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究论文(优质18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范本是用于参照或模仿的一种标准文本,对于写作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论文
0.引言。
遗传学主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目标,其中实验操作占据着重要地位[1]。
高等院校主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近年来,通过遗传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取得的.良好成果,本文将主要围绕遗传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1.传统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传统的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以经典的基础实验为主,根据实验性质来看,大多数为验证性的实验[2]。
一般学生实验操作过程这样的: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准备好试验中所需用到的设备、仪器、材料等,在课堂中,教师主要针对于实验中相关的原理、操作方法与步骤进行讲解,实验操作进行全程示范,接着学生模仿教师示范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验证结果通常提前就以知晓,最后只需上交一份实验报告就完成了整个实验。
一般实验操作较为死板,整个过程学生缺乏主动性,导致教学质量不佳。
2.1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强大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3]。
近年来,我国的遗传学教师通常具有博士学位以上,不仅有着较高的职业素质,并且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才能有效保障遗传学教学的质量。
2.2在教学实验中精选实验内容。
由于遗传学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在教学课堂中,需要做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只有通过对实验内容进行精选出重点的内容,才能有效保证遗传学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掌握遗传学知识的重点,较为全面的学习到实验的操作技能。
根据教材内容,可以将遗传学内容进行分类与精选。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遗传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3更新添置仪器设备,打破传统遗传学实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有效改变遗传学实验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效果。
教学中教师使用计算机或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实现同时监控学生显微镜画面,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显微镜染色体等标本的演示,并可根据需要选取学生典型图像展示给其他学生。
学生通过语音系统实现与教师进行对话。
2.4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论文
(一)实验教学采用“一灌式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每次上实验时老师都要根据教材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照着事先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测得数据,计算出结果,就完成了实验。这种“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束缚了学生更好地发挥实验的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大学物理实验课时为两个学时,老师的讲解以及示范实验操作过程要占去三分之一时间,真正留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仪器获得实验数据的时间并不多,因而大部分实验都要超时,老师们只得想一些办法简化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没时间思考只得向老师请教,学生的观察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思考实验现象的本质,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抑制了教师去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教师则更多是直接帮学生排除故障,这样的做法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
某些大学基础物理实验室中的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如有的实验室还在使用老式的电位差计做实验,仪器的精度和性能都难以保障,导致实验数据的误差很大,不能得到精确数据,以至于学生会对科学的严谨性产生怀疑,对以后的科研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部分普通高校由于经费欠缺导致大学物理实验室的资源配置难以达到现代高科技物理实验室的要求。另一方面,有的高校在购进新仪器时追求“现代化”、“先进化”,使学生的实验步骤操作简化,非常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实验仪器种类杂乱,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仪器时有出现,从而对实验测量带来不利影响。
受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影响,高考只注重书面表达能力而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使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缺乏动手创新能力。有的高中一味追求分数,只讲考试大纲要求的课题,而对更多可以提高学生能力的实验弃之不顾,进行机械式教育。受实验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农村乡镇高中,实验设备落后,实验室不足,实验器材缺乏,高中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导致到大学后,只知道实验原理而不会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做大学物理实验时非常吃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四)大学物理实验与当代科学发展热点有关的综合型、设计性实验结合的较少。
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必然趋势,而现在单一的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基础实验教学已无法满足培养优秀大学生所需的条件,也无法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精尖人才。
针对以教师为主体的大学物理实验,我们的改进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学生自己课前预习,自己查找资料,学会实验的基本操作,课堂上老师补充学生自学的不足。然后学生自己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轻松自由的氛围内学到了知识,这完全打破了传统教育对学生的束缚。教师要进行启发式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实验课结束前教师检查学生的原始数据记录单,合格后签字。实验课后,教师按时批改实验报告、数据处理结果,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为了强化学生自主实验观念,激发实验兴趣,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已有仪器自己改进实验。例如,做刚体转动定律的研究实验时,让学生把用秒表记录时间改为用光电记数器记录时间,这样不但使实验数据更准确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针对学生实验时间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平时没有实验课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提前预做实验或把两课时实验改为四课时,同时增加实验人数。也可以增加学生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创新学分等办法让学生主动利用节假日或晚上时间,以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基础,搞一些创新实验。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二)有效地利用现有实验设备。
各高校应经常检查、维修和定期更新,建立物理室5s管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新更好的实验设备,与时俱进,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选购实验仪器时不仅要考察仪器的质量,而且还要考虑所进仪器应充分发挥它的用处,使它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做到一器多用,使仪器达到物美价廉,而且能与学生更好地合作,达到双赢的效果。
1.第一层次,基础型实验教学体系。适用于全体本科生,特别是针对基础相对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基础型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测量方法,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多种试验数据的处理以及误差分析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实验设备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测量性实验、验证研究性实验等。第一层次对学生要求较低。可以使刚入学的学生很快地适应基础的大学物理实验。
2.第二层次,提高型实验教学体系。适用于实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它不但要求学生综合多科知识和多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还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一些比较深奥的物理实验问题,给以更深入的思考。指导教师可以把验证性实验,如测定普郎克常量改造为设计性或复杂的研究性实验等。也可以指导应用性实验设计,如传感器报警器特性的测定等。
3.第三层次,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适用于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设计性实验的学生。创新型实验主要让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实验,对于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取大学物理实验内容时要具有针对性。这样,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都有所帮助。创新型实验,教师可以提出研究方向也可以和学生讨论几个实验研究方向,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自己设计实验内容,选择实验仪器和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实验。如可以让学生研究红外线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家用小型太阳能发电系统、踩踏式发电系统的开发等。
(四)物理实验中要渗入现代科技前沿项目。
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有机地将现代科技前沿与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的模拟中,注重学生理论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增设如低温超导测量、液晶和光纤技术、太阳能发电等实验课程。这些实验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适应科技发展的能力,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内容贴近科技前沿的同时,最好还要能贴近人们的生活。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紧密相关,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日常生产、生活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大学物理实验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条件一般的院校可以开展计算机仿真实验,开发多媒体实验教学软件。使用仿真和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学生观察到一些动手做的实验观察不到的现象,激发了学生实验的兴趣,也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对于难做的实验,可以重复进行,这样不仅方便了教师的讲解,也使学生达到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杜绝了学生的盲目操作,损坏仪器的机率几乎为零。
三、结束语。
物理实验的改革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构建完善实验改革创新管理体系,在原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基础上,研发综合设计创新实验管理系统,成绩管理功能模块体系和现代科技前沿相接轨的创新性物理实验体系。同时也要从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等方面来加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不同层次学生通过不同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把实验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把实验室作为校内理工科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基地。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从快乐中学习掌握了物理知识。因此,使学生具有初步进行综合科学实验的能力或更深层次的发明创造能力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目的。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实践类学科,通过多年的发展,在内容和体系上都非常严谨和规范,但是随着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已有的物理实验体系进行相应的变革,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一、引言。
大学物理实验课是理工科学生进入大学实践教学环节的第一门课,是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学生接受系统化实验方法和实训技能的开端。物理实验是科学实验的先驱,体现了大多数科学实验的共性。在实验思想、方法、内容、手段等方面为专业实验课打好坚实的基础。在“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变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引起思考的问题。针对大学物理实验的课程特点,对整个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考试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希望能为今后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供有用的借鉴作用[1]。
(一)学生层面。学生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实验预习,导致上实验课时都不知道上课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操作实验一味地模仿实验教师的演示,遇到问题没有自己的思考,总是询问指导老师。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不亲自进行实验,到实验快结束时,抄袭他人实验数据。部分学生在实验报告上处理数据时不认真计算,嫌数据计算麻烦,甚至有个别学生不处理数据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实验项目的设置。现在许多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仍然遵循物理现象进行设置,按照力、电、声、光、热等方面设置实验项目和内容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许多理工科专业,但是在物理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并没有因专业不同而安排不同的物理实验,所开设实验项目基本相同,没有体现出为专业服务的思想,没有体现出专业的差异性,甚至有的专业和所开设的物理实验内容一点关联性都没有,因此,学生对物理实验更加提不起兴趣。另外,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与各个专业的沟通欠缺造成部分实验重复,理论与实践脱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是不利的。
(三)实验费用的投入不足。实验费用分为设备购置费、设备维护费及实验耗材费。在设备购置上,民办高校在学校成立之初一次性投入实验经费购置设备,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实验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设备存在损耗老化,平时的维修已经不能满足设备的损坏,能使用仪器数量在减少,亟需更新设备,但是学校投入更新设备的经费严重不足。随着国家大力提倡高校转型,积极向应用型高校进行转变,物理实验室也必须顺应形势,也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也要建设综合实验室,创新设计实验室,学校势必对物理实验室的发展投入实验经费,但是学校的重心偏向于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基础实验室的费用得不到保证。在设备维护和实验耗材损耗上的投入也不足,导致有些仪器部件得不到及时的更换,造成了损坏率居高不下。
