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参考(模板23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观后感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读后感是对所读书籍或文章的思考和感受的总结和概括,它可以使我们更加细致入微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以下是一些热门图书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阅读和写作有所帮助。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尹老师的家庭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家教。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看到这里,我也想到了很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也会布置孩子们写单词写n遍,自己觉得这样的作业毫无意义,但有时也很无奈。所以,我看到尹老师的做法后也产生了共鸣。我想,以后在布置作业方面,还是应该多考虑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以致在抄写过程中让孩子对这门学科产生反抗情绪。我想,这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也不是老师的初衷。
尹老师在书中谈到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女儿讲故事,不是讲,而是读。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读得多了,许多"白字"就自然解决了。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阅读基本上。语言是相同的,英语也不例外。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这个道理。我想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走过很多误区,先教学单词,再学句子,觉得这是一种学习的规律,但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完后,在课下再问却一问三不知,这也着实让我困惑过,读后感《转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所以后来再听了市里优质课以及省级优质课后,了解了英语教学的最新动态:在语境中学习单词与句子。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它由很多要素组成,而这些要素的学习需要放在句子和语篇中来学习,这样孩子们学起来轻松,老师也轻松,事半功倍。
书中很多的事例,我也经历过。而我的父母和尹老师的的做法却截然相反。当然我不是否定我父母的做法,只是来做下比较。作者书中谈到了女儿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很感动,我很羡慕圆圆有这样一位豁达的妈妈。有了独立出远门的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她独自去青岛乃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难怪在引言中谈到她女儿的自主自立。这些都是妈妈的功劳啊!我从上学前班一直到高中,都在家门口上学,到学校骑自行车最远不到10分钟的路程,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周末爸妈从不主张我出门,即使迫不得已出门也规定好几点之前回来,更别说自己出远门了。也许,现在对家的依赖性都是那时慢慢积淀下来的。我们不能说自己父母的出发点不好,他们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都可以理解。只是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长大后不同的性格。
小侄女快三周岁了,吃饭成了一家人发愁的问题,上了宝宝座就要下来,不愿意吃饭。嫂子着急上火,却也拿她没有办法。我妈说小孩饿饿她就好了。嫂子不舍得,硬往嘴里喂,瑶瑶不仅仅不买账而且满地跑,这下可麻烦了。我看到尹老师在书中对孩子不爱吃饭支招:饿几顿。我心里一乐:我妈还真有招数!接着,在全家的劝说下,嫂子就忍耐了一下,不给瑶瑶吃零食,饭前只喝水、吃水果,第一天效果不明显,第二天她还真的主动叫着上宝宝座吃饭,虽说吃得不多,但总算有进步了。可见,对孩子的爱不该是溺爱和强迫,应该用智慧来疏导孩子。大爱无痕嘛!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吧。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集结成号,共阅一本书籍,共饮一杯甘露,留给我们自己一段充实愉悦的时光,大家共论育儿经,家校联合共建书香环境。
母亲强则国强,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可见,一个母亲的觉醒不仅对于家庭的未来,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都至关重要。近期,四年级十班家长朋友在叶老师的推荐下,全班家长共读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妈妈们收获了科学的教育理念。
10月17日下午,四年级十班全班家长妈妈的线上读书心得交流会如期而至,本次活动由班主任叶老师主持,活动一开始妈妈们便纷纷结合书藉对自己孩子进步的帮助来谈谈读书的收获。
教育好孩子是一门大学问,要想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人格,家长就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掌管孩子前途命运的“裁判”,武断地做出对或错的判断;而要把自己当作孩子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拉拉队”,即使他们犯了错,也永远支持、鼓励他们继续前行。
书中列举的诸多事例让家长产生了共鸣,通过本次家长读书心得交流会,妈妈们都有了新的收获,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重视科学教育理念的引导。这对于我校的家庭教育工作也将是一个新的跨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最近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没想到还是有许多收获和启发。开学了,我来到办公室与同事聊到教育孩子时,同事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她讲得眉飞色舞,引起了我想阅读这本书的欲望。本想问她借阅,她说并不是不借,而是这本书不仅写得好,而且还很有收藏意义,过段时间再去看看还是很有必要的。听她这么一说,作为又做妈妈、又做老师的我更加增强了要看这本书的动力,到了周末直奔书店买回了这本书。
以前每读过一本书总会觉得自己的头脑里充盈着很多东西,它们杂乱无章地散布在头脑中,渐渐地似乎又都化为乌有,好像得到了很多东西,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我想可能是因为只有时间在一本本地读书,却没有静下心来整理的原因吧,所以,读过这本书后,我决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进行一下整理,让凌乱的大脑整齐一些,清醒一些,看到这里我有同感,也深有体会。在数学教学中,尤其在讲评试卷时,让学生来讲一下解题思路,这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途径。特别是应用题教学,让学生讲应用题比做应用题的效果更好。讲解题思路的这种做法是我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因为班级人数较多不能让每个孩子讲,我经常提醒家长们让孩子改错之后再把这些题讲给家长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学习有明显进步。
要培养孩子有自信心,作为老师和家长就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比如作者讲到:她从女儿本子上找到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是因为女儿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后她假装惊讶地说“这道题好像做对了,老师怎么给打了错号呢?“于是她招呼女儿,看看是她做错了,还是老师判错了。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既要装糊涂又要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思维,女儿为了搞清楚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她也会认真地和母亲一起来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结果当然证明是孩子把题做错了,但是至少纠正了妈妈的“错误“。作者巧妙的引导让孩子纠正了错误还有成就感;同时之前没有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
作者在好多章节里谈到一个关于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作者的感受是让孩子从小学会阅读,有良好阅读习惯就像孩子学习有了“魔杖“,凡是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的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阅读量大的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爆发力。所以不重视儿童阅读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为之一。
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同样地方法对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学会一套绑架家长的做法,“不听话“就是他们惯用的绳索,消极但有效。这种事件积累的太多,会形成极端心理,发展为一种偏执。
所以家长和老师在管教孩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对面去。遇到每件具体的事情都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在教孩子,还是在操纵孩子。被别人操纵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于反操纵上,他会渐渐变得豪不在乎大人的话,堕落,并且丧失理性和自爱之心。
看完这本书我到有种感觉在教学中当遇到学生为题时千万不可随便一处理,而是要静静地思考,选择最佳解决方法,尽可能达到最好效果。真就像作者所说孩子事件件是大事,不仅强调了教师对变化的认识和行为的改变,而且还要从变化走向新的教学能力和习惯的养成。这也是体现了一个“人“字。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或者说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对育人的重要意义,也是这本书读来我最深刻的感受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在怀孕期间买来为了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了,只是偶尔翻看一下,但是它的实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本接地气的书。
这段时间再次细阅了这本书在看书过程中,我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教育方法,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受益良多。无论是作为妈妈还是老师,这都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为了让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给家人推荐阅读。
一天,我晒着太阳看着书,宝贝在院子里玩耍,突然他搬着凳子跑过来坐在我旁边说:我和妈妈一起看书。我心里一阵惊喜,尽管他有时左手拿笔,甚至有时连书都拿反了还看得津津有味。不由得感叹,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细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触颇深。笔者尹建丽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学校教育实践经验,接触过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当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长,女儿被她教育得非常出色。以下几条是我阅读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
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世态度会更加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三、不要追求完美。分数只反映小孩在某个时间内的学习水平,最重要地是让小孩有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等等。次次追求考一百分,都想超过别人,会给小孩很大的压力,起反作用。让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就好了,尽力而为就够了。
我的班里,有一位新转来的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开学第一个月上课根本进入不了状态,每节课都处于“神游”状态,从来不张嘴读,这让我深感苦恼,那段时间我也经常和他的妈妈沟通,发现他的妈妈也是心急火燎,“恨铁不成钢”,总是批评孩子,甚至吼骂孩子……我也在思考,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我整理思路,试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周围的一切: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生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更要命的是身边的同学都可以流利的说很多英语,可是我却什么都不会,于是,我开始躲避,上课不敢张嘴和大家一起读,不敢看老师的眼神,更怕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害怕老师和同学们会笑话我,最伤心的是,以前最爱我的妈妈好像也不温柔了,不爱我了……想到这些,我自己仿佛变成了这个孩子,如果我是他,内心应该是很恐慌的吧!接下来,我尽量去理解他,首先要建立起自信,给他制定可行的目标,上课提问时,挑选简单的单词,回答正确后,与其他孩子一起表扬他的进步,让他感到自己被接纳了,同时也是在用行动告诉其他同学,我们是一个集体,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课下碰面了也会偶尔一两句的鼓励或肯定,我也会把他的进步传达给他的妈妈,老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双方积极的引导,孩子在前进的路上可能会轻松一些。现在,这个孩子仍然不是班里最优秀的,但是我看到他的整体状态在进步,他比以前的自己优秀了,这就是我眼里的优秀。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值得去挖掘的内容还有很多,做一个好妈妈好老师是同一场修行,我将和宝贝们一起在学习探索中进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近期我借读了统博家长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自觉受益匪浅。作者尹建丽既是一位母亲,又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更是一位好作家。书中讲到了“妈妈是朋友,是老师,更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点都讲得很详细,让人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感人,朴素生动;让我们看的心服口服,而且把自己接触的实例,教育的问题一一摆在我们眼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使孩子更好地受到教育而又不受到自尊心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完美的保持孩子那份纯真的乐观、健康自信、聪明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此外,在此书中我除了看到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还隐约看到了一位伟大父亲的身影。尽管作者着墨不多,但从文中提到的好些事例来看,我得知作者有一位好先生,孩子圆圆有位好父亲。他很好地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积极与妻子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当自己有错时愿意低头向孩子认错——试问有多少父亲能做到这一点啊?所以,家庭教育绝并不单纯是母亲的事;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教育看似神圣而简单却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所以“我们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吸取总结经验,想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在孩子面前,家长也要装得无能、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更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从错误中才能慢慢地学会思考与做事的技巧。
这本书值得我们大家去读,能让我们瞬间得到教益的好书!所以读完这本书倍感收获满满的!也希望更多的家长们都能从本书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再此我由衷的感谢作家尹建丽给我们读者编着了这本人人受益的好书!谢谢!
