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初三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9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教学计划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安排和组织,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一份计划书。这里收集了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范例,供教师们参考和下载。
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情节如何生动)。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语言的。
4、根据情节提示能复述故事甚至进行背诵。
教学步骤。
壕逾邺戍惟妪衰应泣咽。
【逾】越过【一何】多么【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
【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
【老妪】老妇【犹得】还能够【泣幽咽】(有人)低声地哭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根据同学们所理解的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这首诗的大意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出来。要求:以第一人称“我”,也就是杜甫的口吻,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提问: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明确: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2)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读诗,尝试背诵。
(一)、第一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问:由第一句话可以得出哪出?“夜捉人”说明什么?明确:时间、地点、事件。惶恐不安,紧张恐怖的气氛。
明确:抓丁只抓男的,妇女可以免除徭役。
(二)、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为什么“怒”?为什么“苦”?在这里吏和妇出场的态度和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吏的呼喊和愤怒下,老妇只有哭啼和诉苦。这里用了两个一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多么,起强调作用还有就是对比。而且还连用了两个感叹号,你们说可以用句号代替吗?(不能,加强语气,强调吏的愤怒凶狠和妇的无比痛苦)。
(三)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这段致词是此诗的主题部分,它有三层意思,可以分成三层。每一层都写了什么?你们试分一下。
(明确)三男从军,两儿战死。家无壮男,十分贫困。为保家庭,自请服役。
2、问:“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如何理解?
明确:希望得到差役的同情。
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更,再。惟,只。裙,古今异义,古专指下衣,这里泛指衣服。
3、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妪为什么请从吏夜归?
(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人)。
前面讲了征兵只征男,为什么老妇也被征走了?(反映战争的无情)。
4、问:老妇是没人问她,而自诉出来的话吗?
(明确:不是,是在差役的步步紧逼下说出来的。)。
为什么诗中不写差役的话?
(明确:这是一种“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问可以推测出来)。
(四)、第四段: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绝,停止。如,仿佛,依稀。前途,古今异义。古指前方的路途,今喻示来的'处境或特指好的未来。
1、问:谁在哭?(儿媳)。
2、幽咽声很低,杜甫还能听着,说明什么?(作者一夜未眠)。
3、如果说杜甫睡着了行吗?为什么?(关心人民疾苦实在的体现)。
4、“独”说明什么?(老妇被抓走)。
5、想象一下,诗人和老翁是以什么样的心情作别的?
(3)出示故事情节提示图,老师领着试背诵。
假如你是诗人,夜投石壕村,亲眼目睹亲耳相闻了有吏夜捉人这件事,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可能会答:沉重、同情、赞扬老妇勇敢等等)。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
老妇、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官吏态度较为粗暴,凶暴无比。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石壕吏》(石壕吏构思如何巧妙)、补充杜甫生平事迹相关文学常识、小测。
(说明:课堂内容如上,但课时安排按实际进行调整)。
公开课《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1、学习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因为学生已学习了《美丽的小路》、《失物招领》两篇课文,对身边的垃圾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再通过实际生活的体验,在情感上会产生共鸣和沟通,并能积极地投入本课的学习中去,积极思考,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
2、口语交际的训练,应积极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创设交际的情景。如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上海台的《有话大家说》等节目,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最好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好品质。
三、课前准备。
学生用废旧垃圾制成的工艺品。
四、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一、图片激趣,引入话题。
2、板书课题。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齐读课题。联系生活,积极地投入到说话情景中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1)垃圾都是人们把自己家的没有用的东西丢出来的。
(2)垃圾是不讲卫生的人随意丢的。
(3)我们觉得垃圾是该丢掉,有什么用呢?
