在工作分解结构WBS的基础上,可建立成本分解结构,即把项目成本逐级分解到WBS的各级工作包上,使成本发生的部位更加明确,是建立成本-进度同步控制的基础。进度计划中的活动与工程量清单中的价格项目之间存在两种对应关系:一种是两者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工程量清单(Bill of Quantities,BOQ)中的价格项目完全对应于进度计划中的活动;另一种是两者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BOQ中某一价格项目包含了进度计划中的若干项目活动,或进度计划中的某一活动包含了BOQ 中的若干项价格项目,或BOQ中的若干项价格项目对应于进度计划中的若干项活动。

第四步:编制费用―进度表

建立预算分解结构之后,便可将各工序的预算与进度计划联系起来,按时间进行分配,建立费用进度表。造价构成一般是按静态投资计算的,在成本控制中应以动态方法计算,把各个时期的资金支出都折算到某一时间点上。实际项目中费用计划的制订需考虑原材料采购计划、资金筹措等许多因素和流程。

第五步:挣得值法三个基本值的建立

(1)建立执行效果测量基准BCWS (计划完成工作预算成本)

a.对于既有总价承包又有单价承包的合同,一般根据经验及工程的具体情况,将总价部分分配于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直至最基本的单位――单元工程。

b.工程项目结构分解不是一次就能定下来的,因是在工程初期建立完成的可能对单元的划分不是很合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做些调整,但项目合同总费用是固定的,因此建议所做的调整以增加项目及编码为主。

c.工程项目结构分解至单元与挣得值原理相挂钩,在制定测量基准过程中,若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预算项目有漏项,再者采用标准错误。

(2)BCWP(已完成工作预算成本)的度量

挣得值BCWP的度量,主要是计量己完工程项目的实际工程量及费用,对于非工程本身(如事务性工作)和未进入合同价格的新增项目及特殊风险等的投入,应单独列出,不计入BCWP,避免影响对进度偏差、费用偏差的分析。

(3)ACWP(已完成工作实际成本)的核算

ACWP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实际耗费的成本,一般不存在度量问题,但注意各项费用的归类统计,要考虑各项活动的计价方式。

分摊型活动(FE)指与独立型活动直接相关的活动,即与某些独立型活动具有直接内在绩效关系的活动,如质量控制、质量检验等。与分摊型活动相对应的费用项目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含在相应独立型活动的预算计划值中,工程量清单不单列;二是未含在相应的独立型活动的预算计划值中,工程量清单单列。对第一种情况,不需要单独度量挣值;对第二种情况,需要单独度量挣值。一般地,独立型活动是度量分摊型活动挣得值的参考基准,由于分摊型活动挣得值的累计百分比与独立型活动挣得值的累计百分比是相同的,因此,根据独立型活动挣得值的累计百分比可以求出分摊型活动的挣得值。

层次型活动(CE)是指那些不会产生最终产品或最终结果的活动,诸如联络、协调、保险、跟踪及其他支持性活动。任何一个建设项目总会存在层次型活动,由于层次型活动不能形成最终产品或最终结果,故它们与时间的关系远远强于与任务(产出)的关系,并且往往与整个合同期有关,至少与合同期内的某一段时间有关。由此可见,层次型活动的挣得值不能按活动的支出或产出的比例加以度量,而只能采取一种较为近似的方法度量层次型的挣得值。可参考监管费的分摊方法。

第六步:挣值法的偏差分析

挣值度量体系建立之后,通过对BCWS的计算,BCWP的度量和ACWP的核算,可以绘制出随时间变化累计投资曲线。将BCWP与ACWP 对比可反映成本偏差,将BCWP与BCWS对比可反映出进度偏差。

值得注意的是,理解挣值法的3个基本参数4个评价指标需引入时间概念。挣值法衡量的是计划工作量与实际工作量、计划预算与实际预算的偏差;是通过动态控制、实时纠偏,使实际工作量不断接近计划工作量,实际预算不断接近计划预算的投资控制方法。简单的说,这3个基本参数和4评价个指标测度的是计划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以工程进度控制为例,设某工程当月计划工作量为10,计划预算为100,实际工作量为9,实际预算为90,则计划值与实际值的差值就是挣值法要考核的指标。

