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最新6篇

时间:2024-09-16 15:15 编辑:潇洒范文网 浏览量:0

导读:《登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最新6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古诗登岳阳楼杜甫带拼音版,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古诗登岳阳楼杜甫带拼音版,杜甫登岳阳楼翻译,以及杜甫登岳阳楼赏析吧!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篇登岳阳楼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登岳阳楼原文 篇一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原文注释 篇二

(1)岳阳楼:游览胜地。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

(2)坼[音“撤”]:裂开,分开。

(3)乾坤:天地。

(4)戎马:比喻战事。

(5)涕泗:眼泪。

登岳阳楼原文译文 篇三

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

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登岳阳楼》古诗原文及赏析 篇四

【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出处】唐·杜甫《登岳阳楼》。

【意思】过去听说过洞庭湖,今天登 上了岳阳楼。洞庭水:即洞庭湖。岳阳 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坐落于洞 庭湖畔,始建于唐。现在的楼是1984年 整修一新的。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过去只是听 说洞庭湖,如今真的来到了洞庭湖,登 上了岳阳楼。[例]总想有一天能站在 岳阳楼上饱览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 荡荡,横无际涯”的壮观。而这一天终 于来到了。真可谓“昔闻洞庭水,今上 岳阳楼。”(龙志毅《古今多少事——三 峡行》)

【全诗】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鉴赏导示】

这首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冬。这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本首诗写登岳阳楼时所见的景象和身世之感,忧时之情,悲慨之中,具有雄伟壮阔的意境,是历来被传诵的摹写洞庭湖的名作之一。

岳阳楼,在巴陵县 (今湖南省岳阳县) 西城上。它下临洞庭,为游览胜地。

【鉴赏】

首联运用流水对,顺畅自然:过去“我”早就听说过洞庭湖,今天终于(有幸)登上了岳阳楼。在叙述中诗人含有几多的感慨。颔联气魄宏伟,写出了洞庭湖气象的壮阔: 吴楚之地好像被它分裂为二,整个天地像日夜浮浸在湖中。如此阔大地写景,使整首诗具有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颈联自叙,充满了落寞之感:亲朋很久没有寄过只字片语了,现在“我”已是年老多病且孤身飘零。尾联诗人直抒胸襟: (虽然)老病,但“我”还是关注着北方边地的战事,倚靠着栏杆眺望北方,眼泪、鼻涕忍不住流了下来。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诗人在诗中将自然现象、个人遭遇、时代苦难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抒发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

【鉴赏要点】

[1]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因景生情,寓情于景。

[3]气象雄伟开阔。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篇五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

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

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实为千古名句。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宋人黄鹤《少陵年谱》)。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 后半抒情。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鉴赏: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 篇六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岳阳楼:湖南岳西门城楼,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首联:仇兆鳌《杜诗详注》“‘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系我国第二淡水湖。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纳长江松滋、太平、藉池、调弦四口。昔日称“八百里洞庭。”

颔联:吴楚,为春秋二国名,大致上吴国在湖东,楚国在湖西,洞庭像是把两隔开。坼,裂开,隔开。乾坤,此处指日月。

颈联:有孤舟,在孤舟。有,在。当时,杜甫年五十有七,耳聋肩麻,多病缠身,阖家又在水漂泊,故曰“老病有孤舟。”

尾联:戎马关山北,是年吐番入侵。战事犹示已。

赏析:

本诗描绘洞庭湖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身世,反映了他对亲人的怀念,对国事的忧思。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