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小论文(优秀16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优秀学生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持续热爱,能够持之以恒地追求进步。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技巧,希望能帮助你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
摘要: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关键词:社会生活实践体验发展。
引言:
走进社会,拓宽教学内容,把教学融于学生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知,获得价值体验,实践道德标准。
文本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课本为纲领,大胆的拓宽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观点认知、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文本的缺憾,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学会拒绝“不跟烟酒交朋友”后,学生了解了烟酒的害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吸烟酗酒的危害,我有意识的安排学生交流自己身边因为抽烟酗酒产生严重后果的真实故事。
学生a:去年的一天晚上,我家附近有位老爷爷抽烟,烟火掉在棉被上,酿成一场火灾,大火烧了被子、家具,老人也在大火中烧成重伤,损失惨重。
学生b:前年的冬天,我村的一位年青人在外面酗酒后开车回家,车子一头撞在电线杆上,造成车毁人亡的惨案。
学生c:……。
一件件实事,一桩桩惨案;
沉重的代价,血的教训,同学铭记了抽烟酗酒的危害,坚定了远离烟酒,并主动劝告父母不抽烟不酗酒的信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现生活就是通过视频、表演还原事实真相,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全方位、多角度的获取信息,了解事物、看清事实、获得切身体验,增强认知,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的第1课只有一个地球的“家乡的环境”时,因为学生对家乡的过去只是停留在传说这一事物的表象上,没有见过,更没有体验。为了让学生看清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环境,体会到环境越来越恶劣,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我搜集了不少关于家乡环境的老照片,拍摄了对应的新照片,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再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一课时,让学生扮演父亲或母亲,把他们如何关爱自己一件事表演出来,体验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之情油然而生。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因此,我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把课堂生活拓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教育。
(一周后,学生交流自己调查到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和行为,以及节约用水的“金点子”。)。
学生a:学校厕所里的水龙头24小时开着,严重的浪费水资源。建议改成声控或感应水龙头。
学生b:庄稼地干了,农民伯伯浇地大多使用漫灌,耗时耗力,浪费资源,建议农民伯伯浇地使用喷灌技术。
学生c:可以用生活废水,拖地、冲马桶。
同学们知道节约用水仅凭一、两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事后,他们又起草了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节约用水的行动中来,为打造节水型社会做贡献。
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回归生活并高于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育即生活”,学生的品德形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进一步促进基层治理方式转变,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关于印发关于推行积分制管理。
创新。
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银党农办发〔2019〕2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正向激励,凝聚群众、引导群众、调动群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乡风文明实践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探索破解村民主体缺位、村级组织号召力趋弱、农村基层治理缺抓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的新路径,努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自治、德治、法治”乡村治理工作格局。
扶持一批积分制管理示范村,引导社会全面参与、农民自治管理,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治理积分制的全覆盖。
——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提高乡村依法依规治理、服务群众、引导自治等能力,使乡村治理回应群众诉求更灵敏、提供服务管理更完善、开展群众工作更扎实、维护和谐更有力。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鼓励农民参加人居环境治理“赚”积分,“兑”出乡村环境新面貌。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
——群众参与活力有效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积分制管理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作用充分发挥,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安定有序的乡村治理新局面。
——乡风文明水平显著提升。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一)资金安排。
安排资金50万元,在各村积极申报的基础上,遴选出推行积分制管理成效明显的10个村予以奖补。
(二)申报条件。
1.基础条件完善。按照“面积适宜、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原则,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区域合理选址,能够容纳生活用品、衣服、文具、粮油等物品。
2.管理体制健全。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两委班子战斗堡垒作用,把推行积分制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具有完善的积分申报、评定、结果运用等管理制度。
3.积分设置合理。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设置动态管理、可操作性强的积分体系。
4.群众发动充分。引导群众参与积分制管理全过程,让村民成为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村民积分兑换人数占本村总人数比例原则应达到30%以上。
5.实施效果明显。各类主体参与积分制管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作用充分发挥,通过积分制管理,乡村治理能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水平等取得明显成效。
6.积极探索。
创新。
通过电子化信息平台,有效运用智能化分析、大数据处理等现代信息技术,使积分制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三)申报程序。
1.申报(7月22-8月5日)。各村按照申报条件自愿申报,填报项目申报表经所在乡镇公示审核报送至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2.初审(8月6-8月12日)。由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对申报村进行初审。初审结果以正式文件报送至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每个县(市)区推荐示范村不得超过3个。
3.评审(8月13日-8月31日)。银川市农业农村局采取实地调研、竞争性评选、综合评定等方式对各县(市)区申报的村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兑现以奖代补资金。
(一)加强组织管理。组成由银川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资金的落实及项目的申报、验收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要抓好落实,选树典型,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示范村要建立群众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为重点的评价体系,实现积分项目全覆盖、积分对象全参与、积分过程全纪录、积分奖励全公开,确保项目取得实效。
(三)加强资金监督。积分制管理示范村要对项目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一经查出存在虚报、挪用、未按方案使用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及人员责任。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女: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齐放,我们欢歌笑语、放飞理想。
男:今天,伴着花香、书香和明媚的春光,我们迎来了萧县实验小学“第五届读书节”活动。
女:当我们沐浴着2016年和煦的春风,迎来又一个灿烂的夏天的时候,“书香校园”的动人篇章即将书写“第五届读书节”的辉煌。
合:在此,我们隆重集会,庆祝我校“第五个读书节”的到来。下面举行升旗仪式。
男:琅琅的书声,是我们献给太阳的礼赞。
女:蓬勃的精神,是我们迎接日出的礼物。
合:同学们,请珍惜每一个晴朗的早晨,用生命中最浓的激情,最美的期待迎接日出。让灿烂的阳光点缀我们的人生,让飘扬的五星红旗见证我们的成长,让神州大地彰显中华的辉煌!
