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等奖认识钟表说课稿范文(17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教案模板有助于教师与同事之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下面是一些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优化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等奖认识钟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2、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教材91—92页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3、教学目标: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5、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6、关键点:正确找出整时钟面上的共同特点:分针都指着12。
二、说教法学法:
1、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3、教具学具:电脑课件、实物钟、电子表、学生用钟表学具。
三、总体设计: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认识钟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学习整时的认、读、写。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出示在课件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3、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看9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课件展示)。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2、找朋友。3、动手拨出时间。
1、让学生看课本92页图,让学生边看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写出每个时间,再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在找朋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和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3、让学生用手中的钟表学具拨出任意整时,小组互相说出所拨的时间。
四、思维拓展。
1、练习十六第3题。
2、指名拨出下列时间:6时和12时3时和9时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文档为doc格式。
《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建立时间观念”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他们的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3)课间休息。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丸子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各种造型的钟面,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教师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并且强调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接下来我通过演示拨闹钟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走动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顺时针方向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进一步巩固知识。
2、教学整时的认,读,写。
我创设了一个小朋友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试认整时。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课件出示3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面,先老师说时间学生拨,然后让学生作主说时间老师来拨,为了突破只有当分针指向12才是整时这一难点,在这里我故意将分针偏离12,让学生判断老师拨的是不是他们所说的整时。最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认时整时的方法。
3、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法——电子表示法。
学生试着用电子表示法写时间。教师小结出用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为了巩固知识,我紧接着出示8时、10时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出来。
4、结合生活认读整时。
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课件出示小东一天的生活图,并让学生注意看图下方的钟面,继续巩固看整时的方法,并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思考、了解到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中有两个6时、8时……。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你平常在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间休息。
这一环节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的需要设置的,让学生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旋律中感受时间的飞快,同时也让他们轻松轻松,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调节作用。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并知道学习数学是为了用在生活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比比谁的眼睛最厉害。
在这里我出示了表示四个不同时刻的钟面,让学生判断钟面下方出示的时间是否是钟面上所指时间。这四个钟面里有两个钟面时间是整时差一点和过一点点,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突破只有当分钟指向12时,表示的才是整时。
2、说一说,评一评。
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中的几个生活场景,让学生边看课件边互相说一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他们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由于一天当中有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所以小朋友的意见并不一定会统一,只要他们的解释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这时顺水推舟进一步渗透上午和下午这一时间概念。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张表示时间的卡片,是用钟面或者电子表示法表示的时刻,让拿着相同时间卡片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下课以后一起去做游戏,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也是课堂知识的延伸。
《认识钟表》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学习“时间的计算”以及“24时计时法”等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生能否牢固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非常关键。
(二)学生情况简析。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会了认读整时和半时。同时在生活中,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生活体验和实际的认知经验。因此,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互教互助,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的“动”起来。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有观察发现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合作学习法等。
(四)教学整体的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内容多而零乱,我准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一方面让会认读钟表的学生保持极高的学习兴致,能把自己的经验具体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语言;另一方面也让还不会看钟面的学生能在愉快、和谐、自主的环境中主动接受知识。本节课的练习部分是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这一原则而设计的。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掌握1时=60分;认识用“×:××”表示的时刻,会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能合理地利用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一)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二)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点的时刻。
(三)难点的突破:针对“能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点的时刻”这一难点,我准备采用生动可爱的动画形象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置学生于积极的观察、分析和小组辩论活动之中。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1、整时时刻的认读。
2、用看图说话的方式,以引导学生说明“一位小学生的作息时间”来导入课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交流、辩识、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了解有关钟面的基础知识。
首先,在教学中,我利用钟面模型的课件以及学生手中的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解决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建立起“我能行”、“我真的很棒”的信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其次,让学生认识1分钟,并通过“数一数自己的脉搏在一分钟里能跳动多少次”活动来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然后,交代1小时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时、分之间的进率关系(1时=60分)。从而为以后的时间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作学习如何看钟面。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演示在9:00时刻的基础上表针走到9:05的过程,让学生目睹“分针走过9时整后,又继续走了5小格,这就是9时零5分。再依次出现6时10分、7时30分让学生认读。
在这部分内容中,“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点的时刻”是本课难点所在,针对这一难点,我利用两个可爱的小动物争论的场面,引导学生进入小组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在操作中提高,总结规律、突破难点。而且使学生警惕自己在以后的练习中“千万别做那只小笨猪!”