(4)垃圾是我们人类的垃圾,但有些还可以利用,有些是没有用的。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对身边垃圾有了初步认识,并产生不同的意见。
三、创设情景,处理垃圾。
引导学生进行角度转换,如果你是被邀请的公园管理员,谈谈你对垃圾该怎样处理。
1、同桌讨论。
2、全班交流、评价。
(1)把垃圾丢进大海里。
(2)把垃圾烧掉,用它来发电。
(3)用垃圾制作工艺品。通过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讨论促进学生反思生活中处理垃圾的行为,谈自己的看法。
四、创设情景,展示才能。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做的小物品带来了吗?学生上台展示并作汇报,如。
(1)“我的作品是个花篮,我先找一个没用的瓶子,拿一把剪刀把上边剪去,再剪出一条条的花边,把花边圈起来就是漂亮的花篮。
(2)我的作品是一条军舰,我把没用的泡沫和牙签还有一些纸片制成这艘军舰。通过展示,既对垃圾有了处理场所,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五.延伸活动。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画一幅画。
小组合作画画《未来垃圾处理场》,促进学生交际互动,在互动中说话,在互动中交际。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
1、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带着大屏上的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2、反馈交流。(学生一边交流一边指导朗读,教师适时板书)。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2、豁达乐观的维吾尔人岂能是这几段文字能够说尽的啊。对于本课,你们还有哪些相关知识要和大家分享呢?(学生自由说)。
3、布置作业。
语文公开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小学语文第八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语文公开课《生命,生命》的教学设计
1、作必要的语言积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图:语言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生命”这个话题相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很抽象,故作者删繁就简,从具体、细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学生认识。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珍爱生命。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对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故确立目标三。)。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由具体现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我们应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放像机、录像带(森林大火的场面)、投影仪、投影片。)。
1、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根据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参与才能有审美活动,因此,本文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2、“生命”是个深奥的话题,要让初一学生真正理解它会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中具体生命现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语言,深入课文内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怀,或许可领悟生命的可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画面,教师讲述:
学生自由回答。
为了生命的延续,蚂蚁不惜代价,世间万物为了不辜负上苍赋予的生命,都在顽强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触摸着自己的心跳,走进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贵。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画面,导语的设计,渲染了氛围,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激起学生的热情,触动了他们对生命开始思索的情怀,进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为实施以下的教学环节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指名学生朗读课本,读时以适合本课的轻音乐相配。同时要求大家思考:
1、请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对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最有启迪或感触?
(设计意图:音乐是最好的催化剂,在它的熏陶下,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直接、真切的感知,这也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情感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用简洁的比喻句概括,可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语言的能力。)。
三、赏读课文,感悟生命。
1、师:同学们,刚才在朗读后,大家谈了自己对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么作者有没有在文章中告诉我们她对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他们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文章的最后两节,并指名学生示范朗读,然后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因此,朗读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他们读中感悟。学生有了心得,朗读的感情也更充沛、真挚。)。
2、作者的这些对生命的感悟是由什么引发的?具体在哪些语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发思考。在文章的1、2、3节。学生体会朗读时的感情、语调,然后分角色男女生朗读1~3节。
(设计意图:初一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让学生体会作者由小事引发深刻思考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回指导:三个事例内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浅;学生谈感悟时应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研讨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在这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产生了更多火花,相互的交流,也训练了口语的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难点也得到突破。另外,新课标明确了语文具有人文性,教师应适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成他们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可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4、如果时间允许,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己还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拓展练习,加深感悟。
仿照作者这篇文章的结构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发思考,请你就生活中见到的其他类似的生命现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写现象,再写感悟,字数100字左右。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这道写作训练题,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从中得到新的体会与认识,达到一堂课的目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归结板书。
(学生回答,归结板书)。
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我们能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顽强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们一定能见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小学语文公开课《灰雀》教学设计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看,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里,和他们打招呼。一天,列宁有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随机点击课件:列宁在树下仰望灰雀。)。
(1)要求:自由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出列宁此时的心情。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出示相应段落。
2、自读体会。
师:四处找遍也不见鸟儿综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了什么样的心情?(板书:说)读列宁说的话体会。
(1)学生交流。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你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2)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对灰雀的一种怎样的心情?(板书:爱灰雀)。
(1)读课文4、8、10节,指名朗读检查。
(2)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读后体会:这时,男孩在想什么?
