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总结(专业18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工作总结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和分析自己的工作表现,去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下面是一些关于如何有效写一份月工作总结的指导和建议,大家一起来看看。
海口市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项目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只有不断加大项目建设,经济实力才能得到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因此,加快项目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我镇在项目建设上仍存在大项目、立镇项目偏少,形成产业特色龙头带动项目还不多,项目建设已成为我镇实现加快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如何突破制约瓶颈,实现项目建设的新跨越,重点要发挥好自身优势,以全新的理念谋项目、抓项目、落实项目。
一、找准优势,积极谋划项目。
好项目来源于自身的主体。分析我镇的自身优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而牢牢把握好这些优势,正是我镇项目建设实现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1、区位优势。我镇已成为曹妃甸新区的重要一部分。西邻曹妃甸生态城,东临**工业园区。**大道、**海公路纵贯我镇,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临港、**优势非常凸显,优越的区位优势,为我镇谋大项目、上大项目、落实好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现实基础。
2、资源优势。我镇陆域及滩涂广阔,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水产养殖、海水捕捞、水产品深加工等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渔业经济较为发达。新兴产业还未形成,自然资源的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差距不仅是发展的动力,更是发展的潜力所在。人文资源闻名遐迩,蚕沙口妈祖庙、古戏楼的丰富传说,不仅影响到国内,在海外也是声名远播,这些资源正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旅游业项目建设有效载体。
3、体制优势。柳赞镇自初划归曹妃甸新区管理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管理体制的变化,给我镇在全方位的政府管理上带来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政府参与引导,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新模式,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难得历史发展机遇,利用好、发挥好新机制已成为我镇加快项目建设的一大新优势。
二、明确定位,加强项目建设。
把握好自身的优势,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柳赞镇的项目建设应立足自身优势,明确定位。在以下几方面实现项目的新突破。
一是围绕曹妃甸的建设,加强水产品供应基地项目的建设。重点是海水养殖基地项目的建设、水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建设等。
二是围绕海洋产业园的建设,重点谋划实施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业等项目的建设。
三是围绕蚕沙口妈祖文化,重点谋划文化产业以及旅游项目的建设。更要强化海上风情旅游项目的谋划建设,做好临港、**的休闲、娱乐等接待。
四是围绕生态城的建设,重点加强三产、物流业项目的建设,更好的服务曹妃甸的建设。
三、利用好优势,抓好项目落实。
我镇资源禀赋的特殊性,单一渔业经济水平的发达性以及外部机遇的特殊性等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我镇必须依托优势资源,顺应市场需求,紧紧围绕曹妃甸的.建设,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切实推进柳赞镇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突破发展。
1、要瞄准市场需求,集中力量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
市场需求是指导产业发展最有力的指挥棒,资源型产业只有通过有效的市场需求才能发展壮大,转化为经济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抓产业建设,是我镇项目建设目标和方向所在。
一是要高度认识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工作的重要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增加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质量以及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外来投资都要靠项目。只有在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谋划、新上一批项目,新增一批生产能力,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柳赞镇特色产业突破性发展。
二是要站在全局、置入大市场去思考论证项目。既要立足本地实际,考虑资源禀赋,又要符合柳赞镇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深入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有关法规,熟悉行业和区域发展规划,掌握国内外的市场状况,充分发挥资源、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比较优势,找准特色,科学定位,切实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三是要抢抓曹妃甸的建设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主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精心策划、储备、包装、筛选、申报一批项目,建立和充实项目储备库,形成项目策划、储备、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要瞄准市场,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选择一批起点高、带动强、具有战备性、先导性、全局性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项目,为优势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包装项目要切合实际,量力而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实行非禁止即许可,不上那些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项目,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浪费。
2、坚持政府强势推动和市场有效调节相结合,创造良好的项目建设发展环境。
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形市场和有形政府共同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产业引导、环境建设、综合协调、公共服务职能,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促进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鼓励、支持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努力承接发达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坚持经济、社会、生态多赢原则,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规模开发与集约经营,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产出率,增强产业间协调配套能力。
二是加强政府协调服务和宏观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引导、协调、服务作用,切实改善法治、政策、信用和服务等软环境,强化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坚持节约发展,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要破解土地瓶颈制约,盘活土地存量,节约集约用地,投资改造荒地等办法保证建设用地,按照布局合理、土地集约、生态环保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加快交通、电力、给排水、通讯、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聚集项目和资本的平台。要坚持“布局集中、产业聚集、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优化提升现有海洋产业园的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功能,做好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合理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突出产业建设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迅速吸引一批企业入园建设。
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引智和引制力度,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以思想解放的深度增强对外开放的力度,以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带动产业选择,以外来投资激活存量资产。创新招商模式,多元化融资,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有效利用政府资金,努力争取金融资金。要密切与发达地区的互动联合,加快招商引资、引智步伐,大力吸纳外地的先进发展理念,坚持将发挥比较优势与培育竞争优势相结合,合理布局特色产业与专业园区,要做好承接经济发达地区因土地及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升高而带来的产业转移机会。要推动区域市场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鼓励本土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要加大软环境整治,重点整治政令梗阻、效率低下、推诿扯皮顽症,大力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人文环境。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官方登录入口云南
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高等学校,具体范围见附表。
(二)教师范围。
学校在编教职工和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信息不采集。
(三)信息范围。
根据学校类别不同,相应采集教师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培训研修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具体采集范围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系统启用前,在上报国家核心信息基础上研究选定,可根据需要进行研制拓展。
日前,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培训会议在拉萨召开。国家督学、自治区副总督学、自治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正厅级)、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旺堆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地(市)教育局、各高校、各县(区)及区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对各地(市)、各高校、各县(区)负责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在培训活动现场,承担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工作的中软国际公司技术人员对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业务功能、系统操作和维运等相关知识作了细致介绍,对参训人员上机操作进行了专业培训,并就相关问题同参训人员进行交流和现场答疑。
据悉,此次培训推动了我区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了教师管理信息化进程,为下一步信息采集工作、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提升决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信息系统工作总结
本文目录。
期间信息系统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积极主动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我关以《成都海关信息系统安全。
应急预案。
》为蓝本,制定了《成都海关亚运安保应急演练计划》,演练计划分别模拟了网络中断、电子口岸预录入系统运行异常、总关计算机网络机房临时停电和红机网无法访问网站等4个故障来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现将此次演练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做好演练工作的重要前提。
信息系统亚运安保应急演练工作是保障亚运信息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我关党组高度重视,在得到总署关于此次演练安排的工作通知后,第一时间召开信息系统应急指挥小组会议,迅速在会议明确了我关次此演练总体指导原则、方案框架、演练涉及单位以及演练时间等问题。强调参加此次演练工作的各部门要提高认识、讲配合、讲大局、讲协调,技术部门要从实际工作出发认真制定每个故障演练脚本,脚本内容务求责任明确、操作流程明确、任务落实到人,在要求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此次演练工作。
二、从实际工作出发制定演练方案,做到“三个明确,一个落实”
根据海关总署和我关应急指挥小组会议精神,技术处从关区实际工作出发,制定了关区演练方案,把演练工作的目标定位提高关区信息系统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查找本单位应急预案及相关部门间应急协调预案的有效性。
为了尽可能地使演练工作贴近实际,演练方案涉及的故障具有代表性,我关分别在网络运行、基础环境服务和h系统业务运行三个环节上设置故障。技术处选定成都海关单证量最大的双流机场海关作为演练故障发起点,分别模拟了该现场具有代表性的两类故障。故障一,网络中断导致h运行异常;故障二,电子口岸预录入系统运行异常。同时针对涉密办公网制定了故障三,红机网无法访问网站,这一故障的设定重在演练技术处对于涉密应用的故障排除能力和在此期间办公室的涉密应急处置方式。针对基础环境服务的保障能力我们设计了故障四,总关大楼机房遭受意外停电故障,重点在于检查机房供电系统和机房空调的工作情况,检查机房设备巡检日志记录情况。
此次演练方案中涉及的各个故障脚本都是来自以往发生过的故障记录,针对亚运安保的特殊要求,我处对故障处理制定了故障首问负责制,优化了故障排除流程,在整个演练过程中主要涉及了下面7个环节,包括故障受理、故障定级、故障上报、业务应急预案启动、故障告警取消申请、故障原因公告、故障报告分析。
我关在此次演练中做到了每个故障点的处理操作流程明确,流程中每个环节的责任人明确,对故障流传过程中的意外突发事件做到临机处置权限明确。进一步落实了应急处置小组成员的工作分工,使应急处置小组的职责更加从事。“三个明确,一个落实”有力地保障了此次亚运安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各部门密切配合联动是此次演练工作成功的基础保障。
本次演练从xx年11月8日下午15:30分开始至17:00结束。演练工作涉及本单位部门有办公室、技术处、成都双流机场海关、监管通关处、审单处、机关服务中心,外单位涉及线路运营商和设备服务供应商。
8日下午,分管副关长亲临成都海关应急演练指挥中心坐镇指挥此次演练工作。此次演练过程中技术处全体人员认真参与,与参加演练各单位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成功地完成了此次演练工作。同时,此次演练检验了我关信息系统应急协调与通讯机制,在演练过程中,对内对外的通讯联系畅通,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故障受理人可以通过《成都海关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上的电话目录,找到排除故障各环节的联系人。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故障排除效率,尽可能地减少因故障造成的损失。
返回目录。
xx年五台县公安局豆村派出所。
xx年,我所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派出所人口信息系统和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学习和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和发展“三基”工程建设工作成果。将警务信息化建设摆在全年工作的重要位置上,通过积极推进“四化”建设,进一步落实公安科技创新,着力打造公安信息化品牌,争当我县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排头兵,现将一年来我所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1、为推进信息化工作进程,我局坚持科技强警不动摇,对派出所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为方便了民警工作。现有电脑3台均应用于公安工作。
2、以信息录入“百日会战”工作为契机,社区民警深入辖区,加强“两口一屋”管理工作。结合换发二代证工作,入户调查,对辖区内的“两口一屋”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检查和管理。通过对辖区内矿山、出租房屋、旅店内的外来流动人口进行清查和登记管理,对重点人口和一些无固定生活收入的外来人口,通过走访调查进行掌握、控制,及时发现隐匿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对出租房屋逐步解决有人出租、无人管理的混乱局面,告知出租人的责任,并与其签订治安责任状,落实“以屋管人”的工作原则,进一步摸清辖区内重点人口、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的底数。
3、继续深入开展警务综合信息采集录入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加快信息采集录入步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动态管理水平,增强为现实斗争服务的能力。
4、社区民警深入辖区,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原则,从人口信息收集和以近期案件排查对象条件开展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的排查,积极掌握各种不稳定因素,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5、为进一步规范户口登记和居民身份证办理工作,更好地发挥户籍管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公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我所在年底进行了户口核对工作,使户口登记和居民身份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户口登记项目更加齐全准确,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户籍管理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准确翔实的户籍资料,为保障公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1、警务平台信息录入工作中,为方便社区工作,社区民警虽配备了部份电脑设备,但民警在日常工作中采集到的信息仍然要在所内连接公安网之后才能进行录入,而且网络不稳定,不能保持持续畅通,无形之中加大了民警的工作量,致使警务平台信息录入进度缓慢。
2、由于所内社区民警中,有一半民警系新接管社区,工作中缺少经验,对公安信息业务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熟悉,致使各类信息不能够及时掌握、反馈,导致信息漏录、误录或进度缓慢。