男:下面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宋校长为“读书节”致词。
女:谢谢宋校长。篇篇经典唤起我们读书的热情;
男:幽幽书香浸润着我们成长的历程!
女:在书香飘飘的校园中。
男:在书声琅琅的班级里。
女:我们如饥似渴地从书中吸食甘甜的雨露。
男:我们废寝忘食地从书中获取知识的宝库。
合:我们这些花朵在园丁辛勤的培育下竞相绽放。
男:为了这次读书节活动的开展,学校做了精心策划,现在请教导处丁主任宣布第五节节读书节。
方案。
男: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
女:那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
男: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与我们相伴一生。
女:先下面有请 同学宣读宣读读书节倡议书。
【老师发言】。
男: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书和我们一起翱翔。读书活动离不开老师的辛勤耕耘和忘我付出。
女:下面听听大队辅导员张晓鹏老师对我们的读书寄语吧。
五、大队辅导员讲话。
男:亲爱的同学们,你想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滋养吗?读书吧!
女:你想把握这场读书活动的脉搏吗?读书吧!
男:让我们努力读书吧,让我们共同传承伟大雄健的民族精神。
女:让我们努力学习吧,让我们共同创造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合:我们相信,在书籍的熏陶下,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的栋梁!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
为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通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要求,现把我校依法治校工作做如下总结:
**小学位于**县西北角,所在地海拔1402米,离县城62公里,于民国二年(1913年)创办,是**县最边远的一所小学。招生覆盖全乡五个行政村,人口3561人。学校占地面积349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2.34平方米,有教学楼、教辅楼、教师周转房、学生宿舍楼各一幢。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为“5.12”灾后重建项目,办公楼为2003年全县教师捐建的“园丁楼”。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5人,教师中有高级教师3人,本科生8人,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师德榜样1人。
学校曾荣获“县级办学水平合格学校”、“学校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奖”、“**县依法治校合格学校”,荣获“**县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藏族乡“安全文明单位”、“社会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小学生登山比赛组织奖。迎新年长跑比赛组织奖,小学生篮球比赛组织奖。连续四年全县年度考核为优秀。
根据我市教育的实际和我校办学的远景目标,我校近期发展目标是20xx—20xx实现**市示范学校的达成度,中期目标是2016—20xx建成**市级示范性学校,远期目标于2018年建成**省经典示范性小学校。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明确、健全以校长梁洪卫为学校“依法治校”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校园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为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学校和各教师签订了责任状,将“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度评优、评先、晋级实行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2)建立安全例会制度。“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布置有关安全保卫工作,经常参加安全保卫工作检查,使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处于长抓不懈的态势之中。
(3)建立校园应急快速反应组织。对出现的学生安全事故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妥善处理。
(二)加强安全法制教育。
(1)全体教职工都要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确保学校的财产安全和每位学生的人身安全。经常开展安全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组织全校师生学习有关校园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3)在学校宣传橱窗及班级宣传栏开辟校园安全教育园地,通过典型事例及图片展览教育学生,警钟长鸣。
(4)不定期地组织内容丰富充实、形式活泼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观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禁毒知识教育等。
(5)积极与家庭、社会配合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自开展“依法治校”工作以来,除了常规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以外,我校把依法治校工作放在首位,依法完善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制定学校章程及各种管理制度。坚持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对教职工实行聘任制和责任制,依法管理教师,使教职工权益得到保障。
学校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管理、依法从教,全校教职工及学生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秩序井然,校风优良。
学校有健全的民主管理机制,校务公开,学校工会与教代会发挥积极作用,与社区、家长积极联系,及时听取意见。
学校对学生权益尊重和保护,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行为。
在依法治校工作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全体师生到街上开展“小小交警”活动;
