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说课稿(最新21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们继续发展语言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园大班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孩子们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大班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数学教案
在活动中,要着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初步为幼儿建立一个想象的空间,一说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正确的联想到对应的物品。通过此次探索活动,提高幼儿认识立方体图形的兴趣。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1、集体活动。
2、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3、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个面是正方形。
4、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5、搭积木游戏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这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3、想一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6个面)。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有关这6个面的一些知识.。
三、教学新课.。
(一)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
“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老师先示范,学生再做)。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教师明确: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数学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导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所以,我确定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为:
(一)从分类中引入。
1、请看大屏幕,以4人组为单位,把大屏幕上的图片进行分类。
小组汇报。要求:你们是怎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仿照以长方体与非长方体为标准的组分类法,请大家把所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挑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课题)。把另一堆放在一边。
(二)在观察讨论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点。
1、拿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后,问:它是什么图形?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讨论特点,并说明你怎么证明?
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例如证明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可以通过度量长和宽算出面积。
(2)可以把一个面用剪刀剪下来与相对的面去比。
(3)也可以把一个面描在纸上,再用相对的面去比。
……。
2、在你们分出的长方体中,有没有特殊的类型。学生汇报:
(1)有一个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而且2个正方形大小相等,4个长方形大小也相等。
(2)有一个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一类(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方体或立方体)是长方体的一种特殊情况。(并让学生画集合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三)在制作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1、自学课本1-2页了解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
2、用小圆球(顶点)和4种不同长度(分别以a,b,c,d表示)的小棒(棱),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如下图)。
3、出示小组合作制作要求:
(1)每组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2)制作前先小组讨论填好材料单;
材料单。
模型顶点棱。
(小圆球)(小棒)。
abcd。
长方体个条条条条。
正方体个条条条条。
(3)按材料单准备好材料;
(4)制作完成后,讨论棱和顶点有什么特点。如果材料不够或有多余,请说明为什么?
4、小组活动。
(四)在设计填写学生报告单中巩固。
请大家按小组设计一张学习的报告单来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外延伸中深化。
1、找一个火柴盒和魔方,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宽、高。
2、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外实践操作,把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
本课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动手实践,有独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力求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认识整点和半点》
活动目标: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3、讲述后提问:
1)、小明去秋游了吗?为什么没去成?
2)、他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了?
4)、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认识时钟》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认识时钟》。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笼统的因此,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识别整点、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协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
为了协助幼儿掌握幼教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活动中我防止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本环节中,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拟,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惯例习惯的培养。
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下班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协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设计意图: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发展的有效工具。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正方体的空间存在形式,体验4-8块正方体的数形关系,理解它们的空间组合。
2.借助实物操作,理解重叠堆放的正方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3.能与同伴共享材料,体验合作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
教具:7个相同大小、颜色的正方体积木,实物图两张(图1、图2)。
学具:数积木封塑操作单(图3、图4)两组每组6套,水彩笔,相同大小的红、黄、蓝、绿正方体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图1,数一数积木的数量。
(1)教师将6个正方体积木相互重叠地堆放再一起(图1),引导幼儿观察积木的数量。教师边出示图1边提问:“我们用积木搭建了一座城堡,请你帮助数一数,用了几块积木?”
(2)请个别幼儿说出积木的数量。
(3)讨论到底用了几块积木建造了这座城堡。
(4)教师用实物正方体积木,与幼儿一起集体验证积木的数量,理解重叠堆放的正方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2、观察图2,猜一猜积木的数量。
(1)教师边出示图2边提问:“我们设计了另一座城堡,请你帮助看一看,这次需要用几块积木?”
