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设计 财务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精选7篇)

时间:2024-09-02 15:50 编辑:潇洒范文网 浏览量:0

导读:《财务制度设计 财务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精选7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7篇财务制度设计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财务制度设计 篇一

关键词:教材改革 财务会计 双证书 双师型 三三制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河南省2012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证书”制度下教材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高等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下的《财务会计》教材

21世纪是高等教育普及的新时代,让新一代人普遍接受到高等教育是现实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实现的一项重要目标。自上世纪以来开始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普通高校”与“职业高校”的“平分秋色”格局。职业教育肩负着推动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使命,它应按照国家教育改革、主要的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顺应时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潮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 (即“双证书”制度)。结合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创新经验,可以看出,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凝结了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依托行业和社会办学”的理念。 我们认为,“双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要进行包括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在内的系统改革,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根据这种思维逻辑,我们重新审视了我院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设置。我们认为《财务会计》是高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轴心与主体,且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从课程联系看,它不仅是《会计学基础》(或《财务会计基础》)中会计理性认识和核算方法的延伸、详释、提升与具体应用,而且还是讲授《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专业技术知识的前提和条件。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更应该突出《财务会计》教材内容与方法的应用性、技能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教学特点,所列案例或举例说明应密切联系和结合会计实际工作的职岗要求,着力并强化会计技能及会计综合素质的培养。除此以外,《财务会计》课程还应与“会计资格考试”协调配合,确保“双证书”制度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提高与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保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目前可供高职院校选择使用的《财务会计》教材版本较多,无论是坚持“管理论”观点的教材还是主张“信息论”观点的教材,普通高校《财务会计》教材大都较多体现了会计专业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讲授内容的丰富性和理性阐述的层次性等优势。而借鉴这些教材改编形成的高职学校会计教材,虽然也注意到了会计业务处理的实际技能,但一般难以摆脱原有教材的框架与教学影响。从职业视角看,其中不少教材存在有以下问题:

(一)教材内容与会计岗位相脱节

这些教材多注重会计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往往是为了保证这个“系统性”,而较全面的对“会计准则”进行复述、阐释或抽象举例说明,或忽略或难以从实际出发对会计职业技能进行重点讲授与特别关注;再者教材涉及的业务较少论及其经办过程与具体处理,往往是以编制会计分录替代会计核算过程,从而缺乏或导致会计教学与实际工作的相互或有机衔接。

(二)教材内容与会计资格考试内容相脱节

每年的会计职称考试的内容,多是依据会计职业需要和会计标准来确定的,主要是考核就业者从事会计职业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较多的《财务会计》教材以讲述会计理论知识为主,大多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将会计要素信息分解到有关会计账户之中,以会计要素的变现能力和流动性的强弱及它们在财务报告中的重要程度分章节进行讲授。讲授中又常以理想中的会计业务做例题,以能得出“会计分录”为知识要点, 但这种教材内容往往与会计资格考试中常出现的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处理与判断的试题相脱节,使得考试合格率下降。

(三)教材章节安排不够合理

目前不少《财务会计》教材是“面面俱到”,在介绍六个会计要素业务和特殊事项的会计核算与处理的讲授中,内容偏多、难易程度混合,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层次不清,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之后,学习既有初中级又有中高级的财务会计实务处理,难度偏大,很难满足“循序渐进”学习规律的要求。

为了帮助在校生尤其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能较顺利地通过会计资格和助理会计师考试,在毕业后能尽快就业和胜任会计岗位工作,并为将来通过会计师考试打下良好基础,尽快高质量地完成与加强《财务会计》教材建设,改革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创新在校生财务会计考试(核)评分办法势在必行。

二、加强《财务会计》教材建设的新探索

根据以上的分析并参照有关院校教材改革经验,我们自2010年起即开始了《财务会计》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创新实践,这种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新编教材的内容与会计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型企业及会计中介机构,就业岗位群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出纳稽核、纳税申报、成本管理、企业理财及会计审计等。通过电话、走访、问卷等调查方式与分析,我们讨论并确定了上述会计岗位人才的会计技能与职业素质构成、岗位需求与工作任务,结合原《财务会计》教材的章节安排,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删改、优化和补充,使教学内容与各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着力突出新教材的职业特性,强化具体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强化和提高学生会计信息搜索、判断和处理等职业能力。

(二)新编教材的内容与会计资格考试内容相结合

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目前,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校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资格证”等。但他们踏入社会时,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则需求较高技术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虽然这种需求也可以通过对他们的后续教育满足,但很多在校生则要求学校教育中能充分考虑到就业职岗的需要。所以,在《财务会计》教学中还应充分兼顾到“会计师”技能层次的需求。同时,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毕业后的持续发展能力,新编教材也应该将中级会计资格证考试内容纳入会计教学改革范围。因此,新编“财务会计”教材内容应吸收和参照社会组织的会计资格考试来确定,从而实现会计教学与会计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我们的具体安排是,新编的《财务会计》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以会计资格考试及助理会计师考试的内容为主,介绍会计六要素的一般业务的会计处理;“下册”以会计师资格考试内容为主,介绍会计六要素的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

(三)在全方位加强教材建设中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新编教材除注重上述“两个结合”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应结合《财务会计》新教材的运用,全方位、多角度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创造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新方法。

1、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

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教师水平是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要求,这种高水平的教师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双素质”上。所以,我们在教学改革与教学过程中,还特别重视和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成长。鼓励教师在校外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兼职,从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并把这种实践经验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还从企事业单位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税务师等到校参与教学,参加教学大纲制订和教学过程;并特别注重这些兼职教师对实训课程的指导,使会计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融合,从而建设和造就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加大实训力度

由于“财务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能性课程和体系,实践(训)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位置;而普通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通常忽略这一教学环节,我们在进行会计教学与改革中积极创造条件,创新的实施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主动增加实训教学课时数,从而加大实训力度。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中,会不时地针对各会计职业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技巧等组织学生进行“分岗位模拟实训”。这种“分岗位模拟实训”突破了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将案例按会计职业岗位需求分解为模块形式的实训作业中。通过展示企业经济业务涉及的单、证、票等仿真会计资料,使学生既练习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又掌握了企业真实经济业务处理的会计技能和方法,为毕业后的会计业务操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3、建立“三三制”的考核评分办法

财务制度设计范文 篇二

财务制度必要性框架体系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含义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概念

1.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就是指企业的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及要求所制定的,是用来完善并优化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所依据的具体规则体系,是整个财务制度体系中的操作性、基础性的财务制度。

2.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所依据的是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同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管理要求。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一般应当包括资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利润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资金指标的分解、归口分级管理办法、资金使用的审批权限、信用制度、收账制度、进货制度;成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费用审批权限、成本降低指标以及分解等;利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利润分配程序、利润分配原则、股利政策等。

(二)企业财务制度同时具有以下内涵特性

1.制度具体界定了内部财务主体的范围,即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级次、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财务部门的关系,以及企业与联营单位、投资与被投资单位、内部承包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

2.制度具体划定了内部财务管理的岗位,即明确相应的关系责任。

3.制度具体择定了企业的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即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