2、在校园内举办“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图片展;
3、举行“法治宣传教育宣传月”活动;
4、安全交通专题黑板报活动;
5、开展“法律进学校”手抄报比赛;
6、邀请法制副校长杨刚勇、民警郑波到我校开展以法制宣传教育、安全防范知识教育为内容的讲座等。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我们积极有效的工作,目前我校教育教学秩序良好,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不断增强,未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学校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我们青少年现在都会对电视感兴趣,而在电视上就有一个节目就是说法律,并且也为我们播放了一幕幕残忍、血腥的场面,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个小女孩,父母离异后和父亲、继母生活在一起,继母对她很不好,经常虐待她,最终打残了女孩的胳膊,继母因此而被判刑这个法律事件引起我们的深思,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女孩也受到法律的保护,继母不懂法,因此导致了这场悲剧的产生,通过这件事,就更加明确了我们中学生应该学法、守法,更加要传法的义务,让我们周围的人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要有坚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学苦练,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自己;用优秀思想文化影响自己,激励自己;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知法、用法,守法和护法的水平,让法律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的,但是有的同学却偏不遵守法律的规定,漠视法律,胡作非为。如在校抄作业、打架斗殴、考试作弊……这不仅是违犯了法律,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其他认真学习的同学的不公平,这样做会导致某些同学成绩下降,法律意识淡薄,将来走上社会也是社会的一个污点,也可能会因此赔上了你的一生,所以我们要积极遵守法律的规定,支持党的决定,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也会活得更加精彩。
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因为权利在规则中行使,义务在规则中履行,自由在规则中产生,所以让我们与法制同时,让法制与我们同行,一直伴随我们成长。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学生们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本人在此就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与大家共享,以便于相互交流、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虽然初中思想品德课几经改革,现在初中生学的是《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标准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老师们也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很大的改变,花费了不少气力。但效果不佳,学生们思想品德形成不尽如人意,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呢?有效提高思政的教学效果呢?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教材、学校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来进行,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为此,本人仅仅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方法与各位同事交流探讨,以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深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状况;潜心学习研读新课程标准,教材,教辅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地说我在上课之前,还总是要与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本班学生进行一些交流、沟通,以便于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身心发展情况等等。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然后再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设计等。打有准备之战,这样上起课来就会轻松自如。学生学起来也就会感兴趣许多。
如“教学珍爱生命”时,我拟定了在课堂上举行一次“如何防范各种险情”的知识、方法大比拼活动,让学生们课前搜集遇到各種险情时该如何做的相关知识、方法,然后在课堂上竞相展示。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演示“在发生地震时如何自救?”“火灾发生时怎样进行自我保护?”“进行体育运动时如何才能有效避免伤害?”“当遇到有人求救时又该怎么办?”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思品课不仅是简单说教,同时也能教给他们一些生活的常识本领,也能使他们从中受益,获得有益的东西。
我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尝试了如下做法:
1.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资源,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在教育教学中设置适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做出相应的回答。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问题让学生回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新知。如讲授合理利用“网络”时,我提出如下问题:
(1)你每天都要上网吗?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长?
(2)你上网都会做些什么?
(3)遇到网络不良信息等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4)如果有网友要求与你见面你会如何处理?