三、推进内务建设信息化,提升规范管理水平。
xx年我所将进一步加大以人口、物品和场所管控为主要内容的派出所综合应用系统的建设工作,实现从信息收集到分析研判的快速便捷,提高决策指挥的科学化、最优化。提高情报信息收集率。社区民警加大对各类人口、场所、行业、物品和事件等信息收集,及时输入派出所综合应用系统,通过系统自动分门别类将各类信息归入分析研判、综合管理、案件管理等模块,并及时进入县局中心信息库,实现系统自动化管理,为综合研判提供信息支持。
其次要运用信息化建设,提高对信息的重视程度和对信息的维护管理水平,要对在职民警进行业务培训,增强服务信息工作建设的责任意识,养成自觉收集信息、反馈信息的工作作风。针对平时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工训矛盾”和“缺乏针对性”两大突出问题,把信息警务与教育工作有机结合,保证学习效果,实现公安传统教育向现代网络教育的转变。
豆村派出所。
xx年12月11日。
海口市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在市委市政府关于把海口做大、做强、做精、做美的重要精神鞭策下,在环保局直接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我们支队几年来,在信访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信访条例》、《海南省信访工作分层负责归口办理暂行办法》。健全信访工作制度,依照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来信来电上访案件进行现场调查、监督、处理,保障环境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为民排忧解难,为海口市民提供了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一、健全体制,做到三落实要做好信访工作。
首先必须有健全的体制,坚强的组织领导,才能有效地及时解决群众来信来电投诉的案件。几年来,我们支队把信访工作列入日常重要工作之一,特别是今年来,自监理所机构变更后,信访工作直接由支队长领导,办公室负责,各队现场调查处理,彻底改变以前的生产派工式的体制。我们制订了信访工作制度和12369投诉规定制度,信访立案的案件每天由办公室收集,支队长审批立案,由各队专职负责信访工作的副大队长和专职信访人员实施的工作体制,12369投诉24小时有专人值班,各队领导有专人值日接待来访人员,专用处理信访工作车辆2部,各种现场调查取证设备齐全,来电来访有记录登记,查处结果有归档,真正做到组织领导落实,人员装备落实,查处结果落实,确保信访工作有序顺利进行。
二、坚持科学管理,分层负责。
责任到人坚持科学管理,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前几年,由于信访管理上没有层次,管理档次不高,水平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管理制度,实行分类管理,特别是今年来,我们实行了信访处理结果归档管理,提高档次,信访登记备案、立案管理,提高了水平。结合实际,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真正把管理制度和责任到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每一个立案的案件,分到各队专管信访工作的副队长,派员调查,监察处理后,谁处理谁签名,由队长签名做出处理意见,最后由梅水应支队长审核,签名后方可归档,彻底改变以前的已查处不负责任的处理入档。信访工作直接由支队长办公室各队长监察人员这样分层负责,处理结果各层次签名负责,做到谁处理谁负责,责任到人,逐步把信访工作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
三、扎实做好信访登记、立案、反馈工作。
做好信访登记、立案、反馈工作是信访工作的基础工作,根据《国家环境保护信访管理办法》规定,几年来,我们制订了12369值班制,切实做好每件信件、每个投诉电话的登记,有专人记录每天的信访案件,有专人负责处理。一般案件由支队长处理,重大案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市长专线、市人大办、信访办等有关单位转达的案件,做到了百分之百的处理,百分之百的反馈,百分之百的立案存档。几年来,收到市长专线、市人大、市信访办等有关上级单位转来的案件共102件,处理了102件。对来信来电(12369热线)、上访案件,做到及时登记、热情接待、认真听取群众的批评和建议,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依法执法,为民排忧解难。
减少各种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信访工作的好坏,直接和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对环保部门的.信赖和信任感。几年来,我们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选派有关人员参加全国举行的各种培训班,学习班参加人数45人次,支队每年举行一次学法、执法讲座,总参加人数达到了115人次,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懂法、依法执法,使每个执法人员在执法中提高自己的处理问题能力。在近年来的执法工作中,没有发现执法违法行为。在信访工作中,我们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我市环境污染调查处理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特别是根据群众的投诉,我们对欧化印染厂、椰岛鹿龟酒厂、罗牛山养猪场等较大的污染,偷排污水进行依法罚款、整改治理;对益星酒店油烟污染,对金盘开发区、秀英高架桥下、坡博村、海甸三、四庙的露天卡拉ok的查处等整改达到有效的控制和减少各种污染。近三年来,我们共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投诉5359件,已查处5029件,查处率达93.8%。在工作中,也涌现出不少好人好事,梅水应支队长、戴开镔副支队长、何渊副队长等人,他们起着带头作用,能吃苦耐劳,依法执法,秉公办事,不论白天黑夜,一有案件及时带领执法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取证处理,先后被评为省市级信访工作先进者。
五、集中力量开展各项环境综合整治。
(一)每年开展一次噪声专项整治海口市噪声污染比较突出,主要的是建筑噪声、文化娱乐场所的噪声以及社会生活噪声,这些噪声污染占整个投诉70%。根据这一情况,由环保局牵头,工商、公安、城管、文体等部门参加成立联合执法队伍,每年专项整治三个月。在专项整治过程中,我们监察支队首当其冲,认真组织,不顾疲劳,连续作战,一干就是十多个夜间,从夜间9点至次日2点,白天正常上班。吴多智、戴志海、王国英等同志还带病坚持工作,有的同志在执法过程中被打,像吴多智、戴志海在查扣露天音箱时,为了保护暂扣物品,被不法人员殴打,分别住院,不法人员被公安机关拘留,维护我们环保执法威信和形象。通过噪声的专项整治,有效地遏制噪声扰民现象。
(二)每年开展高考期间噪声专项整治每年高考前一个月,我们就开始组织对噪声的专项整治,夜间进行巡查,特别是考场周边的专项整治,对个体的加工厂,限制作业时间,对露天的卡拉ok、露天的文化娱乐场所产生噪声的器械进行暂扣。考试前十天对建筑工地发出通知:在考试三天内不准施工作业。在报纸上发公告,在这期间,如有违法,将依法重罚,景瑞花园工地夜间超时施工,我们给予处罚1万元,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通过查处有效地制止了一些不法排污单位,高考三天,也就是海口天气较热的几天,我们支队日夜坚守在考场的第一线,保障了安静的考场环境,受到考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街边店铺餐饮业及大排档的油烟污染的专项整治由于海南实行登记制,即先上车,后买票,大多数街边店铺的餐饮业及大排挡都没有经过环保部门审批就擅自营业,而且工商部门都发了营业执照,有的楼上住人,楼下搞餐饮业,污染都较严重,这给我们查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每年都组织一次专项整治,由环保局牵头,工商、卫生、城管、公安等单位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对全市进行大清理,对占道经营的路边大排档进行暂扣处理,对街边店铺的油烟污染较重又无法治理的,建议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通过专项整治,油烟污染的投诉大大降低了,收到了明显效果。
六、存在问题。
1、由于海口市行政区域扩大了10倍,明显存在交通工具不足,专职人员不足。
2、执法力度不够,有待加强。
3、信访工作管理还不够完善,各种制度还不健全。
4、学习氛围不够浓。
七、今后思路。
1、把12369联网,做到自动记录,自动存档,自动监控。
2、继续完善信访工作标准化、程序化。
3、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追究制。
海口市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20xx年7月31日,海口市“双创”工作动员大会在市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高潮,力争三年内实现城市风貌、城市管理两个“大变样”,实现“两块牌子”的创建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双创”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统一部署,我局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整脏治乱、完善设施、建章立制、确保长效为工作重点,以建设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为根本目的,严格按照“细、深、实”的工作标准,充分发扬“严、硬、真”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创建干净卫生、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城乡人居环境,“双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双创”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真正抓好“六大治理”,而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治理首当其冲。不仅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善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垃圾收运体系,切实解决长期困扰环卫健康发展的各种瓶颈问题,还要围绕农村镇墟建设“美丽乡村”这个主题,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清洁家园”行动,确保城乡环境卫生均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树立城市良好形象,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着重强调了“五个到位”:。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把握领会到位,增强了做好“双创”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双创”工作,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的具体要求。鉴于这种认识,全局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扬“四种精神”,积极培植“三种特质”,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严格强化制度执行,对作风不扎实、态度不端正、工作不得力、责任不落实的责任人进行严厉问责,用铁的纪律打造锤炼铁的队伍,努力做到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上升华,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强力推进工作落实,进一步增强“双创”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形成了在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扎实、成效上落实的精神。全体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志在必得的勇气,以咬定青山的韧劲和一天也不耽误的实干精神,深入扎实推进“双创”工作扎实开展。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确保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我们把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当作“双创”工作中心任务来抓,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件件抓落实,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使各项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推进。其次,制定具体工作目标,逐项抓落实。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整治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盲区,无缝对接。“双创”工作一开始,从局领导班子成员,到基层干部职工,全部实行包点包片负责制,经常到街道、社区等包点单位进行检查督促和业务指导,帮助包点单位解决实际困难。局领导班子成员始终走在第一线,靠前指挥,以身作则,科学谋划,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是广泛宣传教育,组织发动到位,增强了广大市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群众的关心支持与积极参与,是做好环卫“双创”工作的不竭动力。我们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这一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如建立环卫“双创”微信群,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立足车站、码头、机场、广场等公共场所,利用建筑围挡、led大屏幕、社区宣传栏等,广泛宣传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整个“双创”工作中的重要性,努力做到在认识上高一筹,在实践上先一着。环卫宣传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工地、进家庭,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是创新工作载体,措施方法到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监督管理体系。“双创”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稳步推进。主要抓了三个方面工作:首先,全面监管,完善网络。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监督巡查小组每天对小街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镇墟等部位的卫生死角进行详细排查,实行“走一遍、看一遍、梳一遍”三个“一遍”方式,全面掌握城区环境卫生实际状况。其次,综合执法,全面联动。联合城管执法部门每天不间断巡查巡看,对城区脏乱差现象严管重罚,增强了社会教育效果。第三,社会监督,教育群众。鼓励动员社区群众担任环境卫生志愿者监督员,举报投诉“脏、乱、差”等各类问题,对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违章行为进行纠正、劝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是开展全面整治,巩固提高到位,提升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和城市品位。自开展“双创”工作一年来,通过开展全面整治,我市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卫生质量和城市品位得到极大提升。据统计,全市环卫系统共组织社会各界投入近20多万人次,开展较大规模的卫生大扫除活动73次,清理卫生死角13000多处,清理生活垃圾360多万吨,建筑垃圾470多万吨。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约80万吨,渗滤液处理量约xx万吨,发电量约xx.5亿度,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指导各区环卫部门、环卫ppp企业严格按照《海口市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作业质量标准》,认真抓好城区主次干道、商业繁华区、游园广场、车站、码头、机场等区域卫生保洁和冲洗除尘工作。按照“双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指导各区环卫部门对东环铁路、东线高速、绕城高速等区域进行重点整治,确保城乡道路、水域环境和重点区域卫生干净整洁。认真抓好环卫基础设施管养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切实做好环卫应急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期间和突发情况下的环境卫生保障工作。城乡环境卫生面貌的巨大改变,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早在,市政府决定将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等服务项目下放到各区,部分作业服务实行市场化改革,通过公开招标由社会企业承包管理,力求改变政府职能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窘境,实现管干分离,提高管理质量。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市的环卫市场化改革仍存在诸多问题,体制机制运行不顺畅,矛盾重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个行业管干不分,市区两级环卫部门既履行行业监管职能,又各自掌握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清运队伍,从事具体的环卫作业任务;二是环卫部门和外包企业都缺乏投融资能力和相应的技术研发能力,难以进行行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升级改造;三是管理理念陈旧,管理粗放,标准不高;四是机械投入不足,机械化作业率低,全市机械化清扫率仅为19%。由于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城市环境卫生长期存在“脏乱差”现象,环卫管理水平和作业水平低,主城区卫生死角较多,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生活粪渣处理处于空白,各项环卫指标与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相去甚远,直接影响海口省会城市形象和海南“首善之城”建设目标的实现。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彻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促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和“双创”目标的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针对环卫行业管理、垃圾治理存在的诸多瓶颈问题,提出了要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改善设施设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总体要求,把环卫综合一体化前后端产业链通盘考虑,决定采用ppp模式,引入实力较强、产业链较全、投融资和技术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力求达到总投入成本最低、服务质量最优、社会效果最佳的目的,为实现“双创”目标打下坚实基础。20xx年4月20日,随着美兰区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我市建成区全部实现了环卫一体化ppp模式全覆盖管理,成为我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自环卫一体化ppp模式实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经过扎实有效地工作,环卫ppp一体化项目总体运行顺畅,成效卓著。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通过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了环境卫生作业一体化。以往环卫的职责范围主要定位在“红线到红线”范围内的道路清扫保洁,墙面、路灯小广告的乱张贴由城管部门负责,雨水篦子的清掏由市政部门负责,园林绿化带的保洁是园林部门负责,交通护栏的清洗由交警部门负责,等等。同是一个区域的清扫保洁,却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造成红线到墙的范围出现卫生死角,整体环境卫生水平不高。实行环卫一体化,做到了环卫管理全覆盖。作业内容增加了道路绿化带的垃圾捡拾和保洁,道路“墙到墙”之间所有构筑物和构件两米以下范围内乱张贴和乱涂写的清理和保洁,道路“墙到墙”范围内垃圾桶、果皮箱等垃圾收集容器的清掏与保洁,公交车站、书报亭、休闲座椅、报栏、广告灯箱以及路沿石、电线杆、灯杆、指示杆、路名牌、指路牌、邮箱、变电箱等各种构件的清理和保洁及雨水篦子的清掏等内容,路面上看得见的设施一揽子负责。这种做法,有效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解决了部门之间管理能力不对称、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环境卫生水平。