4.制度具体确定了财务管理与内部责任单位的相互衔接关系,其中包括责任中心的划分、责任核算、责任控制和责任奖惩等。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具体是以国家相关的财税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将企业内部理财活动的组织机构、财务战略与政策、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规范化、文件化,进而据以指导和处理理财工作的过程。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工作的新任务,企业只有科学地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才能实现自主理财、科学理财,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做到合法理财,使政府的宏观调控落到实处。

1.科学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是发挥其作用与功能的前提条件。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作为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财务制度具有以下功能:一是降低费用,即降低财务管理行为中的交易成本,使经济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合理稳定的预期,降低市场活动的不确定性,抑制腐败行为;二是保障合作,即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内部财务制度能够给人们提供有关行为约束的信息,规范理财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提供激励,即提高激励约束机构的兼容程度,形成持续性的、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内部财务制度可以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劳动,使经济行为人所付出的成本与所得到的收益有机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对各项活动的创新者给予激励和奖惩,并防止别人“搭便车”。

2.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财务制度的格局变化为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正将微观经济管理权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自归还企业。相应地,企业财务制度建设应与所处的经济环境相适应,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格局只能是:国家制定《公司法》、《税法》以及《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财税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实施强制性的粗线条约束;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可选择范围内,自主选择财务管理的目标、战略、政策和方法,并设计制定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形成自主性的理财行动指南和规则。在这里,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和趋势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作为在国家有关财务法规指导下的基层财务行为规范的地位得以确立,并取代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成为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重点。

3.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加大了当前企业科学设计内部财务制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它标志着我国市场将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从财务角度看,我国企业的理财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范围、方式方法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夯实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起科学的内部财务制度,规范和优化财务制度行为,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原则、要求及依据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质量,设计时必须以一定的原则作指导。

这些原则除了包括符合国家法规、适应企业特点和管理要求、切合财务管理的技术水平、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制度相协调、以及具有系统性等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下列原则: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稳定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原则;效益性原则。即要求进行财务制度设计时要考虑设计和运行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结合。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要求

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要同时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保证企业财务预期的实现。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就应当做到:

1.整体协调性。即财务制度设计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协调,具有合力,并保证财务制度能够服从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2.多样性与多层次性。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涉及到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和企业理财的各个环境,并都有着特定的计划和目标,这些目标有着不同的性质、层次和期限,因此制度设计的目标也应体现多样性、多层次性以及阶段性;

3.定量性。就是指在制定财务制度目标时,要努力把所要达到的目标数量化,以尽量消除定性判断所带来的主观随意性,使制度设计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依据。

科学有效的制度从根本上说都是理论与具体实践活动相互结合的产物,因此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依据,从一般意义上讲应包括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个方面。就理论依据而言,除包括现代财务理论,还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及系统理论、信息理论和控制理论的现论及技术等,它们能够为制度设计提供理论和一般方法指导,确保制度设计正确、有效,充分体现科学化、民主化要求。而具体实践依据则主要是体现为对客观条件的要求:

1.国家财税法规以及发展状况(包括国家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形势),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的基本依据。

2.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是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3.企业的根本利益和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4.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财务管理的技术手段,也是企业财务制度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方法及内容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制定方法及内容主要取决于所涉及的企业财务制度的目标。有必要先讲明什么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目标。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它对于整个制度设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受制于内部财务制度目标。从实质上看,内部财务制度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现实与未来、管理者与所有者和债权人、内部各部门之间、内部员工之间等一系列矛盾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而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就是将这些矛盾相互统一、均衡的结果在观念上的一种创造性表现。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一般目标可简单归结为:要设计适应与企业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用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方法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需要借助于文字说明、表格和流程图等具体形式来反映所设计的财务制度内容,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由于财务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不同性质和范围,制度设计的条件、方式和要求多有不同,因此,方法选择应当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一般说来,内部财务制度设计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法

1.实地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是设计准备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地调查的方法很多,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岗位访问、开座谈会、问卷测试、请求有关人员提供书面材料等方法获得财务制度设计所需的有关资料、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方法的应用都必须把握要领,而且所收集、掌握的材料应包括批评性意见和建设性意见两类。

2.分析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方法是设计人员应付和解决面临的制度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直接影响到制度设计的质量。

3.制度实验方法。一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往往要先做实验,取得经验,再全面推广。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实验,其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确定制度实验的对象、模式、方案和措施,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围绕制度设计目标,努力寻找问题,及时修正,以求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内容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一个系统,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可按管理的职能、对象、环节等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制度体系:

1.按管理的职能分为内部委托受托责任制度、内部决策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结算制度;

2.按管理的对象可分为财务管理体制、资本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入利润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与评价制度;

3.按管理的环节分为财务结算与计划制度、财务控制与分析制度、财务考核与评价制度、财务监督与检查制度。

五、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框架体系

财务通则要求企业建立“企业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在此统一要求下,企业需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决策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预警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等相关内部财务制度。

目前在我国大中型企业也存在类似的财务制度,然而众多的财务制度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内部管理制度存在何种必然联系,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应当以财务通则为指引,以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为体框架,建立以财务决策制度为基础,以财务预算管理制� 在整体的结构框架体系下,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基本内容:第一部分:财务监督制度,主要用来监督并预警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制度、财务决策制度和财务预算制度等事项。第二部分:会计核算制度,其主要是管理财务预算制度、会计科目的核算制度和成本的核算制度的内容。

六、结语

总之,强化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倡导开展内部财务制度,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更是历史进步的体现。从内部财务制度理论发展和实践历程来看,内部财务制度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过程,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内在积极性能力,它表现为系统的、动态的、主动的和持续的管理活动过程。我们国家有必要完善并优化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得我国会计体系更完整,更优越,更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长胜。企业财务制度设计与案例大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0.

财务制度设计范文 篇三

主要的研究框架是,首先阐述了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对这种工作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与分析,并提出要想建立和健全内部财务控制体系需要达到的相关标准以及内容要求;然后,探讨了民营企业财务控制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M公司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其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了建立并完善M公司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相关措施以及具体的运行环境。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研究思路

一、引言

集团企业一般都是以大型工作作为发展和运行的核心,通过契约等其他方式组建一个具有紧密关系的、经济利益连为一体的统一整体。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运行逐渐提升的作用下,企业集团成为大型企业发展运行的产物。世界经济竞争发展的最终影响因素是核心技术之间展开的竞争。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都掌握着一个国家的大多核心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在某一个时期的经济实力。[1]所以,企业集团的实力受到了较大的重视和支持。

我国社会经济在长久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也有的企业通过重组、并购形成一支影响力较大、巨大的企业集团。但是,我国集团企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对配套的管理工作机制进行建立和完善。若集团企业在对集团资源进行控制过程中,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很容易出现业务失控、财务控制水平低、筹资活动以及投资活动效率低下的现象。当子公司出现失控时,也可能导致整个集团受到影响陷入各种困境,政治出现接解体的现象。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制度化控制还处在探索以及学习阶段。当这些企业进行跨产业、跨区域、跨国经营时,其内部的图案多激励、治理结构、风险控制、信息体系的运作、财务监控等措施都可能会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做好企业财务控制工作也是现代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相对基础性的工程,也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工作该如何进行,才能够达到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效果,并且不会对集团整体安全产生影响。