针对上述提问,我会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并引导他们做出较为理性的选择。
3.实际操作: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方法步骤,实践活动对于青少年品德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意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参与,激发了自身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4.我们的教学要贴近生活的实际,贴近学生的实际。如在教学“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所在城市近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如走出校园就会看到到处各式各样造型的高楼大厦,街上流动的是各式轿车,映入眼帘的是绿草红花,城市布局更加合理,特别是“三个万亩工程的实施”让保山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等等。这些同学们在课堂上是津津乐道,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我结合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了我区经济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了学生的认识,让他们实现了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教师有爱心就是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进学生。因为我们都知道,人是感情动物,只有感情上接受了,他才会信服这位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因为对老师的不喜欢,而导致在学习中不想学,故意与老师对着干,更有甚者干脆放弃学习。责任心说的就是教师要有责任感,使命感。要做到教书育人。平常心要求我们要能客观地看待学生、家长;客观的看待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客观的看待学校、他人、社会对自己的评价;正确看待金钱、名誉、地位等,要有“不带半根草去”的常人之心。
在这点上我是这样做的:课堂上不同的问题则提问不同的学生;作业的要求、批改等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有所不同;对考试的要求也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脉搏,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让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学”起来,这样才能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使学生们的思想意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为他们形成“真善美”的高尚品德打下坚实的基础。使《道德与法治》课散发出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4、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5、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
6、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地位不容忽视,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晦涩、枯燥,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对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激活策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初中教学;
激活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行为和法律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容易出现思想行为偏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思想行为和法制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所以是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了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取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实现更加主动、更加高效的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很多初中生对其进行直接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单纯进行机械背诵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和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同时,课堂导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选择余地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重视导入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例如,在“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中,学生在平时普遍对个人的情绪管理和控制不忘初心,在学习这类内容时也缺乏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导入活动来实现有效“激趣”,如教师可以将某个人因为不良情绪造成的恶性事件制作成小视频,通过微课的形式导入课堂,这样的形式新颖有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微课播放完毕后,教师在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导入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将会得到有效的激发。
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有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的投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便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互动交流的桥梁。同时,当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后,学习行为会更加主动,个人在思想、道德、法治方面的素质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完善。对再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情感教育方案,以便对学生的情感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例如,在讲解“集体生活成就我”的内容时,首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这就需要情感教育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向学生讲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班级、国家等集体力量和凝聚力的伟大之处,如发生重大事件如地震、疫情、洪灾时,正是由于国家集体力量的存在,才让灾区个人顺利度过难关,所以个人是要依存和服从集体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其教学目标最终也是要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和生活实践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有生活化教学意识,要尽可能的结合教材内容,开发一些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实现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效对接,让学生在更多的生活实践中加强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反思和理解,让学生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实现学科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有效发展。例如,在“认识自己”的教学中,可以使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优点、缺陷,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面对自己的素质缺陷该如何完善自我,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为了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离不开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的支撑,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增加课程知识传授过程的趣味性,从而更好的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收获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法律为我们护航”的教学中,单纯的法律知识讲解较为枯燥,这是教师可以多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播放一些法制故事片,让学生在更多的真实案例中学习。如此一来,当学生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威胁时,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处理问题的良好意识。
结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增强道德与法制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为,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教师要具备创新教学意识,敢于打破常规,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让课堂教学实现激活、激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课堂互动,最终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兰明惠.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j].甘肃教育,2016(16)。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1)感受集体的温暖;(2)增强集体荣誉感;(3)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
2.能力目标。
(1)学习过集体生活,提高在集体生活中关爱他人、努力担当、为集体得荣誉的能力;
(2)培育在集体生活中,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感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了解集体的内涵;(2)了解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内涵;
(3)理解个人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4)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感受集体的温暖;(2)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
2.教学难点。
集体的力量,不是简单个体力量的相加。
导入新课(略)。
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板书)。
第六课“我”和“我们”(板书)。
第一框集体生活邀请我(板书)。
1.集体的温暖(板书)。
(1)集体的含义。
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
(2)集体带给我们的温暖(板书)。
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也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3)集体荣誉的作用和来源。
作用: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来源: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2.集体的力量(板书)。
(1)正确认识集体(板书)。
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
(2)集体力量的来源(板书)。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3)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的关系(板书)或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
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4)集体的力量对个人的作用(板书)。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健康成长。
一起成长。
四、巩固练习。
1.集体的含义?
2.集体带给我们哪些温暖?
3.集体荣誉的作用和来源分别是什么?
4.集体力量的来源于哪儿?
5.为什么说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
6.集体的力量对个人有何作用?
五、教学反思(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1.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看看家乡的现在,从而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2.让学生通过图片资料,来发现家乡的巨变,通过宣传、反映、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建设家乡的行列里来。
3.让学生从家乡的变化中,感受家乡的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作为家乡的一员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发现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宣传、反映、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建设家乡的行列里来。
教学难点:
发现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作为家乡的一员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来观看。
1.同学们,你们觉得上海美吗?
2.是啊,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生活日新月异,家乡面貌翻天覆地,家乡人们的观念一日干里。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家乡家庭生活方面的变化。(板书课题:家乡的喜与忧)。
二、交流分享,激发共鸣。
活动一:现在的家庭生活。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客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赵奶奶家中做客。
1.住。
出示图片:赵奶奶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食。
3.用。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食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呀让我们去看一看:(电饭煲,电饼铛,微波炉…)请你们再找找看,房子里还有哪些现代化的电器:(冰箱,全自动洗衣机,智能电视…)我们每天都跟这些现代化的电器打交道,不仅如此,就连我们吃的食物也是用高科技的农具种植、生产的呢,你知道的有哪些?(播种机,除草机,收割机)。
4.衣。
出示图片:在出行之前,可别忘了把我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现在让我们打开衣橱,挑选舒适又漂亮的衣服吧!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板书:住食用行衣)。
活动二:过去的家庭生活。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此便利、幸福,你们知道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让时光倒流,穿越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去看看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生活吧!