二是通过改变投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率。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双创”工作目标,我市要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按照“双创”工作对环境卫生水平考核的标准,我市面临着近20亿元的环卫产业基础投入。推行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政府利用存量资产与社会投资人合作,盘活环卫设备设施的存量资产,充分吸纳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年底按照考核标准和服务效果支付服务费用的方式,有效解决环卫一体化项目缺乏建设资金的现实问题,采用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的效益,为顺利实现“双创”奠定基础。同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企业着重对全产业链进行统筹规划,在产业链中进行利润平衡,构建健康的自循环机制,实现环卫产业的协同处理,从而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三是通过强化行业监管,进一步转变了政府部门职能。以往环卫部门一方面从事环卫作业,一方面又要监督考核环卫外包企业,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造成环境卫生作业水平和监督考核工作均不到位。采用环卫一体化ppp模式,市区环卫部门不再保留环卫作业队伍,环卫部门的职能转变为研究环境卫生行业发展规划、监督考核ppp项目企业、引用新科技、新产品不断推动环卫事业健康发展等。在对环卫一体化ppp项目企业的监管上,采取将中标企业的运营收入与其提供的环卫服务质量相挂钩,其服务绩效由市区两级政府部门进行监督考核。考核结果经市、区相关政府部门及中标企业三方认可后,作为经费支付和处罚依据。并且建立退出机制,如果项目公司提供的服务不符合考核标准,设施、设备及车辆投资投入过低影响服务效果,影响我市“双创”工作的,政府可收回特许经营权,处置项目资产。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模式,通过打造一个运营管理平台,引进全新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统一作业标准、明确责任主体,降低政府协调、监管、考核难度,真正提高了管理效率。
四是通过引入专业化企业,持续了技术和机械投入。我市环卫一体化ppp项目主要引进综合实力雄厚、专业技术领先的社会资本参与环卫产业链的打造和提升。目前我市四个区共引进3家企业,均为规模较大、在国内外多城市从事环卫一化服务的公司,不仅在环卫一体化作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在专业设备的研发、制作方面有雄厚的实力,可以为我市环卫行业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引入环卫综合一体化ppp模式之前,海口市机械化清扫作业率仅为19%。ppp项目企业进驻后,各企业加大设备投入,大幅提高机械化作业率,新增机扫车、清运车、护栏清洗车等一大批设备,“洗、扫、冲、吸、吹、干”一体化的环卫作业模式,使作业效率明显提升,全市机械化清扫率已达60%,建成区一、二级城市道路机扫率达到100%。通过利用大型公司的设备优势和管理优势,在较短时间内整体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水平,使整个城市变得更加洁净、美丽。
五是实现全覆盖管理,促进了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实行环卫ppp一体化模式后,我市还将过去由社会企业承包管理的水域卫生和无人管理的“三无小区”、城中村的卫生管理交由各区环卫ppp项目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实现了陆地、水域卫生管理全覆盖,真正做到了卫生管理无缝隙、无盲点。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了240人的监督管理专业队伍,通过搭载数字化管理平台,对ppp企业的运行管理进行全方位监管,对其实施管理的.项目进行各种信息采集,对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核实、分类立案、派发处置,对案件处置进展及结果进行全方位跟踪监管,确保问题彻底解决。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环卫管理工作落小落细,及时发现环卫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弊端,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
长期以来,海南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环卫事业的发展与国内城市相比相对滞后。通过实行环卫综合一体化ppp模式以来,通过引进综合实力雄厚、管理理念先进、专业技术领先的社会资本参与到环卫产业链的打造和提升,不仅为我市环卫行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也大力促进了城市管理的转型升级,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作业模式,以及单靠政府大包大揽的投资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了城市转型升级,对促进我省环卫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具有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开展“双创”工作以来,我局按照《海南省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海南省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和市“双创”指挥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农村垃圾治理的实施意见》的总体工作部署,狠抓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五有”标准(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建设,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全面开展农村存量垃圾的清理整治,较好解决了垃圾围村问题。在全市23个镇(含原府城镇),247个行政村、2xx3个自然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垃圾清理行动,累计出动36000多人次,投入经费多万元,对农村积存多年的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共清理存量生活垃圾4.5万吨,建筑垃圾6万多吨。较好解决了我市农村长期存在的“垃圾围村”现象,脏乱差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收运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至20xx年底,在全市各镇和部分行政村修建小型垃圾收集站30座,购置垃圾运输车辆125台,为农村配置了一批垃圾收集设备,初步建立起了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有效提高了我市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能力。目前,我市农村日收运生活垃圾约500吨,垃圾清运率、处理率达到了80%以上,惠及农村人口60多万。
三是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农村卫生保洁基本做到全覆盖。指导各区、镇人民政府、各村委会,按照村庄人口情况和实际需要,以行政村为单位,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了保洁员。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村有保洁人员2033名,全市247个行政村卫生保洁基本做到全覆盖。镇有环卫队伍、村有保洁人员、道路有人扫、垃圾有人运的农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形成。除此以外,各区积极探索农村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方法,在道路清扫、垃圾收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其中,东山、永兴、石山、新坡、龙桥、遵谭、龙泉、云龙等8个镇的垃圾收运实行了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龙华区四个镇的卫生保洁工作也全部实行企业化运营,农村卫生管理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走在全市的前列。
四是持续加大经费投入,为垃圾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将垃圾治理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加。20xx年市区、财政投入仅3500万元,20xx年已增加到5000万元,增加42%,20xx年预算安排8000万元,比上一年度增加60%,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得到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五是广泛宣传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垃圾治理,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垃圾治理工作中,始终把思想发动和宣传工作贯穿到整个过程。各区政府、市环卫局通过进村发放宣传小册子、张贴海报和媒体宣传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改变观念,摒弃陋习,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广大农民群众垃圾治理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六是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垃圾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市环卫局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对垃圾治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借助省里每季度检查指出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各区政府对镇、村垃圾治理工作定时进行考评,对工作推进不力的有关人员进行问责,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开展。
一直以来,我市环卫基础设施少、规划不到位、历史欠账多、服务半径大、服务功能差等问题长期困扰环卫事业健康发展,而这类问题恰恰集中在“双创”工作重点区域。公厕、小型垃圾收集站布局不合理,数量不足,餐厨垃圾、生活粪渣、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场、环卫停车场和环卫工人休息屋等基础设施甚至是空白,导致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工作推进速度缓慢,影响了垃圾资源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为了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对我市“双创”工作的考核验收,我局按照市“双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把环卫重点项目作为主体责任、政治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实干担当,以一天也不耽误的实干精神,落小落细,坚韧不拔,主动作为,确保环卫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市“双创”指挥部的要求和部署,强力稳妥推进。
一是加快推进餐厨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厂项目建设。餐厨垃圾和粪渣项目的收运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城区,餐厨垃圾收集量约为200吨/天,粪渣收集量约为100吨/天。该项目采用ppp模式运作,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今年8月份可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二是加快推进颜春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场二期工程项目建设。根据市“双创”指挥部会议纪要精神,我市决定在颜春岭建设垃圾渗滤液处理站二期项目,项目选址位于颜春岭垃圾场渗滤液处理站内,项目处理规模为800吨/日,投资估算8319万元,采用bot模式建设。现已完成立项、环评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ppp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等工作,目前正在报ppp中心评审。该项目计划于20xx年7月开工建设,今年底即可竣工验收。
三是加快推进江东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项目建设。为解决我市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市政府决定建设江东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项目。该项目位于琼山区甲子镇,占地571亩,建设规模为600吨/日,采取卫生填埋方式,总投资估算5.253亿元。目前,该项目经市发改委批准立项,已完成可研和环评报告书的编制,琼山区政府正在加紧开展征地工作。
四是加快推进建筑资源再生利用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秀英区西秀镇南海大道北侧荣辉搅拌站内,占地面积约80亩,项目用地均为政府储备地,处理规模为50万吨/年,采用ppp模式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投资估算约1249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用地选址、立项审批、环评报告表的审批、可行性研究审批、ppp项目边界条件的设定和《项目ppp实施方案》的编制以及《海口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初稿)》的编制等前期工作,现已进入资格预审公示。该项目进展顺利,完全按照工程进度开展,开工时间定于20xx年7月,预计20xx年12月竣工。
五是加快推进白水塘存量垃圾治理工程项目实施。项目采用原位治理技术对渗滤液进行定向收集导排,然后对垃圾堆体进行最终覆盖及植被恢复,并建设填埋气体集中收集处理系统。投资估算5300万。该项目已审批立项,物探调查工作、可研报告(初稿)已完成,正在进行环境监测和编制环评报告书阶段。计划20xx年8月底完成项目ppp前期各项工作,206月前可全部完工。
六是加快城区小型垃圾转运站和公厕项目建设。城区新建37座小型转运站工程项目、城区公共厕所建设工程项目、三个区环卫作业基地项目、城区公共厕所改造工程项目、城区垃圾收集站改造工程项目已由市“双创”分配到各区,由各区政府负责实施。目前,小型转运站项目共计已建成17座、在建20座;80座新建公厕项目共计已建成20座、在建60座。51座移动环保成品公厕项目共完成安装34座,完成采购17座。秀英区环卫作业基地项目重新选址在金盛达建材城旁,目前正在办理用地选址前期工作。龙华区环卫作业基地项目金牛岭公园初步设计方案已报市规划局审批,正向省相关职能部门申请办理树木移植。琼山区环卫作业基地项目已确定新大洲大道环卫基地选址,占地48亩。根据目前工程进度判断,上述项目可按照市“双创”指挥部的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
总之,开展“双创”工作一周年以来,我局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扬“5+2、白加黑”、“钉钉子”、“马上就办”、拍拍看”精神,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困难找借口,始终把“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高标准、高质量,抓紧抓好、抓实抓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上下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双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精心组织,凝心聚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强力推进,为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全力助推“双创”目标实现,加快建设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海口市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九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
今年4月26日,我来到规划建设处工作,近九个月以来,在处领导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较快地适应了工作。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一次深入百姓家中做搬家动员工作;第一次对已搬家房屋进行验收;第一次组织拆迁公司对已验收房屋进行拆除;第一次接待群众上访,对群众关心问题给予解答。正是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让我真正热爱上我的工作,真正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首先,在理论学习上远不够深入,尤其是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其次,在工作上,工作经验尚浅,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尽快成长;再次,在工作中主动向领导汇报、请示的.多,相对来说,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的时候少。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扬长避短,克服不足、认真学习、发奋工作、积极进取、尽快成长,把工作做的更好,为人民群众做的更多,贡献做的更大。
山西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
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我省全面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现将《山西省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实施方案精神和要求,加强领导,密切合作,周密部署,认真制定本市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附:山西省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教育厅。
207月29日。
山西省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79号)精神,现就全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2、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
3、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4、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5、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改革实施的范围。
全省范围内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省、市、县教研室和校外教育机构中,在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
四、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体系。
1、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2、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3、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4、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制定和执行新的职称(职务)评价基本标准。
