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设计(模板19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请大家仔细观察以下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教学设计的步骤和要点。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14课的生字,我现在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一课里的生字,你们是否都会读了。
cai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小朋友们学习真用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题),指名读课题。老师评价:这位小朋友读得真不错,在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葫芦”两个字,把故事中的主人公非常希望得到葫芦的心愿读了出来。来,大家一起读一遍。
二、看图说话。
(1)、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2)、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提出问题。cai,师相机板书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三、朗读感悟。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63页,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学生评价,正音。
3、全班学生齐读。一边读一边想,故事里写了些什么内容?(学生齐读。)。
4、反馈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老师相机把学生已经弄懂的内容简要板书在黑板上。重点词预设:葫芦可爱 喜欢葫芦葫芦黄了落了不听劝告)。
师:你们能读懂这么多内容,真是了不起!
5、深层次学习:
(1)引导学习写葫芦可爱的部分:
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出了葫芦的可爱啊?(第1自然段)。
师:找得非常准确,老师给你们加一颗星,画星。
我们来看看这么葫芦的模样(cai示图)。老师也写了一段话来描写这些葫芦,(cai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老师写得好,还是书上写得好啊?为什么呢?我们比比看就知道了(示书上那一段文字)。指名答:用了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等好词。
师:大家都很会读书,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么多优美的词语,你们很会学习,老师又给你们加一颗星。谁能根据课文做出这些填空题呢?(cai示填空题)。
这些词语非常重要,它们写出了葫芦藤、葫芦叶和小葫芦的颜色和样子,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可爱。同学们在写话的时候也要多用一些这样的好词。( cai示)。
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啊?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师:你们不但能学习句子中用的好的词语,还能把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老师又给你们加一颗星。)。
(2)学习写喜欢葫芦的句子: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你们喜欢吗?小葫芦的主人喜不喜欢它们呢?(喜欢)你怎么知道的啊?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并用铅笔画出来。学生找句子。
是哪些句子啊?生答,cai示句。第一句,谁来读?(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二句,谁来读?指名读。“盯”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眼睛盯着黑板,请同学们眼睛盯着屏幕。“自言自语”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齐读第二句。
(3)学习葫芦黄了的部分:
可爱的小葫芦最后却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齐读最后一段。(cai)出示图:多可惜呀!
6、解决问题: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然后把你找到的答案与学习伙伴说一说。
全班交流(答案预设及引导):
答案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不去治。
答案二:他不听邻居的劝说,不去治蚜虫。
老师追问:他看见了为什么不治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示改写句子的练习)。
所以他满不在乎。我们一起用满不在乎的语气来读一读。齐读。
他自己看见蚜虫满不在乎,当邻居好心劝说他时,他又怎么说呢?(示句)。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蚜虫到底要不要治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葫芦叶子的自述”就知道了。(cai播放)师:你们听了“葫芦叶子的自述”后,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要不要治啊?(要治)是的,叶子为葫芦的成长提供了营养,如果叶子被蚜虫吃光了,葫芦自然长不好。这个道理种葫芦的人明白吗?。(不明白)所以,他听邻居说蚜虫要治,还感到很——?(奇怪)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大家都想读吗?
老师和学生合作读,cai示句子,老师读黑色的字,学生读红色的字。
四、课堂扩展。
师:正是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明白葫芦叶子与葫芦之间的联系,所以:(示句,师读。)。
2、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说,老师板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并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必做题)。
2、把自已今天学的故事讲给家长听。(选做题)。
3、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其实这个故事还没写完,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回去以《第二年的葫芦》作题目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把自己编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请求爸爸妈妈帮你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8月2日,早晨我4点半左右起了床,我醒来看见外面下着大雨,可是我的心情还是非常激动。因为我和爸爸还有姐姐要去葫芦岛玩了。起床之后我们洗漱完了,就下楼了,我们等了一会儿车就到了。上了车,我就美美的睡了一觉。
经过五、六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第一站东戴河海边,到了海边我和爸爸、姐姐马上换了游泳衣,迫不及待地下水了。并且通过这一次来东戴河,我还知道了,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叔叔就出生在这里。
下午,我们还看见了以前干活用的碾子。根据去葫芦山庄,我知道了它的特点是:全国唯一一处以博大精神的葫芦文化和原生态和关东民族文化为主题内容的著名旅游景点。
第三天上午,我们去了兴城古城,我看见了兴城古城的美和壮观,兴城古城是中国十佳古城,城墙设有东南西北四门,城中心设有钟鼓楼,城门外筑有炮台。游完古城,我们吃完午饭就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通过这次旅行,我看到了我们祖国的美,祖国的广阔。既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又让我很开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一,明确一种思想——以读品文。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己能读书的目的.金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在金老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学生能有针对性去阅读,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金老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
二,找准一个切入点——以图导文。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这切入点犹如是照相摄影时寻求的最佳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装设计师在衣料上最关键的一剪.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金老师从插图入手,让学生比较葫芦枝叶茂盛的样子与被蚜虫咬过以后的样子,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
四,创设一种情境——以境品文。
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我要的是葫芦》中种葫芦的人让人觉得可笑,可气,又可怜.可笑的是他的无知愚昧,可气的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可怜的是他那么喜爱葫芦,结果却一无所获.