“人,如果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当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这一系列的事情都相继发生后,我敢说我从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书。假期又要完成读书任务,该读一本什么书呢?我煞有介事地跑到书店。选选本专业的吧,说实在的,教学那类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很强的书,我真的没有勇气去选,因为我真的是不喜欢,怎么办呢?忽然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吸引了我。我只翻看了几页,这本书就带给我不小的震撼。“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段貌似平凡、实为哲理颇深的引子,驱使我下定决心把它买回家并作为我假期必读数目之一。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是废寝忘食地读完了作者尹建莉的这篇大作。
尹建莉教育的七要素是:
1.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点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地学会做事,结果是不再犯错。
作者在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防线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有时,我的脾气略显暴躁,失控时总是对孩子施以拳脚。我们儿时的教育,多数都受到过父辈拳脚的教育。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不该再接受20世纪父母那种煞费苦心却失败的教育。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们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当我们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是否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
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了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从而培育出聪明、健康、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周六上午,孩子去上兴趣班,我正好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感触颇深。
作者在书的引言中写道,“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文章的前言写道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可他手里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他们的形状却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年轻的父母也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这个学期开学后,老师让他当组长,一个小组有六个同学,每天小组在学校的积分第一名可以得到第二天领读的机会,说心里话我自己都对他们组没信心。第一天下学回家,孩子不开心的说“妈妈,今天我们小组倒数第一,有个同学扣了10分,我们挣了6分,最后都成-4分,我给老师说说不想要他了”,我耐性的告诉他“今天你们小组挣的分数是每个同学得1分挣的对吧,如果你们能够帮助他,让他改正错误,表现良好,大家每个人都挣分,你们6个人是不是就比5个人多挣分啊”,孩子看着我,想了想点点头。星期五下学,孩子高兴的对我说:“妈妈,今天我们小组是第一名得了23分,其实我们组的同学也很好啊,下周一可以领读了!”我赶紧说:“看看你们小组经过大家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真的非常棒!”鼓励夸奖的多了,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成功。
书中提出要尊重儿童,对孩子管制、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经过作者的对比分析,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很多时候都做错了。看到这里我也深深的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一次中午吃饭,我给孩子加了两块鱼,我先把鱼刺剔除,孩子生气不吃,我就对他发脾气,孩子大哭起来:“妈妈为什么什么都听你的,我想自己荚鱼,我自己可以”。当时我很生气,我告诉他:“你自己能吃好吗?那么多刺,卡着嗓子怎么办?”后来想想,不是孩子做不好,只是我们把自己的爱强加给孩子,对孩子干涉太多,把孩子的能力、信心给否定吧,我们其实应该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说中说“真的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
这本书纠正了我好多错误的观点,让我在教育孩子上学了好多招,比如早上了,他自己能穿衣服,写完作业能自己收拾好东西,吃饭后能主动帮助收拾碗筷,还有好多的习惯,都是从书里学来的,这本书是我的良师益友,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我想说,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幼儿园发给老师读的书,在逛书店的时候也常常看到这本书,所以怀着好奇心拿起这本书阅读,还真不错。虽然我没当过妈妈,可是这本书却给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很多启示。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中,提出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如在“不管是最好的管”一文中,作者提出:要尊重儿童,对孩子管制、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在“像牛顿一样”一文中,作者提出家长要“一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很多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观念,经过作者的对比分析,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很多时候都做错了。可以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可以引起一场家庭教育的革命,改变很多家庭教育的错误观念。有着极强的实用性,能很好地借鉴,是父母和老师教育孩子的工具书。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大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大人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作为老师,在幼儿园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很多机会。我们班的孩子很喜欢劳动,所以吃饭的时候我会请值日生,不仅帮助老师做事情,还激励他们吃饭,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婚姻是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人性的真实、文化素养、价值观、爱的能力等等,都在这样一种关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是两个成年人合写的生命自传,是让他们最亲爱的孩子感受生活的幸福,体会生命的美丽,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启蒙教材。幸福的环境不仅仅包括家庭,还包括了幼儿园这个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有老师、小朋友,每个孩子都要学着和周围的人相处,老师可以尝试着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的精神环境,经常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有的孩子没有安全感,(本站)会抱着大毛巾来幼儿园,抱着小书包睡觉。老师多关注下他们,抱抱他,多和他交谈,他慢慢有了熟悉感,就愿意主动去适应环境。
在打针有点疼这章中,我意识到,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去接受一些我们认为他们不能接受的困难,并不是要一直让他们活着童话中才是幸福。我也意识到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是会听懂的。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孩子,要根据每个孩子只能教育方针。有的孩子很调皮,你大声骂他不一定有效果,尝试从他的“软肋”出发,知道他想要什么,尝试和他沟通,告诉他如果你完成老师交代的哪件事情就奖励你什么,效果还不错。
在给小板凳揉揉痛这节中,我发现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作为一个大人我们常常以为只要孩子能笑了,对于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我们是可以去责怪的,但是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
在培养“好习惯”过程中如果方法用的不对,恰恰就培养了坏习惯。方法用对了,好习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正确的方法,其实远比错误的方法简单易做。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线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
儿童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观念,不误导孩子,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
我们每位家长的手里何尝不是一块玉呢?只不过多年后,有人手里的玉变成了艺术品,有人手里的玉因为不会雕琢而变得失望。我们不能因为大人的失误把这块玉变成锄头下的土。这本书无疑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思维,用不一样的角度去想问题。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很早就有朋友向我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寒假得空,为了做个好妈妈,去书市一逛,买回一本,细细品读,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和打动。
这本书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它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并且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最主要的是,这么优秀的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的内容不仅让我懂得了为人父母的家教之法,更让我深思为人师者的教育之道。