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综合考虑全省不同地域教育发展情况,结合各类中小学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统筹兼顾其它系列评价标准,注重向特别优秀教师、一线教师、农村教师适当倾斜,制定执行我省新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具体标准条件。
(三)改革和创新中小学教师评价监督机制。
1、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完善评委会组织管理办法、评委会工作程序,扩大评委会组成人员范围,注重遴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
2、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在认真总结推广同行专家评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办法,采取说课讲课、考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全面推行回避制度、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
3、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要保障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行“六公开”制度,即:公开岗位数额、标准条件、评聘程序、个人业绩、评聘结果、监督电话,主动接受广大教师和社会的监督,确保评聘工作程序公正规范,过程公开透明。
(四)实现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1、职称制度改革要根据中小学岗位设置的有关规定,科学设置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岗位空缺,教师可以流动到空岗学校评聘,以利于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考核制度和聘后管理制度,通过岗位聘用、竞争上岗、解聘辞聘,真正建立退出机制,使中小学教师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2、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内进行。中小学教师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岗位,由学校在空缺专业技术岗位内择优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职称评审,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兑现工资待遇。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聘用和待遇,按照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管理和规范。
3、中小学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各等级的结构比例,根据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等级体系,按照国家和我省关于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基本程序。
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各学校要组建评聘委员会,制订评聘工作方案,并经学校全体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个人申报。
各学校评聘委员会根据核准的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公布拟聘岗位数额及竞聘条件。申报教师按照自愿的原则,向学校评聘委员会提出申报。学校评聘委员会按我省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对竞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拟定竞聘人选。
学校评聘委员会对参加竞聘的教师进行综合考核。从任现职以来各年度的职业道德、业绩能力、学术成果、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采取说课讲课、考试答辩、专家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竞聘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根据考核结果,经集体研究,由学校评聘委员会根据教师岗位空岗数,择优推荐拟聘人选参加各级别专业技术水平评审,并在学校公示推荐人选。
3、专家评审。
——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审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建山西省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全省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工作。正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审,根据国家下达我省的正高级教师岗位数额,经省高评委评审确定后,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备案。
——一级以下教师职称的评审工作。一级以下教师职称的评审按评审权限由市、县(市、区)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所属中小学一级及以下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工作。评审结果公示无异议后,由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确认。
凡改革前已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聘任的教师,不再重新评审,参加统一考核过渡,符合聘任条件的可由学校直接聘任到相应岗位。
4、学校聘任。
中小学校根据上级或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确认结果,按照我省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有关要求进行岗位聘用。
民办中小学可参照本程序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
五、改革的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为确保全省改革工作的积极推进、稳慎实施、分级负责,改革工作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工作任务如下:
第一阶段:筹备工作(年3月)。
1、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保证改革工作的平稳推进。改革工作实行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要求,既要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又要密切配合,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改革工作经费在教育附加费中列支。
2、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为改革提供真实依据。按照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等级体系和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调查摸底,核清各学校人员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学历、职称情况等)和岗位空缺情况,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为改革提供准确数据。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及配套政策(2016年3月)。
1、根据国家《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我省改革工作方案、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办法、评审办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具体标准条件以及具体实施办法。
2、工作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后,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三阶段:动员部署(2016年3月)。
1、召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传达国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改革工作。
2、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教师宣传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方法、步骤及具体要求等。通过宣传发动,使全体中小学教师理解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四阶段:组织实施(2016年4-10月)。
1、核定专业技术岗位。按照国家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和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教育厅按照国家批复的正高级教师数量,确定各地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推荐名额,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管理权限,分别会同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各校高级及以下各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及数额。
2、开展现在岗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过渡工作。学校根据聘任教师情况和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统一登记过渡人员,公示无异议后,按照隶属关系报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核准并联合发文公布。
3、开展考核推荐工作。过渡工作结束后,各学校根据空岗情况,按规定程序推荐拟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人选。
4、开展评审工作。按管理权限组建专家评委会,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工作,公布评审结果。
5、学校聘任。学校根据评审结果,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的岗位数内予以聘用,并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全面总结改革工作。评聘工作结束后,各市要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相关政策规定、工作程序和操作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特别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办法,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共同组织检查验收各市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做法和经验,形成改革工作报告,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
六、改革工作的几点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改革本身涉及人员过渡、标准制定和评审等诸多环节,工作十分复杂,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市、县(市、区)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按照现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结合实际,周密部署。各市要根据省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抓紧制定2016年本地区的改革方案,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批准后组织实施。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各市、县(市、区)要开展全面深入的调研,充分掌握本地区中小学情况和教师队伍状况,全面考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预案,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平稳过渡,稳慎实施。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平稳过渡,确保改革顺利有序推进。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按照隶属关系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按照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对应关系,以及现聘岗位,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并统一办理过渡手续。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各级别新的职称(职务)评聘工作,严格按照方案的原则要求、标准条件、评价办法、评聘程序等进行。
各市和县(市、区)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研究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遇到重要情况及时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报告。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西藏官方登录入口
一、工作重点。
各地要做好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整体规划,明确系统建设与应用的目标任务,做好系统启用部署、人员培训、信息采集督促审核和系统应用指导服务工作,确保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有序开展。
二、工作分工。
教育部负责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的统筹指导工作,组织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附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省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具体组织本省高职(专科)院校、本科院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按照教育事业统计的“属地管理”原则,具体组织本地域内所有幼儿园、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具体学校名单随学校用户账号逐级下发)。
三、采集范围。
(一)学校范围。
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高等学校,具体范围见附件1-1。
(二)教师范围。
学校在编教职工和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信息不采集。
(三)信息范围。
根据学校类别不同,相应采集教师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培训研修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具体采集范围见《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基础信息指标及指标字典》。
四、用户账号发放。
教育部为各地各校统一建立用户账号。教师系统分别为中央、省、市、县、校等五级用户设立账号。同级用户根据职责与权限不同,设系统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和信息查询员账号,由相关负责人管理使用。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用户及下级系统管理员的账号权限和账号密码等。信息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信息录入、审核和上报工作,组织开展系统应用工作。信息查询员可查询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基础信息及相关统计信息。
各地各校的用户账号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发至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的用户账号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发放),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逐级分发至本区域内各级用户。为各地各校设系统管理员账号1个,信息管理员账号1个,信息查询员账号2个;根据需要为高等学校增设信息管理员账号。
五、部署与培训。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省系统启用部署工作,统一组织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本省高校相关业务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专项培训。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署,及时完成学校相关负责人培训。各地应于2016年10月底前完成相关培训工作。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陆网址为(/),10月30日前为试用阶段,10月30日上午8:00清空试用系统数据,下午2:30系统开始正式启用。
账号和登录密码由教育部先行统一设定,逐级下发。
六、信息采集流程。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学校统一填报信息或教师上线填报信息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具体流程如下:
(一)生成教师账号。
学校系统管理员通过录入本校教师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等4项基本信息,为教师生成账号。教师可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填报、查询个人相关信息。
教师个人登录系统后能够填报的信息指标项目由省级设定。为确保信息准确,教师考核结果、待遇、师德和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应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填报。
(二)录入教师信息。
学校信息管理员负责本校教师信息的录入,可采取批量导入信息表或在线填报方式进行。信息录入后,学校负责人对信息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报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三)审核教师信息。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地学校上报的教师信息进行审核,信息审核无误后确认生效。
(四)做好监控管理。
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员要有效利用系统,及时掌握下级单位数据采集进展情况,做好督促监管工作,确保在2016年12月底前完成全省信息采集审核工作。
(五)及时更新信息。
教师信息生效后,如发生变化应及时更新。新信息添加可由教师本人操作,经审核后生效;变更已有信息需由学校信息管理员提交申请,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变更。
(六)有效应用信息。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权限开展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生成报表等方面的应用工作。
七、业务管理应用流程。
教师系统先期开发了教师变动管理、交流轮岗管理和培训学分(学时)管理等业务管理功能模块,各地各校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动业务管理功能应用,具体流程如下。
(一)教师变动管理。
教师调动或教师在职情况发生变化时,各地各校应按如下流程进行变动管理。
1.关于教师调动。由调入校发起申请,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发出,由调出学校及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调入学校进行调档,完成调动。如教师调动属于交流轮岗,则在交流轮岗管理功能模块中进行操作。