金老师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在创设的情景中去感受,去体会.
五.在课文内容的把握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选择重点词句段启发学生的思考与分析,突出了文章主旨.
六教态自然大方,以亲切的微笑带给学生一种放松的学习状态.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设计理念以朗读为载体,语感训练为突破口。抓住重点词句用心思考,在读读悟悟中对课文有所感悟与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课件的使用以学生的自读自思为基础,学生有所悟后为加深学生对文句的理解,启发学生想象而运用相关动画。根据学生心理,采用漫画的形式,突破理解上的难点,激发了学习兴趣。
师生交往过程相关课件。
一、看图设疑,激发兴趣。
1、先后出示图(一)、图(二)。
2、描述两幅图上的葫芦是怎样的?随文学习生字“葫芦”。二、初步感知全文。1、带着疑问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自学生字。
2、说说“好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全落光了?”
3、学生找出能说明原因的句子读一读。
(1)、随文学生字:藤、哇、盯、邻。
4、再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要求能突出重点。
三、感悟课文,体会寓意。
1、学习第一节。
(2)、读课文中有关句子,填空:()的葫芦。
(3)谈谈葫芦的可爱之处,从中体会“挂”字的含义。2、学习第二、三节。
(1)、观动画(葫芦变黄、掉落的经过),思考:你觉得种葫芦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汇报:我觉得这是一个“傻乎乎、可笑、不听劝告……”的人。汇报的同时借助动画重点感悟“盯着、自言自语、奇怪”等词句。
(3)、分角色朗读或给2--4节动画配音。
四、总结延伸。1、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可以从种葫芦的人惊讶的表情中去猜测)。
2、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预设:*叶子和果实有密切联系。(适当拓展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填空。)*种果实要及时捉虫。*要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图(一):小葫芦长得很好。
图(二):小葫芦一个个变黄,落下来了。
出示:重点句与对比句。放大课题出示一个漫画人物。播放:一棵长势很好的小葫芦,镜头拉近,最后定格在一个挂在枝头的葫芦上。播放动画:葫芦变黄、掉落的经过以及种葫芦人前后截然相反的夸张表情。(动画突出种葫芦人的动作及神情)播放无声动画。出示种葫芦人弯腰看葫芦时懊丧的样子。
出示植物生长图及相关作业。
我知道:植物果实的生长与它的()、()、()都有关系。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2.理解课文内容,3.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词语理解能力。
德育情意目标。
使学生受到事物之间也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有密切联系。。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教学手段及教具准备。
卡片、挂图。
主体参与合作互动设想讨论交流,反复读议。
教学过程。
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
一.板画引入,激发兴趣。
3.指导“芦”读轻声,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领会图意。
逐步出示四幅图,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仔细观察葫芦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评议。
3.讨论:每幅图画指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4.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
四.学习生字。
1.连词读生字。
挂了一些盯着邻居治一治葫芦藤哇。
2.提出不懂的词。(讨论,让学生弄懂)。
3.指导书写生字,记住字形。
些:上面是“此”不是“比”。
邻:“令”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
感:上面部分是“咸”不是“成”。
五.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葫()邻()治()盯()。
胡()领()抬()钉()。
2.练习书写生字。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解题。
指名读题,俑是什么呢?(古代殡葬的偶像。)。
秦始皇自十三岁称王开始,便着手修建秦始皇陵,一直到他四十九岁去世,秦兵马俑就在距秦始皇陵东一千五百米左右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地图,幻灯片。)。
1974年几位农民在挖进时,偶然发现了这一秘密,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艺术家的作品终于重见天日。(全景幻灯片。)。
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语言这种神奇的工具来走近秦兵马俑。
二、精读。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过秦兵马俑后,说:“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到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到中国不看秦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作为一名中国人,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齐读。(第一自然段幻灯片。)。
(二)学习第三段。平时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除了可以利用字典这一工具外,其实还要注意“课后练习”这一工具,它也会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帮助的。(课后问题。幻灯)。
1.读问题,试答。
2.课文是用哪一句话连接起来的呢?(第三段幻灯。)适时板书。读。
(三)学习第二段。
1.咱们首先来看一看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默读,用笔画出体现“规模宏大”的语句。
3、交流,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4、走进规模如此宏大的大厅,人们会有何感受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领他的大军,灭六国,统一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强有力的军队是他得天下的重要法宝。
(四)学习第四——十段。
俗话说得好,“千人千面”就是在同一棵树上也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一件兵马俑更是被艺术家雕塑得栩栩如生。
出示“将军”幻灯片。一号坑共6件,平均身高1.9米。
1、看到将军俑后,你想到了哪些词?