首先是如何对待孩子的犯错。很多时候学生犯错之后,我们的第一反映就是生气,继而对其批评教育一顿。书中的作者认为在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其实孩子犯错之后心里已很难过了,老师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即使说,也要采用不让孩子丢面子的说法。孩子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犯错,改错,在犯错,再改错的过程,孩子从犯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乐趣和生活的经验。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我们需要理解错误带来的价值,看到错误和正确同样具有正面教育功能。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要冷静,分析具体问题,对症下药。
还有,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具有神奇的力量,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阅读所带来的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能让孩子的学习轻松、快乐,学习的成就感又会加强阅读的兴趣。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她坚持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孩子有所不同,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不一样,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厚。所以,少一些推荐,多一些自由的阅读空间。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作为一位母亲的冷静与细腻。很多教育资源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教育问题其实非常容易解决,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我很喜欢杜甫的“漫卷诗书喜欲狂”,书是我们精神的食量,我们能从书中获得快乐,让我们爱上读书吧,开卷有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自从接触了心理学,我越来越认识到,一个人的童年生长环境对人成年后的身心发展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其中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的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这个观念的影响,我结合了豆瓣评分,找来了当当网上最为畅销的家庭教育书籍,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三本系列读了一遍,想看看现实中这种家庭环境到底是怎么样的,以及具体怎么样操作的,一来想检验一下我在童年的家庭生活中是否受到了来自我父母的不恰当对待,二来想着多了解一些以后自己的小孩也可以少受点因为我的无知给他们造成的折磨。自从开始读第一本好妈妈的书,我就被里面新鲜的观点吸引了,每天连挤地铁的时间都不会觉得难熬。整本书没有枯燥的理论和一味的说教,而是围绕儿童的需要来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操作手法,通俗易懂,温和坚定。读完三本系列,我觉得有必要把我认为最引人深思的几点以及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以供自己以后的学习成长。
为人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这个世界不管做什么都需要上岗培训,唯独做父母,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准备和经验就直接上岗了。尤其是作为80后的我们,很大一部分人,在自己的心理还不成熟,不能够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时,或者因为老一辈催婚,或者因为小蝌蚪竞争力强大,或者因为感叹要在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的大势下,就已经在一脸懵懂中迎来了自己的下一代。面对一个皱皱巴巴弱小无比还哭哭啼啼的小婴儿,我们惊喜万分的同时手足无措。接下来,我们会以各式各样的理由,把父母或者保姆请进家来,共同承担养护婴儿的责任,在有经验的前辈的指导下我们慢慢学会熟练的给婴儿泡奶粉换尿布洗澡。甚至,在对前辈的喂养经验有疑问的时候我们会翻阅育儿书籍和寻求育婴医师的建议来学习更科学的经验,确保自己的宝宝得到了最好的生理上的照顾。这一切还只是开始。
小婴儿因为还不会表达自我,不会跑跳,他们所有的需求都通过哭来表达,饿了哭,困了哭,尿了哭,不舒服了哭,成人只要找到他们哭的原因就可以轻易解决。等到小婴儿们慢慢长大,他们掌握了词语就开始喋喋不休问题不断尖叫不止,学会走路就开始翻箱倒柜索求无度奔跑不停,他们发展了自由意志,他们开始独立探索。成人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在发展变化中的儿童,每个儿童各自有自己的生长模式,每天都有新问题新状况出现。有的成人会寻求有经验的朋友的建议但是每个人的环境都是独特复杂的不是所有经验都可以借鉴的;有的成人以自己一贯的待人处事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简单粗暴,甚至随自己的心情来;有的成人会自以为是的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处理问题,儿童不听话就骂一通,贪玩忘了写作业就狠揍一顿;有的成人会看教育书籍获得经验但是没有哪本书可以完全的参照模仿并且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和孩子相处怎么处理每一个棘手问题。怎么样和孩子相处,怎么样引导孩子,采取怎么样的教养方式,怎么样教孩子遵守规则,都没有标准的参考答案。物质和生活条件的好坏是看得见并且有标准可以来衡量的,但是精神和思维上的引导却是无形和不可衡量的且没有确切的参照标准,所以大部分人对自己在对待孩子时的状态是不自知的。所以,当成人在与孩子相处碰到棘手问题时,当发现自己一直在用父母对待儿时的自己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当觉得孩子一直在忤逆自己的要求时,不妨多看看经典教育书籍,多听听别人的处理经验,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处理方式,积极思考和学习,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式,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提供最好的环境。为人父母,也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进步的过程。
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需求,放手让孩子全力探索这个世界,只要孩子的行为不会引起危险以及违反法律及道德。
儿童在掌握了语言和行动能力以后,他们探索世界的进程就更加加快。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孩子就像一块海绵,对四面八方涌来的信息不加筛选照单全收,他们在三岁前吸收的知识比成人后学到的知识还要多。看到好玩的东西要摸摸碰碰,看到蚂蚁在爬要去捏死,路上有水坑一定要跳。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爱玩,捣乱,他们不懂成人世界的规则,不明白是非轻重缓急,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形成自己的认知。
成人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孩子学大人炒菜时帮他们打下手并避免被火和油烫到,在孩子想不走楼梯要从扶手上滑下来的时候,尽量保护他们不会被摔下来,在孩子想挣脱你的手独自过马路时在他们身边监控车辆和守护安全…尊重孩子的需求,保护他们的天性,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自由的探索。
很多时候,成年人限制小孩探索世界的行为是为了给自己行方便减少麻烦。
这个世界是成人的世界,小孩必须依附成人才能生存。成人深深的了解这个道理,所以给孩子设立不平等规则限制他们的行为,而大部分的时候这种限制仅仅是为了使小孩少给成人添麻烦。
孩子想自己吃饭,大人一定要喂。大人觉得小孩吃的太慢,饭粒撒的到处都是,衣服弄的很脏。因为大人觉得吃饭太慢影响后面安排事情,饭粒撒的到处都是很难打扫,弄脏衣服还要换洗,如果直接喂饭,后面的麻烦事都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喂饭行为不光是阻碍了孩子的探索行为,还影响他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可能出现孩子五六岁了大人还追着喂饭的情况。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孩子想自己吃饭就自己吃饭,弄脏地板和衣服大人事后收拾好就好;孩子想在泥坑里跳就陪他们一起跳,跳完了把衣服洗了就好;想走楼梯就陪他们走楼梯帮和他们一起数台阶。成人应该要有不怕麻烦的心态,多一些耐心和善心,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受打搅的.探索。
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大人们评价,哪个孩子好听话好乖好好带,而被夸奖的孩子的父母觉得特别高兴和光荣。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听话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好孩子,需要区别辨认。
孩子是灵性动物,他们懂得自己的弱小,知道自己需要依附大人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他们会察言观色,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来满足大人的需求获得大人的喜爱,以保证自己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开明的父母养育的孩子,他的听话可能是因为懂得了遵守父母的规则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如果碰到的是专制的父母,幼小的孩子因为屈服于父母的权威会选择听命于父母,他们不加选择的听话是为了躲避父母言语上的责骂甚至是身体上的折磨,他们的自由意志被消磨,他们的自我发展被压抑,他们是行走的木偶,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没有反抗意识和能力,成为一个听话的可怜人。
父母的榜样力量给孩子正向的引导。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有的成人天天跟孩子念叨要好好学习,自己每天早出打牌晚归喝酒;有的成人脾气暴躁一点就着天天在家大吵大闹却不明白孩子为什么逃学打架上网吧。父母的言行给孩子提供参照的榜样,耳濡目染的正面教育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成长。想让孩子热爱学习,父母就应该先创造温暖的家庭环境;想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父母最好是每天都给自己安排专门的看书时间;想培养孩子爱思考和探索的能力,父母就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动。恶劣的家庭氛围和恶劣的父母行为培养不出健康的孩子和向上的未来。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从这面镜子里照出自己的未来。