(四)实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目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照葫芦画瓢”,没有一点创新意识。老师上课仍然是老套路,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操作,介绍完之后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告知学生如何记录数据,数据如何处理,有效数字如何保留,结果怎么表示等等。整个过程并没有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热情,谈不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
(一)实验教学内容的改进。针对目前物理实验内容设置的不合理性,需要重新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修订教学大纲。打破传统,突出应用,突出创新为主题。以理论教学为依靠,实验设置上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单到综合创新、层次化,体现出专业的差异性的新课程体系,减少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规模,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鼓励学生在创新设计实验中根据物理基本原理制作科技小作品,写科技小论文。
(二)更新教学理念。物理实验依托大学物理,都属于公共基础课,且与专业课的联系比较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导致对这门课的态度也比较消极,对物理实验提不起兴趣。针对这些现象更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想办法吸引学生来到物理实验室。勇于打破陈规,打破“照葫芦画瓢”模仿式教学模式[3]。增加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设置更多的综合性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科技制作,比如制作小车,小机器人等等。在教学方式上老师给出方向或者题目,学生自己利用实验室的计算机,仪器设备,相关工具进行设计,制作出产品。在研发的过程中实验老师全程跟进,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和老师一起探讨。
(三)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现行实验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实验老师的传统教学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为主,实验老师起到辅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学生物理无用论的思想,加强物理思想、物理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任课教师要多研究教学理论方法,结合不同的实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也要进行改变,利用物理仿真软件对一些物理实验进行电脑模拟,学生在仿真过程中就可以提前了解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为实物实验操作做好准备,从而解决一些物理实验抽象不易理解的困难,增加学生对物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现象的理解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学习途径。
(四)改革实验考核方式。一直以来,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都很简单。只要学生来做实验,实验完毕后交上实验报告,然后综合实验报告上的分数就基本能保证实验的及格,实验报告完成规范整齐,甚至还能得高分,这样的实验成绩评定是极不科学的,不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实验成绩,应该对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将物理实验的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实验项目环节分数,这部分为实验预习分数,实验操作分数,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数三项相加得到分数作为实验报告最终的分数;另外一部分的分数物理创新实验分数,这部分可以是学生的科技小制作的作品或者小论文,根据质量评定一个分数,最后将这两部分的分数按照一个恰当的比例进行折算得出最终的实验成绩。采用这种形式后,学生就必须亲自完成相关的实验项目得到相应的分数,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
四、结语。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必须以实验内容为载体,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从物理实验中获取物理学思想,培养学生系统化的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强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科学实验。在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新的问题,应该积极主动采取对应的措施,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应该及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2]刘鹏,纵榜峰.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铜仁学院学报,,7(4)。
[3]吴乃忠.创新用活物理实验教学[j].铜仁学院学报,,9。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物理实验现状的分析,比较国内外教学模式,针对我国大学物理实验具体现状,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最后成绩的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以具体实验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并且给出具体解决办法,通过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达到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评估模式。
一、概述。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带头学科之一,也是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新技术学科产生、成长、发展的基础和前导。大学物理实验是对理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理工科大学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个系统的实验训练,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开端。该课旨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训练,是后续课程的实验基础,是提高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起点。
二、国内外现状。
国外对于物理实验非常重视,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所以国外的大学物理实验在教学内容上,基本属于设计性实验,且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由学生选择实验题目,查阅资料,查找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再测量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大学物理实验课作为独立课程开设,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的重视也日益得到加强。无论从教学理念、实验内容还是教学形式、实验手段,都在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实验仪器进步以及教育部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室示范中心建设,使我国许多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整体水平提高较快,与发达国家大学的差距日益缩短。国内目前主流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讲解,学生做实验,再完成报告。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提高实验效率,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但却容易使学生养成课前不认真预习(甚至不预习),听老师讲完后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的习惯,所谓做实验就是测数据,至于实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根本不愿去思考;另一方面,老师对实验成绩的评定也主要是以数据或报告为主,缺乏对实验过程的评价,这也是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甚至为了成绩而去伪造数据的重要因素。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由于我校的现状特殊,每学期上课学生人数都很多,现在上课采取模式是,学生自由选课,老师负责固定的实验室,这样有利于仪器维护和维修,但因为学生不固定,老师没办法进行教学改革和学习效果跟踪。如果实验教学也可以和理论教学一样,让老师负责固定的教学班,并且带完这个教学班所有的实验,这样老师就可以认识每一个学生,也可以根据每堂课每个学生的表现,深入了解他们对大学物理实验这么课的认知程度,也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从而可以给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示波器调整与使用”这个实验中,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按照实验目的,让学生掌物示波器的基本调整方法、工作模式、掌物用示波器观察信号的方法以及示波器各功能和按钮。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都可以掌物,但是下课以后他们只会完成实验报告,过一度时间以后,就有可能忘记。因为示波器不光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各个专业实验方面也是常常涉及,所以如果跟班教学,老师可以细细观众每个孩子掌物情况,对于那些稍有欠缺的同学,在以后每次讲到关于示波器的实验中,重点提醒和指导,以达到巩固的目的,以便在以后的实验中熟练使用示波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步骤,最后学生按照固定模式和方式一步一步完成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再计算数据和误差分析。整个过程,学生都在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否则就有可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不了实验,这样的传统教学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了。采取跟班教学后,老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给出实验题目,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发挥同伴学习的效果;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给出实验现象,让他们进行正反方辩论;还可以翻转课堂,给出教学视频,课前通过教学视频自学,课堂提问解决问题,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和创新,在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可以从中发掘学生的才能,还可以为每年的大学物理实验竞赛提前选拔人才。例如,在“重力加速度测量”这个实验中,给出设计要求:要求重力加速度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0.5%,即/g0.5%,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查询资料,确定出实验方法,推导出测量需要的公式,然后根据提供的测量工具进行仪器选择和比较。最后给出一套完整的测量方法,并且验证所采取的方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又该怎么改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不仅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设计测量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比如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单摆法、复摆法、自由落体法等,在我们的.实验中用的哪种方法,为什么;仪器选择也可以讨论,钢卷尺,钢直尺等,每一种仪器也有多种最小分度值的,我们究竟该选择哪种仪器。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发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优势,互相促进。又比如在“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这个实验中,无论老师如何细心耐心讲解,最后在仪器调整过程中,很多同学还是花很多时间才能找到标尺的像,这样课堂时间也不够,很多同学都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最后就变成恶性循环,编数据,抄数据。鉴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事先录制一个简短视频,把调整仪器的方法、要点,步骤等,以及如果某一步未调好,可能出现的现象等,都一一反应在视频中。学生课前预习时,除了预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观看视频,这样在课堂,学生调节仪器的过程时,对仪器调节已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在实际操作中,才可以做的又快又准。
(三)多元化的评估模式。
传统教学之后就是期末考试,我们的实验教学现有考试模式就是笔试和操作。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之后,我们与之对应的就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估模式。除了笔试和操作,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给出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如第一学期结束时,由于学生还处在从高中学习过度到大学学习的过程,老师可以给出一个新的实验题目,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完成一份完整的报告,包括原理、方法、步骤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写出本学期的学习心得体会;也可以让学生写调研报告,对教学的改革建议。第二学期结束时,学生已经适应大学学习,也已经掌物了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所以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老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可以给出一个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通过现象判断对错,并且给出理由以及相关报告,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进行创新实验,从实验方法、原理、仪器改进和实验构建等方面给出完整的报告,老师再从中选择一些可行的方案,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创新和改革。以上方案并不是孤立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多种评估方式结合使用。
四、结束语。
科学实验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人们认识自然、开拓和探索新的科技领域中,实验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式。作为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形式的物理学,其形成和发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由此可见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通过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最后成绩评估的改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样可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老师也不再墨守成规按照老规矩教学,而是可以接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专长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庄建,青莉,黄玉霖.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西南交大出版社,2010.
[2]韩忠,黄佳木,何光宏.哈佛大学物理实验室考察与我国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
[4]彭宏,苑耕玉,张礼霞.国内外物理实验的教学比较研究[j].创新教育,2015(13).