(2)请个别幼儿说出积木的数量。
(3)教师请个别幼儿用积木按提示搭建,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进一步理解重叠堆放的正方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3、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数积木(图3)。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请幼儿数数每堆积木有多少,先在方框中记录用数字记录,再用相应颜色的实物积木摆放出相同的造型,最后请他们再数一数,验证自己的记录结果。
(2)数积木(图4)。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每堆积木要放8块积木,请幼儿数数每堆还缺几块,请将缺少的相应颜色和数目的积木放在这堆的旁边。
当幼儿感到困难时,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实物来理解重叠堆放的正方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4、活动评价。
教学反思。
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
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大班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数学教案
1、长方体、正方体的礼盒若干。
3、作业纸若干。
一、引起兴趣。
以新年快要到了,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礼物,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幼儿辨别长方体、正方体。
1、教师根据礼盒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请幼儿重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进行巩固。
三、让幼儿学会数。
2、教师和幼儿共同数一数是几个。
3、重新摆好再让幼儿数(连续进行几次)。
四、让幼儿自己摆一摆,数一数。
五、出示平面图数一数。
1、教师幼儿共同数一数。
2、幼儿自己数一数。
六、学会记录。
1、让幼儿把自己所数的个数记录到作业纸上。
2、教师点评,共同数一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活动目标效果:
1、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2、学会抽象的数和记录长方体和正方体个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认识整点和半点》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的运转规律。
3、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准备。
小钟表模型一人一份,图片几张,水彩笔,钟表一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时钟。
1.师:启发幼儿自己说说对时钟的认识。
2.师:出示可拨动操作的大教具钟面。请小朋友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说说它们的名称。
3.幼儿:进行观察;尝试描述钟面上的部件与名称;说说数字。
4.师:指导幼儿分组操作大的教具钟面,熟悉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
幼儿:小组人员分别指时针、分针等。
(二)认识整点。
1、教师提问:时针和分针指的地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请幼儿仔细观察钟面,尝试着读钟面上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时间的好方法。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某整点)。
4.游戏。
游戏一:我的火车几点开。教师拨教具钟指向某整点,幼儿说出几时?
游戏二:拨一拨。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拨学具钟。
(三)学习认识半点。
1.师:出示大教具钟,指导幼儿学习认识半点,初步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2.游戏:拨一拨。教师报某半点,幼儿学习拨学具钟。
(四)巩固新知识。
1.游戏一:“争分夺秒”——看谁认得快。
师: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幼儿参赛,辨认时针、分针;整点、半点。
2.游戏二:“小小修表匠”——教师报出某一整点、半点,但出示有残缺的钟面,让幼儿观察、辨认后,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添画出正确的时间。
3、在手腕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
教学反思。
幼儿对整点的认识很明确,但是对半点,时针的位置无法正确拨出。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数学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1、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我从复习近平面图形入手,然后认识立体图形,进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来具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抽象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集合图形表示它们的关系。
在创新应用上,我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实际进行测量。通过做一做,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数学活动计划:认识正方体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
“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
《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
幼儿观看课件。
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
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
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
请幼儿观察正方体。
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
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
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
“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
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活动反思:
本课我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使学生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对于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运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去观察、操作、推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让学生探究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让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求证、总结,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知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同时,通过生动的课件演示,展现了常见的正方体,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年月日
1、初步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有xx个月,有大月和小月。
2、尝试听指令在日历中找日子,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
3、初步有时间概念,知道要珍惜时间。
1、xx座月房子。
2、年月日字卡。
3、节日卡10.1./6.1/9.10/1.1/3.8。
4、幼儿使用的日历每人一张,小彩笔一只;
5、乱码纸一张。
1、师:今天,我要带你们去一个朋友家玩,进去可要有礼貌,没经过主人的同意可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明白了吗?(师带幼儿进入房间生到生位上)。
2、师:瞧,在前面,你发现了什么?
4、师:年妈妈把这些房子取名叫"月"(出示字卡"月")第一件房子叫1月,第二座房子叫2月......
5、师:请你们在小日历上找一找吧(请幼儿取出放在椅子下的小日历,找找日的名字,找完了放回去)。
二、认识大、小月。
1、师:其实年妈妈的xx座房子就是一年的xx个月,你们看看这些月房子都一样大吗?
三、看小日历(巩固)。
请幼儿取出小日历。
1、师:请你们找到1月,1月有几天?是大月还是小月?2月有几天?是大月还是小月?3月有几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2、可以请个别幼儿尝试回答,x月有几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四、学习查找日期的方法
1、师:其实年妈妈的家就是一张日历,它能帮助我们准确的查找日期,那就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吧。(师出示字今天是20xx年x月x日,请幼儿念)。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找一找(找到了我们用小花贴纸粘在日期旁)其他幼儿检查。对,请他介绍是怎么找的。
错。
3、师:在黑板上有5个节日的日期,等下请你们上来翻,翻到什么节日,就请你在日历上找到这个日子。
师:没请到的小朋友在下面静静的找,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
4、小结:现在我们学会了看日历找日子,知道在日历中找日子时要先看日历的月份,再在月房子了找到它相应的日娃娃。
五、找小猫的生日。
1、师:小猫的生日快到了,粗心的小狗把小猫的生日写在了一张纸上,可是它不记得哪个是了,你们帮他找找(出示图纸),有提示哦,听清楚,请把相同的日期去掉,就是小猫的生日。
2、师:请你们在自己的日历上找,找到的用笔圈出来。
9.89.810.510.5xx.18。
3、检查:请一个幼儿上来。
师:你们找对了么?给自己鼓鼓掌。
六、生日(延伸或跟上)。
1、师:好,下面请大家来当小记者,去问问后面的老师,他是几月几日生日,记在你的日历上。
在日历上检查:
2、师:后面的客人老师,这是谁的生日,我们小朋友找对了么?