挣值法适用于计划经济,也正是因为有计划,才会出现计划与实际的不同。可以说,只要存在计划,挣值法就适用。进一步说,正是因为计划的存在,挣值法才有意义。

四、P3软件简介

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简称P3)是用于项目进度计划、动态控制、资源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项目管理软件,是以挣值法为成本控制原理的应用软件,是当今项目管理软件公认的标准。

P3软件的功能包括:

1.工程结构分解

P3通过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对工程数据进行结构化组织,使与工程有关的每个人都能洞悉工程。此外,P3还提供强大的作业分类码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地按用户指定的要求组织作业数据。比如:可以按负责人、位置、工作类型、阶段等方式对作业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组织和重新组织工程数据可以及时地从任意角度来审阅工程进展。

2.网络图(PERT)

出差计划 篇三

销售差异分析这个方法是用来衡量各个因素对造成销售出现差异的影响程度。产品销售量分析:选择不同的产品,选择相应的时间,生成相应业绩分析数据。例如,某公司年度计划要求在第一季度销售4000件产品,售价为1元,售额为4000元。季度末却只销了3000个产品,而且售价仅为0.8元,销售额为2400元。实际比计划销售额少40%,差异为1600元。造成这一差异的因素是销售额下降和价格降低,问题是这两个因素对造成销售额差异的影响程度如何,从计算结果可知,造成销售额差距主要是由于没有实现销售量预定目标。微观销售分析通过对产品,销售地区以及其他方面考察来分析未完成销售目标的原因。选择不同的片区,选择相应的时间,可对选中的片区生成业绩分析报告。如假设某公司在3个地区市场销售,销售目标分别为1500件、500件和2000件,总数为4000件,而实际销售量分别是1400件、525件和1075件。三个地区市场完成的销售量与计划目标差距分别为7%、+5%、-46%。可见,地区市场差异是造成销售差距的主要原因。

实证分析

1.公司简介菖菖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机床、机器零部件加工、法兰制作。公司组织机构严密,经理层负责日常生产、销售,在全国较有名气,产品销往华北、华南地区,个别零部件远销海外。2.菖菖公司基本生产销售情况菖菖公司是一家制造业的企业,主要生产三种不同型号的机床零部件xa5012、xa502、xa602。下文中我们将分别以甲、乙、丙来代称。在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产品产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数量,一般有三种指标来衡量即实物量、价值量、劳动量指标。所谓实物量指标是指用适合产品特征、性能并能够体现产品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计算的产量指标。他能够比较鲜明的体现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但是却不能综合反映整个企业的产量规模。价值量指标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表示的根据产品产量计量的指标,通常称为产值。劳动量指标是用小时表现的产品产量,一般用定额工时计算。3.产品品种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不同品种的产品之间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产品结构不仅影响企业对社会需求的满足也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状况。因此,对产品品种的分析也是产品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分析产品品种计算实际产值时,对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的产品按计划产值计算,不计算超额部分;对没有完成计划的产品,按实际产值计算,也就是不能用超产品种多完成的产值抵补未完成计划品种少完成的产值。下面将展开分析:产品品种计划完成率=完成计划产量的品种数/列入考核对象的全部品种数品种计划完成程度=按不抵补原则计算的实际产量/计划总产量由以上模型套入相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分析期三种产品全都在考核对象之列,可以清楚的知道甲产品、乙产品和丙产品哪个产品没有完成计划任务,哪个产品完成了计划任务。4.全部产品销售完成情况分析销售在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中被认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三阶段之一,是企业能够保证连续运营的基本条件。因此,对产品销售的分析也就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全部产品销售完成情况分析就是通过对销售收入总额是否完成计划,以及对产品各个品种销售的分析来为企业扩大产品销售,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率=不抵补销售收入/计划销售收入=36250000/37350000≈97.1%从上表可以看出,企业全部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都完成了计划任务。其主要原因是甲产品和丙产品的大幅超额完成计划,甲产品比计划增加540000元完成任务,超额2.4%;丙产品实际比计划增加了950000元完成计划,超额37.3%。总销售收入增加了390000元,比计划增加1.04个百分点。但按不抵补原则,企业的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他的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率为97.1%,仅差2.9%未完成计划,但没有影响销售业绩。

结论及建议

出差计划 篇四

关键词 市政 成本控制 方法

一、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步骤

1.成本控制的准备工作。熟悉合同条款;分析研究进度计划表;分析研究材料的供应计划;编制工程的施工预算;分析研究奖金计划;对成本费用项目进行分类;熟悉工程内容和施工方法。