成年后的我们往往会发现,我们的行为方式和处事原则都像及了我们的父母,甚至我们在自己组建的家庭中也继承了原生家庭父母的相处模式。拼尽一生,我们大多数只是复制了父母的一生。想让镜子里的自己好看,就需要乔装打扮自己,让本来的自己好看起来。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学习成为更好的父母。
以上这些观点都是我在以前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理念里面从未接触过的观点或是没有被提炼出来的观点,读完尹建莉的三本书,我真的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回顾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真是一部野蛮生长史。父母忙于生计无法整天陪伴照料我们并时刻关注我的心理需求和感受,但是这正好也给到了我最大的自由去做我喜欢的事情。另外因为有奶奶无私的爱和哥哥们的陪伴,再加上父母的真实善良勤劳作为榜样影响,我最终还是发展得中规中矩一脸正派的样子,我对自己的成长史还是比较满意的。感谢我亲爱的家人们给我提供的良好环境,没有你们哪有这么可爱的我。不过,我的哥哥们你们如果当时对我的智力多进行一些开发和引导就更好了,我今天就不至于这么晚还要在电脑前写文章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了。
洋洋洒洒一大篇,最后我来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为今天的所思所想画上句号:
以爱为名限制孩子的生长,实为控制孩子;以爱为前提,以安全为底线,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和陪伴,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希望为人父母的人都能努力学习做有爱的父母,也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有爱的妈妈,给自己的孩子提供高质量的爱。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很久之前看过这本书的电子版。几年过后一点印象也没有了。最近又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一个月时间断断续续看了两遍。做个读书笔记。加深读书印象。
这本书一共7个章节。每个章节有5—9个案例及分析,专门讲述一个主题。
这本书我个人学到的育儿体会如下:
1、作者多次强调了课外阅读以及朗读背诵经典古诗词的益处。指出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和作文水平,以及培养个人思想品德和三观的重要手段。关于课外阅读,作者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主要强调了课外阅读的数量,要快速泛读大量课外读物,不要纠结于是否读完能记住或是没有印象。指出以下要点:好阅读要尽量使用书面语;要求快快读不要精读;在乎读了多少不在于记住多少;读字不读图(漫画书、;不读缩略本读原版。对于我来说,刷新观念的点在于,不在乎是否记住,要快速阅读这两个点上。
2、作者指出的一个观点,是我以前没想到读完书后认同的观点。即童年本身是一个独立的阶段,有着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要把童年当作是成年的一个预备阶段,光想着如何为成年做准备。我自己的观念,一直觉得在童年阶段要打好基础,争取学会若干技能,尤其是把那些需要花费时间比较多又注重童子功的技能,在小学前学好。从而忽视了童年本身的价值。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把童年这个阶段过得精彩纷呈。以后要尽量让孩子体会到童年的快乐,体会到这个阶段本身的意义。
3、要学会激发儿童体内的“善”,而不是总是催生体内的“恶”。例如孩子做错一件事情,他本身是内疚不安的,会有争取不再犯错的决心。这个时候家长就轻轻拿起,不要再就着事情批评教育孩子。否则孩子自我批评的矛头就会对向家长,觉得家长的唠叨批评烦人,同时为了面子上过得去,反而拿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态度。好事变坏事。要知道,孩子都是通过错误来成长。
4、作者提出一个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的方法。通过不断强化来培养孩子的快乐和自信,让孩子越变越好。永远给孩子积极肯定的暗示。
5、对待作业的态度。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两点最重要,即兴趣和信心。所以家长要多多呵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的信心。要求孩子把一个字词写很多遍,有一个错字就要多写几十遍的这种做法,被作者成为暴力作业。作业不是写的越多效果越好。写作业时的心情也很重要。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也处于巅峰状态。心情不好即使写很多遍可能还是记不住。因此对于作业,要培养孩子写作业时的兴趣。比如一个字,写三到五遍如果孩子能记住,就不需要再写很多遍。对于暴力作业,家长要尽量避免。
6、对待分数,家长要平常心对待。因为学校和社会对分数已经看得太重,家长要云淡风轻,这样才能让孩子有个平衡的状态。考好了不奖励,考差了不批评。让孩子把学习本身作为重点,分数和奖惩只是手段。如果孩子把奖惩作为目的,学习作为手段,就会本末倒置。作者提出了一个小技巧,我个人觉得值得借鉴。即如果孩子没有考100分,但是之后完全掌握了错题,那么就用铅笔在分数后面写上算上这道错题的新分数,给孩子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7、“管制”与“被管制”并不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尽量让孩子在思想和行动上独立。
8、不要总是怀疑孩子有“多动症”,“感统失调”等疾病。要多从家庭教育中找原因。孩子出了问题,不要想着花钱把孩子送进教育机构进行纠正,而是要家长自己花时间和精力改正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模式。外人的目的是商业运营,自己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幸福。作为家长,不可忽略自己肩上的责任,不可寻求责任外包。
9、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孩子会有不安和自责的心理。家长要泰然面对,让孩子明白被人欣赏和欣赏别人都是很好的优点。成人要用干净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孩子自尊自爱,才能在与异性交往时觉得坦然正常,产生自信和理性,才能做的端庄自在,有自我控制的力量。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平日我喜欢看《意林》、《读者》、《思维与智慧》、《青年文摘》等刊物,短小精悍,禅意的芬芳、古典的浪漫、人性的善、光阴的花朵……。听了刘老师推荐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借过同事的,竟然爱不释手,当然,好东西不忘分享,看完也给身边的为人父母推荐,反响各不相同。大多数的朋友都会说感谢,回头买一本看看。当也有奇葩的人,奇葩的事。有其他部门的同事问我:“最近在忙什么?”我说看书,你有空了也可以看一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很好!“她杏眼一瞪,继而一脸的不屑:”我从来不看那样的书,我自己就是个好妈妈,我看别人做什么!“看她那不可一世的模样,忽然想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成语。我暗笑:这样狂傲的妈妈能有什么样的宝玉呢(话说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宝玉)?闲话扯远了,言归正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尹建莉老师的亲身经历,妈妈用心培养,女儿茁壮成长,从性格上,从学习上,从接人待物上,细心的妈妈都不忘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看书反观自己,养儿子完全是散养式,没有规划未来,没有刻意为他做什么,除了让他回忆起来是个美好的童年,没有辅导班的压力,没有东奔西跑的童年,挺安逸。
尹建莉老师的观点大部分同意,个别部分不赞成。有人说,她是专家,你还有不赞成的么?说真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她的教育方式适用她的孩子,不一定适用所有孩子。她是专家也不意味着所有的观点都正确呀。比如她书中提到,帮孩子做作业。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她家圆圆自觉将懂得知识写一遍足够了,可是碰见不自觉的孩子不是偷着乐,天天让妈妈写,这是其一。其二,是圆圆的老师让孩子抄写数学定义,她干涉并且到学校找老师质疑。如果是平头老百姓,估计孩子的今后要受老师的冷暴力,要坐老师的冷板凳了。
最让我赞成的是尹建莉老师提出的阅读,让孩子喜欢上阅读。阅读能让人心情平静,多读书,读好书,让书香溢满人生。儿子一到五年级虽然没有参加到培训班,但《三国演义》、《水浒传》看的滚瓜烂熟,你如果问他一八零八将的结局,他能说的一清二楚。平时也喜欢给他买书,但说实在,当妈妈的在这方面也缺失,没有刻意地培养他这方面的习惯。去年,儿子过生日,告诉他,这次生日礼物是贰佰元的教育基金,你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书籍,儿子到了书店,愣是琳琅满目的书籍,愣是无从下手,于是,我帮他挑了三本,他尽管看了无数次的《水浒传》,结果又是一本《水浒传》带回家。
给朋友的女儿买了一套《妈爸不是我的佣人》等一系列六本书籍,共计73万字。回家告诉儿子:“这是妹妹的生日礼物,你可以先看,不过一定要爱惜。”当别的小朋友在各大公园玩耍时,他则是背英语,吃饭,看书,我也在一旁看书,我说这一天,是家庭阅读日。没想一天半的时间,儿子竟然看完了这一系列书,看完高兴地对我说:“好书。妹妹一定喜欢。”以后,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让我还赞成的就是择友问题,孩子交的朋友很重要。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这一点也喜欢,越通过暴力对付孩子,越让孩子看不起父母,会觉得你除了动武,你还会什么?孩子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你,所以,教育是个技术活,需要动用心思和不断地学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说过:“玩耍和听故事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两块基石。”家庭教育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把课外阅读比喻为“魔杖”,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所以我在秦政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重他的课外阅读,在学前的时候,给他订的《幼儿画报》赠送的光碟上有很多历史人物故事,他就特别喜欢看,像“卧薪尝胆、田忌赛马”等故事看了无数遍,倒背如流,这就提醒我想和他一起看中国历史。我知道读史使人睿智,因为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学习历史会帮助他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和秦政一起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个习惯从未间断过。我拿着书用手指着字一行一行地往下读,他坐在我的旁边,他听得那么专注。有时我故意读错一个字,儿子就能发现我的错误并且指出来。通过这种亲子阅读,秦政不但学习了历史知识,而且认识了许多汉字,真可谓“一箭双雕”。
希望更多的家庭关注孩子的阅读,让书籍成为孩子的另一伙伴,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不管我们家长平时工作有多忙,每天晚上哪怕抽出十分钟的时间跟孩子一起读一读他们喜欢的故事或者科普知识,让孩子带着甜蜜进入梦乡,这也是我们做家长的一份幸福和责任!