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财务控制问题,其中较为明显就是管理工作观念难以满足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的实际发展需求,家长式管理模式较为明显。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产权关系模糊不清,从而引起集团组织机构设置存在一定的不科学和不合理,资金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财务监督难以发挥出实际的职能。[2]有的民营企业虽然也实施了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和模式,但是管理工作水平依然较低,不能够全面、充分地建立并完善财务控制体系。还有的民营企业把集全控制模式发挥到极致,将财务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其他部门很难参与其中,或是把集团财权分散到所有的部门,从而导致资源难以实现整合。

二、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理论概述

(一)内部财务控制定义以及本质分析。所谓的内部财务控制主要是指事业、企业或者行政单位所实施的各种财务活动,根据财务计划的实际要求对这些财务活动进行严格、全面的监督,从而把财务活动限制在整个计划范围之内。当发现任何偏差时,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修正,不断对经验进行总结,改进工作,保证财务计划的顺利进行。

(二)内部财务控制、内部控制、会计控制之间的关系分析。内部控制分为内部控制体系,定义为企业组织机构的实际设置、财务工作内部治理等,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对企业资产进行维护、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从而保证企业集团各项经营方针能够顺利执行。内部控制包括财务部门直接进行的各种控制,包括成本控制、预算控制、定期报告、财务控制、内部审计以及培训计划等。内部控制特点主要分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种。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一 内部控制、财务控制以及会计控制的关系

内部会计控制范围包括会计事项各种业务,一般是指财务部门为了避免发生侵吞财务等其他违法现象的出现,为了达到保护企业财产安全所制定的各种措施以及程序。

内部管理控制范围包括企业的技术、生产、管理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环节等,执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保证企业有关方针、经营目标、经营政策的执行和贯彻。

会计控制欲管理控制呈现的是一种并列关系,二者的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各不相同,会计控制主要是为了提供各种有价值、客观存在的会计信息,其控制对象时管理、规划和组织当局经济业务授权的程序、记录。管理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现代企业经济决策能否顺利执行,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各项决策经营能够顺利执行,实现各项经济活动的效果性以及效率性得到全面的控制。

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是有机结合、相容的两个成本,会计控制一般是对财务记录产生影响, 管理控制则是对财务记录产生各种见解影响。管理控制是结合会计控制的基础对整个控制工作进行调节。会计控制对管理控制所反馈的各种评价结果来对会计控制进行调节,所以,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互相统一的。

从图一来分析,财务控制从体系上属于管理控制的一个构成要素,从管理控制的目的不难发现,范围也包括财务控制的目的,活动包括财务控制,所以,把财务控制纳入到管理控制体系中相对科学。

(三)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目标。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相对重要的一项控制活动,也是现代企业价值的一种控制表现,所以,内部财务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达到高效率的要求,保证财务报告和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性。具体分为以下方面。

(1)保证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实现各种经营目标和方针。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就是对企业整体资源进行整合,从根本上实现各个部门的利益能够与企业整体目标利益的一致性,从而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最终实现整体发展目标。(2)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还要让企业资产实现完整和安全性的要求。财务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以及核心内容,内部财务控制就是为了让企业各项资产达到安全性的要求。(3)保证企业集团各项业务经营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企业要想顺利开展财务控制工作,就要能够拥有更多的财务信息,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有效性的反馈到管理和领导层,是各个部门之间开展协调控制能够达到整体发展目标的一个基础性条件。

(四)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原则。根据证监会、财政部、银监会、审计署、保监会执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条例来分析,财务控制制度需要在具体的规则下执行和和制定,企业需要建立并实施相应的内部控制工作,并遵循以下相关原则来实施。

(1)全面性原则。所谓的全面性在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时,需要贯穿执行监督以及决策过程中,保证能够涵盖企业集团所有附属企业的相关业务。企业财务控制工作中的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达到全面性的要求,企业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建立时,需要对企业集团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涉及到企业资金、资产等其他相关业务。还要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组织制度、企业文化等其他相关因素。也就是密切关注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所表现出的健全性,并给与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运行营造一个较为和谐融洽的环境。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达到全面性的原则。企业集团在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制定过程中,要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状况来全面进行,并不是说在整个企业集团个别部门或者个别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控制制度能否发挥相应的功能、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在于企业监事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各种高层管理者的通力合作以及积极参与,共同对责任进行担当,这不仅时财务部门所需要执行的职责,还要协调企业集团能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2)重要性原则。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主要点和次要点之分,内部控制原则中要求企业在对内部财务制度进行制定过程中,重点抓住企业集团的各项高风险业务以及重点项目。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一般关注的重点包括人力资源、资金、监督以及预算等方面。集团公司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财务控制核心。所以,内部财务控制重心也随着集团的实际发展而出现变化。(3)成本效益原则。集团开展财务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效益,若集团在进行财务控制过程中花费的实际成本超过财务控制带来的效益,则该项控制措施的价值很难发挥出来。母公司在对财务控制体系进行制定过程中,要能够八五重要性以及合法性的要求,要集中考虑公司成本效益。集团财务控制制度的环节越来越多、措施以及方法越来越紧密。所以,民营企业集团需要进行控制和选择,在整个集团内部建立起全面的财务控制制度,要求集团根据实际状况对所在企业的规模以及行业特殊性进行考虑,从根本上抓住重要控制点,从这些控制点中建立起互相牵制的有效控制制度,从而达到集团财务控制效益的目的性结果。(4)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工作的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对组织机构进行设计、全责分配、各种业务流程方面要做到相互监督和制约,对企业发展以及运营效率进行兼顾。需要密切关注两个不同点,首先在设置企业组织机构上,要保证每一个部门都能够互相制衡,并和解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性质、企业管理文化等要素,保证每一个职能都能够清晰,实现权力职责之间的互相牵制。还要对企业内部不相容岗位的实际设置进行关注,保证执行者和授权者是由不同的人员或者部门进行承担,企业出纳工作人员不可对银行对账单进行勾稽和审核。

三、M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工作水平较低。M集团预算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经过对集团预算状况分析,内部财务预算控制如下表所示:

表一 M集团预算控制情况分析

单位:万元

M人造板有限公司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M集团的利润在最近几年一直呈现出下降发展的趋势,在销量不断上升的状况下,人造板市场的成本费用开始逐年上升,集团自身的内部控制很难从根本上发挥作用,M集团在对成本费用进行预算时,所用的大都是调整预算法,在预算制度上虽然使用了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法,但是,受到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预算人员短缺因素的影响,很难采取较为先进的滚动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9]

(二)应收账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M集团采用的是集权性质较为明显的资金管理工作模式,虽然使用拨付备用金的管理工作模式,但是,资金管理模式是集团根据自身时间段来给公司拨付一定的备用资金,让所有子公司的收入都纳入到集团总财务部,出现的成本费用支出,需要结合具体的规定进行报账。[10]由于内部交易出现的资金占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集团资金的有效利用受到影响,资金周转效率相对低下,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以及闲置的现象。

