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

时间:2024-03-21 17:28 编辑:潇洒范文网 浏览量:0

导读:《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通过分析范文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一

活动目标:

1、合理使用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进行游戏。

2、大胆想象进行游戏。

3、加强各角色间的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引入。

2、师:如果有的顾客买了东西觉得不满意,你会怎么做?

3、引导幼儿说说商店应该怎么玩。

二、引导幼儿协商分配角色并引导幼儿合理的布置商店。

1、我们的商店开张了,你们想要在商店里扮演什么角色?

2、师:我们的商店需还需要什么呢?我们要怎样来布置我们的商店?

三、幼儿游戏,师参与游戏并指导。

1、师:我想买冰红茶,你们这儿有些什么品种的呀?

2、师:你的冰红茶怎么卖?可以便宜一些吗?

3、师:我昨天在你们这儿买的饼干,是过期的,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可以换吗?

活动反思:

活动以引导幼儿说出具有特色的商店是什么样子的?是用什么做成的?怎样做的?在幼儿的讨论下,师幼儿共同商定需准备和制作的材料,幼儿自带家中的废旧材料并参与制作,兴趣较高。活动中发现幼儿想象、替带废旧材料的能力还不够,幼儿多是过于逼真的反应游戏材料,还不够大胆创新,创造想象的能力还不够。

调整策略:

在下一次的游戏中会重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给予启发性引导,请家长帮忙在家进行指导,给予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二

上学期我班就投放了"小超市"区角游戏内容,创设游戏的最终目的为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既可以根据物品的类型进行分类摆放,又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角色交往。但在对游戏过程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存在着几种现象:

1、学期初我们发现幼儿物品的摆放漫无目的,随意的摆放,虽然投放只有(水果、蔬菜)两种货物,但幼儿在摆放时并不会根据货物的类型进行分类摆放,于是我们在货筐里贴上了货物的图片,让幼儿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一一对应的摆放。经过观察我们又发现让幼儿单单根据图片进行摆放,好像对于部分幼儿并没有难度,很快就能把所有的货物都分完。

2、娃娃家的幼儿喜欢到超市购物,并会买回一大筐的食物,教师试问:这是什么?买回去干什么?幼儿都回答不出。于是,我们创设了买菜购物单,让幼儿手持购物单去购物,让幼儿购物成为有目的性的行为。但观察后我们又发现了新的'情况:娃娃家的幼儿一直热衷于买菜,一会儿出来买一次,一会儿又来一次,虽然在买菜的过程中幼儿语言进行了交往,也通过交往使幼儿知道了这些物品的名称,初步建立了目标意识。但买回家的菜一大堆,孩子并不会去烧成一桌的菜,而只会堆放在一边。

根据幼儿的表现适时调整材料及给与幼儿进一步的指导反思与调整:

当我观察了幼儿活动的过程,我认为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情感需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游戏场景,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上或起到积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1、原有层次为按筐内图片放入相应的材料,对部分幼儿没有挑战,现增加相应的难度,一种增设货品:荤菜,为幼儿摆放创设障碍;另一种创设摆放图,溶入了数字配对、颜色配对、图片配对的难度,让幼儿挑战更高层次。

2、解决第二种现象:

(1)制定相关游戏规则:引导娃娃家的人员先做些自家的事情,然后等超市营业员摆放好货物后超市开张了,才可以进行购物。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如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医生,用听诊器给人看病,往往并不能正确地使用听诊器,会出现病人说头痛则听头,说肚子痛则听肚子,说脚痛则听脚;有时幼儿还会病人哪里痛就给哪里打针;也有的幼儿会一边打针一边说:“小朋友,别害怕,阿姨轻轻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等。在玩“公共汽车”的游戏时,幼儿会吆喝“九路九路,到火车站,1元1人,请快上车”等等。又如当幼儿了解了交通规则后则会玩交通警察的游戏,坐公交车遇到售票员态度不好,在游戏中幼儿也会对乘客很凶。还有,教师的孩子喜欢“当老师”,医生的孩子喜欢“当医生”等。这些都证明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四

教材分析:。

通过教学活动,幼儿已经对超市有所了解,而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继续在实践中学习,在游戏中模拟社会性行为。

活动目标:。

1、输理对超市的认识,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对超市的认识。

2、明确游戏的规则,能有序地开展活动。

活动种难点:。

输理对超市的认识,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对超市的认识。

难点剖析:

幼儿对超市的认识只限于表面。

活动准备:

幼儿超市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根据图片引导讲述。

2、激发幼儿对扮演角色的兴趣,讨论需要遵守的游戏规则。

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

超市购物已成为当今城市生活中人们必不可少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熟悉并且感兴趣的事。游戏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它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本次活动,我们开展了“超市”的角色游戏,通过观察,我发现幼儿玩的兴致不高,究其原因是游戏内容贫乏,幼儿的游戏规则与现实的超市购物有很大的差别。在活动中,我们及时地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有目的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适时地将幼儿从“课堂中”带到“社会情景中”来,并把孩子的零星经验通过参观、游戏、谈话、绘画、实践等多种途径的活动形式统一整和起来,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结构,体验购物的快乐,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增强社会交往的能力。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五

游戏是孩子学习的基本特点,也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方式。而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又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以下是关于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意义,欢迎大家参考!

角色游戏的开展是为了满足幼儿模仿成人生活中的行为,是幼儿现阶段无法达到的。

案例:

1)前阵子幼儿刚完成体检,于是我们的小医院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周钰涵小朋友很认真地学着保健老师的样子在给“病人”罗天元检查视力。

2)娃娃家是孩子模仿成人最直接也最丰富的地方,因为平时他们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家里的爸爸妈妈,所以爸爸妈妈在家的很多行为都被孩子模仿,运用到了娃娃家的游戏中来。图中是娃娃家的奶奶觉得娃娃的衣服很皱,要给它烫一烫,看她的动作可真标准啊!

我们在活动室设立娃娃家、小医院、美容院、小吃店等,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

案例:

有客人来小吃店店买东西,老板会问客人:“小客人,你要买什么?”

客人想了想说:“我要买一个汉堡!”

老板:“好的,请稍等。”随后让厨房的厨师制作了一个汉堡,在收银台上扫了一下后想要递给客人。

这时老板看到小客人东西有点多,就对小客人说:“啊呀,你包里放的下吗?我给你拿个袋子吧!”于是他就从一旁取过一个袋子将汉堡装了进去递给了客人。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尤其是角色游戏中,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自己情绪的机会。例如幼儿的愤怒、厌烦、紧张等不愉快情绪,在游戏中得以发泄、缓和,它是幼儿消除生活情境产生的忧虑和紧张感,向自信和愉快情绪过度的方法。

案例:

1)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扮演父母的幼儿体验着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去照顾宝宝,毫不掩饰地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由此来体会当爸爸妈妈的辛苦,激发他们对自己爸爸妈妈的爱。在娃娃家当爸爸妈妈的孩子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背上包,抱着宝宝去逛街、看病、吃点心等等。

2)另一方面,角色游戏中,孩子不但体验到了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也体验到了社会上很多行业的工作人员工作的辛苦,如:医生、小工人、厨师、服务员、小司机、美容师等等。所以他们会经常去小吃店买一些蛋糕、饮料送去给这些工作人员吃;他们也会来送给老师,因为知道老师上班也很辛苦。图中是孩子们送给出租车司机跟老师的饮料,他们会说:“小司机(老师),这个送给你喝,你辛苦了!”