2.成本控制的实施。(1)监督成本执行情况以及及时发现实际成本与计划的偏离。(2)要把一些合理的改变包括在费用预算计划(基准成本)中。(3)防止不正确、不合理、未经许可的改变包括在费用预算计划(基准成本)中。(4)把合理的改变通知项目的有关方。

二、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综合来看,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费用变更控制、执行情况测量、补充计划编制。费用变更控制定义了改变费用计划应当遵循的程序。它包括书面文字工作、追踪系统以及核准变更必需的批准层次。执行情况测量有助于估算确实发生的任何变化的大小,它通过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来了解成本控制情况。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分析成本变化的原因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补充计划编制,是指在项目不能精确地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时候,项目费用所需要的新的或修订的成本估算或替代方法的变更说明。从成本控制的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成本控制涉及的过程往往比较复杂,有时需要利用许多数据、表格以及方法来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

1.成本累计曲线法。成本累计曲线又叫做时间-累计成本图。它是反映整个项目或项目中某个相对独立部分开支状况的图示。它可以从成本预算计划中直接导出,也可以利用网络图、条线图等图示单独建立。通常可以采用下面的三个步骤做出项目的成本累计曲线。(1)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项目的工期,纵轴表示项目成本。(2)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或时间单元累加各工序在该时间段内的支出。(3)将各时间段的支出金额逐渐累加,确定出各时间段所对应的累计资金支出点,然后,用一条平滑的曲线依次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成本累计曲线。

2.挣值法。项目控制过程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项目执行与项目计划之间的偏差并马上予以纠正,这需要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和经常性的测量。不然,即使是小的偏差,例如项目稍微超支,因为整个项目有一定的资源限制,几次小的超支的积累,偏差可能发展越大,而余下的可利用资源就越少。如果再出现一些不利因素,就会更加难于控制和协调,导致更大隐患。因此,越是提早发现项目的问题,就越有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挣值法是对项目进度和费用进行综合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3.价值工程法。价值工程法是应用价值工程,分析功能和成本的关系,以提高项目的价值系数;其目的是以项目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三、挣值法的基本原理及评价指标

1.挣值法的基本原理。挣值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中关于项目进度和绩效管理的有效工具,该方法是一种分析项目实施与期望目标之间差异的方法,因此又被称为偏差分析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在考虑项目执行的综合绩效时,将项目在某个时间点上的成本计划值(PV)、实际成本值(AC)和挣值(EV)综合起来考虑。所谓成本计划值是指根据项目的进度计划,截止到某个时间点上计划开支的成本,或者说是一种预算成本。实际成本是截止到某个时间点为止项目实际的成本开支。挣值,即截止到某个时间点为止,所完成的项目工作的预算成本,可以理解为项目执行单位挣回的价值。

2.评价指标。(1)成本偏差CV=EV-AC;(2)成本偏差百分比(%)=(Ev-AC)/Ev=Cv/Ev;(3)进度偏差SV=EV一PV;(4)进度偏差百分比(%)=(EV-PV)/PV=SV/PV;(5)成本指数CP=EV/AC;(6)进度指数SPI=EV/PV。

在上述指标中,成本偏差揭示的是截至项目的某个阶段为止,计划开支的成本与实际开支的成本的差值。成本偏差百分比是成本偏差与计划成本的比值,它反映的是成本偏差的一种相对程度。成本偏差或成本偏差百分比为负值时,说明实际开支的成本超过计划开支的成本。

进度偏差揭示的是截至项目的某个阶段为止,挣回的价值与计划开支的成本的差值。进度偏差百分比是进度偏差值与计划成本的比值,它反映的是进度偏差的一种相对程度。进度偏差或进度偏差百分比为负值时,说明挣回的价值少于计划成本。

单独考虑成本偏差或者进度偏差,不能够正确分析项目的实际状态。以市政工程� 另一种情况是,项目的进度没有达到预期的进度要求,没有如期完成所要求的工作,这种情况下的负的成本偏差,是一件很糟的事情。

成本指数是挣值与实际成本的比值,它揭示的是实际每开支一个单位的成本所挣回的价值,当成本指数大于1时,说明每开支一个单位的成本,挣回的价值更多一些,这说明项目进展良好。当成本指数小于1时,说明每开支一个单位的成本,挣回的价值却不足一个单位,说明项目进展不理想。