2.关于在职情况变动。对长期不在岗、离职、离退休等情况的教师,学校信息管理员应及时对其在职情况进行变更。
(二)交流轮岗管理。
交流轮岗如不变更人事关系,由派出学校发起申请,经派出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完成。教师交流轮岗如变更人事关系,则在此功能模块中按教师调动流程操作。
(三)培训学分(学时)管理。
教师培训学分(学时)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具体流程如下:
1.项目登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先在系统录入本级教师培训项目及培训机构,确定学时学分转化规则,生成培训计划。校本研修项目登记需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认。
2.考核评价。培训机构对教师参训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项目结束后及时将考核结果提交至系统。
3.学分确认。项目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提交信息进行审核后,确认教师参训学分。国家级教师培训项目培训学分确认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系统将培训机构提交的考核结果分发至各省按本省学时学分转化规则确认培训学分。校本研修学分和教师自主研修学分需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确认。
八、工作保障。
(一)做好组织保障。
各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有力推进各项工作。
(二)做好经费保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系统建设与运维、市县及高校相关人员的培训经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学校相关人员的培训经费,为系统建设与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三)做好安全保障。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系统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强化技术安全保障,确保信息安全。
(四)做好技术支持。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为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做好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1.资料下载。
教育部统一制定了教师基础信息指标及指标字典,分别编制了幼儿园、中小学校、特教学校、中职学校、高职高专、本科院校等6类学校用户操作手册和省、市、县等3级机构用户操作手册,并专门制作了相关操作演示视频。以上资料电子版及最新工作通知等请登陆“陕西教育网”网站(/)首页“陕西省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采集工作资料下载”专栏(/djgzjb/2016/09-28/)查阅有关资料。
市县qq群:383102410(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管理与技术管理人员加入;因受群人数限制,暂不接受学校层级用户加入)。
高校qq群:376055751(高校业务与技术管理人员加入;因受群人数限制,暂不接受教师个人加入)。
信息采集学校范围。
所属学段。
办学类型代码。
办学类型名称。
幼儿园。
111。
幼儿园。
119。
附设幼儿班。
中小学校。
211。
小学。
218。
小学教学点。
219。
附设小学班。
221。
职工小学。
222。
农民小学。
228。
小学班。
229。
扫盲班。
311。
初级中学。
312。
九年一贯制学校。
319。
附设普通初中班。
321。
职业初中。
329。
附设职业初中班。
331。
成人职工初中。
332。
成人农民初中。
341。
完全中学。
342。
高级中学。
345。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349。
附设普通高中班。
351。
成人职工高中。
352。
成人农民高中。
371。
工读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
361。
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
362。
中等技术学校。
363。
中等师范学校。
364。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365。
职业高中学校。
368。
附设中职班。
369。
其他中职机构。
特殊教育学校。
511。
盲人学校。
512。
聋人学校。
513。
弱智学校。
514。
其他特教学校。
519。
附设特教班。
高职(专科)院校、本科院校。
411。
大学。
412。
学院。
413。
独立学院。
414。
高等专科学校。
415。
高等职业学校。
419。
其他普通高教机构:分校、大专班。
421。
职工高校。
422。
农民高校。
423。
管理干部学院。
424。
教育学院。
425。
独立函授学院。
426。
广播电视大学。
429。
其他成人高教机构。
更多。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内蒙古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为建立完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将在全国部署与启用教师系统。
据悉,教师系统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具备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两项基本功能,旨在为各地各校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推进教师工作管理信息化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通知指出,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包括三项:一是采集全国各级各类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二是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三是推进教师系统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通知要求,教师系统建设要做好三项部署:一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教育部负责建设国家级教师系统,提供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使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署本地区软硬件环境,建立省级教师系统。二是分级管理、属地运行:教育部负责国家级教师系统的运行与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省级教师系统建设与管理。三是统一规划、地方定制:教师系统统一规划各地上报的教师核心信息指标,提供各省选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系统启用前,认真研究各项信息指标,在上报国家的核心信息基础上,选定本地区采集的教师基础信息指标,并可根据需要进行研制拓展。
通知对教师系统的部署工作进行了安排。教育部将于8月中下旬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9月底前完成市、县教育部门和本省高校相关负责人的培训工作。各省、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确保在月底前完成信息采集审核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信息定期更新和系统应用工作。
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申报条件。
(一)学历、年限要求。
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教育工作8年以上,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5年以上。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教育工作以上,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5年以上。
小学、初中教师,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教育工作以上,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职5年以上。
(二)年度考核要求。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均在合格以上。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申报评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在业务技术工作中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各种信息资料,具体按省职改办统一要求执行。
(四)论文要求。
(五)继续教育要求。
申报评审人员,须完成我省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任务,并取得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
(六)教学工作量及工作经历要求。
1.须完成教育部门或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校长年均教学工作量(授课、听课、评课)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3,其他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其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的2/3。
2.城市中小学教师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累计2年以上的经历,县域内教师须有乡村任教累计3年以上经历。
3.在教育教学中能胜任学科带头人工作,培养、指导至少2名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二、业绩条件。
申报评审人员,在任一级教师职务以来,达到以下8项条件中的3项,可由单位推荐晋升高级教师职务。
(一)作为前5名,获省部级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以上奖;或作为前2名,获省部级三等奖2次。
(二)教学工作量饱满,注重教改实验,教学方法灵活新颖,课堂教学效果好,并经学校考核推荐,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现场公开授课评选的最佳课、优质课、优秀教学观摩课等教学省级二等奖或市级一等奖;或获上述教学奖项市级二等奖2次或县级一等奖2次。
(三)获得省直厅(局)或市(州)党委、政府授予的教育教学先进称号1次;或市(州)直部门,或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地级企事业单位授予的教育教学先进称号2次。
(四)认真履行德育教学大纲要求,任教以来积极承担年级主任、班主任、团队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累计6年以上(其中任一级教师职务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至少3年),并获得县(市、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或优秀辅导员1次,或校级上述奖励3次。
(五)本人或本人辅导的集体或学生(以学校备案及教师指导计划为据),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参加全国本专业竞赛获三等以上奖或取得名次;或参加全省性的本专业竞赛获得二等以上奖或取得前5名。
(六)主持(前2名)完成省教育厅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1项或完成市(州)教育局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2项(需附课题鉴定书及课题组成员名单)。
(七)专职教研人员及教育刊物编审人员,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或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独著或作为第一主编正式出版专著、教材1部,或参加编写的著作、教材中本人撰写字数达到12万字以上。
(八)在乡镇及以下或少数民族自治州、县或在矿山、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以上,现仍在以上岗位,且年度考核优秀2次以上。
计算机应用能力、年度考核成绩、继续教育要求以及教学工作经历和工作量要求符合全省统一规定,学历或资历(包括专业工作年限和任低一级职务年限)虽达不到规定要求,但本专业工作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可申请破格晋升高一级任职资格。
高级教师破格评审晋升条件。
不具备规定学历的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7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的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2年以上,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教研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并且任教以来担任班主任累计3年以上,且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或优秀辅导员1次。
破格评审高级教师须具备下列(一)或(二)中的业绩条件:
(一)作为前5名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或作为前3名获上述奖项的二等奖。
(二)符合以下7项条件中的3项者,可破格申报晋升高级教师职务。
1.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1次(含德育先进称号,下同);或获得市(州)党委、政府及省直厅(局)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2次(含以正式文件下发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等)。
2.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现场公开授课评选的最佳课、优质课、优秀教学观摩课等省级二等以上奖2次,或市州级一等奖2次。
3.担任班主任工作累计6年以上(其中任一级教师职务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至少3年且目前仍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本人或本人所带的班级获得市州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文明班集体以及其他德育方面表彰奖励1次,或获得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上述奖项2次。
4.作为前2名,获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或二等奖2次。
5.主持(前2名)完成省教育厅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1项。
6.专职教研人员及教育刊物编审人员,独著或主编正式出版的专著或教材2部,且本人撰写字数达到20万字以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论文3篇或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2篇,并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论文2篇。
7.本人或本人辅导的集体或学生(以学校备案及教师指导计划为据),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参加全国本专业竞赛中取得名次或获二等奖1次、或三等奖2人次;或参加全省性的本专业竞赛取得前3名或获一等奖1次、或二等奖2人次。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内蒙古
为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省级规划、组织部署和统筹协调工作,确保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有序开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和启动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3号)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教师系统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具备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两项基本功能,旨在为各地各校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推进教师工作管理信息化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二、主要任务。
(一)教师信息采集。
依托教师系统,采集全省各级各类教师基础信息,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实现联网运行。
1、信息采集范围。
学校范围: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高等院校等。
本省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各级教研、培训、电教等教学支持辅助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等教师信息暂不采集,具体采集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教师范围:学校在编教职工和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不包括离退休教职工。
2、信息指标体系。
教师信息指标主要包括教师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培训研修等基础信息,可根据需要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信息进行适当拓展。
(二)信息动态更新。
在完成信息采集、创建教师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全省教师信息动态更新机制,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三)教师系统应用。
充分利用教师系统的应用功能模块,并结合我省教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推进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和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三、任务分工。
(一)省教育厅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省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的领导,负责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项目联合工作组,省项目联合工作组分别由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兼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展规划处、财务审计处、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等处室及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兼省项目联合工作组办公室)、省电化教育馆组成,按各自职能具体负责统一部署、指导全省教师信息系统的部署与启用工作,并负责组织、指导省属学校教师信息采集。
(二)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由教师人事管理、发展规划、财务、基础教育、教研培训、电教等相关管理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任组长,教师人事管理部门牵头,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精干人员,建立相应制度,负责对所辖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指导本市县幼儿园、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落实学校相关人员的培训经费。
(三)省属学校也要整合相关部门力量,成立联合工作组,做好所辖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
四、具体部署。
(一)前期准备。
1、初始化学校(机构)代码信息。
学校(机构)分四级建立用户账号:省级、地市级、县(包括区、县级市)级,校级。