同时,我们也能从孩子的角色游戏中反观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从而即使有效的改善自己的言行。

如:一些孩子在娃娃家的游戏中会再现家中的一些不良言行,打骂训斥“宝宝”或是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粗话脏话,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反观到:成人在与孩子的生活交往中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对孩子造成了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这时,我们应该积极反思,及时改正自己的言行,让幼儿有更多积极情感的体验。

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要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处理,使他们从小看见问题不足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这对将来踏上社会会是个很有效的准备。

案例:

大舞台表演的演员们一直都矜矜业业,不管有没有观众都很卖力的表演,可是没有观众她们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不能去买东西消费。这时,大舞台的小演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他们装扮用的衣服拿来贩卖,这样,他们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也能赚到钱,同时也带动了另一种服务业的兴起,这跟我们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也是在等孩子发现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后,开设一个服装店。

实物“笔”、“纸杯”、“纸盒”,如果给你这几样东西,你会在游戏中把它们变成什么?(笔:针、手术刀、小刀;纸杯:听筒、假装装满饮料;纸盒:拍x光的机器、保险箱、肥皂等等)孩子们会在游戏中逐渐发现问题,进而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去解决问题。

案例:

这是一个自制的响声罐,是让孩子们打节奏用的,可是我们聪明的小演员拿着它看了半天,它不正像一个麦克风嘛,于是我们大舞台的麦克风就诞生啦!

总之,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游戏也是最好的教育。不要怕孩子玩,而要让孩子玩。玩,是孩子发现自我的桥梁;玩,是孩子走进社会的摹拟训练场;玩,是孩子必需的生长维生素。我们要让孩子多玩,会玩,与孩子一起玩,玩出健康,玩出聪明,玩出高素质的人才!

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这对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大有好处。

在游戏中,孩子能在与周围人和事物的比较中逐渐认识自我,她手中的洋娃娃往往就是她自己,而她自己所扮演的就是她妈妈的角色了,儿童做游戏时喜爱扮演各种角色,它含有浓厚的戏剧性。孩子扮演的角色并不拘泥于一个人,有时在一个游戏中她甚至可以不断出演多种角色。

对于孩子来说,事实与想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角色扮演能进一步激发宝宝想像力,对右脑发展很有好处;模拟对话不仅能加深与妈妈的情感交流,还可刺激宝宝左脑的语言中枢;孩子的想象力如果能通过语言自然表达,将极大促进左右脑开发。

开拓眼界是开展角色游戏的基础。比如:要开展“医院”这个游戏的主题,首先就应该先让孩子了解医院一些部门的名称及其职能和分工等等。在心中有数了,才能让幼儿选择角色,并扮演角色,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

逼真、丰富的游戏环境,能充分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为了能让幼儿有一个安静、和谐的游戏环境,我们把游戏区域划分为娃娃家,小菜场、理发店、书店、和超市等种类,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可塑性强、多功能性的材料。

一般来说,创游时间为45-60分钟,其中有8分钟左右为游戏评价时间。创设宽敞的空间、营造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以自主考虑可以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这些都为孩子选择玩具材料,寻找游戏伙伴,选择场所,分配角色,商量玩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保证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孩子能交流、合作,做顾客、客人、观众等,使游戏活起来,每个人都能有互相交往、交流的机会,为孩子之间的交往合作创造条件。

有些教师认为,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玩,随孩子怎样玩都没关系,成人不要随便进行干预和指导,因为成人的指导会影响孩子游戏的正常开展。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少干预是正确的,但少干预并非说就不要教师的适当指导,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随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孩子游戏的开展,而且更能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比如教师以角色的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丰富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教师参与到年龄小、能力弱、胆子小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能帮助这些幼儿增强角色意识,他们在游戏中更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游戏的乐趣。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在游戏中表现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如,有的幼儿能力较强,组织能力不错,主意也很多。总是喜欢充当“领导者”的角色,分配别人做事,。但是讲话不够和气,态度过于高傲,有点“高高在上”的优越感。针对此的情况,我先是表扬肯定优点,接着再用游戏的口吻说:“哇,这个超市经理可正真能干,生意真好!要是对客人和部下更客气一点,讲话轻一点,能用上礼貌用语,大家一定更喜欢了,那店里的生意肯定会更好了!”经过提醒,他们的态度会改善很多,笑容也很快感染了一起游戏的其他孩子,所以整个游戏的氛围更浓了。

由于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他们在角色游戏时往往长时间地充当同一个角色。如:当“运输工人”的幼儿老是重复装运玩具的活动,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调整角色,如可建议幼儿去当“医生”,坐在医院里为病人看病开药。

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个性发展。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完善其性格缺陷。

1、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最为浓厚,幼儿玩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也十分多样与新颖。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3、同时,在游戏中还可学习如何坚持自己正当的权利、要求,怎样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戏规则。因此,角色游戏水平的高低能反映社会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际智能水平的高低。

1.创设自主游戏环境

我们要创设一种自主游戏的环境,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一个成功的引导者,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和谐地发展,营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关爱照顾每一个幼儿,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2.创设自主游戏条件

自主游戏就是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自己动手准备游戏材料,自己确定所扮角色,从内容、材料到玩伴完全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搭配。如“小商店”、“小医院”等游戏,我首先帮助幼儿确定主题,然后让孩子们商量准备哪些材料,如何去准备,让幼儿自己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然后由幼儿自己或家长帮助搜集材料。幼儿和家长都非常乐意,他们纷纷从家里把饮料瓶、玩具等带来设置“小商店”,从医院找来药瓶、吊水瓶等布置成“小医院”。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自己动手准备游戏材料,自己决定所要扮演的角色,把主动权给幼儿自己,孩子的内心感受得到体现,自主性得到了发展。

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比如某幼儿在小超市中当售货员,却无人前往超市购物,该幼儿不准备怎么办时,教师可以扮演顾客前往购物,和售货员进行交流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邀请的方式请幼儿一同进入游戏,如“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吧”带领幼儿进入游戏情境,体验角色游戏的乐趣。

2、倾听幼儿心声提高幼儿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学前教育期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他们从小就看见问题不足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

总之幼儿间的角色游戏离不开老师,教师要把主题目标记在心里,给幼儿一个发展空间,并加以引导,让孩子真正能在快乐中得到学习。

1、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

2、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地参加各项活动,并经常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发展能力;他们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自信心强的幼儿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

3、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曾说过:“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可个别幼儿还是有点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因此我们可以开展小小销售员的角色游戏,让幼儿拿商品向其他人销售,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力争做到在游戏中得到大大锻炼。

让角色游戏在主题背景下内容更丰满,形式更灵活,力求增强主题活动与角色游戏在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上的有机联系,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的方式、方法来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充分利用角色游戏与主题整合的价值,以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我相信也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今天读了上海市金童幼儿园仲蓉蓉老师的文章《我“看”幼儿角色游戏》,很有启发。她在教师如何“看“角色游戏”这个问题上,给我们分享了她的经验,我觉得非常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重头戏。我们幼儿园也一直在不断地加强对区域游戏的创设和管理。各班三位老师齐心协力,共同发挥能力,集思广益,为班级孩子创设了丰富有趣的游戏内容,还发动家长与老师共同准备了游戏材料,为孩子能开心地游戏,做了大量的工作,非常值得人钦佩。现在不管走到哪个班,走到哪个走廊过道,都能随处看到布置整齐、材料丰富的游戏角,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童话世界一样……置身于这样的世界,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玩。但光有这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内容是不够的,我们老师经常在“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和“如何指导幼儿更好地游戏”之间徘徊。这个问题我想很多老师都存在,我也不例外。面对四十多个孩子,开放十几个区域,如何能让孩子玩得更有意义,是对我们的一个考验,也是最为教师必须要有的能力。