播放视频:
1.小组内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2.从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口中你还了解到过去生活条件是什么样的。
三、合作交流,追根究底。
小结:家乡的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国家改革开放和富民强国的政策指引,另一方面是一代又一代家乡人民艰苦奋斗,努力创造的结果。
(板书:强国富民艰苦奋斗)。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的家乡跨上了时代的列车,正在飞速发展,家乡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作为小主人的你们,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呢?请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家乡发展建议书》。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
如果他选择的是后者,这固然是好的,他会是个令人人民爱戴的郝局长,但如果他做的是第一件事,那么他已经触犯了国家法律,因为他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这就是官员犯了法,而在中国,是用很多的“人民公仆”以这种心态工作的,那就是“做我自己的事,再把人民的事做好,”是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精神,他们依然忘记了法律,而最终他们会受到人民的严喝怒斥,受到法律的制裁。
社会需要法,社会中的每一个群体都需要法律来约束和规范,学校,这个对社会年轻群体影响比较大的地方,也是年轻群体的法律意识逐渐形成的地方,在今日教育普及的中国学校都将对社会的法律规范产生重大影响,一个真正好的学校,也必然会做到这一点——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当然,茫茫大海无漏网之鱼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本地的某家学校就曾出现过一个鲜活的例子,那所学校在21世纪初期的时候,一个高中生就因为一点琐事而捅死了一名比他小一岁的学生,那么,他的法律意识在哪里,他的道德意识在哪里,责任不全在学校,更多的应是他的个人问题,学校抓得再严,这名学生他不肯接受,类似事情的发生也是迟早的事,当然,最后这名未成年学生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他的“光辉历史”被永久的记录在他的个人档案里。
现如今到了2015年教育几乎普及全国,学校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也抓的更加严谨,那么“漏网之鱼”还会出现吗?答案是绝对肯定的,现如今发达的技术已向我们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高实在令人震撼,恶性伤人,蓄意谋杀似乎已屡见不鲜,我们不妨想一想,有些学校几乎成了犯罪场所,学生几乎乘客不受管事的罪犯,出现这种情形,究极原因,是因为什么?因为学校管理不善?我想不是,也许是因为很多学生的法律意识太薄弱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已然出现了缺口,这两点都是能够得以解决的,对将来担任“社会支柱”的他们是有非常好的影响的,对这个社会也必定是有益的。
大势所趋,在这个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焦躁,不安充斥着整个社会,而这个只在乎功利的时代,也似乎把许多人在“法律认识”上所用的别的精力“抽”走了很多,然而,这治病根的根本方法,也只能靠法律来不断整治了吧。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
电气自动化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工科专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信息控制、电气测量、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是强电和弱电、计算机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专业学科。
主干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测量、电力拖动与控制等。
就业方向适合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电气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与改造及教学工作。
a)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
一、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使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给定信号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如图1-1所示。
图中,控制装置和受控对象为物理装置,而给定值和被控量均为一定形式的物理量。
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装置和受控对象构成。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设计则是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任务。
给定值。
控制装置。
受控对象。
被控量。
图1-1自动控制示意图。
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及控制方式。
1.开环控制。
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开环控制。
开环控制的特点是系统结构和控制过程很简单,但抗扰能力差、控制精度不高,故一般只能用于对控制性能要求较低的场合。
2.闭环控制。
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控制过程的影响,这种控制称为闭环控制,相应的控制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又被称为反馈控制或按偏差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是通过给定值与反馈量的偏差来实现控制作用的,故这种控制常称为按偏差控制,或称反馈控制。
此类系统包括了两种传输信号的通道:由给定值至被控量的通道称为前向通道;由被控量至系统输入端的通道称为反馈通道。
闭环系统能减小或消除作用,但若设计调试不当,易产生震荡设置不能正常工作。
自动控制原理中所讨论的系统主要是闭环控制系统。
3.复合控制。
反馈控制是在外部的作用下,系统的被控量发生变化后才做出相应调节和控制的,在受控对象具有较大时滞的情况下,其控制作用难以及时影响被控量,进而形成快速有效的反馈控制。
前馈补偿控制,则在测量出外部作用的基础上,形成与外部作用相反的控制量,该控制量与相应的外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被控量基本不受影响,即在偏差产生之前就进行了防止偏差产生的控制。
在这种控制方式中,由于被控量对控制过程不产生影响,故它也属于开环控制。
前馈补偿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就构成了复合控制。
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按输入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和按扰动前馈补偿控制的复合控制,如图:
控制器。
前馈控制。
检测元件。
受控对象。
给定值被控量。
(a)按输入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
前馈控制。
受控对象。
检测元件。
控制器。
扰动。
给定值。
被控量。
(b)按扰动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2)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由线性微分方程或线性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为线性系统;由非线性方程所描述的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初中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对基础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深化,还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以便为学生日后全面均衡的发展奠定基础。就目前的初中教学而言,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固然重要,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样的重要,因而初中教学中安排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整个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当前教学对每一名学生的最低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想意识、人格修养、行为品德、法律素养的重要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各科学习的要求都有所增加,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也毫无例外跟着提高了起来,再加上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感情活动丰富,情绪极易发生波动,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格外注意。因此,教师要合理的把握住教学的最佳时机,积极安排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以便引导学生顺利的得以健康成长。但是,教师也不应该忘记,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束缚,导致了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尚且存在诸多不足,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健康而言,是极为不利的。这样教师就能够在教学中持续不断的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摆脱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并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创新教学方式,进入全新的学习模式之中。当然,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最应当注意的就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只有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保证的教学,才能被称为是有效的教学。