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为加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物理课程的建设,推进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的特点,谈谈这几年大学物理教学的体会和对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探索,提出了六条建议。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门学科。物理学对人类生活和科技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学科,是理工科各大学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之一。该门课程既可以为后期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石,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当前国内大学物理教学状况:(1)很多大学正在不断地缩减大学物理教学的课时,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大学物理除了对于教材内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之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索和传授当代物理学科的最先进成果,以及引导学生对物理的思考和探索;(2)很多学生甚至教师本身对物理的认识不够,觉得大学物理与实际生活结合的不紧密,用处不是很大;(3)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缺少兴趣,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抱着畏惧的心态;(4)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对先进物理知识的了解和缺乏实践经验;(5)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不足,国内很多大学的物理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缺乏引导和互动,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6)我国国内的很多民办高校,学生入学门槛比较低,学生缺乏自信。针对当前国内大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观点,以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推动民办高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一、讲授物理学史。
任何定理定律的发现过程都是曲折的,都可以说是科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物理发展史的讲授,让学生懂得任何定理、定律的发现都来之不易,也只有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人才能攀上科学的高峰。激励学生刻苦钻研,不怕艰难,勇于探索。比如说在讲到“动量定理的应用”时,可以介绍如下物理学史:14世纪末,中国明代有一位木匠叫万虎,在几个徒弟的帮助下,造了一只“飞天椅”,万虎让人把它绑在椅子上,并点着火箭,但不幸的是,火箭点完后,他坠地身亡,世界公认万虎是“真正的航天始祖”,20世纪60年代,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虎山”,以纪念这位勇士。比如在介绍磁场时,可以介绍奥斯特,他在一次给学生上课时,无意间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法拉第在评论奥斯特的实验时说:“它突然打开了科学领域中一扇黑暗的大门”。法拉第也因此深受启发,他深信自然力的统一,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比如说在教授光电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时,可以介绍人们对光的认识的发展阶段。早期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争执,后在诸多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光的波动理论学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世纪中期,麦克斯韦和赫兹找到了光和电磁波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光的电磁理论基础。但在光电效应等实验中,电磁说又遇到了困难。19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崭新内涵的微粒学说。自此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又迈进了一大步,承认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介绍这些物理曲折的发展过程,可以让学生更热爱物理,热爱科学。对科学家充满敬佩,对科学充满尊重之情。通过讲授物理学史,提高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授角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播放芭蕾舞运动员跳芭蕾舞的影片,后提问: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手脚尽量伸展开,当手脚并拢后为什么转速会增加?观看跳水运动员跳水过程的影片,后提问:跳水运动员为什么在空中的时候双手抱漆尽量蜷缩,快要入水的时候手脚又要舒展开?比如在讲系统内力和外力时,内力为系统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外力为外界各质点对系统内质点作用的力。介绍完概念后,可以问一个问题:“重力是属于系统内力还是外力”,很多概念理解不深刻的同学便会回答:“内力”或者“外力”。这个时候,再告诉他们重力是系统内力还是外力,主要取决于系统,不能离开系统而盲目判断重力是内力或者外力?则会让同学们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说在讲授光电效应内容时,介绍完概念后可提问:“怎么能证明在光照条件下金属表面有电子逸出呢?”学生就会开动大脑思考,在已有的高中知识的基础上,他们马上就会想到验电器,接下去教师可演示实验或者播放动画进行实验模拟,让非常抽象的概念一下子生动具体起来。把同学说带入教学环节,接下去演示光电效应实验。比如在讲授磁场的高斯定理时,问:通过闭合曲面的磁通量为多少?学生可能无法一下子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进行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磁通量的定义(通过某个面的磁感线的数目);(2)磁感线的特点:磁感线是无头无尾的闭合曲线(此时最好结合多媒体资源,放映一些磁感线穿过闭合曲面的图片);(3)磁感线正负值问题或者对于闭合曲面正法向单位矢量的规定:曲面上某电的法线矢量的方向是垂直指向曲面外侧的。通过以上问题的`分解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到结论:穿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磁通量必为零。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探讨、动脑思考;通过问题式的引导,也提高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理论联系实际。
例如,在讲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动量时,可以举同学们最爱的溜冰运动为例,两个人静止地站在溜冰场上(假设溜冰场地面绝对光滑),两人互相推了一下,一个人的动量向前,一个人的动量向后,大小相等,故质点系的合动量为零,同时也可以启发同学思考,那么两个人互相推后,质点系的总动能呢?来帮助同学区分动量和动能之间的区别。在讲授光的干涉后,举阳光下的肥皂泡的例子,光入射到肥皂膜的上下表面,在肥皂膜上下表面反射的反射光进行干涉的结果。在讲到“平均冲力”概念时,可以举飞机与鸟相撞的新闻,一架以3.0×102m/s的速率水平飞行的飞机,与一只身长l=0.2m,质量为0.5kg的飞鸟相撞,设碰撞后飞鸟的尸体与飞机具有同样的速度,而原来飞鸟的速率甚小,可以忽略不计,碰撞时间用飞鸟身长除以飞机速率来估算,那么这只鸟对飞机的平均冲力可达2.25×105n,相当于一个22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通过具体的数据,同学们不禁会感叹原来鸟对飞机的平均冲力如此之大,对飞机飞行时怕与鸟相撞不再感到不可理解。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对平均冲力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在介绍“纵波和横波”的时候可以介绍下地震波。地震是一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大自然现象,讲授地震波的形成过程,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是非常重要和有用的。在热学教学中讲述致冷机和致冷系数时,可以举空调的例子,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们感受到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讲授薄膜干涉的时候,可以举照相机的表面涂上一层薄膜的例子,使入射光在薄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反射光相互干涉抵消,从而增加透射光。很多镜片上涂上一层薄膜的原因也是如此。介绍“增透膜”和“增反膜”。此时可以与当前的热点问题“薄膜太阳能电池”结合讲授薄膜在工程与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在介绍电容器的充放电后,一定要介绍静电除尘、静电分离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工程应用、工业生产紧密联系。很多教师往往是任务式地完成教学,把物理概念介绍完,举例,练习习题,却不介绍物理在当今社会的具体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是不对的,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物理应用的地方不多,与生活和生产联系不大。”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flash动画,ppt,影视对物理教学中抽象、复杂的知识和过程进行辅助教学,反复播放过程的模拟,达到了图、文、声、像并用的情景教学效果,把很多抽象的物理过程清楚、逼真、形象地模拟出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在形成表象过程所遇到的困难,丰富思维素材。把复杂、抽象难懂的物理现象借助多媒体的教学资源变成简单、具体形象的图、文、声像表达出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提高教学效率。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资源,比如在讲授力学速度这个概念时,速度的方向与在时的极限方向一致,这个表达很抽象,这个时候采用flash动画播放时间越来越小时,速度的方向趋于与一致,与轨道相切,虽然没办法完全表达出趋于0的画面,但是很接近,同学们对这个概念的把握已经深入很多了。再比如讲授到角动量守恒定律时,播放跳芭蕾舞的过程和跳水运动员跳水的过程,不仅可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这个过程角动量守恒,转动惯量和角速度的变化情况。在讲授简谐振动时,用flash模拟播放旋转矢量,使得旋转矢量这个抽象的概念通过动画的播放模拟,让同学们可以非常形象地了解到它的概念和特征。形象地看到旋转矢量的运动情况―――作圆周运动,旋转矢量末端投影的运动情况―――作简谐振动。大脑对图形的印象是最深的,通过动画的播放让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深入。
演示实验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教学辅助,主要是任课教师来演示,学生来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的表演示范性实验。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课前要先演示,想好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实验现象和要提问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讨教师提出来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物理定律,逐渐引导学生进入物理世界。比如在讲授光的圆孔衍射、单缝时,可以自制实验道具,通过简单的实验道具演示,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刻。比如,光的偏振性问题,学生对这个概念完全抽象,通过演示实验:光分别通过一片偏振片,两片偏振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非常清楚地了解到了光的偏振性。比如驻波,平时生活中对驻波接触的比较少,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地了解到什么是驻波,驻波的特点,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驻波,以及驻波的节点、波腹的概念。再比如说在讲到拍这个概念,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如果用演示实验演示一下,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理解地更加深刻。通过演示实验,不使学生手、眼、脑并用,还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物理概念、物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六、开展物理竞赛。
由于国内很多民办高校的入学门槛比较低,学生的基础水平比较差,学生本身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对物理学习充满了畏惧心理。物理教学在国内很多名办高校效果都不如意。通过开展物理竞赛,让学生重拾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活动期间可以让学生自主研究、探讨,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笔者所在的民办高校自开展了物理竞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开展物理竞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竞赛可以分成初赛、决赛、附加赛等多轮环节,由易到难;(2)物理竞赛内容覆盖面要广,涉及到各个专业各个领域的知识;(3)参赛人员的覆盖面一定要广,这样才能起到推动整个物理教学的作用;(4)比赛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可以分为选答环节、必答环节、抢答环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5)竞赛题目的形式要多样,可以有课内的和课外的,课内的内容覆盖到力、热、光、电、磁、原子物理、近代物理,课外的内容覆盖到生活常识、生活百科、生物,医学等;可以有理论计算的,动手实验的题目。在开展物理竞赛的同时推动物理竞赛题库的建设,同时建立一支物理竞赛导师队伍;(6)奖品和奖励的设置也不可缺少。
七、结语。
我国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还处于发展和摸索阶段,为了让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与工程应用结合得更加紧密,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笔者相信,如果在上述几个方面都做得日臻完善了,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肯定会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文好.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大学物理实验,(2).。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药理学不仅是药学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新药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执业药师已成为零售药店的“标配”,而药理学是执业药师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具有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1]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单一,以验证实验居多,学生多是被动接受,对实验内容没有兴趣。为了更好地与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对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进行一些改革。
1.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在建立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按照课前学生预习,老师课堂讲解实验内容并示教,学生按实验内容操作,写实验报告上交,老师批改实验报告顺序进行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统一但古板,缺乏创新性,造成学生实验前不愿预习、教师讲解时不愿听讲、实验时不愿动手、课后不总结思考等问题。由此可见,要使实验教学走上正轨,与理论教学相呼应,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工具,必须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使验证性实验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我们换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根据所学理论知识,推测实验结果,并加以实施验证。同时还要对实验步骤加以理论说明,即阐明实验原理。上课前,老师不再讲解实验步骤,随机指定学生进行简单讲解。老师在学生讲解后组织学生讨论、总结。这样的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增加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适时引导他们设计自己的实验教学内容。这就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创造性、科学思维和独立操作意识。[2]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时安排和实验条件,给出一些实验题目。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题目,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课堂讨论最后确定实验具体内容。由学生准备好实验用品和实验器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这样的实验过程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使学生逐步掌握药理学的实验方法,调动实验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突出药学专业特点,与临床案例结合。
药学专业接触的都是药品,包括药物的'作用机理、应用、不良反应等,这些都是成熟的知识。但教材中学习的药物与实际应用的药物还有较大差异,有些药物已经淘汰不用,而很多临床效果好的新药还没有编入教材,使得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差较大。比如,药理学中虽然学习了抗菌药物,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很难将这些药物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实验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及解救以注射过量的链霉素使之产生急性毒性的小鼠,观察氯化钙对抗链霉素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但仅仅通过这个实验无法使学生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充分理解。老师可以结合临床案例讲解如何辨别细菌与病毒感染、抗菌药物合理选择、耐药情况评估、多重耐菌株感染的治疗等,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调动其学习药理学的积极性。
我院针对药理学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保证了教学的质量。但是教学改革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发展和完善药理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洪海,朱狄峰,楼剑书,等.基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
[2]徐冰.浅议如何加强药理学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07,(41).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论文
想要实现通信专业实验课程优化这一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高校实验设备的投入,其次要完善通信电子专业的教学大纲,将课程中陈旧教学内容、不符合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删除,重复性较强但教学目的不突出的实验项目删除,增加与当前社会需求相符的教学内容与实验项目,以此能够提升通信电子专业实验项目的质量,应有所选择的删减验证性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融合教学、科研以及毕业设计等模块,以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及创新精神。
2.2科学合理安排实验项目。