(3)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欢和列宁对灰雀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板书:男孩捉)。
4、小结:列宁爱鸟,给它自由,男孩爱鸟,把它捉走,让它失去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5、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
1、在列宁真爱感动下,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板书:放)看,它们又在欢唱了。不过,树下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课件显示:列宁和男孩在看灰雀)。
3、读了这几段,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质疑。
4、小组讨论,解答: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头?鸟儿不会说话,为什么列宁要和它说话?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男孩知错就改,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上海孩子的新,这就是对孩子的爱!(板书:爱诚实)。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男孩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可爱)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2、回家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准备开展讲故事比赛。
初三语文《傅雷家书》经典公开课教学设计
1、积累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能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2、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书信。
学习重点。
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学习难点。
对于“坚强”的完整而深刻的理解。
学时安排。
两学时。
自学导航。
资料链接:
作者介绍。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人。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1、熟悉课文,给下列字正音:
庸碌、谀词、扶掖、枘凿、相契、廓然无累、灰烬、涕泗横流、羲皇上人。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扶持、提携。
枘凿:“方枘圆凿”的略语,方榫头,圆榫眼,两者合不到一起,比喻两不相容。
廓然无累:内心空阔平静,没有牵累。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指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自知之明:指透切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
涕泗横流: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高兴。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会忘记。
3、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第一则:儿子精神消沉时。(正视挫折,泰然处之。)。
第二则:儿子音乐会获奖时。(面对掌声、赞美,保持平和心态。)。
课堂流程。
第一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封书信。
一、情境导入。
家书、家信本是家事私情,然而著名翻译家傅雷和儿子傅聪的家信却变成了社会的财富。那一封封家信,似一曲曲流淌着慈父爱、朋友情的交响乐,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两则,共同欣赏那感人的旋律吧!
二、自主合作学习。
1、理清作者的思路。
2、家书开头的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明确: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服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温暖和慰藉。
三、合作探究展示。
1、在儿子面对挫折、心灵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明确:劝解分为三层: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
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
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度过的。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雷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明确: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是为了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于不及都不好。引用克里斯多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敢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3、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
明确: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时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四、课堂小结。
这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作为父亲,傅雷首先是宽慰他不必为父母担心。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度过的。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五、反馈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枘凿扶掖()谀词()廓然无累()。
2.下面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刻骨铭心、铭肌镂骨、座右铭。
b、涕泗横流、感激涕零、流鼻涕。
c、如出一辙、南辕北辙、重蹈覆辙。
d、廓然无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3.用成语替换下列句子,使表达更简洁。
(1)没有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重蹈覆辙)。
(2)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一下子流下来。(涕泗横流)。
(3)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自知之明)。
(4)气魄很大,可以吞没星空。(气吞斗牛)。
第二学时。
学习要点。
第二封书信。
一、复习导入。
文学常识填空。
傅雷是_翻译家__家、__文艺评论_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他曾翻译过《高老头》《欧也妮与葛朗头》《约翰·克里斯多夫》等。
二、自主合作学习。
明确: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的?
明确: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因儿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赏艺术的喜悦;为儿子为祖国争得荣誉二激动。
三、合作探究。
1、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第一封信傅雷希望儿子学会用达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保持心态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吸取前车之鉴。第二封信中,傅雷希望儿子在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怕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明确:付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才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
3、遇到挫折、消沉时要坚强,为什么成功了还要坚强?