合上《窗边小豆豆》这本书,小豆豆那可爱的身影就仿佛在我眼前,让我也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让我们勇往直前的探索世界、发现问题,生活是那样的快乐,成长却又是那么的艰辛!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世界,每天的点滴生活,每天她那古灵精怪的想法,出人意料的举止,不得不让我们这些大人感到惭愧,当我们用成人的视角看孩子做的事都是淘气,恶作剧的时候,而孩子却在用他们单纯的心与我们交往,与成人沟通。而所幸的是小豆豆的世界里,有两位善解孩意的大人——小林先生、小豆豆的妈妈。书中着重介绍了小林先生——巴学园的校长,他独特的儿童教育法,使孩子们得以健康成长,开发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们成为富有爱心、同情心、自信、坚强的人。和孩子们做朋友,理解孩子们不可思议的想法,并引导他们,从而在学校的经历使孩子们都要牢记在心底不忘。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每到吃午饭的时候,他总在餐厅里叫“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总是设计无数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孩子的情绪,在玩中有学,冲破自己的思想束缚,大胆的展示自己,忘记自身的缺陷,让身体不健全的孩子忘记自己的不幸,并能敢于拼搏,而获得的奖品却是各式的蔬菜,让孩子们带回家,由妈妈烹饪,在晚餐的餐桌上吃到自己的战立品,让孩子们懂得,付出就会有回报!想到这里,我仿佛在与小林先生对话,在向他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让自己至身于孩子的视觉看他们,就发现那些淘气、捣蛋鬼,却是多么的可爱,多么的善良、多么的与众不同!
说了小林先生之后,一定要讲另一个角色,就是小豆豆的妈妈,每当小豆豆有事情发生的时,总是妈妈在默默的支持着她,从没有浇小豆豆的冷水,总是耐心的听小豆豆的解释,从没有责备小豆豆的无知,而是先由孩子们去尝试,去感受真实的世界,去感受每个人的不同!
通过看这本书,我们虽然不能把《巴学园》带回家,但我们可以在家里营造出巴学园的氛围,从此抛弃家长的外套,不再大声呵斥孩子,不再总是怀疑自己的孩子,不再为了成绩而让孩子垂头丧气,全面的分析孩子的优缺点,客观实事求是的指出他的缺点,并让他们有弥补过失的机会,相信我们的孩子是最棒的孩子,相信他们能勇敢的面对每天的进步与失败。
最后,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打开自己的心扉,真心的与孩子交朋友,给他们一个公正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会拥有他们自己的巴学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一位同行朋友推荐我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是我在网上下载的,本来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读这本书的,没想到,从读“序”开始,我就开始一下投入到作者教育孩子时的情境中去了。于是,我迫不及待的买了一本新书开始仔细认真的阅读。作者在书中没有一点的废话,也不像其他教育书籍那样说着不知所谓的大道理。这本书给予妈妈们的都是实实在在生活中可能经历着或即将经历的事情,对于茫然的我来说,它来的太是时候了!当然我作为老师,有些例子也是能够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来的。尹老师在书中各个章节中运用的话语及选择的案例,读来都非常亲切:
1、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个布娃娃,发生冲突,我们既不要求她出让,也不怂恿她抢夺,而是赶快用另一个东西来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让她知道好玩的东西不止一样;或者引导她和小朋友一起玩,体会合作的愉快。
2、教孩子善待“对手”。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她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
3.我们一直注意发展圆圆的诚实品格,除非是极偶尔的情况下出于善意的需要,否则绝不教她说假话;同时我们也注意尽量以身作则,自己首先做诚实的人。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
4.如果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从不去虔诚地思考,不去理性地处理,只是凭性情做事,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呢?可以说,致使儿童无法养成好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唠叨和指责。所以当家长责怪孩子某个习惯不好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7、人生来不是为了让别人去“管”的,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最珍爱的东西。儿童尤其应该舒展他们的天性,无拘无束地成长。
8、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
现将本书的教育观点总结如下,以便加深自己的记忆。
观点2:保护孩子实事求是的心灵,前提是家长要关注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实事求是。身教重于言传。
观点3: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记过簿会固化孩子的缺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学会正确的表扬方式,具体和有比较,多做良性暗示和正面刺激。当然我作为老师这点也是适用的。
观点4:孩子成长需要试误,家长需要理解过失带来的价值,看到过失和成绩同样具有正面教育功能。凡是出于经验或心不在焉的过错,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种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
观点5:不陪孩子写作业,“不陪”才给孩子留下了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很有乐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奖励(学习一定不能功利)。
观点6:课外阅读能提升孩子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阅读实质上构成了孩子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了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
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会学生知识,更应教会他们做人。
注:作者:尹建莉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硕士,她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幼儿教育,而且她还是一个成功的孩子妈妈。说她成功不仅仅倾向于她个人的成功,她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成功的。她的女儿曾经连续2次跳级,是北京市的优秀三好学生,在16岁的时候参加全国高考就以超过清华录取分数线22分的高分被录取。同时,尹老师的孩子还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博爱的孩子,她善良、聪慧、为人厚道。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每年的优秀学生和三好学生评选均能几乎以“全票”通过。这不仅说明她的孩子品学兼优,在为人处事方面,她也已经掌握了中庸之道,能够获得很多人的爱戴、尊重。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一直以来,自认为是一个爱书之人。儿时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书店,在那里,我可以阅读任何的书,从绘本故事书、连环画,慢慢长大又开始看中外名著,看名人传记、历史故事、金庸武侠,阅读的时候总是那么的充实、快乐,可以自由的与故事的人物进行交流。书香在我的周围四溢,抬头看看周围那些将头深埋书香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幸福。
在工作后,总觉得时间是那么的不够用。书,我在慢慢的远离。这时有一种危机总是在追赶着我,慢慢的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淡薄。停下来思索,终于知道,我渐渐的消磨着我的积淀,我离阅读越来越远了,我变得淡薄了。我该怎么进行阅读成了一个难题。什么时间读书呢?读什么书呢?这个曾经最大的乐趣也让我迷茫了。
在与一位很用心的妈妈老师的偶然交流中,我知道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她说话时的神情让我觉得她好像是挖掘到了宝藏,那眼神中闪烁着雀跃的光芒。我不禁心想: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让这位年轻的妈妈赞不绝口,直恨自己阅读的晚了呢?好奇心的驱使,让我在网上买了一本,看到这本书的销量不是一般的高啊!不禁叹一口气,我不阅读很多年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重新引领我回归阅读的钥匙。当时间和人生角色发生了众多的变化时,阅读的方向和内容也会改变。阅读这本书,我的角色不是一位老师,而是一位妈妈。正如张所长所说的,换一个角度,我们从家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现在我也是一名母亲,我希望给我孩子传递一份最棒的正能量,希望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快乐、踏实。当我阅读了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我的心肝儿都在颤抖。是啊!我也是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也似乎能看到,我班中那55双眼睛背后那些殷切期盼的眼睛。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眼中可能是五十五分之一,可是这个孩子确是很多家人的全部。
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这本书。边读边和家人探讨,如果我遇到这类事情,我会怎样;边思考,我在平时教学中是不是也会反了轻率地错误。正是因为我是一名妈妈,我是一名老师,我得到了更多的共鸣。原来,此时的阅读不再是随着兴趣爱读什么读什么,既然时间总是在挤,那么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对我们成长更有用的书。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便把它推荐给了我们班的家长朋友们,有了心灵的纽带,我和家长的关系也就更加亲近了。每次交流,很多家长都会拉着我说,“刘老师,《好妈妈》这本书我读完了,里面圆圆的好多故事我家宝贝也是经常出现啊,对我们真的很有启发的作用啊。”我不禁为自己重新拾起阅读的兴趣而高兴,还为能够为家长朋友推荐了好书而高兴,真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今天,听了牛见玉老师的讲座,牛老师的诵读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我耳目一新,为孩子们背诵的成果感到震撼。忽然就想起《好妈妈》中第一章提高爱的质量中,尹老师引导孩子背诵古诗经典的案例,做着同一件事,不过一个是从老师的立场一个是妈妈的角度,我们换一个角度,原来真是另一番更美好的景色。我马上决定,回家后一定在把这本书读一读。这就是读书的力量,在反思中阅读,我们走的更坚实。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最近读了教育专家xxx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下家庭教育的流行语,每个家长都这样想,每个家长都这样说,每个家长也都是这样做的,你看,每到休息日,最没能得到休息的`就是孩子,无论是大到上高中的学生还是小到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各种的特长班学习着,家长们在孩子这方面的投资比家庭中任何一种投资都大,也是最不心疼的,有的孩子整个的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奔波在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中,曾经有的学生告诉我说最不想休假了,理由是太累了,也有的家长向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体贴父母。但为什么有的孩子跑着跑着就落后了?为什么失望的家长总是大多数?我觉得这个问题仿佛是在问我,更是在问所有的家长。究竟为什么呢?书中为我们找到了答案: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最重要的“输赢”差别,从没有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是真正从起点上就落后了一步。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总是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现在想起来我这真是“好心办坏事”啊。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女儿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她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她做她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的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儿子做他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某天,女儿的爸爸送给我一本书。