解决这一难点后,大量的认读巩固也至关重要。在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调动的钟表及学生手中的实物,继续采取学生互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生生互考、互练,将以往的“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让全体学生都有交流的空间。达到能熟练认读钟表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巩固、应用知识。将数学还原回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整个练习部分以闯关形式出现,极具挑战性的题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关:“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的问题设计,意在巩固刚刚学过的内容。
第二和第三关:“找出分针和时针”的问题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第四关:“选择合适的时间再用线连起来”的问题设计,为的是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效果预测:本节课内容虽然多而零乱,但并不难理解,只要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教师把握好讲课的速度,学生应有一定的能力扎实地掌握。同时,我们也不能期望以往不会认读钟表的学生仅仅在一节课中就把有关时间的知识全部熟练掌握。尤其是像认读3时55分这样的难点。而且,在学习了非整时时刻的认读后,还有可能引起个别学生学习上的负迁移。可能会把整时的时刻读成“×时60分”等等。这就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提高。)。
《认识钟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钟表》,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第7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认识钟表的初始课。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在经历制表、认表、记录时间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钟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特殊时刻的认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我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和理解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我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的学习活动成为对他们原有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构建了自主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
1、质疑激趣。
同学们,你们都几点起床?你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这里有12个数学宝宝,你能把它们送到钟表的家吗?
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
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这个质疑的环节,一方面快速指明学习方向,营造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氛围;另一方面快速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做一大概了解,便于调整后面的教与学。
2、引导探索。
(1)初步认识整时:首先让学生试着说出小明做事的时间,然后板书课题:整时,然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这些整时的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后归纳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并让学生拨一拨,说一说。
(3)记录时间:首先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办法记录时刻,在学生展示交流多种记录方法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汉字记录法和数字记录法。并让学生用这两种方法记录时刻。
认识整时和记录整时,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应用提高。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第一道:记录小明的一天中做事的6个时刻,并思考:两个9时,
小明为什么做的事不一样?
第二道:快乐的'周末(连线)。
在此,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再次练习认和写整时。
(2)变式练习:
下面的时间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用判断的形式,让学生来巩固练习整时。这种变化的练习形式,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思维有所挑战,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练习认和写整时。
(3)拓展练习:
过1小时是几时?
这是有难度的一道练习题,学生一要认识整时,二要知道过1。
小时是指哪个时刻?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和多样性。
4、交流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什么?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
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自我。
7时9时10时。
7:009:0010:00。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就是()时。
这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设计的目的是重点突出。
整节课,我以科学的发展观,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第二册教学内容。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尽早让学生了解有关时间的知识,能够方便学生的生活。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虽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但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潜移默化的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爱惜时间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受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我设置了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一)提问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今天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通过让学生说自己起床的时间,教师了解了学生收集时间信息的情况,学生更明确了时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出示主题图,教师提问:这个小朋友是什么时候起床的?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课题:是的,闹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在汇报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通常会说到秒针,当学生说到秒针的时候教师应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同时教师说明秒针走一圈才一分钟,我们在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走的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的顺序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2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4时、8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拨出3时、6时,通过拨规定的时刻进一步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中有两个9时,拓展了学生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了表示时间的第二种方法,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为学生再次积累时间的感性认识。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除了用钟表表示时刻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时刻?出示用钟、机械表、电子表表示的三个时刻,让学生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发现,钟、机械表是用时针、分针表示时刻的,而电子表不是。
教师提问:电子表是怎样显示时间的?像电子表这样显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哪见过?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表示的。出示8时、3时让学生用二种方法写出来。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应用新知。出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图,让学生观察什么时刻小明在做什么,然后用两种记时法写下这个时刻。再从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图中抽出6时和12时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有什么。
2、通过游戏,巩固新知,拓展学生思维。
(1)手势游戏:老师做手势,学生根据老师做的手势猜猜是什么时刻。
(2)小品游戏:请几个小朋友分别上台做出洗脸、读书、吃饭、睡觉的动作,其他学生猜什么时刻在做什么,然后在钟面上拨出你猜的时刻,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可以。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目的是归纳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画钟、谈钟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自主参与,探究新知;深化新知,应用提高和课堂总结。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钟表声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观察钟面。
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
第二步骤是对比学习整时的认识和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拨出不同的四个整时刻,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1)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认识电子表);
(2)我说你拨。
(3)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讲故事,边说边拨)。
今天我们一起上课的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今后能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做时间的小主人。