2、看课文又是怎样描绘将军俑的?指名读出将军俑的威风。
3、摆一摆将军的加工,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惟妙惟肖。(看群图。)说一说。
4、看彩图。秦兵马俑是彩塑,刚出土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大红,大绿,粉紫。但是出土后很快颜色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国家对秦兵马俑就不再进行发掘,让它们长眠于地下。我们河南省殷墟去年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许多的文物也采用了地下保荐的形式。
(五)正如文中所说,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总结。
当然,我们知道这些历史文物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还有待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把这些文化遗产继承下去,得以发扬光大,出示幻灯片: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箫克。
让我们永远铭记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史命。
文档为doc格式。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离得十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建议:三课时。
教学重难点: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课题:。
出示结满葫芦的绿藤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觉得葫芦长得怎么样?你喜欢这些可爱的葫芦吗?有个人也特别喜欢葫芦,他种了一些葫芦,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葫芦长得怎么样吧!(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学生认读“葫芦”,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初读,认读生字词。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对照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小组分段读课文,互相评价。
3.请四个小组中读的好的同学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
4.出示生字词卡片,请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5.开火车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
二、分段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导朗读,读出葫芦旺盛的长势和对葫芦的喜爱。
2.第二、三自然段:齐读。
提问:葫芦的叶子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和他的邻居看到后想法一样吗?他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谁的想法对,为什么?(了解蚜虫的害处,指导朗读:读出种葫芦人的满不在乎;读出邻居规劝的.语气。)。
出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听到他这样说,你会怎么做?
指名分角色朗读二、三自然段。
3.第四自然段:自由读。
提问:最后葫芦长得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叶子和葫芦是紧密相连的两种事物,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4.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到损失。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是文章教学的重点,提出问题后,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求知欲,然后,通过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
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编故事部分发挥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物间是有联系的。
一、注音。
葫芦()邻居()。
奇怪()语言()。
二、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葫芦()地说。
()的小花()地变。
()蚜虫()葫芦藤。
三、造句。
1.每天——。
2.可爱——。
四、按课文内容的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
1.小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
2.邻居让他治叶子上的蚜虫。
3.最后小葫芦都落了。
4.这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
5.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小葫芦,过了些日子,小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正确顺序应该是:。
()()()()()。
五、续写小故事:。
在第二年,课文里的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答案:。
一、略。
二、
(可爱)的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雪白)的小花(慢慢)地变。
(一些)蚜虫(细长的)葫芦藤。
三、
每天我爷爷都听新闻。
我家的小狗非常可爱。
四、正确顺序:5、1、2、4、3。
五、提示:把你的想法写出来,要联系课文,他第一次没有得到葫芦,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一次你怎么看,说出来就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人六个生字,会写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采取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识字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词语宝宝,(出示:葫芦)谁认识?怎么认识的?(通过猜一猜,课外书,动画片认识的,教师相机评价: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3、板完题,生读。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文章,一起读课题。
4、组织教学:小朋友们瞧,今天早上老师在黑板上种下了两棵葫芦,这棵送给咱班的女孩,这棵送给咱班的男孩,这节课只要小朋友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这两颗葫芦藤就会接出好多好多的葫芦,咱们还要比一比,哪棵葫芦藤上的葫芦最多。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1、请小朋友开书63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小博士有话对大家说呢:(出示)。
(1)坐姿端正,保护眼睛;
(2)读准每个生字宝宝的读音,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葫芦藤哇盯邻。
三、朗读感悟。
字和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一)首尾对比,制造悬念。
1、通过第一段,我们知道,最开始那个人种的葫芦长得怎样?