四、市政工程成本集成控制主要步骤

要实现工程项目成本集成控制,就需要使项目中的各种活动都围绕项目成本目标来展开,在工程项目的整个周期中综合考虑进度、质量等多个目标,编制出能够协调这些目标的集成计划,并通过确定的战略、设计相应的组织结构,并通过有效的协调沟通等手段保证该计划的贯彻实施,使项目成本集成计划变成项目产出物; 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努力使项目的实施能够与项目成本集成计划保持一致,同时又能够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调整。这些就构成了工程项目成本集成控制方法的重要内容。

由此,我们基于WBS方法可以对市政项目做出有效的集成控制,即先确定初始的网络计划,并进行优化调整,如工期优化或资源优化等。经优化调整后,即基准计划、进度、成本、质量目标也同时确定。计划制定好后,关键是实施,须及时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原计划。成本集成控制的一大优点就在于实时性,也就是常说的“事先控制”。

参考文献

[1]何大川。结合市政工程特点谈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施工企业管理。 2002(2).

出差计划 篇五

【关键词】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成本优化

1 概述

1.1 施工进度计划的含义

施工进度计划是指以施工�

1.2 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应重点考虑以下以下方面的内容:人力和施工设备是否能满足完成计划工程量的需要;基本工作程序是否合理、实用;施工设备是否配套,规模和技术状态是否良好;如何规划运输通道;预留足够的清理现场时间,材料、劳动力的供应计划是否符合进度计划的要求;分包工程计划;临时工程计划;竣工、验收计划;可能影响进度的施工环境和技术问题。

1.3 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就是施工活动的进展,也就是用施工进度计划指导施工活动,落实和完成计划。

2 进度偏差的检查方法

根据对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的比较,即可判断实际进度是否与计划进度产生的偏差;当出现偏差时,必须分析比偏差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程度;然后才能决定是否高速以及调整的方法与措施。具体分析步骤如下所述:

2.1 判断些进度偏差是否为关键工作

主要依据出现进度偏差的这项工作的总时差是否等于零来判断。若总时差等于零,则此项工作处于关键线路上,无论偏差大小,都必须将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产生影响,采取相应的高速措施;若总时差不等于零,则此项工作位于非关键线路上,需作进一步的判断,才能确实是否结后续工作和总工期产生的影响的程度。

2.2 判断此进度偏差是否大于总时差

若此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总时差,说明此偏差必将影响后续工作和项目的总工期;若此偏差小于或等于该工作的总时差,说明此偏差不会影响项目的总工期,但它是否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还需要进行下一步判断。

2.3 判断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

若此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说明此偏差必将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需要作相应调整,应根据后续工作允许影响的程度来确定。

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小于或等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则说明此偏差对后续工作无影响,可不能原计划进行调整。

经过以上分析,进度控制人员便可根据对后续工作的不同影响采取相应的进度高速措施,以便获得新的进度计划并用于指导工程项目的施工。

3 纠偏的方法以及措施

3.1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方法主要是规划、控制和协调。规划是指确定施工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和分进度控制目标,并编制进度计划;控制是指在施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进行施工实际进度与施工计划进度的比较,出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协调是指协调与施工进度有关的单位、部门和作业队之间的进度关系。

3.2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措施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组织措施主要是指落实各层次的进度控制的人员、具体任务和工作责任,建立进度控制的组织系统,按着施工项目的结构、进展的阶段或合同结构等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其进度目标,建立控制目标体系,确定进度控制工作制度,如检查时间、方法、协调会议时间、参加人等,对影响进度的因素分析和预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方法;合同措施是指对分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合同工期与有关进度计划目标相协调;经济措施是指实现进度计划的资金保证措施;信息管理措施是指不断地收集施工实际进度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与计划进度比较,定期地向建设单位提供比较报告。

3.3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任务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按其完成整个施工项目的任务;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按其完成单位工程的施工任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按其完成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任务;编制季度、月(旬)、周作业计划并控制其执行,完成规定的目标。

3.4 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

用来控制项目施工计划的计划应该是优化的计划。计划的优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施工工期、资源投入量与成本消耗量,是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因素。项目施工进度网络计划的优化,就是通过改变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利用关键工序的时差,科学地调整工期,不断地改善初始计划,在一定约束条件之下寻求优化的项目进度计划。