看了仲老师的文章,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觉得她的经验和做法,会给我帮助。我会试着根据班级孩子的特点,来借鉴仲老师的一些经验来尝试,比如:在游戏中进行“粗看”和“细看”,借助“粗看”了解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借助“细看”,了解游戏情节的发展,关注个别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进行个别教育和指导;看懂后,也试着学习仲老师的做法去“适时地“推”一把”,我的理解也就是给幼儿的游戏增添一些合理有意义的内容和情节;适时地“退”一步,我的理解是教师不要急于去帮助与指导,不要把老师的观点和建议强加于幼儿,而是,引导幼儿把他们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游戏中,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热情;适时地“引”一下,目的是帮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希望通过学习和借鉴,我在指导幼儿游戏方面的能力上能有很大的进步和提升。我也希望其他的姐妹们也能读一读仲老师的这篇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一)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增强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最佳培养期为幼儿期,而在这个时期,游戏对于人类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因此就可以把握这一个关键点,以游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将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逐渐转变为对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角色游戏时,需要幼儿以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仅起辅助游戏顺利进行的作用,当幼儿自身投入到游戏中,才能够增强其思维的运转,扩大其想象的空间,从而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营造良好接受感,在幼儿和教师间建立亲密关系相关教育机构曾对幼儿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教育成果和幼儿接受结果来看,角色游戏教育方式更加优于传统课堂教育方式。除此之外,在幼儿园大班中进行更多的角色游戏,让教师和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还能够促进幼儿和教师间亲密关系的建立。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二者间的感情会越来越深,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形成。当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感攀升,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幼儿的朋友或是亲人,从而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设置合理的角色游戏计划教师在设置角色游戏计划之前,需要确保游戏贴近日常生活。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故事情境中,实现良好的进步和成长。教师想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需要尽可能地在计划角色游戏情景时,添加更多的生活元素,让游戏更加真实,便于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游戏情境中。另外,扩大游戏范围也是教师在设置角色游戏计划时要考虑的一个方面。由于长时间在一个相同的环境中,幼儿所能够学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扩大游戏的范围,在游戏中添加更多的故事情景,并且组织多个平行班级一起进行游戏,彻底将游戏的空间范围进行扩大,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幼儿在娱乐中得到更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

(二)恰当解决游戏过程中的角色矛盾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虽然会对故事情境完成事先的计划制定,但是秉着幼儿为主导者,幼儿为主人翁的原则,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随着幼儿的自我发挥而造成角色的不断变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角色矛盾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需要在第一时间内科学地解决好矛盾问题,按照幼儿的情绪、要求和喜好设置新的角色。将新角色科学合理地融入到游戏当中,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实现充分的自我表现,从而促进幼儿自行思维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置身于游戏当中,还能够观察和挖掘游戏设置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为今后制定的游戏计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灵活应对,实现隐性引导和显性引导的配合想要让角色游戏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师要具有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幼儿教师需要控制好全局的节奏,在恰当的环境下,通过合理的方式实现隐性引导和显性引导的配合,帮助幼儿获得智能和潜能方面的提高。在实际引导工作中,幼儿教师一定要认识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别,仔细观察游戏过程中每一个幼儿所表现出的不同之处,对幼儿实施相匹配的引导教育。例如,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和喜好,赋予其不同的游戏角色,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

(四)科学引导幼儿的兴趣毫无疑问,角色游戏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幼儿的兴趣。幼儿本身对世界充满了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并予以进行科学的指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知识。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得知,以角色游戏的方式对大班幼儿进行教育时会存在一个问题,那便是教师对角色游戏中幼儿兴趣引导的缺失,兴趣引导缺失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终失去娱乐教学的最初目的。所以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一定要对游戏的整个局面拥有良好的控制力,尤其是需要对游戏氛围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幼儿的兴趣进行科学的引导,把预备的教育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当中,最终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规避游戏教育效果丧失,让角色游戏真正起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综述所述,大班幼儿游戏作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对幼儿交际能力与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角色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大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程度,同时对幼儿的待人交往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进行大班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将幼儿放置在主人翁的地位上,确保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教师要始终坚持辅助的原则,明确自己倾听者、指引者、支持者、监护者的身份。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愉悦的心情,同时还能获得知识,提高生活能力,增强自我表现力,培养自信心,最终实现师幼共赢的理想目标。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六

幼儿坐成半圆或圆形,每位幼儿即当猫又当老鼠。歌曲1--3乐句时,幼儿分别和左右同伴按歌曲节奏拍手,唱到最后一句时,每人伸出左手当猫的爪子,右手当老鼠用食指按节奏在右边猫的爪子上面一拍点一下,唱到最后一个“跑”字时,每人都做出左手抓,右手跑的动作,看自己双手是否能同时跑掉和抓住。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七

由于提供了一些恰当的材料,在本次游戏中能够看出幼儿游戏的热情,部分幼儿完全进入游戏角色。如:医院里面的分工明确,一名护士挂号,其他医生分别进行身高、体重和牙齿的检查,顾客按照流程图一项一项有序体检。同时,幼儿也能根据提供的材料创造性地变出新的玩法,如:鲜花礼品店的员工利用礼品盒开展“抽奖”的游戏来吸引顾客。

1.增加标识性材料,彰显材料的标识作用。

在幼儿的角色意识还不够强时可能出现角色争抢的行为,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提供一些标识性的材料,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如:在小剧院提供挂卡,让工作人员明白自己具体的'工作分工;在鲜花礼品店增加角色分工的标识,将制作鲜花和买卖鲜花的人员明朗化。

2.增加暗示性材料,突出材料的暗示作用。

适当暗示性材料的提供可以增强游戏的情节,避免劳动力的消耗。如:在小剧院中,可以提供“开场”和“休息”的牌子,让顾客明白小剧院的作息时间,让小剧院游戏贴近现实生活。在美味点心店中增加印花图案,模仿超市的促销环节,给幼儿心理上的暗示。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八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应以游戏为主。《纲要》明确了游戏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强调了游戏在一日活动中的重要性。游戏的过程是孩子发展的过程,隐含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通过游戏,幼儿懂得了各种事情,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动作技能,锻炼了身体;学会了分辨事物的差异,开发了智力;体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了交往和协调。

综观上学期幼儿的游戏情况,应该说幼儿的游戏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在理解游戏的基础上,如今已能较好的融入游戏,幼儿游戏能力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一、碰到游戏时的突发事件,能尝试用合适的方法解决,解决不了时,能积极寻求帮助。

二、幼儿能根据游戏的需要,适时的增添游戏材料。

三、游戏中,幼儿能用游戏语言进行交往,各游戏区域间能互通合作,相互往来。

四、有序整理玩具物品的能力、评价游戏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游戏中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幼儿游戏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幼儿评价游戏的能力还欠一定的针对性,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今后指导游戏的目标。