《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踏入学校大门后系统学习时间知识的起始课,也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认识钟表》。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的思维能力。
重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准备:课件、实物钟、学具钟。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下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设置了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本节课我安排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3)巩固练习。
(4)小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先说出谜语让大家猜,然后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分了三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钟表店开张,让我们去参观。
第二步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主动探索,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组小朋友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容易将知识内化,有的学生只能说出“钟面上有2根针,有数”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继续提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再通过课件演示指针的转动方向。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三步是认识整时。
虽然有些学生在生活中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利用课件,师生一起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出结论。再引出整时的两种写法。然后,用课件出示3个不同时刻的钟面,让学生书写。
第三环节: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巩固知识。在这层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拨一拨。
活动二:找朋友——连一连。
活动三:小明的快乐周末。
让学生边看课件边说一说,再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第四环节:小结。
引导学生说你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教师提出希望。
《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他们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但时间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让学生容易掌握。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钟表上的整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识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猜谜语,引入课题。
(2)仔细观察,认识结构。
(3)创设情景,学习整时。
(4)练习巩固。
(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出示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得出小明早上起床刷牙的时间是7:00,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在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里去巩固时间的认读。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写一写电子钟的时间表示方式。2:连一连。3:感知时间概念。
1.我用课件出示刚才看过的时间,让学生写一写电子钟形式的时间表示方式,以落实课堂所学的知识点,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在连一连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式,把他们相互对应起来。
3.课件出示三个钟面,先让学生说说现在的钟面上分别是几时,然后由老师为每个钟面都叙述一个小小故事,引导学生到情景里去,体会一小时的概念,然后再说一说刚才看过的钟表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35分钟里学会了什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以上是我对“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时间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看钟表时间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是二年级进一步学习半时的认识和三年级秒的认识的开始,掌握认识钟表和整时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激励、引导,本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联系实际,力争做到“思想、方法、知识、能力”的有机统一。根据教材的地位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了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我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为整时的认读方法。教学难点为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课前准备了教学课件、钟面模型、钟面模型零件等大量教具。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钟面特点的环节主要采用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钟面上都有些什么,逐步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形成表象认知。在例题学习环节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讨论出钟面上的三个时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探究认读整时的方法。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后,我为了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进一步认识,设计了学生自己制作钟面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自己的同伴,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最大的帮助。
四、说流程。
1、上课伊始,我就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心理特点,创设情景猜谜语,为后期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通过回忆“在哪里见过钟表”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观察钟面,充分交流,全班汇报,了解钟面上有什么,从而形成表象,再通过动手制作钟面加深对钟面的了解;其次,让学生通过对三个时刻的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归纳出认读整时的具体方法;最后,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巩固认读整时的方法,安排了学生动手拨时钟的练习。
3、巩固练习、运用新知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让学生合理灵活的选择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安排了本课的基础练习课本86页练习的第一题连线,和提高练习课本85页的做一做,最后让学生体会接近整时的“快8时”和“10时多一点”的发散练习。层层递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4、总结评价、回顾新知,通过“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明确本课的知识重点和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
我注重系统直观的板书,及时的体现了知识点,便于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梳理。
总之,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是课前教师设计的好,还要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巧妙处理,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所收获。
《认识钟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认识钟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教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进行我得说课。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大格,教材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学会认、读、写整时;在经历制表、认表、记录时间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重点为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难点为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本节课我采用了教法:演示操作法,情境教学法,学法:动手操作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1.课前导学。2.谜语导入,激发兴趣。3.自主参与,探索新知。4.巩固运用,解决问题。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6.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导学。
课前我利用教学助手给学生推送导学内容:制作钟表学具,要求桌面上要有数字,要有时针分针,时针和分针要能够转动,这里我还给学生推送了一个钟表学具的成品视频,以便学生可以借鉴制作。
正式上课之前,我会将优秀的作业做出展示。
第二环节,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我先出示谜语,当学生说出闹钟时,提示闹钟是钟表的一种,从而引出课题:认识钟表。这里用到了教学助手的翻牌功能。
第三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将它分为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初步认识钟面。
这部分内容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和自己的钟表学具,通过提问“钟面上有什么?请你先自己观察再和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你的发现。”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同时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多数同学会表达不完整,比如有的学生只能说出钟面上有两根针,还有数字,有的学生会说钟面上有许多格子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预设,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并板书。比如我会追问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数字?他们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排列的?这两根针一样吗?他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获得的信息,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