四、拓展探究。
在傅雷看来,坚强基石能够面对人生的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保持一种平和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五、课堂小结。
这两封家信是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音乐的儿子傅聪的:一封信是在儿子消沉遭受挫折时写的,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子;另一封信是是在儿子音乐会获得成功时写的,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这两封信集中反映了傅雷的教子观:胜不骄,败不馁。也表达了他的一片爱子之情。
六、反馈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谀()()掖()()庸()()辙()()。
鉴()()涕()()泗()()颓()()。
2、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明确: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一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语文公开课竹颂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a、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b、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c、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a、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b、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c、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语文公开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一、激趣导入。录像再现现在人过春节的情景,激发兴趣。
1、喜欢过春节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意。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
2、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出示课件。
(1)放鞭炮检查。
(2)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解决重点难点。
3、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你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提出来。
4、小结。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
(二)学习过年这一节。
1、默读课文,找出喜欢的一个段,划出表现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现出热闹。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同一个段落先交流。交流时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说。
3、指导学生读出热闹来。读完之后,师生评议。
(三)学习元宵节这一节。
1、默读这一节,过元宵节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2、小组合作讨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亮等特点。数量多可引导学生抓住处处、整条街、几百街上有灯,家中有灯等;种类多可引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冰灯、长龙、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等。
3、合班交流。出示录像看灯,让学生感受灯的世界灯的美丽。
4、读出喜欢的心情。指名读。
5、合作读。
(四)感受咱的春节与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1、学生联系自己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2、交流自己搜集的与春节有关的不同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幻灯片等都可以)。
教师小结。
四、作业超市(自选一个)。
1、写一写自己过春节时最有意思的情景。
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办一期手抄报。
《校外探路》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
昨天我们学习了曹禺的《雷雨》,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有关内容。
1.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雷雨》属于;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雷雨》属于;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雷雨》属于;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雷雨》属于;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雷雨》属于。
2.昨天我们分析了人物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从周朴园的话中读出了周朴复杂的个性:这是一个既有怀念真情,更是一个虚伪、冷酷、自私专横的人。
所以说,语言是人的心声,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语言上知道一个人的个性。
二.那么,我们就通过鲁侍萍的有关语言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的个性。注意运用有关句子来说明鲁侍萍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
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
圆圆的沙粒(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37人。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基础能力一般,两极分化严重,好动性较强,注意力欠集中,学习行为习惯不好。所以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督促,从而顺利、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圆圆的沙粒》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讨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说明了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高尚品质,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的积极态度。
2、指导学生按分好的段落,领悟每段的内容,概括段意。
3、有感情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高尚品质。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展示课件,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见过珍珠吗?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珍珠的图片。
3、你知道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圆圆的沙粒》,看看沙粒到底是怎样变成珍珠的。
5、板书课题《圆圆的沙粒》。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你们想不想知道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赶快读读课文,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让其他学生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本课生字词。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5、这一课的生字你都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6、讨论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7、谁愿意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
8、指名读,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语文公开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课时。
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三、深入理解课文,小组合作。
1、快速浏览课文,播放课件4,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巡视,告诉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读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着重写的日子有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读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呢?现在我们把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部分的内容,喜欢哪个日子的同学就研究哪部分的内容,(举手看分配情况,教师指定地点)。
4、学生坐定后,播放课件5,看研究要求。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6、7,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8、9逛庙会。
4、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10、11,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5、师小结:
(1)、老师在这里也归纳了这些日子的风俗习惯,(播放课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他们的春节,于是就编了一首童谣,(播放课件12)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五、拓展延伸,学习阅读链接。
1、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北京的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获。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六、作业超市。
1、小练笔:(出示课件13)。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看雪》教学设计
《看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第23课。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资料贴近学生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学生基础。
小学二年级学生好奇,爱玩爱动,对雪有一种向往留恋之情;同时,他们富于想象,容易进入虚构的情境;但是他们逻辑思维潜力还很低,对课文蕴含着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领悟会有困难;对话语的情感揣摩潜力不够,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需要具体指导。
生活基础。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今年是个“暖冬”年,估计没有雪下,按教学进度推算,本课文的教学虽然已接近农历年末,但估计还是没有现实情景作支撑。
教学资料及教具。
教具:中国地图。
课时:2课时。
设计理念。
创设“比一比”的活动,促使学生乐而不疲地把字写好。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湾、省、商、店、景、洁、讲、毯、银、堆、仗”;会认“橱、盼”;
2、学习并积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语句;
3、练习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4、懂得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冬天到了,你们最盼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盼望下雪,如果学生所说不合教师意图,教师能够从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雪的回忆,并用多媒体出示瑞雪图,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
师:下雪了,多好玩!你们是怎样玩的?(学生回答)。
二、板书课题、读题。
1、教师用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课题“看雪”,并指导学生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是起示范作用。)。
2、学生读题,之后仿照老师在田字格习字本上书写课题看雪。(写好后同桌比一比谁写得好。)。
三、激兴初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明白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谁看雪?在哪儿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
师:带着你的问题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此时教师巡回获取学生阅读信息。]。
师:读了课文,你明白了自己想明白的吗?