1、根据园部每月运动锻炼的重点,进行各项技能训练,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参与游戏,参与锻炼,加强个别辅导,使幼儿的运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发展幼儿钻、跑、平衡、跳等基本动作。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早锻炼,参与晨间游戏,提高幼儿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九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开展是为了丰富幼儿教学,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开展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音乐教学,能为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创造一个发展空间。然而,考虑到幼儿的性格特点,所以教师在幼儿音乐学习上加入了很多的音乐游戏成分,从而方便幼儿对音乐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1.正确认识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2.对音乐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或者提供机会进修。

提高教學质量,培养一支专业、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是首要前提。因此学校应定时对音乐教师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也可以为其提供进修的机会,拓展其知识面,增进其对音乐的认知。

3.多与学生互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音乐游戏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何选择适宜的音乐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选材时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特点和班级的实际水平进行选定,根据教育目标进行挑选和改编。选材要具有趣味性的音乐。小班幼儿年纪小,能力相对较弱,选择活动内容要具有生活化的特性,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事物,他们的学习特点以模仿为主。因此我在选择音乐的时候,要考虑幼儿年纪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由于孩子生活经验中常常听到家人的哼唱,所以选择为音乐游戏的内容,幼儿感到亲切熟悉。歌曲《小鸭和小鸡》,歌曲中有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幼儿又有一定的认识经验,很容易让孩子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当幼儿有了兴趣,便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从而较好达成活动目标。中大班幼儿发展快、能力较强。在为中、大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材料的时候要以重复性小,节奏感强为标准。音乐游戏中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加深环节。游戏的情节应为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贴近幼儿生活。例如大班音乐游戏《买菜》中,幼儿通过对唱歌曲,来确定自己在音乐游戏中的角色,通过分工表演角色,感受歌曲的内容,更好的达成目标。因此,在选择游戏音乐时,通常选择旋律容易记忆的音乐。

对音乐游戏进行归类和整理,归纳各类的特点和玩法,按类别抓关键,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改善方法。根据多年来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将音乐游戏归纳为且大类来开展活动:

1.唱类游戏:以歌唱为主导,通过对歌曲的演唱、表现和声音来进行的趣味性活动的一类游戏。如“头发、肩膀、膝盖、脚”和“张家爷爷的小花狗”及“快来拍拍”等。这类游戏除了可以通过动作进行表现外,还可以用默唱的方法进行游戏。如,在心里默唱规定好的某个字,在唱到那个字时,用拍手的方法空出它的节奏。这种游戏方法可以增强歌曲的趣味性,更能够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自控能力,适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2.动作类游戏:即以动作来作为游戏的重点的一类游戏,目的是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如“大家来打麦”、“猜领头人”、“杀鸡宰鸭”等。这类游戏的重点是,动作要与节奏相吻合。对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要求颇高。随着游戏的熟练程度提高,可以逐渐加快速度,这对幼儿是一种挑战,所以这类游戏较适用于中、大班的幼儿。

3.表演类游戏:以扮演角色进行表演为主的一类游戏。如“熊和石头人”、“找小猫”、“三只猴子”等。这类游戏的表演性较强,幼儿可以根据歌词扮演角色,自编动作,自由发挥,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即可,适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4.追逐类游戏:以最后的追逐来决出输赢的一种游戏。如“逛公园”、“开锁”、“丢手绢”等。追逐类游戏是幼儿较为喜欢的一类游戏,这类游戏的规则性和竞技性较强,比较适用于中、大班的幼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情绪特别高,往往会忽略音乐游戏的规则,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规则的强调,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教师要学会根据场地情况和幼儿的`特点进行合理调控。

5.邀请类游戏:以舞蹈动作为主要元素,促进幼儿交往合作的一类游戏。如“找朋友”、“我们邀请一个人”、“接龙游戏舞”、“猜拳游戏舞”等。这类游戏类似于集体舞,主要是靠舞步、动作来表现的。通过各种各样的邀请,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戏,分享游戏的快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能够合理调整游戏的规则和玩法,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幼儿的学前音乐启蒙至关重要,对于激发其音乐艺术方面的潜能和才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音乐游戏则是音乐教学中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的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种种不足,相信通过学校和老师的共同探索、努力,其有效性一定会大大提高。

[1]颜云娥.幼儿教师如何有效组织音乐游戏[j].才智,2011,15:318.

[3]刘迎芳,董娟.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的改革实施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241.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十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到“教育活动各领域的内容要有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然而,目前游戏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恰恰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农村幼儿园中,有的游戏是形同虚设,有的游戏时有时无,有些勉强维持的游戏,也因缺少正确的方法或指导不当,存在着两种不和谐的现象:一是限制过死,另一个就是放任自流。许多教师都觉得游戏比上课还难,再加上农村家长对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够,认为玩游戏还不如教孩子识字、汉语拼音、背唐诗……这样也许还能学点“知识”,这些都是造成农村幼儿教师不敢放手做游戏的主要原因。

而我园近年来,就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并从中体验到农村幼儿教育有其独特的一面,有着好多城市不具备的优势,如果能正确的把握农村幼教特点,合理利用农村各方面的条件优势,是能大力开展多种游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的。

1充分挖掘农村自然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利用农村野外优势,积极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丰富幼儿知识,开发幼儿智力,还能提高幼儿对自然的鉴赏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农村的田埂、草地、小树林、小河边,这些都是进行游戏的天然场地。

如: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小刺猬背枣子”、“赶走大灰狼”、“小兔乖乖”、“小青蛙捉害虫”;在河边(有护栏的),我们玩投掷游戏;树林里,我们玩“平衡“游戏。总之,我们克服了幼儿园里由于游戏材料缺乏,而无法开展游戏的弊端,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

随着季节的变化,同样为农村幼儿游戏提供了天然的材料。春天里,各种桃花、梨花、菜花、小草、柳枝,都成了游戏的材料。我们带幼儿编织各种“花篮”、“草帽”、“花环”;夏天,我们捉知了、蜗牛、蚱蜢、蝴蝶等有趣的昆虫来饲养、观察;秋天,我们带领幼儿用各种秸杆进行编织活动,并用它来装饰活动角,布置墙饰,帮助农民伯伯拾麦穗等亲农游戏活动,各种各样的树叶,更是幼儿做粘贴画的原始材料;冬天,孩子们喜欢的.自然是洁白的雪花,“堆雪人”、“滚雪球”、“找脚印”。总之,大自然成了孩子最理想的游戏场所,各种自然物成了孩子游戏的主要材料。

2充分发挥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游戏中,教师能否发挥在游戏过程中的有效指导,是搞好游戏的重要保障。教师的有效指导,并非将幼儿管理如何“遵守规则”、“如何听话”,而是指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充分准备,包括游戏材料、游戏环境、知识准备,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不断地灵活置换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逐步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首先,在游戏开始前,教师要了解全班幼儿的现有水平,这样能才有效地为幼儿准备发展性的游戏材料,如小班孩子在玩“娃娃家”的时候,游戏场地选择在活动室的一角,用大电视箱做成一座“房子”,挖个小洞就成了“窗户”了,各种纸盒箱作装扮后就成了“家具”,小葫芦插上几根麦穗就成了“花瓶”。这样的“家”既让孩子玩得开心,又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珍惜这样的“物品”。同时,避免教师在游戏前准备工作过于频繁,而幼儿等待时间相对较长的不足。