结束:
小记者们。我们一起去采访一下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把他们的生日在日历上找到,好么?出发。
幼儿园科学活动《7的认识》大班数学教案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异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了这一项课程活动,《“7的认识”》。让幼儿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数字学习的乐趣,发挥幼儿的思想象力,并且为大班幼儿做好幼小街接工作。
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活动由观察比较圆点图的学习、幼儿操作和做游戏来进行教学。主要让幼儿掌握用不同变换方式,感知体验7的守恒。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
1、知识方面:理解和体验“7”的守恒。
2、技能方面:掌握用不同变换方式,感知“7”的守恒。
3、情感方面: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
1、活动重点:通过物体不同大小,不同排列方式,不同颜色来理解“7”的守恒。
1、准备3幅圆点图画。
2、准备一些一块钱的硬币和一些五角钱的硬币。
3、分别准备7个小的魔方和7个大的魔方。
一、直接导入(情景导入)。
教师充当魔法师,用魔方给幼儿展示变魔术。首先摆出两组魔方,告诉幼儿两组都分别有7个魔方,再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就排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睁开眼,仔细观察作比较,猜猜这两组魔方是否一样多。教师先不急着告诉幼儿答案。
活动过程。
二、展开部分。
在变魔术的环节中,幼儿可能带着疑问,接下来老师也将带着这些疑问带领着幼儿一起探讨,一起寻找正确答案。
(1)、观察图画并进行比较。
展示一幅不同大小的圆点图。让幼儿观察它们。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7个小圆点和7个大圆点,都是各有7个,所以它们是一样多。我们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没有关系。
再展示一幅不同排列,相同大小的圆点图让幼儿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虽然它们的排列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是有7个圆点。我们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排列方式没有关系。
最后展示一幅大小相同,排列相同,颜色不同的圆点图。
让儿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功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红色圆点有7个,紫色圆点也有7个。它们是一样多,所以我们又可以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颜色没有关系。
(2)回顾活动前的变魔术环节。
握情况的检验方法,看看幼儿是否真的理解了数的守恒。)。
(3)幼儿动手操作。
并且点数验证两组硬币是否一样多。
(4)结束部分(游戏环节)。
老师组织一个游戏,叫做“队形变变变”游戏场所是在课室的空旷位置进行,老师在地上圈出3个大圆,要求每个大圆只能站7个小朋友,当老师开始播放音乐时,小朋友自由找搭档在大圆里任意排队形,音乐一停,让还没有站在大圆里的小朋友来验证每个大圆里是否都有7个小朋友。可循环玩几遍。
总结:通过观察圆点学习,排列硬币和玩游戏,小朋友现在对观察数量是否一样多都有一定的认识啦,小朋友们要记住,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排列方式、颜色,都没有关系哟。
活动延伸: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大小不一,排列不同,颜色不同的相同数量的物体。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带着幼儿到户外观察,一起找找。
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大部分幼儿能理解“7”的守恒并能用不同的变换方式来进行自由排列。
2、情景直接导入,幼儿动手操作和玩游戏,都比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更好的参与活动学习。
3、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想象力。
4、在今后的科学活动中,还可以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引导幼儿一起探究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时钟
1、进一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半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1、时钟模型每人一个,1―12的数字头饰一套。
2、大时钟两个。
1、拨钟听时间,复习整点及对表盘结构的认识。
2、学习看半点。
(1)动画城每天什么时间播出?引出半点。
(2)出示两个大时钟,一个是整点,一个是半点,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二者指针的不同,认识半点。
(3)拨针演示,引导幼儿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
3、幼儿操作。
(1)幼儿验证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
(2)教师说出一日活动的安排时间,让幼儿练习拨整点,和半点。
4、游戏巩固《分针带着时针转》。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时钟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回家和家长共同制作小钟表。
此活动虽然是个旧题目,但设计者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幼儿自己操作,观察理解,最后得出结论。比如掌握难点“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都是主要让幼儿自己动手拨针,亲自尝试,验证得出结论。
结尾部分也比较新颖,采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一步掌握了学习内容。延伸活动中制作小钟表也是一个理解内化的过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
1、初步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出示礼盒(复习正方体)。
1、在这个盒子里装着一些小宝贝,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对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3、正方体有几个面?