师:课文除了讲这些,还讲了什么吗?请读读第三段以后的资料,想想这些是讲什么?
(生读课文,问答提示:讲老师告诉他们,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
(生答: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看雪呀?)。
师:在课文的哪儿讲了这个意思?
(生找到课文的第十段)。
四、练读课文。
师: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不破句、不指读。
(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阅读潜力较差的学生,帮忙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字音、断句)。
师:我们来互相比着读,互相帮忙纠正读错的地方,好吗?我先读第一、二段,请你们帮我指出错误。
(教师朗读第一、二段,能够有意出现一些学生能够发现并能帮忙纠正的错误。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难看到雪的”读成“是难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读成“孩子们在商店的窗子里看到了雪”。)。
(生评价略)。
师:请每个学生轮读一自然段,注意:尽量少被别人发现错误。
(每生轮读一段,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具体指导,薄弱之处教师范读并让学生跟读)。
五、练习对话。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数数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说”字,这是为什么?
(生答略)。
师:请你们先到课文中找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起来。
(生划,教师巡视,发现都没把第九段划上,引导学生回读上文“之后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学生悟出这也是老师说的话)。
师:先同桌之间练习练习,每人做一次老师,当一回学生。(生练读)。
师:练得很认真。下面我当老师,你们做台湾小朋友,开始对话。(略)。
(对话练习中要着重进行问句和感叹句语气的指导。比如:
(1)“您//看见过/真的雪吗?”的“吗”宜用上扬的调值“35”;
(2)“您/是在哪儿见过的?”的“的”宜用平调“33”;
(3)“北京//离这儿/很远吧?”的“吧”宜用高平调“55”。)。
六、作业。
1、帮忙老师把课文题目“长胖些”;
[此题意在巩固课文主要资料,初步锻炼学生从文章中提起主要信息的潜力。答题提示:(谁)(在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雪?台湾小朋友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用棉花做成的雪;他们的老师童年时候在家乡北京看到了真正的雪。根据回答板书如下:
台湾小朋友棉花做成的。
老师童年在北京看真的雪。
他们想到北京真的。
2、你想让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来看真的雪吗?那我们就应怎样对台湾小朋友说呢?
(先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北京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齐玩儿呢”引导,再让同桌互相扮演台湾小朋友和北京小朋友,练习北京小朋友邀请台湾小朋友到北京来看雪玩雪。注意提示学生:邀请时要介绍清楚下雪时的情景和玩雪时的快乐,能够凭借课文第九段资料和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说清楚这些)。
(播放静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配上儿歌《友谊的歌儿传四方》去掉原唱处理成轻清音乐,学生进入情境练习“邀请”,邀请资料略)。
师:听了你们真诚的邀请,我相信台湾小朋友肯定高兴极了!在这,我为你们真诚的友谊鼓掌!(下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拓展活读。
师:用什么办法告诉台湾小朋友,祖国大陆的小朋友欢迎他们来看雪玩雪呢?
师:好,我此刻来当一回学校校长,你怎样向我请求帮忙呢?(生答略)。
师:我此刻是一位台属,我的女儿在台湾,你又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师:我此刻就是新浪网,你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师:了不起,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真的太棒了!我向你们学习!愿意帮忙我吗?(引入字词练习)。
三、字词句练习。
1、比一比,看谁能帮我从课文中找到适宜的字给课文后面的生字组成词语?
(学生组词略)。
2、将这些词语认一认、读一读,等会儿检查我写的字,看能不能得100分?