3.4.1 工期调整

工期通常是进度计划编制首先考虑的问题,在一定的资源量与成本消耗条件之下,常常需要适当地调整计划工期,以满足规定工期的要求。

3.4.2 搭接流水,缩短工期

在不同的工序之间,将顺序施� 前一道工序完成了一部分,后一工序就插上去施工,前后工序在不同的流水段上平行作业,在保证满足必要的施工工作面的条件下,流水段分得越细,前后工序投入施工的时间间隔(流水步距)越小,施工的搭接程度越高,总工期就越短。

3.4.3 合理排序,工期最短

一个施工项目可分成若干道工序,每一个流水段都要经过相同的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在各个流水段上的施工时间又不完全相同,如何选择合理的流水顺序,就是合理安排工期的关键问题。

3.4.4 资源平衡

编制施工项目进度计划时,必须进行资源的平衡。不但要求资源的计划用量不超过资源的可供应量,还要力求做到资源的均衡使用。如果计划的安排能使他们每天都充分发挥效率,那么这个计划的资源用量就是均衡的,经济效益也必定是好的。

3.4.5 成本优化

在项目施工中,采用不同的施工组织方案,工程成本会有所不同。寻求成本最低的计划方案,是施工进度网络计划优化的重要内容。工程成本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一般说来,直接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工期比较长;为了缩短工期,需要采用效率更高的施工机械或施工工艺,直接费用往往就要增加;如果不改变效率,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增加资源的使用强度,那就势必要扩大现场的临时设施和附属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加一次性费用的投入,其结果也要导致直接费用的增加。通常项目经理部总是优先采用那些增加费用不多而缩短工期效果显著的方法。不过,随着工期的缩短,直接费会更快地增加。

间接费与项目施工的关系不是很直接,无论现场施工情况如何,每天大体上总要发生那么多费用。工期越长费用越多,费用与工期成正比。

参考文献

[1]Jimmie W.Hinze;建筑施工计划与进度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05月 第三版

[2]赖一飞,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出差计划 篇六

(1.吉林大学商学院/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

关键词 :“出口倍增计划”;“再工业化”;马氏距离匹配;双重差分模型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9-0114-07

收稿日期:2015-05-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对外产业转移研究”(14CJL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12CJL045);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壁垒的测度与规避”(2012BS046)

作者简介:孙黎(1983-),男,吉林长春人,讲师,博士后,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产业转移问题研究。E-mail:sunlee@

李俊江(1957-),男,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研究。E-mail: lijj@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对经济和消费的信心跌至最低,美国面临二战以�

国内外学者对“出口倍增计划”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在该计划实施初期,胡拓坪[1]从计划制定的背景着手,分析了美国提出此项计划的原因。PIIE[2]解析了该计划的各项措施,张汉林和魏磊[3]及王丽娜[4]总结了该计划的特点。徐康宁[5]从国际分工角度,黄志龙[6]从计划实施前景,马鑫[7]从全球资源争夺方面预估了该计划的实施效果, Bergsten[8]发现“出口倍增计划”能否成功实施还取决于美元参与全球汇率博弈的结果,美元贬值以及人民币升值均促进美国出口规模和质量的提升,并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申恩威[9]从贸易摩擦、高科技产品出口和汇率方面进行辨析,Lee[10]、Piffaretti和Rossi[11]提出中美经济再平衡的调整方式是美国重振出口的关键。在该计划实施末期,华迎和张莉[12]通过相关数据对计划的效果进行了评估,预计该计划不能如期实现既定目标,并由高攀[13]深入分析其落空的原因。

综上所述,一方面,现有文献多集中于美国“出口倍增计划”颁布初期,多是对“出口倍增计划”中措施的评判及目标的预测,缺乏对“出口倍增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跟踪研究,尤其是对“出口倍增计划”到期后的系统评析极为有限;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在分析“出口倍增计划”的效果和影响时鲜有采用经验研究做支撑,本文的研究将弥补上述两方面的不足。

二、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实施进展及出口现状

1.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实施进展

本文将奥巴马政府于2010年提出“出口倍增计划”的措施按实施进展归纳为4项,即支持出口实体、促进出口的服务措施及保障、调整贸易政策和促进服务出口并恢复宏观经济平衡。