四、完善M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工作的相关措施

(一)建立并改善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体系。M集团没有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财务预算工作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一套对目标进行规划分析、监督控制、总结修正的方案,从而导致企业集团很难实现既定目标,对于实现长远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M集团企业要首先设置一套覆盖管理层的财务预算工作机构,明确管理层的内部权责,根据现有的管理工作体系,保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1]协调预算决策机构、预算执行机构、预算常规管理机构的关系,保证机构设置能够让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工作,发挥自我优势,从而让集团财务预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满足科学预算的要求和目标。

(二)做好资金管理控制工作。根据M集团的实际发展现状来分析,集团一直将财务控制模式投入使用,资金管理所用的也是拨付备用管理发展模式,这必然会对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可以在今后的财务结算工作中对资金管理思路进行开拓,在高速发展时期,可以将财务结算中心看成集团内部银行,做好融通以及资金结算工作,从而保证集团财务能够对指导工作进行负责。所有子公司的资金来往都需要在财务结算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统一结算、统一计划以及统一考核。子公司可以开始存款银行,将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存入其中,这个存款银行发挥的是中转站的作用,将所有资金转入到集团发展中心银行内部,有集团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和划拨。

结语: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进行分析,运用公司法、财务管理法以及经济学等知识对我国民营企业集团的控制模式选择进行分析[12]。结合M集团公司在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从而保证民营企业集团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以及运行过程中创造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邵军,刘志远。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其成员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集团的经验证据[J]. 中国会计评论,2008,03:275-288.

[2]吴康为。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探析[J]. 现代商业,2008,14:242+241.

[3] 邵军,刘志远。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企业集团的证据[J]. 会计研究,2008,04:47-53+94.

[4] 李志刚,常青。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基于新企业财务通则的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7:53-55.

[5] 杨棉之,孙健,卢闯。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与效率性[J]. 会计研究,2010,04:50-56+96.

[6]柯力。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J]. 商业经济,2010,17:70-72.

[7] 贺勇,刘冬荣。 融资约束、企业集团内部资金支持与R&D投入――来自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科学学研究,2011,11:1685-1695.

[8]梁晓聪。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07,04:84-85.

[9] 杜晓艺,崔爱丽。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构建[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6:72-73.

[10] 徐洁。 浅议强化商业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1:24-25.

[11] 潘爱玲,吴有红。 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及其应用[J]. 中国工业经济,2005,08:105-113.

财务制度设计 篇四

关键词:审计;道德审计;功能;困境;设计

一、企业道德审计的内涵

MuelKaptein(1998)认为,企业道德审计就是系统地对企业道德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和评价,并提出从道德素质评价、行为审查、利益相关者审查、公司道德管理制度和措施审查、摆脱道德困境方式审查、员工个人品质和所处环境的评估六个方面进行企业道德审计。

有学者把道德审计看成避免进行欺骗的商业行为的一种手段,指出道德审计应辨明可能导致“道德陷阱”的现行政策和控制系统。也有人认为,道德审计的目的是检查员工是否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并发现公司不道德的行为。还有人认为,道德审计目的是检查企业活动所产生的危害或利益的行为,是考察企业行为对企业相关利益者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具体的和行为。DeGeorge认为企业道德审计是十分有用的,尤其是道德审计结果的公开,能促使员工从事有道德的活动。

MuelKaptein(1998)指出,如果利益相关者清楚企业的道德状况,就能够在企业行为不符合自己要求时做出是否终止与企业合作关系的决定。而企业自己如果了解自己的道德状况,就可以及时地采取措施来巩固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信任。ElsaDawson(1998)指出,企业道德审计能够检查企业的道德目标与财务目标是否一致。当企业向相关利益者阐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时,企业道德审计能够使企业更具有说服力,使相关利益者信服和接受。

二、道德审计的功能

开展道德审计不仅能够促使企业主动进行道德投资,使企业具有高度责任感、关注相关者利益、具有良好形象,从而积聚道德资本,增强企业“软实力”,增强竞争力,而且有利于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第一,实施道德审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竞争力。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而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一个具有良好声誉的法人企业能够获得“信誉”品牌收益。实施道德审计可使企业对每项活动及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承担起道德责任。在产品设计阶段,注重设计符合人性化的、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环保的、节约能源的产品和服务;在采购阶段,企业会多方选择供应商,充分考虑原材料的性态,以便从源头上对将来制成品的质量进行把关;在制造阶段,企业会主动使用清洁技术,以便给员工和周围的社区居民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营销过程中,企业会主动向消费者传递真实而的产品和服务信息,销售质优且有利于消费者健康的产品和服务。这样企业在货币市场上即可获得大于竞争对手的利润,在资本市场上也能够获得股票升值的效益。

第二,实施道德审计,有利于规范职业经理人行为,使其带领企业健康。尽管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在构建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时采取了诸如股票期权、绩效股、股票增值权、虚拟股和奖金转股等具体形式,但仍然难以解决“内部人控制”等诸多道德风险。究其原因,行政式的企业权制度安排阻碍了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培育,“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运作模式扭曲了经营者的行为。所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还有赖于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

第三,实施道德审计,有利于促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关注员工的进步和发展。员工是企业产品的设计者、制造者、销售者以及最终的服务者。负责任的企业主动关注员工的合理需求,关心员工的进步和发展,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提高员工士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高层管理者以推己及人的仁爱思维对员工进行管理,管理者收获的则是财富之财富———人心。事实证明,关注员工进步与发展的企业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第四,实施道德审计,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道德审计是财务及责任审计的延伸,是为了更好地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实施的辅助手段。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首先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董事、主管人员及其主要股东的名称、声誉和职责分工情况,以此决定是否接受审计委托;在了解内部控制环境时,需要了解管理当局对待经营风险的思维方式和对会计报表所采取的行动;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获取管理当局的申请书,以明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在实施审计程序时,需要与管理当局进行沟通,以促使双方认真履行职责,同时避免审计人员可能受到的不公正指责或控告。因此,实施道德审计,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化解审计风险,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三、公司财务审计中的道德困境

(一)财务审计中的道德困境

1.内部会计的审计的职责困境

财务人员的职能之一是监督,但是在很多企业中,对谁进行监督,监督什么,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会计的内部审计职能很难得到体现。同时,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往往加大了财务人员对信息质量的责任,却没有赋予相应的权利,形成权责不对称的状态。使得财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要 另一方面,财务人员还面临核算的职责困境。由于企业对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财务人员在具体操作时,面临如何进行核算、为谁核算、站在什么利益角度核算,以及如何选择会计政策等问题。只有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会计工作才能有序、有效地展开,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政策的选择往往不是由财务人员决定的,而是企业经营者意图的显现,但责任却由财务人员承担,给财务人员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