“好好看看吧,你总是唠叨你们班的学生是怎样出色,可你的女儿却有那么多的缺点。反思反思吧,你那优秀的学生是人家妈妈培养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书。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正如书中所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尹建莉老师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她把自己的教育实践细细地揉进自己的笔尖下,让一段段生动又鲜活的育儿小故事,绢绢细流般润泽着每个捧起这本书的人。书中字里行间都能让我感受到尹老师女儿乖巧懂事、快乐健康、成熟自立,我又能强烈地感受到女儿所拥有的一切绝非天姿,而是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爱无痕教育。
看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不是有那么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吗?孩子不是为了“成才“活着,孩子是为了“快乐“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我是老师,同时也是父母,我知道只要我们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当我的女儿在生活、学习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总是责问孩子的错误:
“你怎么就不能把字写工整,要不就撕了重写!“。
“赶快去写作业,别磨蹭了!“。
“你总是丢三落四的,什么时候就把自己也弄丢了!“。
是的,我已然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却没有尹老师的细心和耐心,没有真正地和女儿平等对话,而是居高临下,命令责问的语气,蛮横强硬的措施。试问,又会有哪个孩子愿意天天在逼迫的生活中度过童年呢?孩子从出生可谓就是一张白纸,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多付出一些辛苦,多付出一些爱,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力求把这张白纸涂的五彩缤纷。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言行举止折射出来的是父母为人处世的态度。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孩子的童年将一去不复返了,让我们做孩子的好朋友,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有美好、幸福、快乐的童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家长会的最后,彭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完后写篇读后感。听完以后,心里不禁一乐,这本书以前听朋友介绍说非常好、很有可读性,就买了一本,就在我读完最后一页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它让我对宝贝在成长中许多的教育方法和态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也感谢彭老师给大家推荐这本书,让我也再次地细细品味其中的乐趣。
在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的第一篇就写了“打针有些疼”。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婧扬小时候打针的场景来。婧扬小时候体质较弱,上医院打针的次数也较多,因为孩子生病时做家长的特别着急,到医院后开好针立刻就想给打上去,也没有过多的考虑孩子的感受,心里总想哭就哭吧,哄一哄就好了。自从看了书后,再去打针前,就先告诉婧扬“宝贝现在生病了,身体是不是不舒服?”“是”“那我们到医院让医生看一看,听一听好不好”“好”“吃药不能好的话,我们就需要打针,打针时有点疼,就像被小虫子叮了一下,宝贝现在都长大了,我们要勇敢不哭,如果你感觉疼坚持不住想哭也没关系”婧扬用力的点点头。到医院后,护士准备好后,让婧扬把手伸出来,小家伙下意识地往后缩,护士说“小朋友要勇敢呀”我接着说“生病会很难受,都没有力气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打完针就不难受了,宝贝要加油”婧扬好像受到了鼓舞,小手慢慢地伸出来,针刚一扎进去,小家伙哇地哭了两声,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出来后坐在椅子上,就已经不哭了,读后感《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等到第二天再去打针时,小家伙自已主动地告诉护士,“阿姨,你轻轻地打”出来时也没哭还告诉我“妈妈,我坚持住了!”虽然现在再去医院,婧扬还是说“妈妈我不打针”,但只要给她讲清楚道理,她还是愿意配合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发现孩子是不可以哄骗的。捉弄孩子,是家长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
家长的目的暂时达到了,但给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给孩子真实的说明情况。不要轻描淡写,也不要夸大其词。信任孩子,并给孩子一段接纳事物的时间。特别是家长,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讲道理的孩子。像婧扬那样,虽然知道应该看病,但内心的担心和害怕让她不敢向前。
这个道理对于我们家长同样适用。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家长在首次教育孩子时也是一张白纸。那么请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和孩子一起成长。
婧扬从出生到现在,除去上班的时间,我都尽可能的抽出所有的时间和她在一起,因为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能和她们在一起时间真的是非常有限,特别是0-3岁不论是从身体、大脑的开发方面更是需要父母细心照顾的阶段。从婧扬出生开始就给她放音乐听,只要一听到音乐声响起,小家伙的眼睛就去寻找声音的方向,非常专注的去听,遇到欢快的节奏时,她的小手小脚也跟着欢快的挥动,小嘴也咧开,啊啊啊地叫着。大一点时自已就会和着音乐翩翩起舞,婧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看智慧树的开场歌曲时,每次都跟着一起跳舞,跳得可是有模有样的噢!
除去在音乐方面,我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婧扬还在呀呀学语时,经常拿着书给她读《三字经》,读书时,她总是盯着我的嘴在看,虽然有人觉得给她读这些能听懂吗?能记住吗?可事实证明,当婧扬两岁时,一次看智慧树里的节目正放《三字经》,看了一遍后,她就能自已诵读出来。包括后来的《弟子规》,通过动画的形式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看了三遍后,婧扬就能跟着诵读出来。婴儿正是在这种无意识、不经意的状态下吸收知识,储存能量,一但开启,就会无限的爆发。也正是这样的积累,婧扬在语言发展方面,一直都没有让我担心,在一岁半时已经能够成句成句的说出来,并会使用“因为。。。所以、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再大一些给她买了绘本书,告诉她已经长大了可以拥有自已的书了。由于小时候经常看到外婆在读书,她也会拿来装模作样的翻来翻去的看,现在知道自已也有书了,兴奋的不得了,也沟起了她的阅读欲望,培养了阅读兴趣。
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量地让孩子阅读,让她自己挑选喜欢的书来阅读。才是让孩子认真学习的最好途径。在这当中,父母的陪伴和理解必不可少。父母也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着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结合婧扬事例自已的一点看法,非常有幸能读到这本好书,给予了我很多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启发,少走了许多弯路。希望有时间再读第三遍、第四遍,不断地找到最适合自己宝宝的教育方式,也希望我和婧扬在她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作为一名80后,又是第一代独生子女,这20几年来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小孩子。突然有一天,我要担负起作为妈妈的重任,要照顾、要教育一个幼小的生命,说实话,我有些茫然、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他,不知道能否教育好他。
所幸我们所处的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在家宁不满2周岁时,我偶然间接触到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
这本书不像其他一些论著通篇讲得都是大道理,看完了却依然不知所措,而是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地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
在这本书中,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作者对阅读及其重视,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认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是‘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的文字,一字字的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
我把这种教育方式应用在对家宁的教育中。现在家宁4岁半了,每次不管我是看什么书,他都会积极主动地凑上来,在书中寻找他认识的字;又或者我们一起走在街上,路旁的门头或者广告牌上有他认识的字,他会很高兴的读出来。每天晚上晚饭过后,家宁会主动地坐到书桌前,说:“妈妈,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我没有统计过家宁现在到底认识了多少字了,当别人很骄傲的说起自己的孩子又认识多少字了,又会背几首诗了的时候,我也只是笑笑,并不羡慕别人,也不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在后边。因为我相信,只要家宁能够对阅读一直保持这样浓厚的兴趣,那么其他的都不成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
改变自己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自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培养、教育孩子成了自己生活的重心。可连自己都是稀里糊涂长大的我对教育孩子,有时真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有很多好的育儿书籍如同好朋友、好老师,可以随时帮我解决在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指导我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无疑是育儿经典书籍中最值得推荐的一本。这本书我在孩子2岁的时候曾经读过,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又重拾拜读,书中把我们生活中的情景一一再现,用最朴实的方法提炼出了最科学的教育理念,让人感觉受益匪浅!