(待学生认读字词约5分钟后,大屏幕出示故意写错的字,比如:“省”字少一横,“商”字“冂”里写成“古”,“洁”字的“士”写成“土”)。
3、比一比,看谁把第二题的字写得又快又好!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指导写字,重点提醒学生“商”的“冂”里面是“八”下面一个“口”,而不是“古”;“洁”的右上方是“士”而不是“土”;“毯”是半包围结构,左边的“毛”的最后一笔要向右边伸长一些,好包住“炎”。另外,教师还就应及时纠正学生一些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大屏幕出示:1、老师(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3、小伙伴们在雪地上(打雪人)、(堆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4、天上(铺着)雪花,地上(飘着)银装,树上(披着)雪毯,到处一片洁白。]。
(生改,并评分略)。
5、你们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读起来最好听?(生自主选取,略)。
6、能把这些好听的句子背出来吗?试试看!(生读、背略)。
7、看书中插图背诵第二段和第九段。(生同桌互相背略)。
四、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问题预设:为什么台湾很难看到雪?资料准备及解答过程: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明白台湾在祖国的南方;2、复读本册第七单元的《我是什么》;3、让学生将这两种状况放到一齐想一想,看谁能找到答案)。
(生提问及解答略)。
五、总结课文。
师:我们这天学了哪篇课文?(生答略)。
师:我们看到黑板上,自己心里说说明白了什么,准备好了就先对我说说,你明白了什么?(生答略)。
师:很好,把刚才说的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
(播放动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三个台湾小朋友面向大家招手,配乐《友谊的歌儿传四方》,下课)。
高中语文《边城》公开课教学设计
本课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小说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京派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边城》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小说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我们要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通过小说,我们将感受沈从文所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走进诗意的湘西世界,理解作者在这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在朗读与品味中体会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边城》的故事情节平淡如水,具有散文化和诗化的风味,笼罩着浓郁的写意色彩。语言凝练,清新,简约,典雅,而又具鲜明的地方性。字里行间弥散着生活特有的氛围、意境的文字,小说中可以说到处都是。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给翠翠画像,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体会人性之美在翠翠身上的体现。
2.品读文中关于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把握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理解作者在这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3.了解选文中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对小说结构和主题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翠翠这个人物是“爱”与“美”的化身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说以《边城》为题的含义,对作者所要表现的“人性之美”的体会。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学生在此之前,刚刚学了两篇的小说,对小说阅读中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
2学生为高二年的理科生,对文学感兴趣的不多,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表达不到位。
初始能力: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有对文学作品初步感知能力,缺少的.是鉴赏力和感受力。
信息素养:
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虽已掌握信息技术的一般知识,但从网络等媒体中获取知识的意识较差。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看雪》教学设计
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学生基础】。
小学二年级学生好奇,爱玩爱动,对雪有一种向往留恋之情;同时,他们富于想象,容易进入虚构的情境;但是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还很低,对课文蕴含着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领悟会有困难;对话语的情感揣摩能力不够,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需要具体指导。
【生活基础】。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今年是个“暖冬”年,估计没有雪下,按教学进度推算,本课文的教学虽然已接近农历年末,但估计还是没有现实情景作支撑。
【教学资料及教具】。
〖课件。
〖教具。
中国地图。
〖课时。
2课时。
【设计理念】。
创设“比一比”的活动,促使学生乐而不疲地把字写好。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湾、省、商、店、景、洁、讲、毯、银、堆、仗”;会认“橱、盼”;
2、学习并积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语句;
3、练习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4、懂得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冬天到了,你们最盼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盼望下雪,如果学生所说不合教师意图,教师可以从自己童年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雪的回忆,并用多媒体出示瑞雪图,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
师:下雪了,多好玩!你们是怎样玩的?(学生回答)。
春联公开课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幅春联。
2.初步了解春联的一些特点(对仗、声律美),知道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的道理。
了解春联的一些特点(对仗、声律美),知道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多媒体课件。
1
一、复习导入。
课前背诵《笠翁对韵》。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春联》一课。
生: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师:缩减句子。
生:春联增添气氛。
师: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
(齐读春联)。
师:诵读这些春联,咱们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二、品读课文第2、3自然段。
师:课文接下来讲的'什么内容?请大家认真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并用横线画出相关内容。
生:课文第2自然段讲:春联最讲究对仗。
师:春联讲究对仗,用文中8个字解释是?
生: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生:课文第3自然段讲: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师:用文中的3个字来概括则是?