2、建立学校用户账号。
每一学校设系统管理员、信息管理员、信息查询员等三类账号。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用户及下级系统管理员的账号权限和账号密码等;信息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信息录入、审核和上报工作,组织开展系统应用工作;信息查询员负责查询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基础信息及相关统计信息。各市县、学校(机构)用户账号,由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根据教育部的用户账号分配统一分发。学校用户账号限于具有法人资格单位,教学点教师的'信息采集管理统一由所辖中心校负责。
(二)专项培训。
1、省级工作部署与培训。
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省属学校(单位)相关业务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专项培训。培训对象为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等分管领导、教师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信息业务技术负责人。
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系统管理与应用的总体要求、教师系统核心功能、教师基础信息指标、数据采集与应用流程、系统运维与系统安全等。
2、市县级工作部署与培训。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及时完成学校相关负责人培训。培训对象为本市县各学校教师信息工作的业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市县应于2016年10月底前完成相关培训工作。
(三)信息采集与审核。
1、生成教师账号。
教师账号由学校系统管理员录入本校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等四项基本信息后生成。教师可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填报、查询个人有关信息,完善个人网络电子档案。
2、录入教师信息。
学校信息管理员负责录入本校教师信息,可采取批量导入信息表或在线填报方式进行,也可由教师个人按学校类型的基础信息指标进行个人在线填报。为确保信息准确,教师考核结果、待遇、师德和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应由学校统一填报或审核。
3、教师信息审核。
教师信息采集本着“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确保信息采集及时、全面、准确。
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省属学校(单位)负责对所辖教师填报的信息进行审核,信息审核无误后确认生效,要确保2016年12月底前完成教师信息的采集和审核工作。
(四)信息管理与更新。
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员要有效利用系统,及时掌握下级单位数据采集情况,做好督促监管工作,确保信息采集按进度开展。
教师信息生效后,如发生变化应及时更新。新信息添加可由教师本人操作,经审核后生效;变更已有信息需由学校信息管理员提交申请,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变更。
(五)有效应用信息。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权限开展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生成报表等方面的应用工作。
我省将充分应用教师系统的教师培训学分(学时)、教师变动和教师交流轮岗等业务管理模块,深入探索教师系统应用的路径与机制,不断完善我省继教网管理系统,确保系统正常、可持续运转。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分工,统一规划部署。
省项目联合工作组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师资管理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工作方案的制订,沟通协调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项目联合工作组,统筹指导省项目联合工作办公室、各市县、省属学校对教师信息系统的部署启用和日常使用工作,负责运用系统对全省队伍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为省教育厅作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等。
2、发展规划处:负责教师信息与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的衔接等。
3、财务审计处:负责保障系统运行所需经费等。
4、基础教育处:参与指导全省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和信息更新等。
5、高等教育处:负责组织本省高职(专科)院校、本科院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和信息更新等。
6、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负责组织本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和信息更新等。
7、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省项目联合工作组办公室):负责省项目联合工作组的日常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初始化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代码和发放不同权限账号,统筹管理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信息,基于教师系统开发其他业务管理功能,以及可采取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确保省级教师系统的运行维护、组织开展相关人员培训工作等。
8、省电化教育馆:负责教师信息系统的部署与启用的省级硬件配备,指导各市县、学校做好教师信息系统相关硬件建设配备、管理、使用,指导做好省级系统信息安全工作,按国家相关要求做好省级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工作,配合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做好省级教师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维护等。
(二)整合资源,提高工作实效。
结合海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海南中等职业学校和各高等院校的信息网络平台,研究做好与教师系统的对接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完善我省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国家系统平台联网。
认真研究和选用教育部提供的教师管理信息核心指标,并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三)加强督查,确保任务完成。
实行工作月报制度。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省属学校每月25日前将工作进度情况及《海南省建设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月报表》书面报送至省联合工作组办公室(电子邮箱:hnjsjy0898@126、com);省联合工作组办公室负责汇总填写《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动月报表》,于每月1日报送教育部,并于年底前做好项目工作总结,报送教育部。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内蒙古
我国将于底建成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精准管理,该系统将于20全面启用,严重违背师德的情况将被录入该系统。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介绍,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教师任职、学历、年龄、教学情况和师德情况等内容。该系统由全国、省级、市级、县级、学校层面分层管理,各自拥有不同权限,教师也可以对系统中部分信息进行阅览或更新。他指出,该系统的建成将有利于开展精准管理工作,提升对教师的服务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可通过这一系统了解教师的准确情况,有利于推动县域教师轮岗交流。
据介绍,教师的师德记录在系统中也有显示,特别是教师的获奖情况、典型善举等记录。同时,违背师德规范的严重事件也将记录在案。王定华表示,对于师德严重不良者,在晋级、提职等方面要实行一票否决。
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及破格晋升条件。
一、申报条件。
(一)学历、年限要求。
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教育工作8年以上,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5年以上。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教育工作以上,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5年以上。
小学、初中教师,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教育工作以上,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职5年以上。
(二)年度考核要求。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均在合格以上。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申报评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在业务技术工作中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各种信息资料,具体按省职改办统一要求执行。
(四)论文要求。
(五)继续教育要求。
申报评审人员,须完成我省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任务,并取得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
(六)教学工作量及工作经历要求。
1.须完成教育部门或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校长年均教学工作量(授课、听课、评课)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3,其他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其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的2/3。
2.城市中小学教师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累计2年以上的经历,县域内教师须有乡村任教累计3年以上经历。
3.在教育教学中能胜任学科带头人工作,培养、指导至少2名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二、业绩条件。
申报评审人员,在任一级教师职务以来,达到以下8项条件中的3项,可由单位推荐晋升高级教师职务。
(一)作为前5名,获省部级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以上奖;或作为前2名,获省部级三等奖2次。
(二)教学工作量饱满,注重教改实验,教学方法灵活新颖,课堂教学效果好,并经学校考核推荐,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现场公开授课评选的最佳课、优质课、优秀教学观摩课等教学省级二等奖或市级一等奖;或获上述教学奖项市级二等奖2次或县级一等奖2次。
(三)获得省直厅(局)或市(州)党委、政府授予的教育教学先进称号1次;或市(州)直部门,或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地级企事业单位授予的教育教学先进称号2次。
(四)认真履行德育教学大纲要求,任教以来积极承担年级主任、班主任、团队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累计6年以上(其中任一级教师职务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至少3年),并获得县(市、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或优秀辅导员1次,或校级上述奖励3次。
(五)本人或本人辅导的集体或学生(以学校备案及教师指导计划为据),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参加全国本专业竞赛获三等以上奖或取得名次;或参加全省性的本专业竞赛获得二等以上奖或取得前5名。
(六)主持(前2名)完成省教育厅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1项或完成市(州)教育局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2项(需附课题鉴定书及课题组成员名单)。
(七)专职教研人员及教育刊物编审人员,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或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独著或作为第一主编正式出版专著、教材1部,或参加编写的著作、教材中本人撰写字数达到12万字以上。
(八)在乡镇及以下或少数民族自治州、县或在矿山、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以上,现仍在以上岗位,且年度考核优秀2次以上。
计算机应用能力、年度考核成绩、继续教育要求以及教学工作经历和工作量要求符合全省统一规定,学历或资历(包括专业工作年限和任低一级职务年限)虽达不到规定要求,但本专业工作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可申请破格晋升高一级任职资格。
高级教师破格评审晋升条件。
不具备规定学历的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7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的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2年以上,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教研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并且任教以来担任班主任累计3年以上,且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或优秀辅导员1次。
破格评审高级教师须具备下列(一)或(二)中的业绩条件:
(一)作为前5名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或作为前3名获上述奖项的二等奖。
(二)符合以下7项条件中的3项者,可破格申报晋升高级教师职务。
1.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1次(含德育先进称号,下同);或获得市(州)党委、政府及省直厅(局)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2次(含以正式文件下发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等)。
2.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现场公开授课评选的最佳课、优质课、优秀教学观摩课等省级二等以上奖2次,或市州级一等奖2次。
3.担任班主任工作累计6年以上(其中任一级教师职务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至少3年且目前仍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本人或本人所带的班级获得市州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文明班集体以及其他德育方面表彰奖励1次,或获得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上述奖项2次。
4.作为前2名,获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或二等奖2次。
5.主持(前2名)完成省教育厅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1项。
6.专职教研人员及教育刊物编审人员,独著或主编正式出版的专著或教材2部,且本人撰写字数达到20万字以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论文3篇或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2篇,并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论文2篇。
7.本人或本人辅导的集体或学生(以学校备案及教师指导计划为据),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参加全国本专业竞赛中取得名次或获二等奖1次、或三等奖2人次;或参加全省性的本专业竞赛取得前3名或获一等奖1次、或二等奖2人次。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内蒙古
系统启用前需进行数据初始化和系统配置等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初始化学校(机构)代码信息、建立各地各校用户账号和确定教师账号权限等工作。
(一)初始化学校(机构)代码信息。
教育部根据发展规划部门发布的最新学校(机构)数据,初始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代码。各地学校(机构)发生变化,需及时联系规划部门变更信息,教师系统将适时更新。
(二)建立各地各校用户账号。
教师系统分别为中央、省、市、县、校等五级用户设立账号。同级用户根据职责与权限不同,设系统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和信息查询员账号,由相关负责人管理使用。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用户及下级系统管理员的账号权限和账号密码等,省级系统管理员可进行教师基础信息指标选定的技术操作。
信息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信息录入、审核和上报工作,组织开展系统应用工作。信息查询员可查询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基础信息及相关统计信息。
各地各校的用户账号将由教育部分发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逐级分发至省内各级用户。为各地各校设系统管理员账号1个,信息管理员账号1个,信息查询员账号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需要为高等学校增设信息管理员账号。
(三)确定教师账号权限。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选定教师基础信息指标时,须按学校类别设定可由教师个人填报的信息指标。为确保信息准确,教师考核结果、待遇、师德和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应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填报。
更多。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内蒙古
为了方便湖南区域的教师们登录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小编特别整理了(湖南)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官方登录入口,大家可以放心的使用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快速登录。
从教育部获悉,我国将于底建成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精准管理,该系统将于全面启用,严重违背师德的情况将被录入该系统。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教师任职、学历、年龄、教学情况和师德情况等内容。该系统由全国、省级、市级、县级、学校层面分层管理,各自拥有不同权限,教师也可以对系统中部分信息进行阅览或更新。他指出,该系统的建成将有利于开展精准管理工作,提升对教师的服务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可通过这一系统了解教师的准确情况,有利于推动县域教师轮岗交流。
据介绍,教师的师德记录在系统中也有显示,特别是教师的获奖情况、典型善举等记录。同时,违背师德规范的严重事件也将记录在案。王定华表示,对于师德严重不良者,在晋级、提职等方面要实行一票否决。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社会招聘专任教师公告。