2、(出示第一段)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葫芦长得好?自由读读第一段,画记。
3、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葫芦长得好?(出示句子)(指名说一说——指名读一读——指名评一评)。
4、不能有感情的读是因为你们还没喜欢上这棵小葫芦,老师保证你们看了这棵小葫芦后一定会喜欢上它的。(出示图一)瞧瞧它的叶子,瞧瞧它的小花,瞧瞧它的小葫芦,你会怎样夸夸她?(出示)。
5、现在喜欢上小葫芦了吗?再来读读这句话(厨师)(指多名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6.、小葫芦那么惹人喜爱,可结果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读读最后一段。(出示)告诉老师,读完这段后,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板:变黄落了)(出示对比图)太可惜了!瞧,原本碧绿的葫芦叶——原本可爱的小葫芦——原本开心至极的种葫芦人此刻———读出你的理解。
7、小朋友们,葫芦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课文学到这儿,你们的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吗?(板:?)。
8、休息休息。
(二)理解过程,探究原因。
让我们到第二、三段来解开我们心中的谜团吧!
1、(出示)小博士有绝招要教我们呢!
2、学生画记句子品读。
3、交流、指导朗读。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比较——读)比较句: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
2)“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读——评——赛读)。
3)“什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师生配合读——换句——读——师生配合——男女配合读)。
5)可是中葫芦的人却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读到这里,你明白葫芦为什么会黄,为什么会落了吗?(出示)。
6)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他可能会说什么呢?(出示)。
7)再读第四段。
三、写字指导。
知道书写“言”“每”
四、作业。
种葫芦人听了我们送给她的话,一定受到启发了,试想一下,第二年他在种葫芦,他会怎样种呢?想象,改编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去探究问题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文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本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满脸欢喜;第二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种葫芦的人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两幅插图对比鲜明,教学时若充分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品悟课文内容。该文有几处反问句和感叹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这一语言现象,并在读悟课文中尝试将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课文的重点是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练习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学生对葫芦并不陌生,但对葫芦与叶子的关系并不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对于在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要求改为陈述句,学生第一次接触,不易掌握。在教学中,注意把反问句放到课文的语境中让学生去弄明白它所表达的意思。
为了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读文识字、编字谜等识记生字;采用变序教学,引导学生从事情的结果中去探究原因,从而受到启发;通过对比朗读、揣摩人物心理来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小葫芦实物,挂图,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养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发展目标:
培养观察、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三、教育目标:
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要全面,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了解课文内在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边看第一幅图边讲)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看图读课文。
说说这课书讲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 应注意的读音。
2、 记忆字形。
葫::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湖”字去掉三点水。组成“葫芦”。
挂:提手旁加双“土”。组成“挂着”。
些:横部,左上容易错,不能丢掉竖。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数量。
盯:左边是眼目旁,右边是“丁”,指不错眼珠地看。
居:上边是尸字头,下边是“古”,组成“邻居、居住”。
四、巩固练习。
1、 读生字词卡片。
2、 读课文。
3、 读二类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边看插图,边读课文。
这课书有几段:(四段)看看每段都讲的是什么?
二、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1、 学习第一段。
(1) 看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他的样子是怎样的?(看葫芦,很高兴、很得意)
(2) 读第一段,这个人种的葫芦怎么样?