生:“声律美”。
师:咱们归纳一下即春联的特点。
师:对仗,即为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同时,声调也要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师:文中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绿柳”对“红桃”,是名词;“舒眉”对“开口”,是动词;“辞”对“贺”是动词;“旧岁”对“新年”,是名词。
师:请大家仔细读第二自然段的例子,老师稍后会提出更高要求。
师:接下来,咱们开展“春联里的对仗”小活动,邀请同学来为大家讲解。
出示要求:(5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剩余的春联里的对仗规律。
2.选出一名同学为代表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中一幅春联里的对仗。
3.带领全班同学诵读这一春联,加深体会。
(男生读上联,xx读下联。)。
师:咱们读春联要读得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生再读)。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真不错,老师再出几幅,考考你们。
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春雨洗尘埃一片清新好风景,东风送和煦千株红艳最芬芳。
师:你们太棒了!借着这股热劲,咱们也学学古人,来对对对子。
师出示对子:
红桃对()细雨对()蓝天对()地北对()。
山美水美春光美对天新()气象()。
师:其实,只要咱们留心,天地万物都可以成对吟诵。
师:第二关---连对子。
师出示对子:千帆竞发,万马奔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人寿年丰。
(生搭配,并朗读。1—4组读上联,5—8组读下联。)。
师:只要掌握了春联里对仗的小诀窍,这些对你们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生补充,并作说明。)。
师:看来大家的感受都不一样,有人喜欢“落”,有人喜欢“润”,这样细心推敲,反复斟酌,用一个词来概括,便是“揣摩”。好春联是揣摩出来的。
师:祖国的语言有的无穷奥妙,如果我们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更能帮我们感受其美。请大家把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所有春联再美美地朗读出来。
“春联荟萃”(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师:春联不仅是语言艺术,还是书法艺术。你们看,用不同的字体书写,给人的感受就不同。隶书厚重大气,行书灵动优美,草书狂放率性。看来,春联的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仔细揣摩。
师:齐读第4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生书写自己喜欢的春联。(右边上联,左边下联。)。
四、课堂小结。
春联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习俗,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文化遗产。现在很多人过年时喜欢买现成的春联,其实,这样一来,春联带来的热闹氛围就少了许多。希望大家以后能好好练习书法,自己写春联,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楹联丛话》《春联琐记》。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幅春联;再搜集两三幅春联,交流。
2.完成《两导两练》相关习题。
七、板书设计。
春联。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看雪》教学设计
・・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 教学流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
・・ 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 2、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
・・ 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 三、认记生字。
・・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 1、谜语认记。
・・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 2、借助偏旁认记。
・・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 四、巩固练习。
・・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市公开课一等奖《芦花荡》教学设计
1、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探究,体验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时数:二课时
一、导入: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训了敌人。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提问,教师总结明确:
1、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确即可)
3、主人公:老头子。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举例见课文。
4、(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2)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3)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插入解决“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4)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5、主题: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用了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自信,业绩突出。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这种写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可应用。
1、识记字词。
2、思考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字词
二、品味赏析:(完成课后练习三)
景物描写: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答案。(答案见教参)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教师示例:讲解第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体味:“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优美。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3、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四人一组,讨论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4、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5、动笔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看雪》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同学们,“识字3”中有关台湾岛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会背的同学大声背出来好吗?是啊,台湾和大陆本来是一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使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但是两岸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亲人早日团聚。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台湾小朋友的心声吧!(板书课题)。
2、展示交流: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有关台湾的资料,拿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自己对台湾的了解有多少。(学生汇报、交流,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材料。)。
二、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还可以查字典认识它们。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2、同桌或小组同学合作,一起读课文。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识字。
1、选择自己觉得读得最棒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其它同学当评委,为他的表现打星。(师生相机纠正字音)。
2、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哪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
四、写字。
1、从8个要求会写的字中找到带有提手旁的字:“打、指、接”,用字组词,说说偏旁与字意的关系。
2、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字。学生自主写字。
3、展示学生写字成果,师生评议,相机进行指导。
五、初读。
1、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启发想像,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