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6号令)和《湖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试行办法》(湘人社发[]4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编制、岗位空缺情况和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面向社会(含20高校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专任教师。
一、用人单位情况简介。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株洲市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教育厅业务管理,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位于株洲市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云龙新区的湖南(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校园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拥有1栋公共教学楼、6栋专业实训楼、1座图书馆、1栋体育活动中心、1栋学生活动中心、1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和1栋职工培训楼。学院目前在校学生10000余人,设运输管理学院、机车车辆学院、信息技术系、电子电气系和三个教学部,开设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16个以及非铁路相关专业6个,是一所特色鲜明的铁路行业院校。
二、招聘计划及岗位条件。
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专任教师8名,岗位条件详见附表1。
三、招聘条件。
1.热爱高职教育事业,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心理素质好,适应能力强;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具备岗位所需专业、学历学位、能力或技能条件。
4.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以及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不得报名应聘。应聘人员不得报考聘用后即构成应回避关系的招聘岗位。
四、发布信息。
各环节招聘信息在株洲市政府门户网、株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和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网站(/spaceshow/blog/?sid=8489474&uid=266811)向社会公开发布。
五、报名时间、地点、方式及要求。
2.报名地点: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办公室(湖南省株洲市云龙示范区职教大学城智慧路1号,办公楼301室)。
3.报名方式:现场报名或网络报名。
报名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1)自行下载《株洲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附件二)并如实填写。
2)本人有效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岗位所需资格证、获奖证书等有关证件材料原件及复印件一份;2017届毕业生还需提供本科毕业证、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学历学位证书必须在2017年7月30日前取得,否则取消录聘资格)、本科阶段及研究生阶段的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4)3张近期同底1寸免冠照片。
网络报名人员直接将报名表等上述材料扫描件发学院的招聘邮箱(4462777@),文件名:报考岗位代码+姓名+毕业学校+所学专业,并及时与我们联系。
报名时,请仔细阅读招聘公告及相关招聘职位的资格条件,慎重、理性报考,每人限报一个岗位。报考人员提供的证书、材料信息必须真实有效,否则在任何环节均可取消其考试成绩和招聘资格。应聘人员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件必须一致,否则不得参加考试。
六、资格审查。
学院根据招聘岗位要求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初审,网络报名人员须在试讲前1天提供所有证书、材料原件,以便资格初审。资格审查合格人员方可参加考试,考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七、考试。
考试工作在株洲市人社局和学院监察处全程监督下,由学院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一)开考比例。
1.a类岗位。
岗位招聘人数与该岗位报名人数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1:3。但对少数特殊专业或确实难以形成竞争的岗位,经报请市人社局批准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开考比例。
2.b类岗位。
不受开考比例限制。
(二)考试方式。
1.a类岗位。
采取面试与试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面试:每人面试时长5-10分钟,主要对专业背景、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进行现场测试。试讲:每人试讲时长7-10分钟。试讲范围为应聘岗位(专业)的专业知识,主要考察应聘者语言表达、沟通能力、教学内容处理、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专业知识等内容,要求手写板书。
2.b类岗位。
(三)考试成绩。
1.a类岗位。
综合总成绩=面试成绩×20%+试讲成绩×80%。面试、试讲成绩满分均为100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综合总成绩低于70分者不予入围体检排名。综合总成绩相同的,以试讲成绩高的排前。
2.b类岗位。
面谈成绩满分为100分,面谈成绩即为综合总成绩,面谈设合格分数为70分,低于70分者不进入体检环节。
八、体检与考察。
根据应聘同一岗位考生综合总成绩从高到低,按招聘岗位计划数1:1的比例等额确定体检人员。体检在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
体检合格者即确定为考察对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岗位要求,对考察对象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察,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有体检或考察不合格者,按应聘同一岗位综合总成绩排名从高到低依次等额递补,递补2次。
九、公示。
根据综合总成绩和体检、考察结果确定拟聘用人选,报市人社局审查,经审查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名单将在市政府门户网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对拟聘用人员有反映的,由用人单位调查核实后,提出处理意见报人社部门审定。
十、聘用。
公示期满且无异议的,学院与被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试用期为12个月),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十一、纪律监督。
招聘工作将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严肃公开招聘纪律,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情形,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十二、招聘咨询及监督电话。
1.联系人及咨询电话。
2.监督电话。
本次招聘政策由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负责解释。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湖南省登录入口
从教育部获悉,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为建立完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将在全国部署与启用教师系统。
据悉,教师系统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具备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两项基本功能,旨在为各地各校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推进教师工作管理信息化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通知指出,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包括三项:
二是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三是推进教师系统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通知要求,教师系统建设要做好三项部署: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署本地区软硬件环境,建立省级教师系统。
二是分级管理、属地运行:教育部负责国家级教师系统的运行与管理。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省级教师系统建设与管理。
三是统一规划、地方定制:教师系统统一规划各地上报的教师核心信息指标,提供各省选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系统启用前,认真研究各项信息指标,在上报国家的核心信息基础上,选定本地区采集的教师基础信息指标,并可根据需要进行研制拓展。
通知对教师系统的部署工作进行了安排。
教育部将于2016年8月中下旬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9月底前完成市、县教育部门和本省高校相关负责人的培训工作。
各省、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确保在2016年12月底前完成信息采集审核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信息定期更新和系统应用工作。
文档为doc格式。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西藏官方登录入口
1、姓名:按身份证姓名填写,人事档案名字和身份证名字不一致的、或有曾用名的一律填到曾用名。
2、性别:里面有4个选项,但只填男或女。
3、教职工号不填。
4、国籍地区:中国。
5、身份证件类型:只填居民身份证。
6、身份证号:必须按身份证如实填写,并且只支持18位的居民身份证号码。
7、籍贯:如实填写至,指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出生地,具体到区县一级。
8、国籍:如实填写。
9、婚姻状况:里面有“未婚、已婚、丧偶、离婚”,其中“已婚”又包括初婚、再婚、复婚,如实填写。
10、参加工作年月:指计算工龄的开始时间。
11、教职工来源:里面有招聘,军队转业、复员,调入、引进人才,其他,其中招聘又包括: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民办教师转正、代课教师转正、其他招聘5个选项。(代培生请选择“109-其他招聘”)。
12、是否在编:公办教师和工勤人员选择“是”,民办机构的选择“否”。
13、签订合同情况:包括未签合同、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其他合同4项,如实填写,公办在职人员填聘用合同。
14、是否受过特教专业培养培训:如实填写。
15信息技术能力:有精通、熟练、良好、一般、较弱5选项,根据个人情况填写。
16、是否参加基层服务项目: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否;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又包括中央特岗教师、地方特岗教师、新疆双语特岗。没有的填“否”,有的要填起止经历。
17、是否以上骨干教师:以证书或文件为准,如实填写。
18、人员状态:填在“在本单位任职”,支教的填“暂未在本单位任职——交流轮岗”,脱产学习的填“暂未在本单位任职——进修”,长病假的填“暂未在本单位任职——长病假”。
19、个人照片:近期免冠半身照片,照片规格:宽26mm,高32mm,分辨率150dpi以上,照片要求为jpg格式,文件大小应小于60k。
20、出生日期:一般按身份证填写,如身份证出生日期与人事档案不一致的,填人事档案出生日期。
21、出生地:如实填写。
22、政治面貌: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群众或其他民主党派,如实填写。
23、进本校年月:以进本校时间如实填写。
24、教职工类别: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凡未任课又不属于行政人员的填写教辅人员。
25、用人形式:“人员是否在编”填“在编”时,该项不填。即公办教职工不填该项。
26、是否特级教师:如实填写。
27、是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按学校分工如实填写,但任课教师必须达心理健康教育“c”级以上。
二、学习经历。
从高中或中专如实填起。
三、工作经历。
可不填或从现一条工作经历任职结束填起,最后结束年月不用填。
其中任职岗位:填写工作内容和工作描述。如:教学、行政管理、工勤……。
四、岗位聘任。
从2013年起开始填写。
学校行政领导有双肩挑的,岗位类别选择“教师岗位”、兼任岗位类型选择“管理岗位”
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注意是聘任,已评未聘的按未聘填写)。
从2013年起开始填写。
注意职称过度前中学和小学要分开选择。
如: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要填“413-高级教师小学”;。
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要填“513-一级教师中学”
六、基本待遇。
从开始录入,教师本人不能录入,由学校统一导入,20新入职的教师,只填写年的数据,不满一年的按当年实际应发数填写,如2015年4月入职的,2015年工资收入只填写4-12月的工资总额,同一年度,只录入一条数据。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奖励性绩效。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农村津贴。
其他津贴补贴=教龄津贴+特殊津贴。
其他=指月工资收入中,除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外的,不好细分的收入。
五险一金应选择: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公积金。
七、年度考核(由学校导入)。
从2013年填起。
八、教师资格。
按相应的层次如实填写,没有的填“无”。
九、师德信息(由学校导入)。
按实际填报。
十、教育教学。
从本学期填起。如有担任多个学科的任课课程可多选。
十一、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
可不填,有科研成果及获奖的要如实填写。
十二、入选人才项目。
可不填,有的可如实填写。
十三、国内培训。
从填起。按培训合格证书内容按时填写。
十四、海外研修(访问)。
如实填写,没有的不填写。
十五、技能及证书。
语言能力:至少填写一种(汉语,熟练)。
十六、交流轮岗位。
校长、副校长交流轮岗的、支教的都要填写,无的直接写“无”。
十七、联系方式。
填上学校地址、办公电话及个人手机号码。
十八、完整性检验及保存。
填好完毕后,点击右上角的“完整性检验”按钮即可。
更多。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内蒙古
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新人社发〔〕76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各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79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我们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财政厅6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79号)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2.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3.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4.按照做有历史责任感、做为人师表、做立德树人、做专业过硬的好老师标准,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5.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实施范围。
实施范围为自治区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矫治学校的教师及教研部门和校外教育机构中实行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的在岗人员。
民办中小学参照本方案组织参加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为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保证改革工作的平稳推进,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要求,在自治区职称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统一领导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教育厅,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具体负责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以及改革工作的组织实施、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等。
各地(州、市)、县(市、区)分别成立由地(州、市)、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领导任组长,地(州、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当地教育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负责改革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主要内容。
(一)健全制度体系。
1.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原中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
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2.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3.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完善评价标准。
1.评价标准应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和方法,以及教学一线和农村教育实践经历等评价。
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2.自治区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的基本标准条件,结合我区教育实际和发展需要,统一制定中小学教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
各地(州、市)按照不低于自治区评价标准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评审细则,对于在南疆四地州任教的教师,以及农村艰苦边远学校和双语教育岗位教师,在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
(三)健全评价机制。
加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和评审专家责任制,完善评委会的组织管理办法,健全评委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
积极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办法,采取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测试、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
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健全信访举报调查机制,营造公正、透明的评审环境。
(四)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1.强化职称的评价功能,将职称评审作为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