2.外部审计中的道德风险

在真实的审计风险很低或者审计风险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在利益面前CPA(审计事务所)极易诱发道德风险。这种道德风险有两个层面,一是事务所层面的,二是项目负责人层面或主管合伙人层面的。国内当前(CPA)道德风险时,没有很好地区分这两个层面的道德风险。现时存在这样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项目负责人故意隐瞒被审单位真实情况,以欺骗形式通过事务所内部控制,如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故意不对一些高风险审计领域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由于项目负责人或主管合伙人与该项目的成败利益直接相关,有些项目负责人或主管合伙人与客户走得太近,� 在利益面前,这些项目负责人或主管合伙人做出了损害事务所整体利益的行为,这种情况在国内很常见。国内有这样的一个特点,项目负责人或主管合伙人转所,客户也跟着转所,这种情况在中天勤事件后表现得非常明显。再一种是事务所老板或主管合伙人逼迫项目负责人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这种业务本来就是事务所老板或主管合伙人拉来的,项目负责人不能从造假中得到额外利益,他为了自己的执业前途,不愿为事务所作牺牲,这时的道德风险就是事务所道德风险。当然,事务所道德风险还主要体现在对审计过程控制上,事务所老板或主管合伙人往往在现场审计发现造假线索后要求项目负责人尽快结束审计,表面上是从审计时间和成本考虑,实则是走过场。

(二)陷入审计道德困境的主要原因

1.经营管理者与所有者利益目标不一致

由于会计信息具有外部性、共用品和不对称信息的经济学特征,因而在公司法人内部和公司经理层的管理活动中,容易发生内部人控制。因为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学上外部性(Externalities)的一般特征①,会计信息既可以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利益,也可以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损失。由于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目标不一致,一般所有者的目标是单一的,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是多元化的,是追求尽可能多的薪水、奖金、闲暇和荣誉等。以我国的国有企业为例,在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中,资本所有者代表机构的职能分别由不同的政府行政机构行使。许多行政机构对企业发号施令,而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对决策后果负责,各项权能被不同的部门分割,实际上是架空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扭曲了在现代产权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互关系。这样就必然导致经营者放弃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其自身效益最大化的恶果,如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等,致使企业的所有者及有关外部利益关系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由于使用虚假的会计自信而导致决策失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但从实现情况看,在“两权”关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所有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

2.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账目和财务报告的制作者、财务信息的提供者,其基本职能是通过核算与监督,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一般要求是认真负责,忠于职守,真实反映,严格监督,讲求效益,遵守法纪,廉洁奉公,敬业奉献。财会人员如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就可以有效防止虚假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和国家审计人员的基本任务是鉴证真实,揭露虚假,揭示违法行为。就当前我国会计、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会计人员工作保障而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自觉性不高,容易受功利主义的诱惑,受公司管理层或者企业主的钱权双层利诱与胁迫,陷入挪用(侵占)资金、做假账、转移资金、伪造虚假信息等不道德甚至犯罪的泥潭。

3.管理者与财务人员的侥幸心理

如果公司出资人及经营主体与财务人员各自扮演不同角色的话,则职业道德沦丧就不仅仅是财会人员的自身因素。首先我们不妨看看公司经理层的侥幸心理。尽管新《会计法》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有的单位负责人为了升迁和获取不当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利用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和惩治违法力度不强的现实,产生侥幸心理。于是在依附型财务管理模式下,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来粉饰业绩的现象已非个别。其次是财务人员的从众心理。在现时复杂的环境中,拜金主义、贪污腐败等毒雾侵蚀着每一个人,对于那些个人素质低下的财务人员而言,其职业道德的基石很容易被击垮,最� 再者就是公司经理层与财务人员的依附心理。在传统的财务人员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的利益和前途依附于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的考核评价需要财务信息的体现,于是双方彼此利用,粉饰业绩,最终导致财务人员只是充当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工具。从公司外部审计看,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会计和审计事务所很可能与被审计的企业达成利益上的媾和,从而形成虚假审计和虚假的财务信息,保护受审公司“暗渡陈仓”,给投资者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风险。

4.会计行为的制度环境缺失

会计人员、会计事务所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当然,这种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本文将从消极方面会计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这些消极的影响和干扰,主要来自于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和与会计人员相关的其他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一家会计公司曾对美国经济、和政府等多个部门1000名著名人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之高,仅次于神职人员。美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就真的比会计人员高吗?当然不是。原因就在于美国有一套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和相对规范的外部环境。美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注册会计师协会道德规范、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财务经理协会道德法规等构成,甚至会计学术界、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在之列。我们国家缺乏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以减少消极的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铲除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滋生的土壤。

四、财务管理中道德审计制度设计

(一)财务审计制度的完善

为了防范公司财务审计和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财务审计制度。

首先,坚持财务审计和会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约的独立性。不论公司外部的社会审计还是公司内部的会计审计都必须有相应的独立行使和获取公司真实经营状况、真实交易明细和精确会计信息的权利。要做到这一点,在当前环境下,必须要变革传统的依附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在传统的依附型管理模式下,会计特别是企业单位会计基本上都是由所在单位选拔产生的,由于其个人经济利益和前途大多关乎和维系于所服务的单位,因而单位会计在积极维护单位利益和设法推进本单位发展方面十分投入。特别是随着企业化民营经济的产生,中小企业产权制度不断深化,财务人员与企业的关系已完全由过去的半独立转为依附关系,因而,会计法制观念淡薄,假造凭证、账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账外设账,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其次,实施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协调。在任何一个公司中,如果作为出资人及其所有者的股东的利益目标与企业的经营者目标不一致,那么,二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就不成立,由此进而导致企业的经营者在公司财务方面不进行真实的信息披露。人经常会利用其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谋求个人效用最大化而背离委托人的利益,如道德危机、逆向选择等。为减少或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尽可能地保持一致,所有者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激励方案,试图以此来缩小两者之间的效用差异。然而,激励方案的存在仅仅能够缩小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目标的差异,无法避免内部人控制等现象的发生。因此,设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一种有效的所有权监督制度,激励并约束企业经营者为所有者谋取最大利益,是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三,构建财务人员的激励制度。企业财务人员长期从事相对单调的财务数据的核实、清理,财务报表制作,交易明细查实等工作,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工作业绩不能像公司一线的业务部门那样富有弹性,不论企业盈利还是亏损,审计和会计工作本身并不容易发生工作的波动。因而,多数公司在财务人员的激励上一直是个相对空白点,即使存在激励措施,激励效果也不明显。公司财务人员的职责对公司的经营安全责任重大,但其业绩衡量却缺乏一个与企业业绩相一致的标准,致使不少公司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司现金,或者出卖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获取非法利益。所以,未来的公司财务审计和会计制度中,应当建构的标准来衡量和激励财务人员的工作。把财务人员的业绩和他们的个人信用、他们提供公司以及股东的信息质量挂钩,以此不断提高公司财务审计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因为财务信息不真实而带来的经营风险。