以实践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就要明确教学过程中实验项目的教育意义。针对学生必须要做的实验项目来说,在选择上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典型性,以此才能为学生提供与时代需求想匹配的学习内容,同时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能力;针对学生可选择的实验项目来说,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情况,以此来设置与其相符合的实验项目,以此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电子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应建立在优化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社会整体需求相适应。同时也要注重硬件设备的投入量,只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才能满足通信电子专业实验需求,从而才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现实践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讨论文
摘要:遗传学实验课是大学生物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实验课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才的培养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比以前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科学实验是认识世界最重要手段,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高水平实验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效载体。
突出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遗传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即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基础科学,对动植物、微生物育种和医药等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遗传学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分支已经延伸到了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由此产生了基因工程、医学遗传学、植物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免疫遗传学等分支学科[1]。
随着遗传学的迅猛发展,遗传学的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越来越为重要的位置。
遗传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遗传学实验内容的创新和方法的改革,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同其它生物学实验教学一样,面临着许多的困境,比如在实验内容上,验证和检验的目的多,探索性项目少。
教师主导多,学生自主少;规定实验多,自选空间小;班级同步上课多,有效针对和自主开放的少;前沿学科教授参与少,深层次指导不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2]。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实验课大都附属于理论教学。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验学习的思想,所以学生常常对实验课敷衍了事。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是掌握和创新知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途径。
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教学体系的两个方面[3,4]。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首要举措。
在遗传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课上,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重复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结果和撰写实验报告,而对于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方法的关键,如何分析实验结果中的一些异常不是很关注。
掌握遗传学实验技术是遗传学实验的重要目标,但简单的让学生照着葫芦画瓢,重复实验过程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耐心,综合分析能力,合作精神等品质也是实验教学的目标之一。
因此,实验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多提问题,通过质疑、判断和争论,更好的主动参与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遗传分析和掌握相关实验技术。
在遗传学实验课时有限的前提下,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提高实验技能越发显得重要。
作为一门传统的生物学实验课程,遗传学实验课的可取之处是内容广泛,技术成熟,操作规范,结果可靠。
而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内容重复,技术陈旧,深度不够,缺乏分析。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验证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例如果蝇的单因子遗传和伴性遗传,链孢酶的分离和交换,细菌的转导等;二是与遗传学有关的实验技术,例如,生物杂交(植物杂交,细菌杂交等)和dna的操作技术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多种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利用分子手段对遗传基础以及遗传性状进行直接分析已经成为可能。
为了提高学生对学科发展迅速的适应,提高学生在分子研究中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们在遗传学实验项目的选择上,开设的实验项目本着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实验两大块并重的思想,除了开设“细胞分裂、染色体结构及数目变异的鉴定、染色体核型分析”等传统遗传学实验项目,增加了“dna提取和检测,分子标记”等分子水平的实验项目。
在遗传学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高开放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比重,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实验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在原来普通遗传学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考虑设计出可以把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综合到一起的大实验,使得目前的遗传学实验更能体现现代生物学的特色,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现有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去选择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法的优化。
几年来,我们开设的设计性实验有“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的辅助育种实验”和“植物基因分离和载体构建”等,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1)增加探索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遗传学实验当中有很多为验证遗传学规律的,不仅需要时间长,而且需要有相当大的统计数字,比如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实验,我们可以不告诉学生符合哪一条遗传学规律,不是让学生验证遗传学规律,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提高他们对实验的主动性。
(2)重视对预习报告以及实验记录。
预习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前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
实验原理的阐述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的总体设计、操作方法进行透彻的了解,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写作表达能力,同时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实验成绩评定时,预习报告占有一定的比重。
另外,我们还应该教导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实验记录习惯,便于对结果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提高他们的科研素养。
(3)考虑结合本学院的实际科研特色,开设一些与学院科研相关的实验项目。
授课过程中,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学院科研情况简单讲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例如,“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的辅助育种实验”,以水稻自交群体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
这个实验的材料就是由学院一个长期从事水稻育种的老师提供。
(4)完善评价体系。
一个好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评价体系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细节做得好可以加分,如实验设计上具有新意,提出不同于教科书且具有可行性的实验方法;结果分析中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实验中一些问题能进行合理性分析。
4.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ernestboyer博士在《学术的反思》一文中指出:“教学是教育和塑造未来的学者,优秀教师能营造一个氛围,激励主动而非被动式的学习,鼓励学生成为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者,在大学学习结束后,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改变学生对实验课认识不足的思想观念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实验内容的创新和方法的改革,是当今实验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5]。
对此,可采取由院系、教研室组织实验教师和主讲教师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定期举办讲座和开展观摩研讨活动,激发和开拓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由于实验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验、研究和独立工作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系统而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及时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实验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动态。
通过讲座和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可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和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教学中的宗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验教学永远追求的目标。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尽量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创造条件,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基础上,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3]姜艳萍.实验教学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实验研究与探索,,20(5):9-11。
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民办高校是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文结合学生的特点,从大学物理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探讨民办高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些观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以及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科”[1]。大学物理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理工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2]物理学对当今乃至未来人类的科技发展和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密切的联系,上到火箭上天,下到石油钻探,大到探索宇宙的秘密,小到电脑芯片[3],都离不开物理学。学习大学物理首先要让学生系统地打好物理学基础,然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4],再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民办高校是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成果,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办高校学生的高考成绩比重点本科学生的成绩要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与重点本科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等,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各专业课学时增多,大学物理学时被一再地缩减,这样一来,使得本来学生基础就弱的矛盾更加突出。重点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也就不再适用于民办高校的学生。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科学研究型、教学研究型的人才[5],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由于学生的现状和培养目标不同,为了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物理课程的实效性,我们要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做出一系列的改革,下面就针对大学物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课程设置。
(一)大学物理与高等数学的课程设置。
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物理课程与初、高中物理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利用高等数学[5]里的空间解析几何(向量的运算)、微分和积分以及常微分方程等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由高中的个别现象到大学的普遍现象(限制条件由不变到变化),因此高校学生应该先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然后再进行大学物理理论课程的学习,但有些高等院校在开设大学物理理论课程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6],把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放在同一学期开设,学生没能够掌握后续课程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物理课上一遇到数学问题就头疼,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我认为高等数学应开设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前一学期,同时,我们物理教师在备课时也要选用一些应用数学运算简单的并且比较有代表性的物理实际问题,避免学生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数学运算上,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大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实验的课程设置。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理工科各高校独立开始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虽然他是独立设课的,但与大学物理理论课也是有必然联系的,验证大学物理理论课上的定理定律的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而有的学校在上物理实验课时理论课还没有开设,比如有的高校在实验课上开设“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这个实验时,学生理论课还没有学习到刚体这一章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习时就会很吃力,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高校应该让大学物理任课教师既要讲授大学物理理论课程又要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将大学物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合理安排,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物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教学的紧密结合。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我们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提倡全部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提倡扬长避短合理使用包括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黑板、肢体语言等多种教学媒体,以打造最佳教学效果。根据民办高校学生排斥传统教育模式,喜欢动手不善理论,思维活跃但缺韧性,渴望成功但缺耐心,自信不足易于放弃的特点,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下面几种教学方法更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
(一)启发诱导法。
比如在讲刚体对定轴的角动量时,我们可以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质点的角动量,而刚体是由无数的质点组成的,刚体对定轴的角动量就是对每一个质点的角动量累加求和,通过这种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二)实验演示法。
对讲授电磁感应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观察实验现象:1.金属棒切割磁感线,闭合回路产生电流;2.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在回路中也会有电流产生.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在导体回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样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很直观,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三)实物引导法。
在讲定轴转动时,为了形象引入力矩的概念,可以通过教室的门进行演示,让学生用不同的力作用在门的不同位置,让学生亲自体验到作用的效果是不同的,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四)理论联系实际法。
比如在讲授实心导体电荷分布时,会引入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和尖端放电的实例;在讲授空腔导体时,会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实力:工人为什么能在高压条件下带电作业,汽车为什么要安装天线等。我们这样转型期间的民办高校更应该多采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民办高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教育概念,他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时期产生的新生事物,随着高校扩招他像一轮朝阳在中华大地冉冉升起,他是振兴中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的重大举措。特别是在民办高校转入应用型本科院校期间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很多新办的民办高校来说任重而道远,作为从事大学物理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多管齐下、转变观念、大胆尝试,才能使改革大踏步前进,为培养出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新世纪人才探索新路子,笔者仅针对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粗浅的谈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马文蔚.物理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j].物理与工程,.