其次,在游戏正式开始后,教师主要任务就是耐心、仔细的观察,但绝不是“监视”,观察幼儿的情绪、兴趣、语言交流、玩具的利用、同伴的交往,怎样合作与交流,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时,既不能指手划脚,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如小班孩子在“小吃店”中,发现有“顾客”亲自到“柜台”里取食品时,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问“餐厅”的服务员,怎么叫顾客自己动手呢?太没礼貌了吧!这样“服务员”会主动把“顾客”要的东西送上来。

又如:在“照像馆”中,发现“摄影师”只是一味地“咔嚓、咔嚓”照像时,就以“顾客”的身份证问“工作人员”有没有快照?我有重要的事情想立刻取走。这样,幼儿马上就想到多招聘几位绘画速度的幼儿来画“照片”。这时,“照像馆”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还有人得出将“照像馆”改成“影楼”,甚至还有人提出要拍“婚纱照”。

最后,游戏的评价也是不可少的,评价可以总结出孩子的点滴进步,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为他们在下次游戏时指出明确的发展方向。

总之,教师能否正确指导游戏,是游戏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3将游戏渗透于各领域的教育活动之中。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这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很早就指出来的。所以,幼儿园能否把教育内容有效地组织到各种游戏中去,让幼儿在游戏中深刻、轻松、愉快地发展,是很有讲究的。

如:为发展幼儿的钻爬动作,我们设计了体育游戏“穿山甲”、“火车钻山洞”等游戏。为了让幼儿了解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玩“小风车”、“骑小车”的游戏。为了让幼儿了解“电”,我们玩科学游戏“小电灯亮了”、“电玩具”、在组织各类游戏的同时,我们赋予游戏以教育的要求,如在玩体育游戏时,要求幼儿动作协调,在做科学游戏时,要求幼儿操作要正确。

幼儿园的各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我们在玩各类游戏时,注重将各类游戏内容进行整合,如游戏“小青蛙的一家”,既让幼儿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又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而且还能结合思想教育保护有益动物,还能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

总之,农村幼儿园只要充分利用农村优势,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大胆地开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就一定能在游戏这块土地上开放出绚丽多姿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幼儿园游戏》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

[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7月。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十一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音乐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教学法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进而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法,既符合幼儿年龄与学习特点,同时使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进而提升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通过游戏化教学法可以让幼儿在音乐中学习,享受其中乐趣进而提升对音乐的感悟,教师教学效率也得以提升。游戏化教学法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要求每一名幼儿都参与到游戏中。然而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应该怎样引入游戏教学法,是幼儿教师应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作为教育的最基础阶段,主要教育任务就是对幼儿进行预备教育,让幼儿在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深对自然以及社会的认识。幼儿年龄小,对待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理解能力有限,同时幼儿天性活泼、喜欢活动,可以对各种行为进行模仿与探索。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游戏化教学法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类型。但是,现阶段一些幼儿教师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仍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观念与形式,创设的音乐活动呆板,无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音乐活动中添加游戏环节也仅仅停留在表面,活动缺乏趣味性,无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导致音乐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充分理解游戏化教学法的内在涵义。

对幼儿教师来说,在音乐活动中转变之前的传统教学观念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首要条件。目前,幼儿园教学应该进行观念的更新,转变传统方式,进而充分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将培养幼儿性格特点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音乐活动中采用游戏化教学法,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加快乐及简单的童年。教师应该紧随幼儿园发展的大方向,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法,应该充分了解并且分析游戏化教学法的内在含义,深刻认识到游戏化教学法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表达情感,与幼儿情感产生共鸣,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在学习中享受音乐的乐趣,帮助幼儿音乐细胞形成与发展。教学中采用的歌曲通常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对幼儿起到引导与启发的作用。在幼儿学习之后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理解能力,并在教师的努力引导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将游戏化教学法与音乐活动完美融合。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发展幼儿听觉能力成为重点教学内容,在音乐游戏的引导下,可以将游戏与听觉进行完美的结合。幼儿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相继完成对音乐的听、唱以及表现的学习任务,提高音乐学习效果。

在音乐活动开始之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幼儿的特点,进而选择适合幼儿的游戏内容,坚持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主要任务,在音乐活动中巧妙地引入游戏项目。另外,幼儿教师可以按照即将教授的音乐内容展开设计,按照歌曲内容引入游戏形式,在幼儿游戏中渗透音乐教学,最终实现对幼儿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扮家家》这首儿歌时,教师为了加深幼儿印象及激发幼儿兴趣,可以让幼儿进行“扮家家”的游戏活动。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准备必要的工具,使幼儿按照歌词中的内容进行分角色扮演,进而形成与我们生活相近的场景,做出相对应的肢体动作。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式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理解与记忆。幼儿通过一边唱歌一边游戏的方式,既可以掌握这首歌的唱法,同时对歌词描绘的场景记忆深刻,进而完成一系列相关联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符合幼儿本身特点,同时还容易被幼儿接受,提高学习效率。

(三)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

教师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是否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主要取决教师选择的游戏活动内容是否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将设定好的游戏内容进行健全与完善,确保游戏化教学具有高效性。在选择游戏内容之前,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发展能力,听取幼儿的意见,从幼儿兴趣爱好出发,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学习规律的游戏内容。

综上所述,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幼儿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进而给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在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深入研究与分析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而将游戏化教学法与音乐活动进行完美融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要按照幼儿特点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确保游戏内容具有可操作性与时效性特点,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参与度,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1]杨桂兰.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未来英才,2016(14).

[2]孙艺苓.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十二

班上的角色游戏区新开了“洗衣店”。“有脏衣服的,快拿来洗呀!”“我们洗衣店的服务是一流的,快来呀!”孩子们很卖力地在活动区吆喝着,可就是没人光顾。我走上前去一看,洗衣店里只有一只旧的小塑料盆和一块黑不溜秋的抹布,怎么看也不像个洗衣店。没有客人来,扮演服务员的孩子们无事可做,自己也想溜走,去别的活动区玩。

其实,洗衣店是城市中刚刚兴起的一种行业,且是少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体消费的地方。这种商业机构以及相应的社会职业对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对农村幼儿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由于他们对洗衣行业缺乏了解,自己无法去与更丰富的玩具材料展开互动,导致该角色游戏区材料单调匮乏,游戏无法正常开展。

过了一段时间,角色游戏区里又开办了“农贸市场”。一大早,幼儿从家中带来了蒲芹、大蒜、韭菜、青菜、白菜等各种蔬菜。很快,大家摆好摊,开始吆喝。我这个“顾客”是不请自到,而且总喜欢问:“你卖的是什么菜?”孩子们大都答不出来,只是嘿嘿笑着,不敢反问老师。一次,我指着大蒜问:“这是韭菜还是大蒜?”孩子回答:“韭菜。”

随着农村日趋城市化,农村幼儿园的孩子有着不同于我们以往认识的已有经验,一方面他们对身边田间地头的庄稼、蔬菜不能充分认识,并非我们想像中的“农村孩子”;另一方面,城市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元素、关系和文化距离他们还很远,他们对此也不了解、不理解。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他所面对的农村幼儿的特点,那么开展角色游戏时,很容易因为指导不利,出现上述案例中的“冷场”。