第四,把道德信用作为公司财务审计、会计工作等职务行为的工作底线。正式的制度对遏制违规(法)行为固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决不能仅止于此。“他律”不是万能的。公司财务上的欺诈行为有些完全是出于“自愿”而做出的甘冒违规风险的选择。人类生活当中相当多的行为不是理性所能直接控制的,对于这类处于自愿的非理性行为,正式制度就力所难及了。因此,我们认为,企业财务审计与会计制度中,应当把道德和信用质量作为公司财务人员录用、职务行为实施、业务绩效考核的首要标准,把道德和信用的“自律”作为财务工作的底线,建立相应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根据评定的等级进行绩效激励和授权赋能。

(二)公司财务中道德审计制度设计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单纯依赖正规的财务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财务审计与会计行为是不够的,挖掘隐含在企业财务行为当中的潜在道德资源和信用资本,使审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道德充分地内化为企业和财务人员的信守标准,是规制审计和会计失范行为,防范公司财务风险最根本的出路。而这种道德的审计制度的建立,既需要外部社会条件激励也需要对财务行为信用质量的社会评价。

第一,外部制约与内部制约的结合。

企业的财务行为在客观上受两种因素制约,一种是社会对企业会计行为的接受程度,这种行为的可接受程度包括财经法纪、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其他相关利益集团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所有者对会计应承担的财务责任履约的要求及评价、社会要求会计公布信息的真实性、对审计年报真实和公正性的信守,等等。它是企业会计和审计行为的外部制约因素,对企业财务行为的性质和度量起硬性制约或软性制约的作用。另一种制约因素是行为主体(财务人员、公司)的行为意识。它指的是企业会计和审计对自身利益及各种相关因素的认知程度,对自身行为后果的认识程度,对自身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认识程度等。这是企业会计和审计的内部制约因素,也是自我激励因素。

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推动着企业财务行为的合理化。企业会计行为和内部审计行为只要有条件,总希望把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条件推向极致;而社会审计和其他社会制约因素,则要尽可能抵制企业不良财务行为,防止其所带来的有损于社会利益、破坏社会稳定的消极影响。二者相互制约,必然在某一点上达成一个暂时的均衡(点)。这个均衡点便是企业财务行为在社会道德作用下的行为合理性所在。当然这个均衡点因社会发展、人员素质变化、行业的不同、产业的发展等因素会不断地发生位移,但均衡的存在是必然的。在企业和社会中,各种利益相关者应当做的便是信守并推动这种均衡的发展,达到既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又维护社会安全的双赢目标。

第二,以诚信为标准建立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行为的职业道德评价模型。

通过企业(包括各种利益关联体)、社会会计机构、社会审计机构、社会公众及其组织确立一套操作性强的企业财务行为的职业道德标准,并设立相应的机构履行对企业财务行为的诚信监督,对其诚信质量做出评价,并向社会评价报告,来促进企业及其财务人员行为的规范和信用水平的提升。同时,这套基于诚信的职业道德标准也适合于对会计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的职业行为进行诚信道德审计,以规范这两种事务所的职业行为,促使其坚守会计和审计中的职业操守。

道德审计能够促动企业在价值链每一项活动和活动的每一环节主动地进行道德投资,使企 道德审计也能促进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会计与审计人员恪守自己的职业操守,促进企业的社会诚信度,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使企业在稳定的财务底线和道德底线上运转。

[1]Kaptein,Muel,1998,Ethicsmanagement-anditinganddevelop ingtheethicalcontentoforganizations[M].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98.

[2]林钟高。会计行为论[M].辽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赵有良。社会审计与实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郑兴良。社会审计主体[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5]程洋。财务管理中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不对称探讨[J].甘肃,2003,(3)。

[6]李延喜,刘延文,刘艳萍。财务人员职责困境与道德风险防范[J].上海会计,2003,(7)。

财务制度设计 篇五

内部控制是保证单位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的政策和程序。其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经济行为,就需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有关管理制度中,都应具体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得是否科学、完善,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影响重大。

一、制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由非出纳人员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具体规定,其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单位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的控制,不仅包括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涉及支出类业务的审批,还包括如销售单、供货合同等收入类业务的审批;二是全员的控制,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办公费、投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诸如基建投资、兼并等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审批制度作为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应该包括事前的预算审批。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预算。

3、不相容职责划分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对一些小型单 但是应通过更严密的监督和复核,以弥补划分的不足。

4、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如果重视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设计的制度只能作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重视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设计的制度虽然简单易行但却“漏洞百出”,同样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

依据内部控制的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明确审批人及对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根据授权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在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时,必须坚持可控性原则,即审批人员必须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具有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批人员能够正确审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批质量。

2、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单位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一般先由经办人员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然后再据以向规定的审批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会计部门审核入帐或报帐。这种审批模式有许多不足之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先审批后审核,即使会计人员发现疑问已是“既成事实”,会计人员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这显然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如果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审核人员,应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

3、财务收支审批内容。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包括:(1)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计划或合同规定;(2)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会计法》、有关法规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3)财务收支的内容和数据是否真实;(4)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5)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等。

4、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体包括:审批人员应该定期向授权领导或职工代表汇报其审批情况;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的责任等。

四、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基本模式

1、“一支笔”审批模式。这是指一切财务收支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职)一人审批。符合《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原则。其优点在于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但是,其缺点则是不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容易导致腐败。特别是有些单位负责人把“一支笔”审批错误的认为是一个人说了算,更是难有约束。再加之单位负责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营管理上,对各项财务收支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审批。这种审批模式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应加强民主理财建设,对于大型投资应经过领导集体会商,涉及职工利益事项应通过职代会表决等。

2、分级审批模式。这种审批模式根据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级确定审批人员。单位领导副职(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审批权,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收支或金额较大的财务收支,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金额巨大的财务收支,甚至需要通过单位领导集体审批。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对审批人员的约束和牵制;并且,由于审批人员一般是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他们对审批范围内的财务收支比较了解,可以提高审批质量。

财务制度设计 篇六

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目标和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以及利用是企业成长的关键,而财务控制则是实现这一关键优势的重要环节。

(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目标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目标产生并服务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故而,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目标与其财务管理目标保持着一致性。企业集团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集团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其财务控制的最终目标也是通过预算控制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促使其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并能够以低成本和低风险保证企业集团资金供应链条的持续运转,促使企业集团最大化价值的实现。

(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特点 企业集团是一个多层级的经济组织结构,其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既存在层级之间的治理与被治理关系,又存在同类型行业之间的交易关系。故而企业集团在进行财务控制时具有不同于单体企业的特点:首先,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主体和客体更复杂。单体企业只是企业集团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集团进行财务控制时需要协调的一部分,企业集团还要站在整体的高度进行总体财务控制战略的部署和实施,故而要求也更高。其次,企业集团促进了财务治理与财务控制的融合。财务治理是动态的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激励和约束,财务控制是从契约角度协调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激励约束,二者联系密切。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因存在母子公司的层级关系,故而,子公司的财务治理内容会相应的成为母公司财务控制的一部分,实现了财务控制与财务治理的高度融合。再次,企业集团的战略体系更复杂。作为各自独立的个体,企业集团母子公司都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但子公司的战略实施可能与母公司相背离,影响整个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目标的实现,故而企业集团要设计更为复杂的战略体系,保证整体和个体的同一性和个性化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财务控制目标。