由于一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在总结钟面结构时我设计以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总结,同时加入时针和分针转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初步了解顺时针方向概念。以声音和动画相结合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本节课设计的一大亮点。
第二步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认读整时,通过小红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墙壁上和床头柜上的钟表尝试认整时。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的时候就是7时。接着出示3时,6时,8时3个钟面,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整时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向几,同桌两人合作利用手中的钟表学具拨一拨。多请几个同学演示拨钟面,利用教学助手的投屏功能将学生拨钟面的过程,展示在白板上。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讨论,总结出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此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拨钟面,观看其他同学拨钟面,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整时时时针和分针的特点,成功突破本节课认读整时这个重难点。
紧接着我设计了快速抢答:出示钟面让学生说出这是几时,和我当小老师:同桌合作,一人说整时一人拨钟面,两个练习,巩固学生对整时的认识。这里用到了教学助手的翻牌功能。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的表示方法,接着介绍电子表示法,先示范写出7时,然后出示3时,6时8时3个钟面让学生上白板分别写出汉字表示法及电子表示法。全班学生同步在课堂作业本上练习书写是学生学以致用。
第四环节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钟表手指操。
学生的左手为时针,右手为分针,老师说出整时,让学生摆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老师当场做示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发现特殊时刻6时,12时,3时9时的特点,还能学中玩,玩中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这是本节课的又一个亮点。
活动二:连连看:将钟面和时刻连起来。
运用教学助手的互动试题功能。请学生上黑板来连一连。
活动三:说说我自己。
出示图片及钟面,说说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渗透学生应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四:拍手读儿歌。
闹钟把我叫,天天起的早。
路上不贪玩,上学不迟到。
晚上早上床,休息睡好觉。
按时不拖拉,作息习惯好。
这四个活动的设计极给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又有效地进行了珍惜时间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第五环节:总结全课,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这里运用到教学助手的知识树功能。将学生说到的收获输入到知识树中。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我将学生按今天这堂课的表现情况,分为两组,利用教学助手为学生分层布置作业。作业:1.利用钟表学具拨出6时,9时,12时,10时,4时;2.家长拨整时,学生认读整时。3.过一小时是几时。表现较好的一组同学增加作业4.利用钟表学具拨一拨图片上的时间,并说一说这是几时。这是一道接近整时的问题。
《认识钟表》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建立时间观念”的顺序编写的,在编写上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知道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每个学生带一个小钟表,模型钟。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本节课我注意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来获得新知,这样既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同时也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刚上课,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我创设这样一个谜语情境:“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嘀嘀嗒嗒走,猜猜他是谁?”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学生猜出是钟表后,接着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表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光有漂亮的外表,钟面上还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钟的表王国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也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然后,我用课件演示让学生加深对钟面结构的认识。(出示课件)在汇报观察结果时,有的学生说到了秒针,我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同时我会告诉学生我们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
“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钟两个好朋友,那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我利用这样的过渡性语言,承上启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发现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我便适时地告诉学生: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然后,我用学具再次让学生巩固看整时的方法。(出示一个钟表模型,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4,那么钟面上的时刻就是4时)。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动手操作,拨整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一个结合生活实际拨整时的动手操作活动。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拨同学们读书的时间8时,同学们做课间操的时间10时,然后让学生以“一人说时间,一人拨钟”的方式同桌合作进行练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认整时的方法。
衔接语:通过学生认识了钟面、整时刻,能熟练地拨整时后,再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法。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电子表示法。
我用卡片出示4:00的电子钟时间,(板书)告诉学生这是同学们下午放学的时间,“有人会读吗?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教师告诉学生这种记时法叫电子记时法,并指导学生电子记时法的写法。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达到巩固知识,开发智能,激励再学习的目的,针对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多角度、有层次、有趣味,形式多样的练习。
1、说一说,比谁棒。通过让学生说说小朋友一天的活动和什么时刻做什么,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互相评议安排是否合理,更能丰富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
2、画一画,比手巧。同学们能帮老师修一修三只掉了针的表吗?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小朋友最聪明,通过创设一个情景,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组织学生合作进行修理钟表,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写一写,比眼快。通过让学生观察钟面,用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迅速地写出钟面上的整时。
(四)总结拓展,体验乐趣。
今天我们和钟表交上了朋友,从这个朋友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自我评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再次巩固新知的好方法。
时针4时。
分针钟表图片4:00。
12个数。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突显重点)。
《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第二册教学内容。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尽早让学生了解有关时间的知识,能够方便学生的生活。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虽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但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潜移默化的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爱惜时间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二、说教法教学。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受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我设置了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提问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今天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通过让学生说自己起床的时间,教师了解了学生收集时间信息的情况,学生更明确了时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出示主题图,教师提问:这个小朋友是什么时候起床的?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课题:是的,闹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在汇报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通常会说到秒针,当学生说到秒针的时候教师应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同时教师说明秒针走一圈才一分钟,我们在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走的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的顺序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2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4时、8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拨出3时、6时,通过拨规定的时刻进一步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认识钟表评课稿