“细长”说出了葫芦的形状,“长满”说明什么?(长得好,枝叶茂盛)说说小葫芦长成的过程。(长叶、开花、结葫芦)这个人对小葫芦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喜爱,每天看好几次)这个人当时想什么?(快长大)
2、 自学第二段。注意这个人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蚜虫:植物上的害虫。“一些”说明蚜虫还不多。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
3、 小组讨论第三段。
(1) 那个人听了邻居说的话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是什么意思?(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2) 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还用治虫?我要的是葫芦。)
(3)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 那个人的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叶子可以帮助植物输送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长得好。叶子都掉了,植物就没法生长了,也就不能结葫芦了。)
4、 学习第四段。
(1) 看第四幅图,这个人这时的'样子是怎样的?(垂头丧气,后悔极了)
(2) 读课文,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多、黄、落)
三、巩固练习。
看图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课文内容。
1、 读课文。
2、 看看图上的这个人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得意——盼望——满不在乎——垂头丧气
3、 你从哪儿看出这个人喜爱这棵葫芦?(每天看、盼长大)
4、 这个人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他的眼睛只盯着葫芦,有了虫子也不治。虫子吃叶子,影响了植物生长,所以没得到葫芦。)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 植物的叶子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叶子掉了,就不能结葫芦了。
(2) 要听别人劝告。这个人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早点治蚜虫,葫芦就可以保住。由于他不听人的劝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二、巩固练习。
1、 指导朗读。
第一段要读出喜悦之情。第二段读出急切盼望小葫芦快长大的心情。第三段邻居的话读出诚恳,这个人的话读出奇怪、不解、满不在乎的口气。第四段读出失望、后悔的语气。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葫芦 蚜虫
叶花 (黄落)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十,我要的是葫芦,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图片、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师指着图片: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我们读懂了第14课的这个寓言故事,就会知道了。生齐读课题:14、我要的是葫芦。
师指导读好“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要求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看课件,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3、谁认为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哪个词用得好?观看课件感悟。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5、观看课件,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怎么样了?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芦变黄了,落下来了,心情怎么样?我们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能读出伤心的语气。男女同学比赛读,并相机纠正读音。板书“变黄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识字。
7、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在课文里找出为什么。哪组有发现?让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并出现相应的图片和动画,画出重点的词、句:“盯着”的意思。“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说什么。理解“奇怪”,为什么那个人会奇怪?邻居和那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板书那个人错的地方:“不用治”,让叶子“生了蚜虫”,而且“虫更多了”。 8、认读二、三段的词语。
四、拓展与巩固。
9、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1、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是很密切的。2、种果实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3、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11、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板书:
笔 雪白的小花 。
可爱的葫芦 。
画 不用治。
变黄都落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自然段,边读边想。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板书。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 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在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我请一个孩子读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你对哪句话映像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了?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 ;邻居 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会人六个生字,会写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采取多种方法识字。
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识字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词语宝宝,(出示:葫芦)谁认识?怎么认识的?(通过猜一猜,课外书,动画片认识的,教师相机评价: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3、板完题,生读。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文章,一起读课题。
4、组织教学:小朋友们瞧,今天早上老师在黑板上种下了两棵葫芦,这棵送给咱班的女孩,这棵送给咱班的男孩,这节课只要小朋友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这两颗葫芦藤就会接出好多好多的葫芦,咱们还要比一比,哪棵葫芦藤上的葫芦最多。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1、请小朋友开书63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小博士有话对大家说呢:(出示)。
(1)坐姿端正,保护眼睛;
(2)读准每个生字宝宝的读音,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葫芦藤哇盯邻。
三、朗读感悟。
字和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一)首尾对比,制造悬念。
1、通过第一段,我们知道,最开始那个人种的葫芦长得怎样?
2、(出示第一段)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葫芦长得好?自由读读第一段,画记。
3、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葫芦长得好?(出示句子)(指名说一说——指名读一读——指名评一评)。
4、不能有感情的读是因为你们还没喜欢上这棵小葫芦,老师保证你们看了这棵小葫芦后一定会喜欢上它的。(出示图一)瞧瞧它的叶子,瞧瞧它的小花,瞧瞧它的小葫芦,你会怎样夸夸她?(出示)。
5、现在喜欢上小葫芦了吗?再来读读这句话(厨师)(指多名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6.、小葫芦那么惹人喜爱,可结果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读读最后一段。(出示)告诉老师,读完这段后,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板:变黄落了)(出示对比图)太可惜了!瞧,原本碧绿的葫芦叶——原本可爱的小葫芦——原本开心至极的种葫芦人此刻———读出你的理解。
7、小朋友们,葫芦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课文学到这儿,你们的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吗?(板:?)。
8、休息休息。
(二)理解过程,探究原因。
让我们到第二、三段来解开我们心中的谜团吧!