小小的角色游戏,也折射出教师在如何处理角色游戏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如何处理角色游戏与日常教学的关系的能力。我们在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候,总喜欢多摆些摊子,有时甚至认为角色游戏的主题越多越好,越新鲜越好。其实不然,角色游戏是反映幼儿身边社会生活的缩影,幼儿对不熟悉的事情是很难作为游戏内容开展下去的,比如开洗衣店。农村幼儿也许对洗衣店有个新鲜的印象,但因为没有真正接触过,洗衣店就不太适合作为角色游戏的题材,因为离他们的生活经验太远了。考虑到在此活动中,教师也没有精力在一时半会儿的时间里把洗衣店的事情讲清楚,调动起孩子的兴趣。这时,教师应再找个合适的机会巧妙地将“洗衣店”这一预先设计好的游戏及时撤出游戏区,让“洗衣店”中的.角色及早解放出来,去进行他们喜欢的游戏。同时,教师也可思考是否将“洗衣店”游戏作为一个新生成的游戏在下一次游戏活动中进行重点组织与引导。

在我观察的几次角色游戏活动中,发现老师们似乎将角色游戏与日常教学割裂开来。其实,它们彼此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的。日常教学为角色游戏提供了必要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基础。比如,教师如果是在认识各种蔬菜的基础上开展“农贸市场”游戏,那么游戏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将会更好地显现出来。孩子知道了蒲芹的特征、营养及一些药用功能之后,在游戏中就不会只是吆喝卖菜,一定还会向顾客推荐吃蒲芹的好处.及时又很自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真正体现了活学活用的精神,这对孩子的学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十三

我们不能过分限制幼儿的游戏场所,把知识区的活动和角色游戏绝对孤立开来,而是应该顺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玩法,利用这些机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因为只有当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水平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才会对物品进行假想,展开模仿与想象,这样就使材料的游戏意义大于材料本身的意义。

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需要,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孩子通过模仿与想象,创造性地反映自己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物、事件,轻松愉快地学习、积累适应社会生活的早期经验。虽然没有成人的指导和参与,幼儿同样可以自发地有声有色地进行角色游戏,但是幼儿在充满游戏氛围、材料丰富多样的区域里,在环境与材料的联想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就更生动、更富想象与创新,并且随着操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均能在角色游戏中得到满足,因此角色游戏不仅带给幼儿欢乐的童年,更是引领幼儿愉快成长的特殊学习方式。为此,幼儿园的活动室、走廊甚至盥洗室等等角落,被教师尽可能地利用起来,为幼儿设置了多样化的“游戏乐园”。在这片游戏天地里,教师与幼儿、家长一起收集的材料,经过摆放营造出“家”、“饭店”、“超市”、“理发店”„„等等氛围的活动区,吸引了幼儿在这里玩着不同的“角色”,那孩子究竟在玩什么?怎样玩的?玩得快乐有意吗?教师该怎样处理自己的教育地位呢?就让我们一起到游戏中,去观察去感受几组游戏片段,在思考与实践中,引领幼儿一起畅游“游戏乐园”吧。

(一)宽容“违规”行为,让幼儿主动发展,大胆创新。

“娃娃家”里,有小巧精致的餐具、家具、电器模型,有造型逼真的蔬果,有各式点心,„„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足以保证“爸爸”、“妈妈”随心所欲地选择材料,进行“炒菜”“做饭”,“带娃娃”。你看,扎着两只小辫的叶儿细心地把彩纸剪成一丝一丝的细条,放在“锅”里翻炒了几下,端到桌上边招呼大家,边自我夸耀:“快来尝尝我做的菜,这黄的是笋丝,红的是肉丝,白的是香干丝,色香味齐全!”大家高兴地坐下来品尝,忽然“爸爸”觉察出这些菜丝是他刚才从“照相馆”带回的“照片”剪成的,就大声嚷嚷道:“你剪坏了照片,赔给我„„”,一帆、彤彤几个见状,也说要告诉老师,叶儿见势吓得哇哇大哭,原本开开心心的欢乐气氛一下全搅了。游戏就此终止,我边安慰叶儿,边与围过来的幼儿讨论:“彩纸有什么用处?”“什么游戏也需要彩纸?”“象这样的彩纸还有其他东西,老师没有摆在你活动的区域,可是你做游戏时又需要它们,到哪儿去取呢?”经过讨论,幼儿理解了叶儿的行为出于游戏需要,可以谅解,由此也推出了“宝物箱”的设置,解决再次出现的材料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认为叶儿剪坏了“照相馆”里的彩纸,甘愿放弃游戏中“品尝”的过程而加入指责叶儿的行列,使本来还沉浸在游戏欢乐中的叶儿刹那间失去了创新带来的成就感,而为自己的“破坏”行为感到担心害怕。幼儿园里创设游戏的环境,初衷就是为了回归幼儿喜欢自由自在活动的天性,离开教师的“指挥棒”,让幼儿享受自然发展的活动乐趣。我们也常常鼓励幼儿利用玩具、寻找替代物、半成品进行创新游戏,应该说叶儿的行为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情,难道就因为使用了“照相馆”的材料就要全部否定吗?,为什么孩子们都认为这张彩纸不能改变它的用途,随意剪开来?追根究底是我们津津乐道的活动常规在作祟,常规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游戏秩序,方便于我们的日常管理,然而过于细密的常规常常变作绳索捆住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成为行动的包袱,幼儿由于不能完全把握那些行为是允许的,为了避免出错就克制、压抑自己的游戏行为,久而久之幼儿就习惯于使用教师设置的“道具”开展游戏。

“小医生”在用“听诊器”给几个幼儿“看病”,接下来轮到“护士”给他们“打针”了,杰非常羡慕正在游戏的幼儿,而“医生”毓以人太多为由,拒绝杰加入到游戏行列,杰无奈又到别的区域转了一圈,又来到“小医院”里,这次毓动员“护士”一起阻拦杰,不让他坐下来“看病”,这下杰生气了,一把抢过“听诊器”,拉扯中听诊器断线了,毓大声说:“老师,我们在好好地游戏,杰捣乱把听诊器弄坏了。”而杰嘟嘟嚷嚷重复着:“我也要玩,我也要玩。”毓对他吼道:“你什么都不会,你只会拆坏玩具的,不要你玩。”我自然明白毓和杰两人各自的心理想法,一边与他们修复“听诊器”,一边与他们交流,“杰不懂怎样使用听诊器,我们这么多做游戏的小朋友,谁能教会他呢?”“如果是你,大家都不让你游戏,你的心情又会怎样呢?”后来,毓和其他幼儿接受了我的建议,让杰扮演“病人”,在看病中学习怎样使用“听诊器”。

我们平息了这例源于幼儿能力之间差异悬殊引发的矛盾冲突以后,不禁对我们的角色游戏的环境与组织方式产生了思考。因为随着幼儿从小班升入中、大班,角色游戏也要从平行游戏向联合游戏、合作游戏过渡发展,期间能力强的幼儿会在游戏中显出自己的优势,不管是轮换角色还是轮换区域,他们都能处于主角地位,有些幼儿还喜欢支配别人配合他们的游戏,如果习惯于这种局面而不加以改变,一些幼儿就会产生“骄气”与“霸道”,另一些幼儿也会失去主见听从于别人的支使,少数幼儿还会失去游戏的机会。喜欢游戏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你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他们越是渴望得到他,如果多次不能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一类幼儿会主动退却,失去进取心与积极性,另一类则会产生攻击性行为,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心理受挫,更是失去了成长过程中特殊的学习途径。