就当前整个初中的教育而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但是目前我们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持续影响,这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早些时候的初中阶段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名称叫做《思想品德》,而《思想品德》课程长期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把它视为副科,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基本处于不闻不问的状态,完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一度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基本快被教师、学生和家长将其排除在了初中阶段的教学之外,这样就不用去讨论这门学科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问题了。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初中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完整、极具修养、品德高尚及具备良好法律素养的学生。因而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名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道德与法治》进行替代,使得教学的基本内容在课程名称上就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同时,教师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对法治与道德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建立起更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将道德和法治意识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给当前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从根本上将教学观念予以转变,并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借此来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有力的保障,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来,使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受到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得以提高,进而将这一影响扩散开来,使得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的教学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就算是现在有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不少教师还依旧错误地认为学生要多学习“正科”,把语数外的学习进行再一次的增强,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种所谓的“副科”,只要将教学任务完成个差不多即可,根本无需去对学生的本质教育进行足够的重视,不去考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积极意义,也不去考虑健全法律意识是学生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从而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大打折扣。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寻找到新的教学突破点,树立起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重要且必要的指导,因为教学观念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方式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而更新。因此,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不断地去接触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并使用全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观念来颠覆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初中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相关问题予以足够的注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保证,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成长。同时,教师要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学生在初中时期就构建起较为完善的道德体系,并形成一定的基本法律体系,使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方式的单调是教育教学的头号敌人,在道德c法治的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少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是否将知识灌输给了学生,而不去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灌输过来的知识,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形象的称其为“填鸭式”教学。在这样一种教学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单纯的接收,并不去进行深入的了解或理解,从而教学的质量是得不到有效保证的,使得整个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能够采取相应的手段,将情境创设、问题导入、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入到日常教学之中,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式变得丰富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深入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而使得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教学中竭尽所能的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对教学的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尝试在教学中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需求,从而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论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植物的种子。
2.自己动手实验,体会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级关键:
根据学生种植种子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种植指导。
教法:
通过课件让同学了解植物的生长,引发学生兴趣,指导种植。
教学准备:
3.常见植物种子的图片。
4.花生,黄豆,发芽的土豆等种子、小花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三、学生展示。
种子。
没错,植物就是这样奇妙的生命,大西瓜是由西瓜籽长成,萝卜也是非常小的种子通过吸收水分,日照,利用土壤中的营养长大的,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种子,看看大家认不认识。(发下准备好的种子)。
四、老师讲解。
通过课件图片介绍常见植物的种子。
三、动手实践。
将准备好的花盆发给学生,老师示范将种子埋在土里,浇少量水。
四、布置作业。
1.向家长询问或查找资料了解植物种植的注意事项。
2.完成种植计划表。
我的种植计划。
我想种。
我想请帮我。
除了准备花盆种子,还要准备。
5.每天完成一篇种植日记。
五、板书设计。
试种一粒籽。
第二课时。
十一、交流体会。
十二、小组讨论。
小组之间展示自己的种子茁壮成长的样子,每小组评选出最美种子放在教室阳台。
三、板书设计:
我们的收获。
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学生们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本人在此就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与大家共享,以便于相互交流、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虽然初中思想品德课几经改革,现在初中生学的是《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标准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老师们也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很大的改变,花费了不少气力。但效果不佳,学生们思想品德形成不尽如人意,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呢?有效提高思政的教学效果呢?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教材、学校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来进行,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为此,本人仅仅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方法与各位同事交流探讨,以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深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状况;潜心学习研读新课程标准,教材,教辅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地说我在上课之前,还总是要与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本班学生进行一些交流、沟通,以便于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身心发展情况等等。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然后再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设计等。打有准备之战,这样上起课来就会轻松自如。学生学起来也就会感兴趣许多。
如“教学珍爱生命”时,我拟定了在课堂上举行一次“如何防范各种险情”的知识、方法大比拼活动,让学生们课前搜集遇到各種险情时该如何做的相关知识、方法,然后在课堂上竞相展示。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演示“在发生地震时如何自救?”“火灾发生时怎样进行自我保护?”“进行体育运动时如何才能有效避免伤害?”“当遇到有人求救时又该怎么办?”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思品课不仅是简单说教,同时也能教给他们一些生活的常识本领,也能使他们从中受益,获得有益的东西。
我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尝试了如下做法:
1.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资源,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在教育教学中设置适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做出相应的回答。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问题让学生回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新知。如讲授合理利用“网络”时,我提出如下问题:
(1)你每天都要上网吗?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长?