在支持出口实体方面,TPCC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管理局(ITA)已帮助了约15 000家美国企业实现了总额高达1 840亿美元的出口。仅在2012年,超过2 718家美国公司通过与ITA合作进行首次出口或开拓新的出口市场[14]。同时,ITA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支持了21.78万个和42.93万个就业[15]。

在促进出口的服务措施及保障方面,ITA的国际买家计划招募38 000多个外国买家来访问美国主要的贸易展会,并直接与美国公司进行联系。截至2013年年末,通过该计划达成的出口数额高达23亿美元;美国商务部协调了135个贸易代表团共1 463家公司赴55个国家参展,借此获得了超过220亿美元的出口销售额;美国贸易和发展署(USTDA)不断增加反向贸易代表团的投资,仅2012年使3 400家美国公司与超过450个外国买家对接[15];2010—2012年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服务中心指导164家农业企业加入农业贸易代表团,创造了3 800万美元的销售额;美国进出口银行于2012年为私人部门无法提供服务的企业提供了357亿美元的授权和500亿美元的境外金融支持[16]。

在调整贸易政策方面,美国正积极地同20多个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包括WTO、TPP和APEC。其中,美国与亚太国家进行的TPP谈判为美国扩大出口创造了重要的新机遇,并支持美国国内高薪酬的就业。亚太地区已�

在促进服务出口并恢复宏观经济平衡方面,2013年美国服务出口总额高达6 817.21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30.16%,较2009年增长了34.01%[18]。在此期间,美国正式进入新的服务贸易协定谈判(TISA),TISA其他21个成员方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几乎占全球服务贸易的2/3,同时美国每4个就业岗位有3个在服务部门,推进谈判有助于促进美国服务业出口和相应的就业水平,2012年服务业每出口10亿美元能带动约4 000个就业岗位[19]。

2.“出口倍增计划”实施后美国出口现状

截至2014年年末,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效果未能体现在出口数据上。虽然该计划实施初期美国出口总额大幅增长(2010年出口增长16.87%,2011年增长14.55%),但是2012年美国出口总额的增长快速回落,仅为4.63%,2013年出口增长进一步放缓,为2.75%。若要实现2010—2014年的出口数额翻倍,则2014年的出口增长率必须要达到38.96%,从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最新公布的出口数据来看,2014年美国出口总额为2.35万亿美元,仅比2013年增长了2.86%,与2009年出口总额1.58万亿美元相比较,未能实现翻倍目标[18]。

美国出口促进就业的效果显著。2013年美国出口带动了1 130万个就业,是近二十年来的最高值。其中货物出口带动了710万个,服务出口带动了420万个,每出口10亿美元能带动5 590个就业岗位[18]。2009—2013年经美国出口新增的就业岗位数已达160万个,依此速度增长,到2014年年底实现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的可能性较大。

三、美国“出口倍增计划”效果分析

为了考察“出口倍增计划”的效果,借鉴计量经济学“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和“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DID)进行评估。从世界范围看,“出口倍增计划”一方面,制造了美国出口在政策颁布前后的差异;另一方面,又制造了在同一时点上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异,基于这双重差异形成的估计有效控制了其他共时性政策的影响和美国与其他国家的事前差异,进而识别出促进出口政策所带来的因果效应。

1. 数据描述与变量选择

本文选择了美国50个州和1个特区作为试验组,依据与美国的贸易往来以及GDP等指标,初步确定欧盟28国以及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中国等27国共55个国家作为控制组。考虑到本文是对美国“出口倍增计划”进行经验检验,所以选择了与出口具有较强关联性的指标,即出口额、人均GDP、就业人数、人均收入和国内投资(受制于数据可得性,用特征向量“房屋建设”表征美国国内投资),并将其作为决定试验组和控制组的特征向量。

(1)出口额主要以出口规模来衡量。美国各州出口数据来源于2008—2013年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中的外贸数据库;欧盟28国出口数据来源于2008—2013年欧盟统计局(EUROSTAT);其他27国出口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库。