[3]程守珠.普通物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桂英,彭振生.大学物理课程专业分层次教学初探[j].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文集,.
[6]李艳红.大学物理课程与中学物理课程的衔接研究[j].河南大学硕士论文,.
[7]张贵清.工科大学物理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咨询,,3:179.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论文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以及加强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是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从学生那里得到的反馈信息,谈几点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构想。
如何调动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兴趣,首先要从根本上着手。大学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是有区别而又密不可分的。有时理论走在了实验的前面,通过实验来证实理论的正确性;有时实验走在了理论的前面,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现象,进而形成理论定理定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从根源上着手,从实验的历史背景做简洁的介绍,比如,物理学中哪个物理学家第一次做了这个实验、期间遇到了哪些困难、初期得到了什么结果、后来哪些物理学家对该实验做了修正、最终得到了我们书本上以该物理学家命名的定理,以及该实验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应用。老师在讲授实验之前应该简明扼要的把该实验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实验背后的物理学家小故事介绍一下,这样学生首先对该实验有个初步的认识,也会引起学生想自己动手证实一下这个实验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物理学家的名人小故事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作用。此外,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是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是分开的,可以把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带到实验室去讲授,老师讲授完理论的.基本原理后学生开始做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主,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应该作为指导,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实验完成后,处理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后,让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做一个简短总结,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2.2灵活的实验考核机制。
实验报告不应该是实验考核的唯一标准。目前的实验报告是统一印刷制订的,学生的实验报告也是千篇一律。笔者在批改实验报告过程中,发现实验数据有雷同的成分,至于某些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实验的原理、操作、数据分析就不得而知。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来避免该问题的产生,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每次实验中对组员中的成员进行分工,负责实验过程中的某项事情,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此外,鼓励学生自制实验仪器来完成要做的实验,用最简单的实验仪器来验证大学物理中的定理定律。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自己动手自制实验仪器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学生在学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枯燥,学习效率也能提高。对于这部分学生,考核机制应区别对待和加以鼓励。实验竞赛也是一条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产生浓厚兴趣的有效途径。笔者了解到每年不同省份的学校都会举行大学物理方面的实验竞赛。参加这种比赛的经历对学生在以后的继续深造中会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了解到实验物理学的初步认知,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目前,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实验创新项目的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在积极的参与其中。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能促进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的目的是为国家建设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然而创新是需要有基础的,大学期间的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抛开基础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学校的实验创新项目,比如,一些与大学物理实验相关的简单的app开发应用、适用型的专利申请、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项目。创新项目的参与过程不仅能让学生灵活运用之前学到的实验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对困难问题的挑战和问题解决思路的培养。此外,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项目的主要承担着,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只作为指导者。
3结论。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应该是灵活的、开放式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教师作为指导者应该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为主要目标。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在大学中最先接触的最基础的实验,它是让学生从之前的理论认知走向对物理本质的探索的重要的一条环节,也是学生在之后大学学期期间参与科技实验创新的基础,最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在科学领域继续探索基本物理学规律的必须的经历。因此,目前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亟待改革和创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永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对大学化学实验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进行了概述,论述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创新能力、实验设计创新能力以及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思维创新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大学化学实验如何根据上述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多样化教学模式分别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的动手创新能力、实验设计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的实验思维创新能力等,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化学实验;创新人才;教学改革。
作为高等教育,大学阶段的教育相比中小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大学化学实验作为基础性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需要教师立足于培养创新人才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从而促进学生在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创新、实验设计创新以及化学思维能力方面有创新性的发展,促进当代大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创新性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首要方面就是检验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大学的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教师予以重视。教师在大学化学实验方面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表现在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实验的动手创新能力,提供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人才的实践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设计创新能力。
学生的实验设计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在化学实验方面创新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学生的化学实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教师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方面,是与化学实验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息息相关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设计化学实验方面予以重视。
(三)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思维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最终来讲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等,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创新,如何有效进行创新是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创新人才的重点之一。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思维创新能力是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最高目标。
二、在大学化学实验中培养创新人才的措施。
在明确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后,教师就要根据这些具体的教学方面设计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
(一)转变教学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参与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创新能力,需要教师明确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位置,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自主参与,积极动手,将各种实验的原理、实验注意事项以及不同实验条件带来实验结果之间的区分等内容与具体的化学实验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动手能力。例如,化学键以及化学能的释放等化学实验内容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预习,并生成问题,在课堂实验过程中予以动手实验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创新能力。
共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关键词:大学化学论文。
(二)丰富教学内容,在化学实验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教学内容的丰富是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设计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师在化学实验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面进行创新。例如,在电解质溶液的设计以及评定实验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的特点,并让学生创新选择不同的溶液进行对比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实验,从而尝试降低实验误差,或者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得到一些新的实验设计研究成果等。
(三)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中思维创新深度。
多样化教学模式,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指教师要积极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等,让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教学模式环境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能够不断迸发出探究创新的火花,促进学生化学思维深度的不断深化发展以及思维宽度的广化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实验创新或者实验验证的命题,让学生自由结组开展实验的设计、安排以及动手操作,自己解决实验中面临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综上所述,大学化学实验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于课程基础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明确大学化学实验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教师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思维,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大学化学实验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2]王明艳,马卫兴,钱保华,等.高等院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及实践[j].甘肃科技,(21).
高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物理学科是自然学科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的很多知识和定律都是通过实验来呈现的,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的理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能力,整理组合仪器的能力,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处理数据、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首先,教师要在物理实验操作之初就要告诉学生观察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就是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让学生每次实验注意观察,然后回答问题或发表见解,最后由教师评价、纠正。而观察内容的解析则是需要一定的引导的,要想使学生能通过操作的过程和现象看到本质,一下子抓住主要的东西,我们在教学中可采取分阶段的办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1.知道观察阶段。
也就是观察什么,观察的重点应该是什么,要提醒学生不要被一些表象化的东西所吸引或者干扰,要明确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初二物理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好导学案,为学生设计观察提纲,例如测量平均速度。
2.自觉观察阶段。
随着物理教学的深入,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中对实验的要求,自己写出实验提纲,教师检查并纠正,同时提出一些学生易忽视思考的问题,如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在此阶段学生常会出现实验失败,观察不全面等现象,都应该允许学生再做。观察要舍得花时间,适当适时的总结指导,多鼓励学生。
3.观察力的发展阶段。
进入初三,物理学习要求学生逐步摆脱观察提纲独立运用思维活动进行有效的观察,教师结合教材实际提出各种各样的研究课题。
通过三阶段的培养训练,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识别仪器且正确使用的能力。
物理实验是需要物理仪器作为支撑的,而不同的实验应用的实验仪器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在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识别实验仪器且能够正确使用,这是实验能够成功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说要注意下面三个方面:(1)待测物理量不能超过仪器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损坏仪器。如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就不能用体温计来测;要测3节干电池串联后的电压,电压表的量程就不能选0-3v.(2)仪器的精确度要符合实验要求。如要测量硬币的直径就不能用分度值太大的刻度尺。(3)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使用天平测质量时,要掌握调平衡的方法,要知道天平的左右盘各放什么等等。此外,使用仪器前还要会调零,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然后再进行正确的操作使用、读数以及正确记录测量值等。
三、整理组合仪器的能力。
这种能力要求学生能把仪器正确的放置、安装、连接,这样才能正确地进行实验。实验后还要能把仪器恢复成原状。对于有些实验,如电学实验,仪器放置不当会导致连线复杂、操作麻烦、导线交叉杂乱、检查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可在实验前根据要求画好的电路图,再按有关(如正负极)的顺序连接,就显得容易了。教师也可以在理论教学完成后给学生做实验示范,再鼓励学生独立去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保证实验成功。
四、处理数据、归纳总结的能力。
处理数据和归纳结论时,教师应教会学生以下方法:(1)比较分析法,对数据或现象进行纵向和横向观察比较,再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如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2)公式法,把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结果后进行概括得出结论,如伏安法测电阻。(3)图像法,建立坐标系,描点、绘图、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一般规律,如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这个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求比较高,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能认识研究的问题,找出理论依据,根据现有器材合理设计实验,进行测量,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
除了上述内容外,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任重道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对教师而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求,才能有好效果:
1.思想上要重视,要深刻认识实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做好平时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如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实验。
3.成立课外实验小组,进行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兴趣。
4.把实验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讨性的实验,先探讨交流再总结规律。
5.建立必要的评估考察制度,如练习、考试、实验操作比赛等,这些都是督促和逐渐培养学生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手段。
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物理实验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对于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广大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郝贵有。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环节[j].科技资讯,2006(2).