(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影响因素 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及特点表明了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主要受到集团战略、集团组织结构以及集团文化的影响。(1)集团战略。企业集团应将站在集体的高度和关注个体的特性相结合,才能根据集团的特点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战略体系。对于那些以具有独特性以及专用性资源为基础的企业集团需要关注集团战略与独立个体战略的协调;而对于基于一般资源共性的企业集团,则应该设计出能够促进母公司对子公司监督约束的战略体系。只有做到整体与个体的统一才能更为有效地实现财务控制的目标。(2)集团组织结构。对于实施财务控制并促进其实现而言,企业集团还应该从其组织结构入手。建立起符合企业集团发展规律的合理的组织结构需要企业集团处理好集团财务控制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不能将母公司的权力过于集中,降低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也不能过分分权于子公司,造成组织结构的松散,应该适度的分权与集权使之与组织结构相协调。(3)集团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凝聚力量,企业集团既需要在集团内部建立起母子公司都能广泛共享和认可的企业文化,也需要结合集团各个独立个体的特点,鼓励个性化企业文化的发展,只有实现企业集团整体文化和个性文化的相容与并存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控制。

二、基于企业资源理论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再认识

企业资源论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它将企业发展的基础定义为企业所能拥有或者能够利用的内外部资源,并且促使内部外资源的合理优化组合,形成企业对外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这一理论,对于企业战略制定以及具体实施方面意义重大。

(一)企业从资源角度的重新认识 从资源观的角度来看,资源在企业占据着主要地位,是企业在市场上展开竞争获得优势地位的关键所在。企业进行的各种增加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也是基于企业资源能够进一步的合理利用的角度出发。所以,企业集团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增加自身可以利用的内外部资源,并通过成员之间进一步的合作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少资源利用的成本,从而使企业集团能够在有效的资源条件下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二)财务资源在企业集团中的重要作用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资源可以划分为财务和智力资源两大类。企业集团财务资源的特性在于,所有归属于财务资源的企业资源无差异,而且可以用货币� 财务资源的这一显著特性促使企业资源能够在财务资源的连接下,实现更好的组合优化,而且其可度量性使其成为法律责任关系得以确认的基础。所以,在企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财务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财务资源发挥的是物质基础的作用,企业集团只有在拥有了一定的财务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存在和发展,也是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物质保证及法律依据;其二,财务资源是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物质保证,能够为企业的扩张吸纳更多的企业资源提供保障作用。故而,企业集团的财务资源为企业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并对其长远发展计划的规划部署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资源观下的企业竞争优势 从静态来看,企业现有的能够进行长远战略规划部署的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但企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并进行规划部署的资源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集团的发展特点就是不断地增加自身所能进行规划部署的资源,但企业集团是从基础的所能配置的资源发展起来的,其基础的资源决定了企业集团增加利用的新的能够进行规划的资源类型和方向,所以企业集团的基础资源是其发展最关键的资源。企业集团进行财务控制则是将集团内的资源进行有效地统筹协调,既保证基础的战略资源能够发挥其根本性的作用,又能促进新的战略资源和基础战略资源的融合协调,从而促使企业集团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使企业获得整体性的资源竞争优势。

(四)资源观下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 企业集团对优势资源的财务控制,主要是要取得财务对资源的实质上的控制地位,而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控制,实现企业现实的通过财务促进自身资源结构以及利用的优化。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控制权力有两个基本来源:财产所有权和关键资源占有权。从决策效率的角度看,关键资源(知识和信息等)是有效行使控制权的基础。这两个基础界定了企业中控制权的最终拥有者和日常行使者,在实务中体现以所有权为基础的公司治理和以经营权为基础的公司管理的分离。一般而言,公司治理层次上财务方面的事务和运行机制设计可以划分为财务治理内容中的一个方面。而财务控制则是将企业集团运营管理上的事由纳入其基础体系中。在企业中,财务的控制权通常情况下是与财务的所有权相分离的,这种现象在资本市场中体现为委托问题,在企业内部则体现为授权的合理规划问题。企业集团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其委托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财务控制不同于一般企业,其内容也具有复杂性。企业集团不仅是对整个集团的总体上的管理,各个独立的单体企业还有内部的管理活动。所以,对于集团整体的管理而言,企业管理属于财务控制的内容,但对于子公司的管理则也有财务治理的内容。故而,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不能单独从控制的角度出发,还要处理好财务治理深层次的财务控制活动,才能促进企业集团的协调健康发展。

三、基于资源观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型设计

从资源观的角度来说,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企业战略资源的获取和开发、资源整合和配置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型,需要财务控制重点发挥在这些环节中的作用,形成企业集团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一)模型构建 资源观视角下,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力,使其物尽其用,具体要做到能够有效挖掘资源的战略潜能,使其生产效率得到充分发挥;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合理组合,使其在该组合下实现最大化的生产和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有效地提高营运效率以及企业低投入高产出的能力。

一般而言,企业竞争优势表现为具有更强的价值创造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资源观强调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作为企业发展基础的战略资源,是否能够取得和利用尽可能多的战略资源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从财务控制的角度而言,就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投资策略,以获得企业需要战略资源, 本模型基于资源观下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具体财务控制的应用相结合的情况下构建的,具体如图1所示。这一模型以企业资源观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作用为基础,从企业契约论和资源观融合的角度出发,以实现企业集团的产业发展线和管理控制线相�

(二)模型解析

(1)这一模型解释了财务控制权在企业集团具体的分配结构。任何权利的分配都需要一定的权限约束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样,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也有着权限约束,而权限约束主要是针对权利主体。所以对于企业集团而言,集团的财务控制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而其他各个层次的财务控制权的实施主体则主要是企业人事管理的授权获得的。企业集团内部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财务控制和财务治理活动的复杂性,其财务控制的内容不仅包括单体企业一般意义上的财务控制内容,由于整体上的同一性以及内部成员一定程度的独立权,促使其内部的财务治理内� 企业集团管理包括产权管理、战略管理和业务管理三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方面,与之相对应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也要处理好资本控制、投资控制和预算控制的协调统一关系。

(2)这一模型解释了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对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作用过程。企业要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需要正确的控制投资战略,获得企业发展需要最大化的战略资源;同时通过资本控制有效提高资本利用率,尽可能减少生产成本,并且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通过合理的预算机制,有效提高产出能力,保证企业经营的持续性,增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发展的灵活性。