(2)人均GDP。考虑到美国及其贸易伙伴国的供给与需求,美国调整后的人均GDP采用美国人均GDP 2005年不变价与其排名前20的贸易伙伴国人均GDP 2005年不变价的乘积,数据来源于BEA;欧盟28国调整后的人均GDP数据采用欧盟28国人均GDP与其前20个贸易伙伴国人均GDP的乘积,数据来源于欧盟统计局;其他27国调整后的人均GDP采用27国人均GDP与其前20个贸易伙伴国人均GDP的乘积,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3)就业人数。美国各州就业人数来源于美国劳工部;欧盟28国就业人数来源于欧盟统计局;其他27国就业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4)人均收入。美国各州人均收入数据来源于美国经济分析局;欧盟28国人均收入数据来源于欧盟统计局;其他27国用人均调整国民收入净额表示,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5)国内投资。美国该数据来源于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各州房屋建设数据;欧盟28国数据来源于欧盟统计局的企业房屋建设数;其他27国数据采用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房屋建设数。

将上述变量用于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双重差分方法的作用在于构造实施“出口倍增计划”的相关地区所组成的试验组和没有实施“出口倍增计划”的相关地区所组成的控制组,通过控制其他因素,对比“出口倍增计划”发生前后试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从而检验“出口倍增计划”的政策效果。考虑到作为试验组的美国与作为控制组的其他国家在选取变量之外仍有差距,我们采用马氏距离匹配法尽可能地缩减这种差距,并为试验组地区确定最相近且合理的控制组地区。

2. 数据匹配和检验结果

根据表1的匹配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匹配控制组的元素是33个国家或地区,其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日本、韩国、挪威、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瑞士。试验组和控制组对于5个特征向量在匹配之前具有显著的差异,而匹配之后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选择的控制组元素和试验组具有可比性,这是后续双重差分模型建立的基础。

3. 计量模型设定

本文利用匹配后的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对式(6)进行初始检验。通过该检验,我们要观察试验组元素和控制组元素在实行“出口倍增计划”后其出口额是否存在系统性差异。如果检验结果发现存在系统差异,则认为“出口倍增计划”政策对美国的出口确实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为了对初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进行分析,本文还将试验组中的元素划分为沿海州和内陆州两个子样本进行估计,这样可以同时对估计结果的稳健性进行相关分析。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第(1)、(3)和(5)列分别是全部样本、沿海州的子样本和内陆州子样本的基础方程回归结果;第(2)、(4)和(6)列是在基础方程上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

从treated的系数来看,全部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2009—2011年美国实施的“出口倍增计划”在出口方面没有其他国家效果明显;从变量time的系数来看,在全部6列样本中加入控制变量后其结果更为显著,表明2009—2011年美国全部州出口水平显著提高(与自身相比);从决定“出口倍增计划”是否有效的核心变量ep的系数来看,在加入控制变量的第(2)列和第(6)列有负向的弱显著,表明“出口倍增计划”对该时期的出口具有一定的负面效果,尤其阻碍了美国内陆州企业的出口,而对沿海州出口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受未列明的其他因素或变量的影响,例如美国对外投资、外国企业对美国投资,能源价格和金融服务等;从控制变量gdp的系数来看,全部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该计划对美国GDP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从控制变量em的系数来看,无论是全部样本还是在沿海州和内陆州的子样本,该计划对促进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控制变量epr的系数来看,均显著为正,表明“出口倍增计划”确实可以显著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不论是沿海州还是内陆州的人均收入水平,受影响程度基本一致;从控制变量hc的系数来看,出口对于国内投资的拉动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回归方程对全部样本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初步检验结果较为稳健。

5. 滞后效应检验

本文利用2009年与2010年、2011年、2012年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对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可能存在的滞后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从ep的系数看,2009—2011年,2009—2012年模型的估计均显著,说明美国“出口倍增计划”政策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但是系数的估计为负,表明了“出口倍增计划”政策对于美国的出口具有负向作用,其中2012年该“出口倍增计划”的负向作用更加显著,且可能进一步延续,这与前述2009—2013年美国出口增速放缓的结论相互印证。其他控制变量在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差异较小,计划施加的作用效果较为平稳。

四、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绩效评析

1.“出口倍增计划”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预期目标从数字上看为2010—2014年的出口数据翻倍,2014年美国出口总额为2.35万亿美元,与2009年的1.58万亿美元相比,未能实现翻倍目标。然而,受其影响,美国各项经济指标在此期间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可能会实现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新增200万人的就业目标。虽然“出口倍增计划”的出口规模翻倍目标未能实现,但其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出口倍增计划”对出口的政策效果不明显,对就业、收入水平和投资的拉动作用较强