《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王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如猜谜语等情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课堂中,王老师出示钟表店的钟表课件,学生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知识。
在这节课上,王老师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王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9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摆时针、分针说时间练习,很好的把时钟的理解从具体到抽象教学。说一说身边的生活时间,效果明显。如出示升国旗8:00时钟、吃饭12:00时钟、踢球4:00时钟等练习设计,还有王老师设计摆时针的小游戏,让学生说时间,更加深了对时钟的理解。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认识钟表说课稿
我教的《认识钟表整时》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七单元85页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一般来说,一名6岁多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让孩子们通过画钟面上所缺少的针、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拨一拨、画一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谜语的图画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自己见过哪些钟的活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第一个步骤是说一说见过的钟面,再欣赏老师收集的各种不同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回忆自己平常所看到的钟面并把它讲出来。同时观察老师收集的各种钟面,并引导学生观察别人的钟面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一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使学生自主积极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3个钟面出示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了一个抢答整时时间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7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小明一天的作息安排。
2、根据给出的时间画出少了的那根针。
3、做个小修理匠。
4、综合能力题(再过1小时是几时)。
1.我用课件出示小明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在“根据给出的时间画出少了的那根针”中,让学生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都动手画一画,说一说、评一评。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3.通过“做个小修理匠”和“综合能力题(再过1小时是几时)”的生活情景体验,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读喜欢的儿歌“天天早早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惜时”观念。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最后布置课外作业“回家在爸妈的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钟表。
以上是我对整节课的反思。总体看来,这节课的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但也还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
(1)教师放手还不够,语言哆嗦不精炼。
(2)在引入环节中学生说钟表作用时时间用长了,教学时间还是显得前松后紧。
(3)板书方面应该准备几个钟面随时贴在黑板上,这样就更加直观、美观。
(4)课中珍惜时间内容有些显多,巩固环节中的儿歌可以不要,增加为认识整时方面的训练题等等。
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要求学生掌握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钟面,知道分针,时针及钟面上的数字。
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读法,写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及整时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时刻,初步建立时。
(一)心理特征。
从心理特征来说,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并且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要在课堂上适当安排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小游戏。
(二)认知状况。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对钟表有一定了解,但那是来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对某些问题还一知半解。因此教学时我尊重学生生活中获取的关于钟表的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难点。
教法: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讨论合作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想一想,拨一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猜谜导入课题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钟表。钟表的作用,初步纠正几点,在数学上叫做几时。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二):新知导学,合作探究。
1.认识钟面的组成。(活动一:画一画)。
2.认读整时。(小明的一天,动脑筋,观察总结)。
3.时间表示法,写出时刻。
认识钟面,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和空的表盘来自己动手画一画,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整时是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活动二:拨一拨;活动三:找朋友。拨一拨是为了让学生动手操作,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找朋友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四):全课总结,拓展提高。
1.钟面认识:12个数,分针,时针。
2.认识整时。
3.时刻的读写方法。
把一节课所教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固化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印象。
(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课件出示预设好的问题,握情况进行了解。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当堂纠错并讲解。
写作:7:00时针(短粗)。
分针(细长)。
二:认识整时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看他们能否通过观察总结,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看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参与,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否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文体资源:教科书、教参、其它教辅资料。
信息技术资源:多媒体、互联网资源。
环境与工具:授课时教师用的钟表以及课前让学生们自己制作的钟表。
生成性资源:学生的疑问,老师的解答,师生互动推动了课程资源。
得: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画一画,拨一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失:由于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索的规范不够,虽然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认识钟表》评课稿
2、练习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粘贴,既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更有利于学生审美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显得乱而无序,应加强对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巧妙引导,以其创造生动、活泼、有序的新型课堂。各环节的实行浪费了一定的时间。
2、由于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3、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4、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总之,整体看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值得同仁学习。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足,敬请谅解!
认识钟表说课稿
1、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2、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教材91—92页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3、教学目标: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5、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6、关键点:正确找出整时钟面上的共同特点:分针都指着12。
1、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3、教具学具:电脑课件、实物钟、电子表、学生用钟表学具。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认识钟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1、初步认识钟面。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学习整时的认、读、写。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出示在课件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3、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看9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课件展示)。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2、找朋友。3、动手拨出时间。
1、让学生看课本92页图,让学生边看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写出每个时间,再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在找朋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和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3、让学生用手中的钟表学具拨出任意整时,小组互相说出所拨的时间。
1、练习十六第3题。
2、指名拨出下列时间:6时和12时3时和9时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