(3)模型是对企业通过有效财务控制获得持续发展力的解释。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有长远的发展视角。这一模型不仅解释了企业财务控制在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和运转机制,而且还将各个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试图解释企业持续竞争力的获得。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拥有更多的资本开展资本的扩张,增加生产或是增加投资,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战略资源,促进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4)财务控制发挥作用需要企业集团结构、战略、文化的良好配合。企业取得竞争优势除了战略资源基础条件的作用外,企业内部的配合也十分关键,尤其是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计划以及企业文化三个方面。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对企业集团目前发展状况的优化和对未来发展目标的推进,故而它既需要有效地优化配置目前的战略资源,也需要充分把握住未来企业集团的发展方向,做出长远的计划安排。而企业的组织结构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企业战略对于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发展方向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文化也会较大程度的影响企业集团的执行能力。所以企业集团在进行财务控制时需要结合这三个要素的作用,促进企业集团结构的优化,战略的合理性以及企业文化的强凝聚性,为企业集团顺利实行财务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5)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为其创造更多的价值提供了发展空间。企业集团内部有若干具有较大程度独立性的单位,而且业务层次也较单体企业丰富,故而在价值创造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企业集团可以有效地集中优势战略资源,对于不能为企业集团带来利益价值的单位或业务,企业集团有更多的摆脱方式,从而使集团能够集中精力致力于优势资源或是具有较大升值潜力资源的发展;对于企业集团中已经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业务,则可进一步发挥优势作用,致力于运营效率的提高或者是成本的进一步削减, 而对于企业集团内部刚刚兴起的潜力业务,则是致力于发展速度的加快,增强对其支持力度,促进其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企业新的优势业务,从而保持企业集团不断发展的潜力。

四、企业集团财务集中控制的制度性实施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在管理上主要面临以下问题:集团监管力度和实效性不足;资金管理松散;预算管理很困难;集团企业中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这四个方面的问题都与财务控制相关,而财务集中控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出路。财务集中控制有利于企业资源更快更好地资源共享,而且由于企业集团的形成以及构成不同,资源共享的需求也不同,故而需要采取不同的战略部署以达到财务集中控制的目的。(1)统一账务管理系统的构建。这是企业财务集中控制的基础条件。构建这一体系需要依据企业的一些基本财务资料,实现企业集团内部各种账务的统一。(2)统一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财务集团有效进行财务控制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需要企业集团在资金、预算以及投资管理上统一管理。(3)以财务控制为基础的企业集团战略控制。战略控制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以财务控制为基础的战略控制是进一步实现企业资源优势的关键环节,在具体的实施中需要关注企业绩效和规划。(4)实现整体战略规划和控制的高度协调统一,主要是做到企业发展的财务控制以及以财务控制为基础的战略控制、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公司制度等的协调统一。从上述配套制度的构建可以看出,关键是要发挥财务资源的作用,其次,人力资源、行政管理、公司制度等也是不容忽略的地方,在这一配套制度中各系统的协调配合下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具体地这一配套制度能够发挥如下作用:

(一)促进财务集权、分权制度矛盾的化解 上述财务集中控制制度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应用中能够解决如下矛盾:严格财务控制和灵活财务控制中成本降低和创新投入之间的矛盾;企业集团中跨行业发展对已有战略资源的依赖和未来市场对新战略资源的看好之间的矛盾;企业集团发展目标所要求的企业业务部门独立与业务合作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之间的矛盾。通过财务集中控制制度的建立,企业可以更好地通过数据分析获得更为经济有效的战略部署并灵活调整战略方案的实施;可以更充分地掌握市场对资源发展的倾向性,选择更为有利的资源优势;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利用,实现成员之间空间、时间的控制合作,达到企业发展的最优状态。

(二)实现集团财务资源共享 企业集团是一个联合体,故而综合能力是其优势的主要体现,具体表现在技术、财务以及市场方面,企业集团综合能力的竞争优势促使其对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灵敏性,能够迅速修正发展策略。而企业集团这种综合能力需要建立在企业集团战略资源良好的集中控制基础上。企业的财务资源是企业集团关键性的共享资源之一,通过构建企业集团财务的集中控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更快更好地实现财务资源的传播共享,而且能够迅速发现新的发展机遇,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促进企业集团财务、智力资源的互动 企业集团的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密切相关。智力资源本身就是企业实施投资战略的结果,其发展也主要是依靠后续的投入增加,即企业新的投资战略,所以智力资源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控制则有利于增强财务资源和智力资源的耦合、互动,它能够有效地保证智力资源的顺利开发利用,所以企业集团的发展对于财务资源的集中控制非常有必要。我国企业集团目前还处于追赶阶段,国际竞争力也不强。故而,我国企业集团需要加强财务资源的集中控制,实现财务资源的共享利用,提高战略规划部署能力,迅速建立起我国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从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从资源观的角度来看,企业所代表的是资源的一种集合方式,促进资源以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式生产流通, 要实现资源对于企业的这一种发展促进方式,必须利用好财务控制这一关键环节。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在资源的竞争优势方面更是处于劣势,所以更要在财务控制方面做出努力。就企业集团而言,不仅要做好宏观上的总体把握,做好统筹战略上的规划部署,更要做好局部的优化配置和优化协调,促进整体和局部的协调统一,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集团发展的利益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志斌:《基于自由现金流管理视角的创值动因解析模型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4期。

[2]池国华:《基于发展逻辑的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框架》,《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2期。

财务制度设计范文 篇七

内部控制是保证单位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的政策和程序。其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经济行为,就需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有关管理制度中,都应具体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得是否科学、完善,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影响重大。

一、制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由非出纳人员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具体规定,其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单位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的控制,不仅包括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涉及支出类业务的审批,还包括如销售单、供货合同等收入类业务的审批;二是全员的控制,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办公费、投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诸如基建投资、兼并等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审批制度作为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应该包括事前的预算审批。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预算。

3、不相容职责划分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对一些小型单 但是应通过更严密的监督和复核,以弥补划分的不足。

4、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如果重视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设计的制度只能作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重视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设计的制度虽然简单易行但却“漏洞百出”,同样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

依据内部控制的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明确审批人及对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根据授权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在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时,必须坚持可控性原则,即审批人员必须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具有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批人员能够正确审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批质量。

2、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单位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一般先由经办人员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然后再据以向规定的审批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会计部门审核入帐或报帐。这种审批模式有许多不足之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先审批后审核,即使会计人员发现疑问已是“既成事实”,会计人员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这显然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如果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审核人员,应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

3、财务收支审批内容。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包括:(1)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计划或合同规定;(2)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会计法》、有关法规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3)财务收支的内容和数据是否真实;(4)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5)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等。

4、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体包括:审批人员应该定期向授权领导或职工代表汇报其审批情况;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的责任等。

相关范文推荐

    我理想的房子(实用16篇)

    导读:《我理想的房子(实用16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公安辅警入党思想汇报(精选15篇)

    导读:《公安辅警入党思想汇报(精选15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大学生自我鉴定1500字(精选30篇)

    导读:金色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大学生自我鉴定1500字(精选30篇)》,这是一篇实用范文类型的文章,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员工给公司的建议书(专业22篇)

    导读:《员工给公司的建议书(专业22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2024年最新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1000字(精选33篇)

    导读:金色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2024年最新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1000字(精选33篇)》,这是一篇实用范文类型的文章,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女生相亲的自我介绍(最新12篇)

    导读:《女生相亲的自我介绍(最新12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个人简历自我描述(精选23篇)

    导读:《个人简历自我描述(精选23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对自身的认识入党谈话(精选18篇)

    导读:《对自身的认识入党谈话(精选18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公司邮件请假条(精选14篇)

    导读:《公司邮件请假条(精选14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优质18篇)

    导读:《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优质18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