[3]刘瑞芬。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
[4]朱正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
文章探讨了创业人才型培养的要求,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逐步构建学生主导,以多维分层课程体系为核心、实验教学平台为支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创新创业大赛为拓展,面向学生自主、创新和开放学习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
创业型;人才培养;大学物理实验。
高等教育的教育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最重要的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我国现阶段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作为时代的口号,预示着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急迫。《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创新素质的人才的培养是法律规定的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1]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如果进行科学的课程改革将会很好的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和实践服务。
1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创业型人才的内涵可分为创业意识和精神、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具体包括:机会意识、企业家精神、坚强的毅力、强烈的责任感、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学习意识、管理能力、实践能力、整合资源能力、承受风险能力等创业者综合素养。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大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上的创新和运用,在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基础上,具备把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知本形态”和物质财富的能力[2]。
2大学物理实验的特点。
大学物理实验除了具备一般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特点,还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独立性:说独立性或自主性是物理实验特征最显著的一条。独立性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自我实现、创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力和习惯,从而使学生的个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高度关注学生主体的需求、动机和兴趣。学生能有目的地学习,能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能有选择地、独创性地学习,能在学习进行中自我调控。因此,学生进行了独立的、有选择权的自我监控的学习实践锻炼。问题性:大学物理实验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教师主要围绕问题提供相关信息和实验条件,这是一门围绕选题和解决问题的课程。探究性:在实验中,同学们不仅要检验已有的实验内容,还要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并积极的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个发现问题,表达观点,形成结论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能力。开放性:首先实验的可以给定一系列实验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兴趣选题;其次,实验的时间可以在工作日内根据自己的学习安排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另外实验的方式也是开放的,学生可以个人进行实验,也可以团队进行实验;最后实验的结果可以以实验报告、论文,也可以是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表示。实践性:这是是大学物理实验的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为了实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实践任务,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搜索整理信息没和教师进行必要的研讨,并将它们运用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样不仅学会了间接经验也锻炼得到了直接经验,这是一个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过程,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大有好处。创新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很好的锻炼到自己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因为,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反复的试验和观察,处理数据,分析结论,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还有可能产生新的方法、技术或工艺。
为了更好的培养创业型人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包括课程体系、平台搭建、拓宽渠道等。
3.1开放式多维分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
把各专业的专业课程作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将物理实验课程进行分层次、分专业的形式面向全校各年级不同专业开放。这些课程考虑到学生专业、年级、兴趣等因素,具有多维性,将充实物理实验基础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并使得物理实验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之一。开放式多维分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有以下优点:a.学生通过创新类选修课获得适当的学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b.有利于充分运用实验条件,避免学生的.上课时间、课时和实验仪器冲突和矛盾;c.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课程,提高学习效果;d.上选修课的实验教师在教学工作量上可以得到保证,提高教师的积极性;e.有利于教师对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掌握。
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平台,我们的实验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全面向学生开放,本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笔记本电脑、ipd、pc等终端设备,按照规定输入信息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将得到教师更好的监控,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教学效果。并且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的需要开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3.3完善研究创新型实验条件。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建设,已经把开设适当的创新型实验作为了一项任务。例如复旦大学的一项关于大学物理实验的学生调查就表明:学生一致认同,创新型实验比传统的比较新=型实验更能让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得到锻炼。因为创新型实验需要自己设计、探索并得出自己的观点,没有标准答案,学生需要大量的尝试,而这些恰恰能激发我们的求真欲望,让学习过程不再被动,这也是独立思考能力发展的土壤。这些创新实验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分类,针对不同专业、兴趣、特长和学龄设置;第二,科学与趣味结合;第三,保证实验条件。
在麻省理工大学,他们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和孵化的体系,他们把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融入到教学、科研的全过程中,因此他们能培养出具有以知识创新能力的高端创业人才。大学物理实验是一个实践、创新、探索为一体的学习过程和平台,开设一些拓展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实验课程和实验室,可以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拓宽路径。
3.5以学生竞赛和科研项目拓展物理实验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外延。
在规定的课程体系之外,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可以支持和鼓励有兴趣且学有余力、实践创新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组织有经验和责任心的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成果。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深化实验教学的内涵,检验实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还可以一部分学生得到教师的精心培养,并对其它同学带来联动效应,营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孙世志,研究性物理实验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8.
[2]郁震,陈颖辉,高伟.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j].中国青年科技,(1).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优化策略论文
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第一个环节,其导入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教学的展开.为此,教师必须具体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就投入到物理知识学习中,调动学习兴趣.这时,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可借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物品来导入新课.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5节“升华与凝华”知识的时候,笔者将一旧白炽灯泡带入教室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思考“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变成黑色?”而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升华与凝华的概念,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如讲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回想凸透镜出现的两种现象:一放大物体;二在太阳下可以聚集光燃烧纸片,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凸透镜于不同情况下,其成像是不同的,到底是为什么?其中有什么规律吗?”问题抛出来后,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大大的激发,探究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上课态度也异常认真了.
二、自制生活道具,活跃氛围。
就初中生而言,学习物理的时间并不长,对物理现象多半会比较好奇.这时,教师若能调动其兴趣,学生势必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整个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活跃.生活中,一个纸杯、一张纸、一块磁铁,均能变成物理实验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开展物理实验,演示物理现象,学生会感到更亲切,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从而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遥不可及的,并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主动参与物理课堂.如学习“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的时候,笔者就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乒乓球向学生演示物理的沉浮条件.学生普遍都知道若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它就会浮起来的.但是,在此次实验中,笔者带了三个兵乓球:一个原装的,用于演示物体上浮到漂浮;一个注入了适量水之后,再将其封闭,用于演示悬浮情况;而第三个则注入足量的水,用于演示下沉实验.这一过程中,学生亲眼见到了乒乓球的沉与浮,既眼见为实,又非常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笔者让学生自己掂量兵乓球的重量,进而引出“物体沉浮,是由物体所承受的浮力与物体所受重力所决定的”的知识点.
三、展开生活实践,掌握新知。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实践活动,通过实验来掌握新知.如“练习电能表读数”实验时,为了更贴近生活,笔者就组织学生设计一表格,并利用双休时间,从8:00~21:00点,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自家电能表计数,进而算出其每小时的耗电量,后绘制出一张有关耗电量时间变化图.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了电表读数的方法,还训练了学生画图、实验与操作的能力.又如练习“测量物体质量”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预估一下一个文具盒、一本物理课文的质量,后引导学生利用天平准确测量,从而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天平,又培养了学生的预估能力.想必,这些实验的进行,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其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也吻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课程教学理念.
四、深入现实生活,学以致用。
课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大千世界的奇妙多彩,而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集合了哲学、科学与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其知识不仅源于生活,而且又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在学习中,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与价值,才能让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如学习苏教版八(下)第八章第3节内容“摩擦力”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解说生活中关于摩擦的现象,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该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购买鞋子的时候,注意鞋底的波纹,了解其鞋底是否有较高的摩擦力;是否能够在下雨天、下雪天不滑倒等.又如,将学生比较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自行车运行中的摩擦力是个怎样的过程,从而在实践中巩固新知.