我们常会发现幼儿不是游离了知识性区域的活动目标,就是看到幼儿离开了指定的游戏地点,而有的教师不经过深入的观察,就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回到原来预设的活动中去,却不知幼儿的游戏受到教师干预时,很少再会有幼儿继续坚持下去,粗心的老师也就很少能够体验到这些有着独特个性的幼儿,在中断活动以后内心产生的失落感。其实幼儿也有其独特的个性,他们有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幼儿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有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因此,我们不能过分限制幼儿的游戏场所,把知识区的活动和角色游戏绝对孤立开来,而是应该顺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玩法,利用这些机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因为只有当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水平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才会对物品进行假想,展开模仿与想象,这样就使材料的游戏意义大于材料本身的意义。上述事例中幼儿从“蛋糕”联想到“过生日”,从“睡觉”需要安静联想到带娃娃离开热闹的区域到午睡室活动,这都表明了幼儿的想象上了新台阶。事实上幼儿游离其他区域的活动目标,也是生活经验的反映,幼儿对物品的象征性想象水平是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建立起来的。幼儿能够自觉地以物代物,展开联想角色游戏的情节便会有所发展,这样就使幼儿的心理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思维活动变得频繁,就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走进幼儿的世界,了解幼儿,仔细倾听他们的心声,观察幼儿的言行,呵护幼儿探求事物的兴趣,让幼儿用自己创造的替代物进行角色游戏,保证幼儿在宽松开放的活动氛围里,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学习方式,以此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总之,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视角,深入幼儿的游戏之中,了解幼儿的需要,协调幼儿之间的矛盾,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快乐发展。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十四

社会性是指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动作模仿了,而是喜欢扮演各种游戏角色,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从中得到乐趣,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发展了其社会性。

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二是游戏中离不开想象。幼儿游戏的主题、情节以及玩具等都是自行选择、设定的。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如爸爸、娃娃、司机、医生等来反映现实生活,游戏中具有真实性也有虚构性。角色游戏中几乎都是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这就决定了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与同伴的交往程度直接反映了幼儿社会性水平的高低。心理学家帕顿曾研究发现,幼儿进行合作游戏,(角色游戏为其中一种)是社会性水平发展较高的标志。也就是说幼儿的角色游戏开展得越好就表明幼儿的社会性水平越高,愈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

首先,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行为。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发出的社交行为如微笑、请求、邀请等很常见。幼儿再游戏中不断练习巩固自己已有的社交经验。如一个幼儿卖烧烤,开始时只埋头做,结果没人买。老师见了以顾客身份参与游戏,问他:“你卖的是什么东西呀?”老师试着尝了一口说:“好吃。”这话给了幼儿鼓励,老师接着说:“我来帮你卖吧!”然后老师就吆喝起来。这个幼儿就试着跟老师叫卖,不一会儿就吸引了许多幼儿来买。幼儿掌握社交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并逐步运用掌握,幼儿对于别人的请求等也能做出积极的反应,形成积极的社会行为。

其次,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特点,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也不同,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所做出的表现各不相同,存在差异。当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同伴间相互模仿、学习,扩充了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认识水平。如两个幼儿的妈妈分别在医院和饭店上班,他们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社交环境使其认识也各不相同。当他们在交往时,就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经验,提高认知水平。开展角色游戏成了提高幼儿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幼儿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学会了对事物作客观评价,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事物。正确的认知水平评价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社会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三,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的发展,为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重要的基础。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交往,认知水平的提高,自控能力的加强以及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懂得同情、、关心并帮助他人,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也能相互指出、纠正。幼儿到大班后,同伴间基本能共同商量角色、玩具分配,而不会用攻击性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同伴间会互相谦让。可见角色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帮助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以便在角色游戏中能灵活运用。幼儿知识经验越多,想象越丰富,游戏的内容也就越新颖、有趣。幼儿知识经验的传授者主要是教师和父母,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组织幼儿参观、游玩,但这些活动是有限制的,而父母则不同,可以根据条件让幼儿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接触范围更大,更有利于开拓其视野,丰富其知识。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知识经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幼儿经验的积累,认知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难免全盘吸收,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

在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时,不要只注意“物”,更要注意“人”。角色游戏反映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带孩子参观时,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人的分工合作关系。这时于幼儿在开展游戏中学会了分配角色、协调同伴间关系有很大影响,对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创设良好环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角色游戏。

良好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幼儿游戏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教师布置的环境、材料的投放。教师所选的材料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爱玩娃娃家的游戏,而到了大班就不适合了。其次,材料的投放种类丰富,不一定要形象、逼真的。材料简单,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如果提供的材料是现成的,分工非常细,幼儿就不需要协商讨论,更不需要想象与创造,那么孩子就不感兴趣,材料就成了摆设。再次,定期增添或更换部分材料,吸引幼儿兴趣。在幼儿熟悉的游戏环境中加入新材料,往往会对幼儿所熟悉的情节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如在“娃娃家”放一支笔,会使“妈妈”教娃娃画画,放上牙膏、牙刷,会让“父母”提醒“娃娃”刷牙,保护牙齿健康。材料的投放可以是逐渐增加,变换的,不要一步到位,这样就限定了游戏情节。

利用自然环境开展角色游戏也是有许多的优点。一是活动范围扩大,幼儿可以大胆的游戏而不受场地限制。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二是可以就地取材,以物代物,变废为利。游戏中树叶可以当餐具,小草做菜,泥土做粮食„„。三是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矛盾纠纷。幼儿可以按意愿结伴游戏,司机、警察等,可以请几个幼儿扮演餐厅、医院可以设好几个,这样避免了因场地窄而引起的纠纷。

第三,教师认真观察游戏,适时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开展。

在游戏中教师先观察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情况,如果情节简单,应考虑如何丰富幼儿这反面的经验。然后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否正确。如有的幼儿用手拿东西“吃”,“司机”开车到处跑,不遵守交通规则,这些都需要教师纠正。

幼儿特别喜欢教师跟他们一起玩,教师参与游戏时,幼儿非常兴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遇到困难,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在一次游戏中,司机开了很久的车都没有乘客。教师看见了,就当乘客乘车并问:“这车的售票员呢?”幼儿回答生病了,老师说:“我来帮你卖票怎么样?”幼儿高兴地答应了。其他幼儿看见了,纷纷乘车,司机开车特别带劲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各有分工但有相互协调配合,教师要鼓励得到锻炼与发展,为幼儿以后的社交提供必要的准备。

第四,让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教师应该进行简单讲评。

要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就需要教师掌握时机,即在幼儿游戏兴致尚存的时候结束游戏让幼儿还盼着下次的游戏。收拾整理材料是结束游戏的主要内容。好的结束可以培养幼儿爱惜玩具,做事有始有终。游戏结束后应进行简单的讲评。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游戏得失,更有利于促进下次游戏的开展。

总之,角色游戏的价值重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使幼儿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角色游戏材料的使用、角色选择的范围、角色扮演技能、游戏时间、互动行为和语言沟通6个方面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直接表现,这些反映了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教师只有组织好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十五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中班上期的幼儿在游戏中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我陶醉的现象很多。以上分析的情况就是在一定条件刺激下产生的角色语言和行为,作为教师要能观察了解,捕捉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语言、情感加以引导,从而将幼儿的最初不很明确的角色表现逐渐变成简单的角色意识,并培养幼儿具有简单的角色意识。