4、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5、这些正方形都一样吗?
二、出示长方体。
1、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这些正方体中,还藏着一个小宝贝呢,你知道它藏在哪吗?请你来找一找。
2、它是谁呀?(一块糕)。
3、它和正方体一样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4、原来它是长方体,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请小朋友来数一数。
5、教师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
6、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它们都一样大吗?
7、小结:这个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它们不一样大,有的大,有的小。
三、出示特殊的长方体。
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面是正方形的?
小结:有的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的,有的长方体中2个面是正方形的。
四、寻找长方体中哪2个面是相等的,请幼儿每人一个长方体观察。
师总结:长方体中相对应的2个面是一样大的:上下、前后、左右。
五、回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形的。
六、出示教师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请幼儿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七、幼儿操作:给正方体涂上红颜色,给长方体涂上绿颜色。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长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纲要》中指出:游戏时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园各种活动的基本。我们都做到"玩是孩子的天性",因为玩是一种没有负担的,愉快的活动,在玩中既能满足幼儿对周围现实世界探索与认识的特殊需要,又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我把原本枯燥的说教数学活动充分运用各种游戏手段,设置游戏场景,提供游戏材料,采用游戏情景,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了解,掌握知识。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促进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对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寻找合作伙伴"就是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在第二,三个游戏活动中就强调如何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引导孩子们怎样做才可以做得根豪根块。总之,整个活动都让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
2、说活动目标。
目标有3个:第一、复习10的分解。
第二、进一步理解5以内各数加减的含义。
第三、发展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体验成功的愉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要)。
3.说教材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发展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体验成功的愉悦,整个活动自始自终围绕着这个目标一点一点突破重点。从活动的'一开始,老师的谈话引出,就让幼儿了解游戏任务,使幼儿有了最初的合作意识(需要与人共同合作),然后通过"10"的分解来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这时就培养了幼儿与人交往的意识。接着游戏二,"智拼泡沫板",游戏三"智力大冲浪"都需要与同伴合作,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其中"智力大冲浪"学习5以内的减法为本次活动的难点,虽然本班幼儿在珠心算方面已经学过10以内的减法,但对减法的含义是不理解的。因此,我在设计时考虑孩子对拼图较感兴趣,借助拼七巧板的方法,让孩子去理解减法题意,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一个环节"巧拼机器人"孩子的思维从图片到符号,也就是说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给你一个答案可以列出不同的式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孩子思维的积极性。怎样拼搭机器人?是平面的好还是立体的好?这都考验了幼儿的合作,协商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活动我为幼儿准备的都是一些操作材料,数字胸饰,泡沫板,式题拼图,纸箱。
讲解示范法。
1.活动以谈话的形式,游戏的口吻引出,使幼儿了解这次游戏活动的目的。"巧拼机器人"方式,与同伴合作完成。
2.寻找合作伙伴。
通过游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来复习10的分解,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合作伙伴是谁,而且幼儿间相互检查,我们两人合起来是不是10。
3.智拼泡沫板。
这第三个环节是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幼儿知道有了合作伙伴该如何合作来完成游戏,两名合作伙伴先要看懂泡沫板上的意图,再根据题意来选择另一块泡沫板上的式题,反过来也根据式题来选择图意。这一游戏考虑孩子已有认读加法式题的经验和能看懂简单图画的认知水平,采用图片式题找朋友的活动,建立具体事物与抽象的式题之间的联系,促进幼儿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如:树上有两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幼儿在寻找的过程中就是把用数字符号组合成的抽象题-----直观的具体化的内容。多次寻找图片式样配对的过程就是对加法意义的逐步理解过程,摈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病,就像会算32=5,但不理解是什么意义。
第四个环节也就是5以内的各数的减法。
孩子学习减法比加法难些,也体现在意义上的理解。所以,同样采用图片式题找朋友,配对活动来寓教于乐中,而且在设计图片上,我更加注意内容的简洁明了,让孩子们易于接受。这样,幼儿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最后一个环节,是以数为单位,把答数是该式题找出来。如:把答数是6的题目让孩子们找出来。这样孩子们必须在众式题中搜索,最后整个机器人就完整地拼搭起来了。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日历教案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
多种不同的日历
一、出示日历,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日历)
1、和幼儿一起说说日历的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日历师:日历里面有什么?(数字、文字等)
二、深入认知老师这里有一本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秘密?