作者尹建莉在书中比喻到,每个孩子都一块玉石,家长便是琢玉的工匠,最后能否得到一块精美的作品,要求工匠不仅仅要付出劳动,还要运用智慧和耐心。由此我想到,幼儿园常常提到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是一粒好种子,细想起来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也常常把每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形容成一张白纸,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应该赋予孩子线条、色彩,把握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帮孩子一起描绘他们美好的未来。但如何帮、怎么帮才能帮的好、帮到点子上?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常常遇到的困难。本书中提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心,但无痕,我个人觉得真的是总结的非常到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用平等的眼光去处理问题。我们用心观察孩子,但家长不是权威,一定要避免责备、呵斥、埋怨,任何事力求和孩子平心静气的沟通、讨论,在孩子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候,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要试图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判断什么是更好的处理方法。或许会跌倒,或许会犯错,可这不都是成长的中的必然吗?相信孩子会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逐渐成长为有主见、有判断力、有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社会人!
书中用很大的篇幅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我想尹老师一定是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深刻体会到了早期阅读启蒙在未来学习道路上的关键作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让他接触些童书绘本,大师们五彩斑斓的童书开启了他绚烂的阅读生涯,把孩子领入了神秘而又深邃的书籍海洋,孩子在童书中吸收知识,寻找乐趣,快乐成长。书籍,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我们的朋友,每天晚上的亲子阅读时间,成为了我们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慢慢的我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增加了,语言流畅了,很多成语居然可以恰到好处的正确运用了,作为母亲的我心中无比的欣慰。但是我也想对他说:孩子,成长的路很长,你刚刚蹒跚的迈出了一小步,以后的路想要走的坚实、稳健需要我们付出很多,但妈妈会一直在你左右,不断的学习,争取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孩子一出生电脑电视就常伴左右。我儿子也不例外,虽然没有到了上瘾的阶段,但只要一有时间就想玩儿一会小游戏,经常是到了睡觉时间还不想上床休息,为此我们也一直很困扰。看了书中作者对待孩子玩电脑游戏的态度,我的心里也释然了很多。作者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电脑游戏也只是游戏,不是毒品,只是比我们小时候玩儿的游戏更高科技更复杂些,孩子喜欢玩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我们要做的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让孩子自己慢慢意识到时间要合理利用,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游戏不是不能玩儿,是要在合适的时间玩儿,不要沉迷于游戏荒废了学业。决不可急躁的粗暴的干涉,那样的后果只能是让孩子对游戏更加欲罢不能,往往起不到预想的效果。由此我又联想到了作者提倡的教育最高境界:有心,但无痕。不否认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有心的,可无痕的教育却不是每个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并耐心去执行。
孩子6岁了,身上有很多令人欣慰的闪光点,也有好多需要改进的不足。我这个妈妈,很多时候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离好妈妈的标准还差的很多,当然更称不上一个好的老师。但我和全天下的妈妈一样,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我相信有这样一份爱心再加上耐心、细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必定会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今年暑假,带着学校的读书任务,在照顾孩子、孝顺父母、翻看手机微信的闲暇之余,我认真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两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假期结束前刚刚读完,很多内容还印在脑海里,趁热写写自己的读后心得。
作者尹建莉同样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是她16年的教子手记。书名之所以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只是想说明一个很重要、却时常被忽略的道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本书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作者的教子经验:提高爱的质量、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家长应有的智慧、小事儿就是大事情、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每一个案例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很多教师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如:在以往的课堂上,只要看到孩子在下面看长篇小说类书籍,我们会认为孩子不务正业,进而没收孩子的书籍、催促孩子转入科目学习。作者却认为中小学生应该重点读长篇小说,一方面小说比较吸引人,能让孩子们读进去;另一方面长篇小说一本说讲一个大故事,能吸引孩子一口气读下去几十万字。读长篇小说更容易养成孩子大量阅读的习惯。再如:对待作业问题,很多教师和家长在孩子字写错了、文章默写少了一句话、数学题做错等事情上,往往会惩罚孩子们多写几遍,以便孩子更好地记住所学内容。殊不知,这些作业属于“暴力作业”,不仅不能让孩子更好得记住所学内容,还会扼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破坏儿童人格与意志的完整与健康。建议:孩子们写生字,每个字写三遍效果做好,这是一条简单有效的经验。
作为一名妈妈,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有些方法自己原来也在用,只是自己做得还远不到位。如:“提高爱的质量”这一章节中“打针有些疼”“不要捉弄孩子”“给小板凳揉揉疼”三篇文章中给予我们的教育方法。同样作为妈妈,我也曾想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却没有坚持多久。我佩服这位妈妈的伟大,从女儿的呱呱落地到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教育都是那么地真挚感人和不厌其烦,这背后包含了多少辛苦与耐力。
孩子今年快6岁了,身上有很多令人欣慰的闪光点,也有好多需要改进的不足。看完这本书,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学习,其中不替孩子做事是我努力的方向。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应该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地学会做事,结果是不再犯错。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一直在当当网热销榜中居前不下,最后我也买了一本。
看完之后,有些感触,书中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没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较实用。
如:约四、五岁时让孩子被优美的古诗; 重视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她有更多时间去看课外书,阅读有用小说; 正面鼓励孩子:只设记功簿,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正确对待多动症(有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我也建议若不是离谱得厉害,不要让这个痕迹流经孩子的生活,当开始诊断和吃药的时候,本有希望的病也会无力回转了)等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请保留出处。
但我更多的是质疑,一个能将教自己小孩的老师公然用“蠢笨”等词语形容,便将最起码的温情与敬意毁之一旦。难道说女儿考进了清华,这样的个体就代表着她成功了吗?她的教育实践放之四海而皆准了吗?我发现周围活得幸福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特质:感恩。而不是某种利益驱使,对老师面上和谐,背后切齿。
老师现在难当,真正想要做个好老师,在学校的评价系统,社会的评价标准和自我的认知中就需要有不一样的水平,在横向比较中,会让你承受压力,打击你的自信;在纵向比较中,人们少有记起自己的启蒙老师;自己在周遭一片怀疑的目光中,走得坚定,可有谁肯定过他们的付出。有素质的家长会评判你的种种行为,动不动就是破坏了学生幼小的心灵,扼杀了她们丰富的想象力,可为什么不反思现在的年轻人那么脆弱,经不起一些风浪;缺少知识的家长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个个体不同,每班有五十多个人。哪怕是五十多人一同去点菜,也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尹建莉处于小学老师的处境,我相信她断然写不出如此的形容。不是说现在的教育不存在问题,只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当过老师的人,一个肯定会为自己女儿选择老师的人。我相信教她女儿的老师肯定不会很差。用周围的亲人、朋友、老师来衬托自己的高屋建瓴,让人不由得唏嘘。
这点是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真的培养孩子成功的话,的确需要一位好妈妈,她坚持、豁达、上进、包容,和自己的孩子一同认识世界。
有心学习的人只需学习她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她那样一份心和毅力,你也会做得不错。而且,要知道不少没有读过北大清华的'人同样过的很幸福。不凡自己去寻找快乐之泉吧。
真的来说《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觉得更好,其次还有《卡尔威特的教育》也还不错。
《观后感二》
一、像牛顿一样rap福建省龙岩卫生学校
二、学习不要“刻苦努力”。rap福建省龙岩卫生学校