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
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
进一步健全教师考核和聘后管理制度,使中小学教师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的能上能下。
2.科学设置中小学教师岗位,职称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
中小学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各等级的结构比例,根据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等级体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正高级教师数量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核准名额评审。
3.高级职称岗位结构比例要向南疆四地州任教的教师,以及农村艰苦边远学校和双语教育岗位教师倾斜。
对因乡(镇)及以下学校教师自身条件达不到评定标准而产生的高级职称空余岗位,各地区不得调剂使用和占用。
4.对于在乡村学校任教(含城镇学校教师交流、支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五、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部署准备阶段(10月至207月)。
1.成立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工作。
2.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深入地(州、市)、县(市、区)、学校开展调研。
按照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等级体系和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调查摸底,了解掌握我区中小学情况、教师队伍状况,以及职称评审工作开展情况等,为改革工作提供准确依据。
3.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批。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7—11月)。
1.会议部署。
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2.学习宣传。
采用政策培训、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力度。
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明确改革工作的意义、内容、步骤和要求,确保改革工作平稳推进。
3.方案审批(2016年7月)。
各地(州、市)按照国家、自治区的指导意见和方案,制定本地区的职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办法,并报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4.人员过渡(2016年7—8月)。
按照国家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和自治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各学校(单位)根据核定的各级教师岗位比例及数额,审核申请过渡教师的相关材料,对符合过渡条件人员,报县(市、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
经认定符合过渡条件的人员,由县(市、区)教育部门报地(州,市)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并办理过渡手续。
5.评审聘用(2016年8—11月)。
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规定程序和办法进行。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实施,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批,评审结果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备案。
高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职务)等级教师的评审工作,在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级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实施。
各学校根据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将通过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岗位。
6.经评审通过的各级人员,统一纳入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系统。
(三)检查总结阶段(2016年12月)。
各地(州、市)在评聘工作结束后,认真开展自查,总结工作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于2016年11月底前报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
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验收,全面总结改革工作,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六、工作要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
改革本身涉及制度统一、人员过渡、标准制定和评审聘用等诸多环节,工作十分复杂,各地(州、市)必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要求及部署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充分认识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改革的必要性、复杂性,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州、市)要逐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逐级推动实施。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职能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要保障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所需经费。
(二)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各地(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改革实施方案,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和配套办法,报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各地(州、市)要全方位考虑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完善工作预案,并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平稳过渡,稳慎实施。
各地(州、市)要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各级别新的职称(职务)评聘工作,严格按照方案的原则要求、标准条件、评价办法、评聘程序等,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组织进行。
各地(州、市)在改革工作实施中,要妥善处理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和其他职称系列的关系,坚决防止和避免其他职称系列的“搭车”行为。
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研究和解决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遇到重要情况,及时向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将改革进展情况按阶段报送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加强监督,严肃纪律。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教师申报、学校推荐、评委会评审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查重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确保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西藏官方登录入口
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高等学校,具体范围见附表。
(二)教师范围。
学校在编教职工和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信息不采集。
(三)信息范围。
根据学校类别不同,相应采集教师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培训研修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具体采集范围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系统启用前,在上报国家核心信息基础上研究选定,可根据需要进行研制拓展。
日前,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培训会议在拉萨召开。国家督学、自治区副总督学、自治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正厅级)、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旺堆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地(市)教育局、各高校、各县(区)及区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对各地(市)、各高校、各县(区)负责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在培训活动现场,承担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工作的中软国际公司技术人员对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业务功能、系统操作和维运等相关知识作了细致介绍,对参训人员上机操作进行了专业培训,并就相关问题同参训人员进行交流和现场答疑。
据悉,此次培训推动了我区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了教师管理信息化进程,为下一步信息采集工作、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提升决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多。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青海官方登录入口
各位老师在填报时务必每一项都仔细核对,将有误的信息改正,信息一经上报,所有责任由自己负责。(带星号“*”的为必须填写的选项。)。
总体说明: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加快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决定启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职工的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职工“一人一号”,为每一名教职工建立电子档案。请各教师如实填写、实事求是。所录入数据将被作为了解教师个人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以便将来在系统现有基础上开发更多的功能,比如职称评审材料审核、岗位聘用情况查询、培训名额分配等等。
1、标注星号的项目为教育部要求必填项目。如未按照要求填写,系统内将无法生成正确的个人信息档案,会影响日后职称晋升、人事调动、离退休等一系列手续办理,望慎重对待。
2、本系统分必填表(表后标有“*”号)和选填表。必填表必须填写,选填表若有相应信息我省也必须填写。
3、所填信息一经报送,无法自行修改。如出现信息有误,必须由个人提交申请经学校、教育局层层审批方能修正。(请各位老师仔细填写,避免错误,一旦出错请及时联系学校管理员)。
一、登录网址。
/
点击:“教师自助子系统”
显示输入账号与密码。
用户名:个人身份证号。
密码:学校管理员分发的初始密码。
登录时初始密码注意数字“0”与字母“o”,数字“1”与字母“l”的区别。边续输入三次错误,账号会被临时锁定,大约五分钟。
登录成功后,要求修改个人密码。如图:
新密码要求:
数字、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或特殊字符在内的至少3种以上组合组成。注意牢记自己的密码。
登录成功后界面:左边各项内容由教师本人依据证件及文件精神如实、准确填写。
二、信息填写。
首先点击右上角的“修改”按钮。填写“基本信息”,有很多选项可以下拉选择,其中“*”内容为必填项。
有些下拉选项要分级选择。如“婚姻状况”中可点击"已婚“选项前的”+“号。
1、姓名:与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姓名一致。身份证与档案不一致的,以身份证(户口本)为准。单名的中间不能有空格。
2、性别:必填项,按身份证上“男”、“女”填写。如证件上显示未知或者未说明的性别,按照证件选择。所谓未知性别指的是双性,所谓未说明性别指的是变性。
3、国籍:有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本时全部选择中国,如已是国外国籍,按国外填写。
4、身份证类型:1-居民身份证;无居民身份证的选择z类其他证件。护照选护照。(同时拥有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的,选择居民身份证)。
5、身份证号:必填项,与身份证上一致。已经设置了自助系统,此项自动填写完毕。
6、出生日期:必填项,在线填写时根据身份证号自动生成。此项自动填写完毕。护照、港澳台类型需要手动选择录入。
7、出生地:必须填,以户口本上出生地为准。请选择到县级市或县,例如:“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或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北京市东城区”。
8、民族:要求与身份证一致。
第3种情况:(系统中无现有的民族:革家族)系统中为:选择类型为:其他。
9、政治面貌:默认群众。党员选择“中共党员”、预备党员选择:“中共预备党员”、共青团员选择:“共青团员”、“民革会员”、“民盟盟员”、“民建会员”、“民进会员”、“农工党党员”、“致公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群众”、“台盟盟员”、无党派民主人士:并非无党无派身份就是无党派人士,须填写相关登记表并经所在单位党组织或统战部门认定的。
10、婚姻情况:以民政局婚姻登记注册为准。未婚教师选择未婚,已婚教师要注意选择是初婚、再婚、复婚。离婚选择离婚。丧偶选择丧偶。事实婚姻没有领结婚证在一起生活的选择未说明的婚姻状况。另特殊情况例如爱人特殊工作情况隐婚的选择未说明的婚姻状况。
未婚概念:没有在法律上有过配偶的男性或女性。订婚没领证的算未婚,领了结婚证没有摆喜宴不算。
初婚概念:指已婚,并且在该次婚姻前没有婚姻关系。
再婚概念:指已婚方在与原配偶离婚或者原配偶去世的前提下,再与他人通过国家正规的法律途径办理结婚程序组成新家庭的行为。
复婚概念:指已离婚的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夫妻关系,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重新确立婚姻关系的行为。
离婚概念: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
丧偶概念:指配偶死亡。
未说明的婚姻状况:指派出所以前登记信息时不清楚你的婚姻状况,故户口本上有这个字,实际我们以结婚证为准,不以户口上的婚姻为准。事实婚姻:以前年纪较大的教师结婚或者结婚生育后至今没有领取结婚证的。
11、健康情况:先选择健康或良好,以保健院、医院健康证上的健康信息为准。
12、参加工作年月:根据下拉菜单据实选择,指从参加工作起的工作年月,选择某年某月。
13、进本校年月:根据下拉菜单据实选择。填写“某年某月”,格式如“09”。进本园年月不能小于参加工作年月。在编人员以人事主管部门核定时间为准。编外聘用人员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其中应届毕业生以实际报到时间为准。
14、教职工来源:民办园招聘“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第二年毕业的毕业生)“其他招聘”(教了二年以上的)选择,公办选择可同民办,如果是民办转正选择招聘下“民办教师转正”。应届毕业生:一般指在毕业当年就业的毕业生。调入:指从本市教育系统的公办学校调入。难以细分的可选填大类。
15、教职工类别:园长选择园长、专任教师选择专任教师,保健医生选择保健医生,保育员选择保育员,和事业年报的类别一致。(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专技职务、聘任在教师岗位且享受教师工资待遇的人员。包括双肩挑人员。个别曾长期在教师岗位,因各种原因临时聘用在其他岗位,但仍享受教师工资待遇的人员,这里也可按专任教师统计)。
16、是否在编:是选择是,否选择否。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和工勤人员选择“是”,民办学校的选择“否”。
17、用人形式:当事业编制填“是”时,不用填写。当“是否在编”为“否”时,须填此项。人事档案存放在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机构的,填“人事代理”,属于劳务派遣选择劳务派遣(劳务派遣指中介公司派遣老师),都不是填:“其他”。
18、签订合同情况:公办学校在编人员填“聘用合同”;未签订合同的选择“未签合同”;劳动合同的教职工一律选择“劳动合同”;外籍人员选“其他合同”。聘用和劳动合同区别:公办幼儿园的教师都签聘用合同,食堂、清洁、门卫等,临时勤杂人员选劳动合同.民办幼儿园参照公办。
19、是否全日制师范类专业毕业:指全日制师范类学校毕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中专全日制师范,大专不是,也算是全日制师范类专业毕业。
20、是否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根据情况选择。要求必须是已经取得大专或本科专业是学前教育专业为学前教育专业,函数在读大专以及中专的不算。
21、是否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培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2、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精通、熟练、良好、一般。
23、是否属于免费(公费)师范生:指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6所高校的免费师范生。地方免费师范生:本省没有对象,不选此类。
24、是否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目前在园教师都选择默认:否,这一块主要指大学生刚毕业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三支一扶计划。
25、参加基层服务项目起始年月:当参加基层服务项目为否,此选项不需要填写。当选择是时,需要选择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的起始年月。
26、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结束年月:当参加基层服务项目为否,此选项不需要填写。当选择是时,需要选择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的结束年月。
27、是否特级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指省里评定的特级教师。基本上都选否。
28、是否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一层次为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第二层次为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第三层次为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以教育局颁发的荣誉证书为准。
29、是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是否持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证为准。
30、人员状态。
暂未在本单位任职——其他;在本单位任职;借出到机关等等,根据自己时间状态选择。
31、个人照片:个人近期免冠照片。照片添加:点选择文件,将照片选择后,点确定。照片严格要求格式,白色底的照片。“个人照片”项。点“浏览”键选择文件上传。照片一旦上传无法删除,只能再次上传覆盖.近期免冠半身照片,尺寸26(宽)*32mm(高)之内,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150dpi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