如何增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

一、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打好角色基础。

角色游戏是创造性地再现个人生活经验的一种活动。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离开了这一基础,幼儿的游戏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枯燥、单调。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角色的行为及作用,初步建立起他们的角色意识,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熟悉、贴近生活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经验。如带领幼儿去参观理发店,了解理发师理发的一般过程;观察商店的售货员是如何热情接待顾客的;观察医务人员怎样给病人看病,从中体验不同行业的特点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如开展“我在幼儿园”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有谁在工作,教师教小朋友学什么本领,阿姨怎样关心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在园一日做了哪些事情,小朋友是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等。通过这样有意识的观察,使幼儿认识角色的行为,理解角色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再次,引导幼儿留意身边的活动,如庆祝“国庆节”、“教师节”活动,组织幼儿谈话、讲故事,观看图片、录像,观看其他班的幼儿做游戏等,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经验。这样,随着幼儿观察的不断深入,经验不断积累,幼儿玩起游戏来就不会无所适从,能意识到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进而采取相应的角色行为。

二、提供游戏道具,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角色游戏的道具是幼儿进行游戏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选取适宜、有趣、好玩的玩具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首先,教师可根据游戏的内容选择游戏道具。如玩过家家游戏提供玩具娃娃及煤气灶、碗、勺子、锅、衣服、床等,提高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其次,提供角色标志,达到提醒幼儿认清自我角色的作用。如给扮演娃娃爸爸、妈妈的小朋友制作胸牌,给扮演售货员的小朋友制作帽子,给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制作工作服等,使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更快进入角色,产生角色行为。

三、加强指导,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1.树立榜样,模仿学习。我们知道,幼儿是好模仿的,成人及同伴的行为或故事中的良好形象都可以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成为其模仿对象。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如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通过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介入游戏,通过具体的、自始至终的行为间接地影响幼儿的角色意识及行为,或在游戏中启发、引导角色意识淡薄的幼儿观察其他幼儿是怎样进行游戏的。这样,幼儿的行为有了一个可模仿、学习的榜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角色意识和游戏质量。

2.扮演角色,随机指导。角色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不必慌张,可以旁观者角色参与游戏,并随机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建议来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明确角色行为。如在玩购物游戏时,扮演售货员的小朋友很可能会因为没有顾客买东西而无所事事。为了缓解这种状况,教师可以扮演商店的经理出场,故作惊讶地说:“今天我们商店进了些新货,大家快来买啊!。”还可引导说:“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们给小朋友送些礼物去,好吗?”于是扮演送货员的小朋友马上说:“我去送。”送货回来后,这个小朋友似乎受到启发,说:“今天小红的奶奶过生日,我得给她送礼物去”。可见,教师介入游戏进行指导,既深化了游戏的主题,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又使幼儿的角色行为不断得到充实、完善,使幼儿的角色意识不断增强。

四、重视评价,加深印象。

所谓评价就是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认识去分析、辨别是非,作出相应的评价,促使幼儿懂得如何扮演游戏角色。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促使幼儿自律行为的发展,从而达到增强角色意识的目的。如在一次游戏中,一位小朋友扮演“交警”。开始时,他指挥得很认真,可玩了一会他便对重复枯燥的动作失去了兴趣而结束游戏。此时,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交警在上班时间不在岗,没有指挥车辆、行人行走,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们觉得那样做对吗?”有的小朋友说:“没有交警,汽车会相撞的,行人过马路也会发生危险”。通过讨论,幼儿明白交警随便离开岗位是不对的,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角色意识。

(责任编辑付淑霞)。

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理论范文(16篇)篇十六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也是幼儿期普遍出现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它能满足幼儿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要。在游戏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快乐、对别人的关心与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又可以自己控制蛇蝎情感。其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间接的指导方法一般采用:语言提问、提示、评论适时地出现玩具和游戏材料;教师以角色身份影响或参加游戏。教师在指导游戏时,首先要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分析游戏对开展的情况,幼儿的表现几游戏存在的问题,要针对各班具体情况加以指导。

首先,要对幼儿游戏过程进行观察。这不仅是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与评价的前提,也是我们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窗口。这是因为在游戏中幼儿能较好的适应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能力和实现自己的愿望,通过自我实践体验由创造和成功所带来的高涨情绪及愉悦的心情。此时幼儿的一举一动往往是其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认真细致的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次,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频率较高,教师通过对幼儿人际交往情况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从而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1)要观察幼儿自我与角色的关系。角色游戏最明显的特点是能撇开自己,进入角色,当幼儿能按角色的身份进行游戏,说明幼儿已开始具备了开展角色游戏基本的心理条件。(2)观察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的关系,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是怎样分配主次角色及两者在游戏中是如何协调关系的主次,角色若发生矛盾,要了解清楚是幼儿没掌握分配交涉的方法还是另有其他原因,以便即使帮助解决矛盾。(3)观察每个主题间角色与自己的关系,随着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和内容的丰富,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说话的口吻,处事态度及交往的方法。根据情况,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中,以次作为指导促进不同角色间的的积极交往。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更要观察幼儿扮演角色时操作材料的神情,包括面部表情手部动作、姿态等。从中可以了解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以及利用游戏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以语言动作代替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完全是由于幼儿年龄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提供多样的半成品材料。教师在游戏中应该把握时机予以指导,引导幼儿在原有的游戏基础上不断的发展。

再次,我认为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逐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得更多的信息,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多,知识面扩展,幼儿的游戏内容和情节才会不断的丰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还要做到耳聪目明,及时掌握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动向。例如:他们想玩什么?需要加深哪些知识印象?会遇到什么困难等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深入指导,随机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创造,把游戏主题引向深入。同时,幼儿通过游戏又不断的丰富了有关知识,较正确的反映现实生活。例如:在主题游戏“医院”中,幼儿扮演医生给病人开刀,常常不假思索,举刀就做手术。显然幼儿对做手术的过程缺乏了解,当我发现这个问题时,就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1)医生给病人开刀要做那些准备工作?(2)在开刀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医生要采取什么措施?这个说:“开刀就要用酒精棉球消毒”那个说:“开刀时病人要出血,要打止血针,还要输氧气、输血。”“开刀的房间只有医生和护士可以进去,家人只能在门外等。”经过讨论,孩子们知道了医生给病人做手术时的粗浅知识,以后的“医院”游戏中,孩子们自然把这些知识都用了进去。此外,要指导好角色游戏教师必须积极地参加游戏,并要有角色意识。教师以角色身份间接指导游戏,是一种最有效、最自然也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指导方法。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利用自己所扮的角色,机智的引导游戏的进程和调节游戏者的关系,而又不抑制游戏者独创能力。

最后,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有的教师总是把角色、游戏的主题事先安排好,幼儿只能机械的模仿,被动的进行游戏,而且在游戏中因怕乱,给幼儿的束缚太多。我认为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导作用,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关系,这两者并不矛盾,教师为主体并不是把幼儿控制在“框框内”,幼儿为主体也不是撒手不管,幼儿应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幼儿的“参谋”。这就是说教师要实施间接指导,以角色的身份游戏的口吻,或以提供游戏材料的方法启发引导幼儿,让幼儿自己设计游戏项目,幼儿就能在得到心理满足的同时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间接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教师的灵活应用和创造,教师必须细致观察深入了解幼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只有这样幼儿在体力、智力、情感、道德、品质各方面的发展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得到健康发展,否则将会对幼儿今后各方面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