1、认识年份。
师:这是哪一年的日历?(2012年)2、认识月份。
(1)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几月?最后一个月是几月?12月过完后就表示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2)那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这些小数字会告诉你。
一年有12个月,有的一个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
3、学习查找日期1、今天是几月几日?谁能从日历中找出来?(幼儿示范)
2、老师的生日是11月7日,谁能找出来。
3、国庆节是几月几日?谁能找出来?
4、老师说节日,幼儿在日历上找出来,并进行评价。
三、活动延伸小朋友之间互相提问、指认日期。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11年、2012年、兔年、龙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2的就是2012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 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认识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三维形体与二维平面图形的关系。
2、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泡沫垫若干、骰子(正方体)、餐巾纸盒(长方体)、杯子(圆柱体)。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辨认正方体。
1、出示实物(骰子、餐巾纸盒、杯子),请幼儿从中找出正方体的物品。
二、通过个别制作,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1、出示泡沫垫,请幼儿每人做一个正方体。
2、分享:用了几块垫子。
3、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无论从哪一个面看都是正方形。
三、制作大正方体,过程中深入了解正方体的属性特征。
1、请幼儿两人合作拼正方体,要求:把正方体变得更大一点。
2、根据幼儿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未能成功),教师可出示完整的小正方体,边提问边演示:
————正方体有几个面?六个面大小怎样?都是什么形状?
小结:正方体是有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的。
—————观察幼儿的正方体,说说为什么不像?六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怎么办?
—————请幼儿继续将正方体完成。
第二种情况(基本成功),教师出示完整的正方体,提问:
——————每一面都一样大吗?看不见的下面用了几块垫子?
四、延伸。
1、如果给你更多的垫子,能不能做一个更大的正方体?你会怎么做?
2、一个面,可能需要用几块垫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形体的认识不是仅仅依靠感知过程而实现的,而是通过视觉和触觉的联合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来实现的`。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能促进儿童建构起关于形体更准确的认知。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也提供了幼儿熟悉的材料在进行活动,那么,老师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参考一下抛问一起来交流哦!
抛问:
1、你是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几何形体学习的?
2、在合作游戏中,如何兼顾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体教案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字标记、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3.幼儿学具:每人一张正方体纸卡、记录纸、笔、积塑(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一、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城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各位领导、老师们:
对于钱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但对于幼儿园的还孩子年龄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认识人民币》。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认识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是: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和大胆发现的机会。我做了以下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文具店超市。
2、学具:人手一份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纸币和1元的硬币)。
根据3~6儿童学习指南里的科学领域中的学习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的能力。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游戏发、观察法、操作法、演讲法等。
学法:我采用了视、听、讲合法、操作法、尝试法、体验法等。
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观看小视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钱币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本环节中我采用了观察法和提问法等在里面。首先认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里的各种人民币,活动时鼓励幼儿主动求知。
第三环节: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换算。
本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难点。首先我会引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每一张人民币,知道他有多少面值,然后认识它们的单位名称。最后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以上活动,我做了以下反思。钱币在日常生活经常都见到,在我刚出示钱币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很激动。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参与和大胆的求知,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人民币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在“买文具”的游戏时还是有个别幼儿对于钱币的换算还不是很会还有待加强。
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这一周多主要让孩子认识了人民币,没想到会这么困难!累的我嗓子都快不出音了,孩子还是晕晕乎乎的!好郁闷!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习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再次反思,发现根源可能在以下几方面:
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或练习题中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有关5套人民币的知识,可是只是匆匆认识,毕竟不是孩子们每天所见的,可效果不是很好,遇到旧版人民币的图时大多学生不认识,尤其是现在几乎不用的2元钱。还有孩子们年龄小,平时接触人民币机会少,他们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可能只限于收几百元压岁钱,绝大部分还是家长保管,平时家长很少让孩子自己去买物品,偶尔买的也多限于一两元的小东西,接触较多的是5角和1元,其他的几乎很少接触,所以他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难度,更不用说兑换人民币和买卖物品的计算,他们掌握起来更困难。
考虑种。种因素,害怕让学生带人民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没有让孩子们带学具,致使学习这部分知识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操作,完全是靠想象完成,效果当然不理想。
总之,我觉得这个单元安排在一年级学习,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很难,太容易理解,如果等孩子上了二三年级,也许这些就不用我们这么费劲了。真希望教材能够考虑孩子的实际,做些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