(2)你上网都会做些什么?
(3)遇到网络不良信息等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4)如果有网友要求与你见面你会如何处理?
针对上述提问,我会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并引导他们做出较为理性的选择。
3.实际操作: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方法步骤,实践活动对于青少年品德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意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参与,激发了自身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4.我们的教学要贴近生活的实际,贴近学生的实际。如在教学“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所在城市近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如走出校园就会看到到处各式各样造型的高楼大厦,街上流动的是各式轿车,映入眼帘的是绿草红花,城市布局更加合理,特别是“三个万亩工程的实施”让保山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等等。这些同学们在课堂上是津津乐道,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我结合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了我区经济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了学生的认识,让他们实现了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教师有爱心就是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进学生。因为我们都知道,人是感情动物,只有感情上接受了,他才会信服这位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因为对老师的不喜欢,而导致在学习中不想学,故意与老师对着干,更有甚者干脆放弃学习。责任心说的就是教师要有责任感,使命感。要做到教书育人。平常心要求我们要能客观地看待学生、家长;客观的看待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客观的看待学校、他人、社会对自己的评价;正确看待金钱、名誉、地位等,要有“不带半根草去”的常人之心。
在这点上我是这样做的:课堂上不同的问题则提问不同的学生;作业的要求、批改等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有所不同;对考试的要求也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脉搏,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让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学”起来,这样才能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使学生们的思想意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为他们形成“真善美”的高尚品德打下坚实的基础。使《道德与法治》课散发出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4、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5、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
6、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我们青少年现在都会对电视感兴趣,而在电视上就有一个节目就是说法律,并且也为我们播放了一幕幕残忍、血腥的场面,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个小女孩,父母离异后和父亲、继母生活在一起,继母对她很不好,经常虐待她,最终打残了女孩的胳膊,继母因此而被判刑这个法律事件引起我们的'深思,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女孩也受到法律的保护,继母不懂法,因此导致了这场悲剧的产生,通过这件事,就更加明确了我们中学生应该学法、守法,更加要传法的义务,让我们周围的人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要有坚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学苦练,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自己;用优秀思想文化影响自己,激励自己;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知法、用法,守法和护法的水平,让法律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国家也为保护我们青少年而制定了多条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都是为维护我们青少年的权利和利益而制定的,但是有的同学却偏不遵守法律的规定,漠视法律,胡作非为。如在校抄作业、打架斗殴、考试作弊这不仅是违犯了法律,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其他认真学习的同学的不公平,这样做会导致某些同学成绩下降,法律意识淡薄,将来走上社会也是社会的一个污点,也可能会因此赔上了你的一生,所以我们要积极遵守法律的规定,支持党的决定,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也会活得更加精彩。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因为权利在规则中行使,义务在规则中履行,自由在规则中产生,所以让我们与法制同时,让法制与我们同行,一直伴随我们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论文
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近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并且已由理论学习提升到课堂实践。记得余文森老师写的《课堂教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学生,如果学生投入的学习,活泼、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满足,那学生对你的课就产生了期待,就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其实,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如何落实课标要求,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努力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
相对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言,思想教育更有其复杂性。所谓“言传身教”,这对担任思品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其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从而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吸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致力于本学科的教研改革,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中,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过程,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教学预案中,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如此才能解决课堂上突如其来的“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撞击的火花,使“预设”与“生成”与时俱进。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令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创造力,让学生的思维“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二、深入研究课程目标和解读教材。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思品课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小学徳育工作的培养目标,实施途径和教育原则,这是搞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前提.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而且要活用教材。当然,光靠书本提供的素材和内容,往往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是那么如意圆满,必须通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悉心研究教法,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后才能将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展示出来,从而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过程达成对学生最大的教育成效,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作为教师只有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灵活驾御课堂,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三、归纳重点,创设情境。
“纸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之处”这个环节。可以先请5个学生上台分别在“石头、木板、布、纸、竹子”写字,并让他们谈谈在上面写字的感受。这样,学生有了参与,就有了真情实感,谈及感受,就会言之有物。如果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在石头上写字很光滑,但是石头容易跑动”、“在木板上写字,字变得弯弯曲曲的了”、“在布上写字,字会散开来”、“在纸上写字很光滑、很方便,字也写得很漂亮”、“在竹子上写字,字写得不好看”,并且在老师提出“如果要把很多的字都写在石头、木板、布、纸、竹子上,你们认为在哪种东西上写字最方便?”的质疑后,能回答:“纸”,那么在现场体验“纸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之处”这个环节,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观察、触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学欲望。让学生在实物中体验写字的感受,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较快调动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关注,进而使学生体会纸与生活的关系密切。因此,给学生一个体验的机会,就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表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