五、总结。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初中物理教学必须紧密贴合生活实际,而作为教师,更应该认识到物理源于生活的道理,进而在立足课文知识讲解的基础上,灵活选用生活素材,制作生活道具,并将其用到课堂实践探究活动中,以此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学以致用,逐步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最终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论文
通信电子主要的专业课程有: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接口技术、光纤通信。这些课程中设计到的技术与原理都在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信息时代赋予通信电子专业的特征就是为社会提供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由于信息化社会进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信息的需求量在不断攀升,所以在通信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方面应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优化。
1.2信息采集与通信电子线路实验。
信息采集与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信息采集、电子线路的定义、原理及技能,通常情况下通信电子专业在课程方面可以设置48学时,每一课时1.5学分,整体包含20个实验项目,以综合性、设计性为主的实验项目共16个,学生必须要做的实验项目有10个。通过科学合理的学时安排及实验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操作的学习能力,优化整合后的实验课程情况见表1。
1.3计算机通信实验。
计算机通信实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将书本中的概念、原理、技能通过实验的方式应用到实践中,在完成实验项目的过程中巩固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
2通信电子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深化实验课程改革。
2.1增加实验设备的投入。
想要实现通信专业实验课程优化这一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高校实验设备的投入,其次要完善通信电子专业的教学大纲,将课程中陈旧教学内容、不符合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删除,重复性较强但教学目的不突出的实验项目删除,增加与当前社会需求相符的教学内容与实验项目,以此能够提升通信电子专业实验项目的质量,应有所选择的删减验证性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融合教学、科研以及毕业设计等模块,以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及创新精神。
2.2科学合理安排实验项目。
以实践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就要明确教学过程中实验项目的教育意义。针对学生必须要做的实验项目来说,在选择上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典型性,以此才能为学生提供与时代需求想匹配的学习内容,同时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能力;针对学生可选择的实验项目来说,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情况,以此来设置与其相符合的实验项目,以此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电子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应建立在优化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社会整体需求相适应。同时也要注重硬件设备的投入量,只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才能满足通信电子专业实验需求,从而才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现实践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遗传学实验课是大学生物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实验课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才的培养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比以前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科学实验是认识世界最重要手段,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突出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遗传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即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基础科学,对动植物、微生物育种和医药等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遗传学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分支已经延伸到了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由此产生了基因工程、医学遗传学、植物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免疫遗传学等分支学科[1]。
随着遗传学的迅猛发展,遗传学的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越来越为重要的位置。
遗传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遗传学实验内容的创新和方法的改革,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同其它生物学实验教学一样,面临着许多的困境,比如在实验内容上,验证和检验的目的多,探索性项目少。
教师主导多,学生自主少;规定实验多,自选空间小;班级同步上课多,有效针对和自主开放的少;前沿学科教授参与少,深层次指导不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2]。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验学习的思想,所以学生常常对实验课敷衍了事。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是掌握和创新知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途径。
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教学体系的两个方面[3,4]。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首要举措。
在遗传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课上,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重复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结果和撰写实验报告,而对于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方法的关键,如何分析实验结果中的一些异常不是很关注。
掌握遗传学实验技术是遗传学实验的重要目标,但简单的让学生照着葫芦画瓢,重复实验过程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耐心,综合分析能力,合作精神等品质也是实验教学的目标之一。
因此,实验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多提问题,通过质疑、判断和争论,更好的主动参与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遗传分析和掌握相关实验技术。
在遗传学实验课时有限的前提下,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提高实验技能越发显得重要。
作为一门传统的生物学实验课程,遗传学实验课的可取之处是内容广泛,技术成熟,操作规范,结果可靠。
而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内容重复,技术陈旧,深度不够,缺乏分析。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验证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例如果蝇的单因子遗传和伴性遗传,链孢酶的分离和交换,细菌的转导等;二是与遗传学有关的实验技术,例如,生物杂交(植物杂交,细菌杂交等)和dna的操作技术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多种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利用分子手段对遗传基础以及遗传性状进行直接分析已经成为可能。
为了提高学生对学科发展迅速的适应,提高学生在分子研究中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们在遗传学实验项目的选择上,开设的实验项目本着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实验两大块并重的思想,除了开设“细胞分裂、染色体结构及数目变异的鉴定、染色体核型分析”等传统遗传学实验项目,增加了“dna提取和检测,分子标记”等分子水平的实验项目。
在遗传学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高开放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比重,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实验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在原来普通遗传学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考虑设计出可以把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综合到一起的大实验,使得目前的遗传学实验更能体现现代生物学的特色,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现有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去选择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法的优化。
几年来,我们开设的设计性实验有“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的辅助育种实验”和“植物基因分离和载体构建”等,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1)增加探索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遗传学实验当中有很多为验证遗传学规律的,不仅需要时间长,而且需要有相当大的统计数字,比如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实验,我们可以不告诉学生符合哪一条遗传学规律,不是让学生验证遗传学规律,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提高他们对实验的主动性。
(2)重视对预习报告以及实验记录。
预习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前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
实验原理的阐述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的总体设计、操作方法进行透彻的了解,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写作表达能力,同时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实验成绩评定时,预习报告占有一定的比重。
另外,我们还应该教导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实验记录习惯,便于对结果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提高他们的科研素养。
(3)考虑结合本学院的实际科研特色,开设一些与学院科研相关的实验项目。
授课过程中,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学院科研情况简单讲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例如,“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的辅助育种实验”,以水稻自交群体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
这个实验的材料就是由学院一个长期从事水稻育种的老师提供。
(4)完善评价体系。
一个好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评价体系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细节做得好可以加分,如实验设计上具有新意,提出不同于教科书且具有可行性的实验方法;结果分析中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实验中一些问题能进行合理性分析。
ernestboyer博士在《学术的反思》一文中指出:“教学是教育和塑造未来的学者,优秀教师能营造一个氛围,激励主动而非被动式的学习,鼓励学生成为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者,在大学学习结束后,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改变学生对实验课认识不足的思想观念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实验内容的创新和方法的改革,是当今实验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5]。
对此,可采取由院系、教研室组织实验教师和主讲教师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定期举办讲座和开展观摩研讨活动,激发和开拓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由于实验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验、研究和独立工作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系统而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及时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实验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动态。
通过讲座和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可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和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教学中的宗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验教学永远追求的目标。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尽量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创造条件,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基础上,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针对物理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物理化学及实验
近几年东北大学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引入绿色化学思想,在满足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和设计实验内容,采取环境友好的化学实验新技术、新方法,尽量减少或消除对环境或人体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的使用。在实验教学方式上,注意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性,提高学生的绿色化意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出了物理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的一些具体措施。例如,更新实验设备、优化实验内容、实验微型化小型化设计、综合经典实验等。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增强了学生的绿色实验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也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基本实现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引起生态环境破坏的污染物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绿色化学(greenchemistry)就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与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化学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等。绿色化学倡导利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减少或避免在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过程中使用、生产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1][2][3][4]高等院校中物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改革正是契合了绿色化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向化学实验的无毒、无害化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其目的是将绿色化学的研究思想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今后的科学研究、生产、生活中也能积极主动地践行绿色化学观念;其方法是将绿色化学的实验设计理念融入基础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进程之中;其核心内容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产生化学废物,也无需再处理废物,从源头处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物理化学是东北大学应用化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冶金工程、环境科学、资源与矿物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而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5]学校的化学实验中心每年为全校12个专业的近1200名学生开设数十个不同的物理化学实验项目。其中的“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热效应的测定”、“铋-锡二元相图的绘制”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的物理化学实验项目曾经见证过几代学子的成长。毋庸置疑,这些实验设计得简单易行。通过实际的操作,实验者很容易理解其中蕴含的物理化学原理。然而,这些实验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使用或产生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不对这些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日积月累,不仅会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还会污染周围环境。因此,物理化学实验绿色化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长期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我校化学实验中心高度重视贯彻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将绿色化学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绿色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从实验内容、实验设计、实验设备、经典实验项目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实验内容的绿色化。
在实验项目的选择和实验内容的调整方面,尽量排除或减少对环境污染大、对人体毒性大的实验项目。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选用环境友好的试剂替代有毒或后处理困难的试剂,从而实现物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例如,“弛豫法测定铬酸根-重铬酸根离子反应速率常数”是以往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个化学动力学实验项目。这个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主要化学试剂是重铬酸钾。然而,通过对重铬酸钾性质的学习不难知道,它不仅有化学毒性和致癌性,而且还是一种强氧化剂,长期吸入,能破坏鼻粘膜,引起鼻膜炎和鼻中隔软骨穿孔,使呼吸器官受到损伤,甚至造成肺硬化。皮肤接触重铬酸钾溶液时易引起铬疮和皮炎。不仅如此,化学实验中心每年还需要投入高昂的实验经费用于处理由此产生的铬酸废液。因此,为保证实验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免受危害,现已将其改为另一动力学实验“旋光光度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实验中用到的原料蔗糖无毒,而且使学生有机会学习旋光仪的使用方法。又如,在“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中,原来所使用正丁醇水溶液的最大浓度达到了0.35moldm-3。为了降低正丁醇使用浓度,我们曾对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进行了多次改进,使正丁醇的最大浓度降至0.1moldm-3。而且,实验操作也更加简便易行,实验中气泡的逸出平稳、连续。上述改进已经过多次教学实践检验,结果表明,正丁醇浓度的降低不仅节约了实验药品,而且低浓度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吸附量随浓度的变化规律更符合吉布斯吸附等温式,有利于得出好的实验结果。
(二)实验微型化、小型化设计,减少药品用量。