1、(出示)小博士有绝招要教我们呢!
2、学生画记句子品读。
3、交流、指导朗读。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比较——读)比较句: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
2)“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读——评——赛读)。
3)“什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师生配合读——换句——读——师生配合——男女配合读)。
5)可是中葫芦的人却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读到这里,你明白葫芦为什么会黄,为什么会落了吗?(出示)。
6)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他可能会说什么呢?(出示)。
7)再读第四段。
三、写字指导。
知道书写“言”“每”
四、作业。
种葫芦人听了我们送给她的话,一定受到启发了,试想一下,第二年他在种葫芦,他会怎样种呢?想象,改编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去探究问题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文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本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满脸欢喜;第二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种葫芦的人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两幅插图对比鲜明,教学时若充分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品悟课文内容。该文有几处反问句和感叹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这一语言现象,并在读悟课文中尝试将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课文的重点是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练习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学生对葫芦并不陌生,但对葫芦与叶子的关系并不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对于在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要求改为陈述句,学生第一次接触,不易掌握。在教学中,注意把反问句放到课文的语境中让学生去弄明白它所表达的意思。
为了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读文识字、编字谜等识记生字;采用变序教学,引导学生从事情的结果中去探究原因,从而受到启发;通过对比朗读、揣摩人物心理来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小葫芦实物,挂图,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要求:(1)、大声读课文;(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将课文读正确。
2、反馈:(1)、你会读吗?(2)、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3)、识字游戏:a、向字宝宝挑战; b、抽牌读 c、开火车读 (4)、读词语(生自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2、课文哪一段写了这一内容?
3、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用横线划一划描写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a、反馈
b、读词组:雪白的小花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说词组
c、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2)、哪一句话看出这个人很喜欢自己种的葫芦?
4、学习第四段
(1)、这么好的葫芦,最后长大了吗?哪一段讲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2)、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了,你着急吗?读出着急的语气。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你伤心吗?读出伤心的语气。
5、指导书写
教案:我要的是葫芦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教育意义。
4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4、巩固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1、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3、找从哪些词看出葫芦长得很好?(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指名读。再评。
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四、扩展理解。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请小朋友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2. 理解课文内容,3. 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词语理解能力。
使学生受到事物之间也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的教育
重点: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有密切联系。。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卡片、挂图
主体参与合作互动设想 讨论交流,反复读议
第 一 课 时
一.板画引入,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指导“芦”读轻声,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领会图意。
逐步出示四幅图,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仔细观察葫芦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标然段序号,指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评议。
3.讨论:每幅图画指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4.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课文讲了什么事?
四.学习生字。
1.连词读生字。
挂了 一些 盯着 邻居 治一治 葫芦藤 哇
2.提出不懂的词。(讨论,让学生弄懂)
3.指导书写生字,记住字形。
些:上面是“此”不是“比”。
邻:“令”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
感:上面部分是“咸”不是“成”。
五.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葫( ) 邻( ) 治( ) 盯( )
胡( ) 领( ) 抬( ) 钉( )
2.练习书写生字。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通过人物的对话,结合看图体会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葫芦、蚜虫等知识。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1、学生提问,“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想知道?”
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介绍葫芦藤、蚜虫等知识。
2、教师提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指导看图:葫芦长的怎么样?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指导看图,理解“盯”、“自言自语”的意思;
指导朗读那个人说的话。
2、讨论:那个人这么喜欢葫芦,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1)不懂得“虫--叶--葫芦”之间的联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2)不听邻居劝告。
指导分角色朗读。
3、小结、扩展练习
大家想一想,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表演这个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必然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留于课堂讨论。
因此在这一阶段,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阅读必然伴随着发现和疑问,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说说都知道了些什么?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布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初读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
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像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能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更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为用怎样的动作、神态,用什么样的语气,都要经过学生的思考与创造。在某种程度上说,演得像不像,直接反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我要得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这一导一演的过程中,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本课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学生通过朗读很容易理解故事情节。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老师范读,生圈字。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一)看图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二)看图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认为什么不重要?(他认为叶子不重要)
那叶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吗?演示植物的叶子跟果子的关系图。
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后来葫芦的叶子上(),这个人不去(),最后葫芦都()。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习生字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种葫芦可爱(喜悦、高兴)
不治蚜虫
落葫芦变黄(难过、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