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的核心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教育前提下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相比以往的教学方式更能顺应小学生认知世界以及理解世界的发展规律。文章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际教学现状,对基于核心素养相关课程内容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中学、高中甚至大学期间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有着较大的差异。好奇心强、认知接受能力较低以及教育管理可塑性较强等,是小学生固有的成长特点。在思想道德以及法治观念的学习方面,小学生与其它阶段的在校学生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学生对于其生活的外在客观世界基本上还处于懵懂的认知时期,在人生观念以及德育观念的形成方面基本还处于空白认知状态,这就进一步凸显了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但由于我国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以及法治教育方面的实际教学经验较少,在相关教育活动开展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理论,导致在具体教学环节当中,教师的教学理论过于落后,教学内容设定的难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各种突出教学矛盾的存在,严重抑制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成效。
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内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是一门单独设立的理论教学科目,其中涉及的教学内容不仅与学生日常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小学生正在接受和学习的其他科目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这一鲜明的课程设定特征,就决定了教师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形成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教学素养,就要实现自身相关知识内容教学工作的跨学科开展,使教学方式的应用和教学内容的设定不仅仅停留于课堂之内的道德理论化授课。
2.推崇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
相比对道德与法治理论性课业内容的背诵和记忆,小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认知观念。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课堂之上,就成为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3.应用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还可以将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更好地结合应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以达到有效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性、养成良好道德与法治认知观念的教育目的。举个例子,同样是在教师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德育认知观念时,教师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划分协作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开展以“我们一起做”为主题的课堂动手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讲解爱心折纸方式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当中与其他成员一起合作完成爱心的折叠任务。在实践环节过后选出折叠任务的优胜组,派出小组代表为班级内其他同学讲解通过合作互助获得优胜的游戏心得。通过折纸实践小游戏的开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深入体会团结合作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之上,实现自身道德与法治和核心素养的完善和发展。
4.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的核心目标。
我们的课堂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时刻体现对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关注,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学科教学中,这是构建课堂新生态的基础。因而,我们在学科内容的选择、目标的设立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从学科特定内容出发,寻找到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联结点、触发点、落实点。如在《生活面面观》的设计中,我们可考虑结合“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要求,认真研究,梳理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社会责任到身心健康的培养,从学会学习的能力到实践创新的能力都进行了认真的条分缕析,充分体现授课教师对于教材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及所教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共通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教学单元内容的具体价值的准确把握。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着眼于《道德与法治》特有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在每项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引导紧紧围绕“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的学科核心目标,明确每项活动设计的意图与指向,帮助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从而为成为“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珍爱生命的人”。
5.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应重视课上合作交流。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与要求,能更好地使学习成为一种合作关系,通过人际交往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过程,它更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的能力。对于合作学习的重视,我们应深入地思考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效度。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应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而小组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合作学习时,我们应特别注意对合作学习的目的任务的要求、对小组的分工合作、职责的指导,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学习与能力的提高,使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其次,我们还应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质量也影响着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我们的课堂应充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让学生的认识从自己学习体验感悟出来,从实践中体验出来的,更好地引发个体与群体的思维碰撞。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会出现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才会呈现出了动态的生命活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在社会教育教学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各个教学阶段各个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形势。小学是学生成长以及认知的初期发展阶段,负责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认知观念的教学重任。只有小学教师真正认识到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中发挥的重要影响,才能采用科学的教学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时代的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思考课堂之于学生的意义与价值,转变自身角色,与学生分享学习与成长。当能力、情感等成为教师着重关注的课堂学习内容时,“就有了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教师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教师将自己置身于学习之中,把学生“代入”共同学习的状态,教师可以有情感表达,可以有质疑和追问,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学生,只有这样以学习共同体的身份出现的最本真的教师,才会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把“学科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真正“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匠心独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去粉饰、表真情、除平淡、显生机,真正使《道德与法治》课堂体现出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促进每位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更充分地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金亚慧.对课堂教学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几点思考[j].學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
[2]文圆.中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思考——从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思想说起[j].学园,2015(2).
[3]张紫屏.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j].全球教育展望,2016(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