三、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rap福建省龙岩卫生学校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小班开学的时候,谷老师给大家推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当时急急的买回来,也曾认认真真的读过,只是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从德昌1岁半开始,我坚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给他讲3—4本绘本,从未间断,甚至外出旅游时,我们也都带着绘本走。所以,德昌也养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绘本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时候孩子顽皮,不肯安静下来时,只要说一声“讲故事了”,德昌肯定会过来认真地听故事。睡前念故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总是不喜欢睡觉,所以告诉孩子如果讲故事就可以晚一点睡觉,孩子一般都会很乐意接受。我们前一阵子买了一套《不一样的卡梅拉》,这套书成了德昌点读率最高的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套书每个故事都很长,他可以在睡前听更久的故事。
像我自己,讲绘本的时候,如果故事里有多个角色,我都会尽量想象着他们应有的语气和声音去念,这样孩子会对故事更感兴趣。现在有的时候,讲过的故事,如果我再讲时角色语气不对,德昌都会说:“妈妈,这里应该是这样的。”然后,自己装出很凶的或是很温柔的声音重新来一遍。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可把我给害惨了,因为德昌爸爸每次念故事时,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所以德昌一般都不听爸爸讲的故事。但每次只要爸爸真正开始讲了,德昌还是会认真地听。这又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只要故事好,简简单单的念也没有问题,照样能吸引孩子。
绘本上的图画,可以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妈妈王培珽在《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一书中是这样讲的:“有经验的父母应该都知道,对于同一本故事书,孩子往往可以一听再听,一看在看,好像永不厌倦。就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用分心去阅读文字,所以他们可以全心全意地去感受故事,欣赏绘图。绘图的欣赏应该比阅读文字更为优先,因为在整个人生中,阅读的机会非常丰富,但只有这个年纪的孩子由此能力和兴趣,可以只用耳朵听我们朗读,眼睛则能盯着绘图看个不停。”
我在德昌小的时候也曾经买了杜曼闪卡,并且在很短时间内让德昌认识了不少字。在我读到上面的这段文字后,我就没有再有意识的教德昌认过字。因为我觉得,学会欣赏美、懂得欣赏图画对幼儿来说是比认字更重要的。而且我发现,德昌虽然不认识字,哪怕是很长的故事,在听过两三遍后就几乎能一字不差的自己讲一遍。这样的能力,我们做父母的恐怕都没有。
德昌很喜欢讲故事,他故事里的小动物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事情,汽车、轮船、小草、大树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神奇。我很喜欢听他讲故事,有的时候,我会接着他的故事讲一段,于是他又会受到新的启发,想出新的内容来。个人觉得,多鼓励孩子讲讲故事非常好,有时候孩子故事里各种语言的应用会让父母大吃一惊,你会很惊讶的发现他们的用词竟然会那么准确,有的词会用得那么精彩。而且,讲故事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联想能力都非常好。
涂鸦也是,这么小的孩子不应该要求他画的东西像不像,而是要问一问他画的是什么。有很多次,德昌画得乱乱的一张纸,当我问他画的是什么时,往往可以听到一个非常棒的故事。孩子能画出自己心中想画的东西,会很有满足感。还有一点是,父母千万不要随意否定孩子的涂鸦,哪怕只是看上去乱七八糟的几根线。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我现在仍记忆犹新。那时候德昌大概两岁半,我带德昌到一家艺术早教机构去上体验课,整堂课都上得非常好,每个孩子都有一张大大的纸贴在墙上供他们涂上自己的画作。课程结束后,两个清扫垃圾的工作人员进来了,问也不问就把孩子们的画揉成一团要扫走(大概他们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工作的)。就在这时,德昌突然就哇哇大哭,我一看就明白了,赶紧过去把德昌的画救下来,再拉拉平整。德昌止住了哭,可还是很不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一个小时的劳动就这样被当作垃圾破坏掉了,很难过。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劳动和想法。
最后,要感谢谷老师、傅老师和娟娟老师,你们在德昌心中的地位可高了。家校联系本上,你们为孩子们贴上了精彩的照片,并用文字写出了孩子们的可爱,从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你们的用心,让我们做家长的感到惭愧。很多生活常识,都是你们教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终身受益。上个周末的时候,我带德昌出去玩,德昌上完洗手间出来,自己洗手,先捏住每个手指洗洗,再把五指并拢在手心里揉揉,洗得很好,很干净,顺带还按摩了劳宫穴。德昌告诉我,是老师教他这样洗的。还有每周一个主题的教学方式我也觉得非常好。上周的一天,德昌回家来告诉我,“今天老师让我们保护蛋,可偏偏有一个蛋被打破了。”
我问他是谁打破的。他说:“很多小朋友说是傅江鹏打破的,我觉得不一定是他打破的,他们为什么不说是陈龙德昌打破的呢?”我听后觉得很有意思。一是孩子懂得了蛋会被打破,要保护蛋;二是因为傅江鹏是德昌最好的朋友,德昌想到了要维护朋友。这个星期,德昌又告诉我,每个小朋友都装饰鸡蛋妹妹了,装饰好了,鸡蛋妹妹要去参加舞会。我知道孩子们这周要装饰鸡蛋,但没想到老师会用这么快乐的故事来引导孩子们。所以,借这个机会,要感谢每一位老师,感谢你们为孩子们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和劳动。我们做父母的,也要尽自己的所能,给孩子们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我利用放假时间认真读了xxx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看了这本书我不得不佩服xxx老师,她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智慧,从而使她教育出一个这么懂事的孩子,她确实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但也不是说她所有的做法都适合所有的妈妈,因为每个小孩的性格都有所不同,所以有时也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不过有一点是对的,就是所有的孩子都很单纯,都像是一张白纸,好比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我们是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还是想把它变成一块形状像石头的小玉,关键看我们的教育方法。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我们要用“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还不伤他的自尊。这点我做得还不够,比如我的孩子去上学时落了语文书之类的,放学回来我虽然也是很有耐心的和她沟通,但是我还是有点严肃,从她的表情里我可以感觉得到,她有点怕。
看了第二章,我还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而且很严重。我自己很少有看书的习惯,我的孩子却很爱看书,这点我非常欣慰,但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却是在成为她的绊脚石。我经常在她看书的时候告诉她,不要看这类的书,要多看作文方面的书,要把好的语句记下来,等会儿我要考考你,看进去一些什么内容。如果我这方法一直持续下去,最后就会导致她对阅读失去兴趣。书上有句话,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所以我应该去诱惑她阅读,应该要让她感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其它的目的。在给孩子选课外书时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但第二章里,其中有一节,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我觉得这个不完全正确,虽然说以后年级高了,考试时会用到很多的课外知识,但语文课本里的内容都是基础,是必须掌握的,只有在语文课本内容按照老师进度已经学好的情况下,尽量多的,快的去看课外阅读,这样才会两不误。
品格教育,不需要父母天天挂在嘴边,只要用实际行动就好,小孩的模仿能力极强,父母自己不撒谎,实事求是,不虚荣,我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应该也坏不到哪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这句话写得很好,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我的孩子读一年级时我差不多就是一个培读生,天天站在她身边,她下笔一错,我就马上让她改正,有时她还会被我吓一跳,等她读二年级时我发现自己错了,慢慢的让她学会独立,她自己做错的,就应该自己去找,我们能做的就是稍给点提示,就从上个学期开始,我就让她独立做作业,偶尔给她检查一下。
替孩子写作业,这观点我不怎么赞同,如果我们真觉得老师在某些地方做得不恰当,我们可以单独和老师沟通,但不应该和孩子说,如果经常这样和孩子说,孩子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分数,包括我,到了外面人家都会问,你们考了几分,如果考差了我会觉得没面子,书上就写得很有道理,我们要引导孩子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试分数,孩子在学习上的潜力才会慢慢喷发出来。我们要采取考好不奖励,考坏不批评的政策。
房子有了爱才是家,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这点我就做不到,从现在开始我要尽量这么做,多竖大拇指,珍惜孩子的荣誉感。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长得更好,这是对的,把孩子管得太紧了,她就非常被动了,然后依赖思想也会越来越严重。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且最重要的榜样,有“听话”的父母,才会有“听话”的孩子。家长和学校老师沟通是一种有效了解孩子的途径,老师会如实的将孩子的各种情况告诉家长,就看家长怎么转达给自己的孩子,这时需要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样的教育方式我最不喜欢,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但我有时也会这样做,当然我没书上说的这么夸张,只是轻轻的打。
孩子的小事就是大事,小孩思想单纯,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善于观察,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书中作者如果不想方设法的去引导,不知道她女儿的隐私,估计还会给女儿带来一定的伤害。
教育这块我还是那句话,如果真觉得老师哪做得不好,家长应该单独和老师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直说。
总体来说,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作者有那么几句话,“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最后我想说,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