所谓微型化实验是指在微型的仪器设备中,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在保证可观测到与普通实验相同的实验现象的前提下,微型化实验还具有节约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环境污染、操作安全等优点。所以,开展微型化实验是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好方法。在长期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实验方案合理、实验结果稳定、实验效果显著的前提下,我们积极推行实验的微型化、小型化设计。例如,在“差热分析”实验中采用微型化实验样品管后,每份cac2o4样品使用量减少到不超过0.05克,每学期仅cac2o4试剂的使用量就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对于目前尚无法实现微型化的实验项目,我们采取了小型化设计或减少化学试剂使用量等方法,以期将物理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例如,在“金属二元相图的绘制”实验中,由于金属铋和锡具有熔点低、化学稳定性好、数据重现性好、原料易得、价格低廉等特点,所以,铋-锡二元系统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进行此项实验教学的首选系统。若使用以往的实验设备,在实验过程中,以各种比例混合的金属铋和金属锡试样被放置在瓷坩埚中,上面覆盖一层硅油,以防止加热过程中金属样品被氧化。但是,通过查阅相关化学数据手册可知,金属铋的熔点为271℃,而硅油的燃点为320℃,仅仅比铋的熔点高约50℃。这意味着,在加热纯铋试样时,若操作者没有控制好升温速率而导致系统温度上升过快,那么样品温度很容易冲高至硅油燃点而引燃硅油。这不仅会造成大量硅油的损耗,容易引起教学事故,而且硅油高温挥发及不完全燃烧的产物还会污染空气。为此,我们放弃使用瓷坩埚而改用金属样品管盛装样品。这样不仅使单个样品的质量从过去的120克减少到几克,而且使用时很容易将金属样品管抽真空后密封,并循环使用。这种全封闭的手段有效避免了大量使用硅油作为样品保护层所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的发生。又如,在“酸碱中和反应热效应的测定”实验中,我们更换了体积更小的杜瓦瓶,使氢氧化钠和盐酸的用量减少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减少试剂用量后的中和反应系统由于溶液体积大幅减少,搅拌效率更高,系统各处的温度更趋一致,对温度变化的监测更容易,温度数据也更准确。除此之外,我们对“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分子量”、“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等实验项目也进行了小型化改进,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化学试剂使用量,显著降低了实验成本,改善了实验环境。实践证明,物理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小型化设计不但可以达到与常规实验相同的实验目的和效果,而且可以大幅减少试剂用量、不同程度地减少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废弃物、节约后处理费用、减少污染、改善实验环境,因此,此举已经成为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的选择。
与其他化学分支学科的基础实验相比,物理化学实验需要的中、小型实验仪器设备种类较多。其中多个实验需要测定温度和压力。传统的测温、测压装置都是含汞的,不但操作步骤繁琐复杂,而且易造成实验室汞污染,危及教师及学生的身体健康。例如,在“液体饱和蒸气压测定”实验中,过去常用u型水银压力计测定系统压力差。此种压力计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汞,汞面用水液封。然而,由于此装有汞的u型玻璃管不宜经常清洗,所以管壁会吸附环境中的气体分子及尘埃等颗粒物。而在实验过程中u型管内汞液面会不断变化,会有少量汞由于与管壁上的吸附物作用而产生挂壁现象,从而使汞暴露于空气中并挥发为汞蒸气,这会对人体产生极大危害。目前,我们物理化学实验室中全部的测压装置均用数字式低真空测压仪替代水银压力计,从根本上消除了汞蒸气可能对教师和学生产生的危害。又如,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摩尔质量”、“酸碱中和反应热效应的测定”及“燃烧热的测定”等热力学实验中,过去一直使用贝克曼温度计来监测实验体系温度的变化。贝克曼温度计虽然测量精密度高,但在实际使用时,存在操作繁琐且易碎等缺点。目前我们用数字式温度温差测量仪替代贝克曼温度计,不仅使实验操作难度降低,实验过程简化,而且也规避了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温度计破裂而引起环境污染的风险。上述实验仪器设备的替换无疑使物理化学实验的测温测压手段更安全、更方便。
(四)综合经典实验内容。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我们发现,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门类齐全、架构完整,大量的基础实验内容至今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但囿于当时实验条件的限制,导致许多简单的实验耗时费力。因此,我们在保留经典实验内容的前提下,致力于整合实验方案,不仅大幅减少了试剂用量,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例如,“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测定”及“原电池温度系数的测定”这三个实验同属于电化学基础实验,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在过去,由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的落后,完成这三个实验中的任何一个都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每一个都被设计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而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将所学到的电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通过认真分析、研究这三个实验的目的及内容,我们将它们融合并设计成了一个新的电化学综合实验。经过精心的实验方案设计和内容的整合,这个新的综合实验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广泛好评。由于实验试剂循环使用,避免了浪费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化学实验中心节省了实验经费。同时,学生对理论课中学到的电化学基础知识也有了比较全面且更为深刻的理解。
(五)合理分工协作。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对经典内容重新进行综合设计,而且还会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实时调整学生所做实验的部分内容。例如,学生在进行“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实验过程中需要测定的实验点较多,做出一个完整相图大约需要6个小时的时间,显然在规定的4学时内是无法完成的。为此,我们设计由两组学生分别测定相图的左半支和右半支,之后将两组数据合并,从而做出一个完整的相图。这就要求每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必须认真仔细地完成操作并记录好数据,否则可能会因而某一环节的失误而导致合作双方的数据都出现偏差。实践结果表明,这种分工合作,在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既节省了药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良好的操作技能。因此,对于复杂的实验项目,我们认为这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和推广的好办法。
(六)规范操作方法,提升绿色化意识。
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方法、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学生科研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不仅是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绿色化实验的前提。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认真监督学生不要随意丢弃药品,并纠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药品用量越多,实验现象就越明显”的错误观念,杜绝学生在做实验时随意加大试剂用量的现象,鼓励学生用最少的试剂做出成功的实验。同时也要求学生每次实验之前都要充分预习,提高实验成功率,减少重复实验引起的药品损耗现象。此外,教育学生从实验过程中的每件小事做起,逐步树立起绿色化科研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改革后的成效。
多年以来,经过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绿色化探索与实践,在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绿色化学教学理念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综合科研素质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效果体现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养成了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明晰并理解了实验设计中绿色化改进之处,学会了用绿色化学知识设计实验等方面。而且,近几年来,我们对大量本科生就业后反馈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并从中了解到,经过我们多年的绿色化实验教学训练,毕业生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表现出较高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实验内容缺乏创新,内容涉及面狭窄,不注重实践,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这就要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定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实验中去,发现化学实验的乐趣;还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师范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更加适应社会的人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重中之重。然而,对于许多高校来说,化学实验室教学依旧没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教学方式较为死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化学实验失去了兴趣,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这些问题而言,该项研究对于打破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有效性[1]。我校开设了许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验,主要分为四大类:分析实验、无机实验、有机实验、物化实验等,但是,我校的化学实验并没有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2],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1)仪器短缺:许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未能操作精密仪器;(2)实验内容狭窄:一般只根据相应的课程内容而定,缺少趣味性和创新性;(3)重理论轻实践:过于强调理论在实验中的作用,而未能付诸于实践;(5)实验考核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一般是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和实验报告而定,考核办法过于简单,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应顺应时代潮流,为化学方面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人才,所以,解决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我们认为在短期内突破问题的关键就是打破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全面改革[3]。本课题探讨的就是如何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具体改革内容。
实验室仪器短缺,不仅常用仪器不全,而且学生无法使用精密仪器;教学方式老套,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实验内容缺乏创新,内容涉及面狭窄;不注重实践,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实验考核制度不完善,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1.2改革目标。
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定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4];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实验中去,发现化学实验的乐趣;还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5],提高师范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更加适应社会的人才。
1.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验室设备及实验室管理;扭转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扩大实验课程内容及范围;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拟定完整的实验考核体系。
2实施方案。
全体教师开会,讨论化学实验室教学有哪些问题,先让老师意识到问题所在处;提出写好的改革方案及全体教师的可行性意见,商量如何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6];整合改革方案,对相应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步步进行改革。
3实施方法。
3.1建造一流实验室。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对于化学专业来说,实验室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学习的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实验室的建设强度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因此加强对实验室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高等学校仪器设备是发展高校实验室的砝码,是办学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所以应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映射出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建设,首先,学校应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仪器和购买全面的仪器设备,保证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教学提供便利。此外应成立化学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对未来实验的规划。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方便对实验室的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潮流,使得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仅就化学而言,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却是非常密切的`。化学是许多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一,也是许多交叉学科的生长点。所以化学实验课程也应添加新的实验内容,而不是只根据相应的理论内容而定,如此,可以让学生了解当今化学的发展,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教师应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把实验内容的更新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把现代化气息融入到高等院校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增加一定的实用性,推出具有化学特色的实验课程,加大实验课程的数量和课时。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当今化学发展形式,进行讨论、思考,从而设计出新的实验内容。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更新实验内容的前提是保证实验安全,教师应格外注意。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新的实验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实验中去。
3.3强化实验技能。
实验室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对于许多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实践却是他们的软肋,许多师范生的动手能力很差,操作不规范甚至操作错误。因此这需要专门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以满足培养合格师资人才的需要。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旧十分薄弱,因为他们不重视实践,认为把理论学好就万事大吉。为了打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首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给学生灌输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综合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室实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理论的有效手段,是对理论内容的进一步升华;其进行实验教学时,应教会学生规范操作,让学生意识到实验室实践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次,应整合实验室师资队伍,对教师进行培训,建立专门的实验考核队,在学生进行实验时,不定时抽查,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评分。
3.4建设开放实验平台。
当今,智育已不是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过去已使我们认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了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思维能力、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在巩固基础实验的同时,学校应开展自主实验平台。面对全体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可以去锻炼自己的实验技能;并让教师去轮流监督,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定期举办实验技能与创新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乐趣。
3.5完善考核制度。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是引起学生重视的表现,所以需要寻找和建立适合的考核制度,提高师范生对实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要求更加严格,降低实验报告占分比重;寻找具有可操作性、富有思考性的实验,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实验思维能力;建立实验考核小组,讨论出难度适宜的试题,以计算机抽题形式进行考核;是不定时举行实践技能小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与热情;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4具体实施计划。
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教师开会,讨论出实验室各项管理的方法,然后进行整合,建立出一套管理体系。其次,实验室仪器管理小组登记整合仪器:不仅要对实验室仪器进行查漏补缺,还要购买精密仪器。然后,扩大课程范围:重新编写实验教材,跟紧化学发展的脚步,增加一些新的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最后,实验老师集中培训:让实验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打破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让老师在实验中对学生严格要求,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效果分析。
现在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对各方面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高,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不是空有理论的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把化学理论转化成实践,所以打破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刻不容缓。在该项研究中,提出的打破传统实验教学的方法并不是太难,解决方法都是有针对性的提出的。相信该项研究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伶俐.课堂教学设计与操作技术[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5.
[2]邝明.关于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设计[j].工程图学学报,(4):136-141.
[3]巫旭芳.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2):13-14.
[4]王晓丽.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4(1):24-25.
[5]刘志龙,王文云.实验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甘肃科技,2003,19(12):169-170.
[6]郑毓信,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