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出口倍增计划”对促进美国出口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是负面影响,这与本文对此次促进出口措施的分析和2012—2013年美国出口增速大幅降低相互验证。然而,美国出口水平相比计划提出前有所提高,可能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一系列应对措施的影响,未列明的因素对出口水平的影响较大。第二,该计划对就业水平的作用较为显著,这与经验分析之前效果分析中的“出口带动的就业人数显著提高”结论相契合。第三,该计划对美国及其贸易伙伴国GDP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是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对美国GDP贡献较大的是私人消费与投资,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14%,其占GDP比重甚至为-3.01%[20]。同时,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也处于经济复苏阶段,因此,该计划对于提升美国及其贸易伙伴国的相互需求作用为负。第四,“出口倍增计划”确实可以显著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不论是沿海州还是内陆州的人均收入水平,受影响程度基本一致。第五,对于国内投资的拉动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得益于美国贸易代表团模式的反向贸易或逆投资现象。

3. 美国没有实质性地回归由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重新审视原有的基于泡沫和疯狂投机的“金融化”的发展模式,不想继� 然而,实际数据显示,美国出口并没有出现预计的强劲持续复苏。消费和投资仍然是拉动美国GDP增长的两驾重要马车,原因可能是受到危机后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以及页岩气等新能源的出现使石油价格下降,由2008年7月11日的147.25美元/桶降至2015年1月13日的44.20美元/桶(美原油连CONC指数),企业具有成本优势。同时,美国巨大的市场和“再工业化”政策的激励,使得全球投资者竞相对美投资,2006—2013年美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由金融危机时最低的1 436.04亿美元(2009年)快速增长至2 307.68亿美元(2013年)[18],增幅高达60.70%,迅速恢复并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这些因素弱化了贸易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此外,受美国传统产业结构影响,近四年来美国出口构成中货物与服务出口的比例此消彼长,服务出口增长优于货物出口,服务出口带动的就业岗位增速超过货物带动;货物出口空间被压缩,使出口配合“再工业化”夯实实体经济的效果打折扣。综上所述,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未因金融危机而实质性地转向对外贸易,“出口倍增计划”的效果未达预期,但该计划却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就业。

参考文献:

[1]胡拓坪。美国的“出口倍增计划”和我们的应对策略[J].江东论坛,2010,(4):2-7.

[2]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 New Trade Policy for the United States[R].2010.

[3]张汉林,魏磊。美国实施“五年出口倍增”计划的政策措施评析[J].亚太经济,2010,(4):43-47.

[4]王丽娜。美国奥巴马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及我国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15-17.

[5]徐康宁。美国“出口倍增计划”挑战现行国际分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0-12.

[6]黄志龙。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前景及对中国的影响[A].郑新立。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47-353.

[7]马鑫。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并非停留在“计划”?[N].第一财经日报,2011-09-05.

[8]Bergsten,C.F. How Best to Boost US Exports[R].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0.

[9]申恩威。论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对“十二五”期间中美贸易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96-97.

[10]Lee,J. Competing on the Global Playing Field in the 21st Century[EB/OL]. http://whitehouse. gov/blog/2010/03/11/competing-global -playing-field-21st-century, 2010-03-11.

[11]Piffaretti,N., Rossi, S.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to Balancin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lations: The Case for a US-China Settlement Facility[R].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10.

[12]华迎,张莉。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绩效评估及中国对策[J].国际贸易,2014,(9):25-27.

[13]高攀。奥巴马出口倍增目标为何落空[N].经济参考报,2015-01-14.

[14]United States Trade Promotion Coordinating Committee. 2012 National Export Strategy:Powering the 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 Year 3[M].New York:Createspace,2014.

[15]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s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Trade Advocacy and Export Promotion under the 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EB/OL]. -and-promotion.asp, 2013-08-16.

[16]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s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Export Financing under the 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EB/OL]. nei/export-financing.asp, 2013-10-20.

[17]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s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Market Access under the 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EB/OL]. nei/market-access.asp, 2013-12-05.

[18]美国经济分析局(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BEA)交互数据库[DB/OL].2014-03-02.

[19]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s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Fact Sheet: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EB/OL].http:2010—-sheets/2013/02/19/fact-shect-ratioral-export-initiative,2013-02-19

[20]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美国重要经济数据[EB/OL]. cn/article/ztdy/201312/20131200437389.shtml, 2013-12-25.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