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圆的面积六年级教案(模板19篇)》是潇洒范文网小编专门为您精选的一篇实用范文类型文章,助力您的范文写作,希望有所帮助。
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材料。这些六年级教案的编写经过精心设计和实际教学检验,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组和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组合图形的认识及面积计算。
教学难点:对组合图形的分析。
多媒体课件,各种基本图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外放内圆”“外圆内方”的设计,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组图片。(生欣赏完后)师提问:这些图片美吗?(生:美)。
师:这些图片的设计中包含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生:圆、正方形、长方形等)。
1、教师出示例3的两幅图并出示自学提示出示自学提示:
(1)上面两幅图有什么不同之处?
(2)右图中的正方形的对角线和圆得直径有什么关系?
(3)上图中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的半部分的面积吗?
生汇报问题(1):这两幅图都是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左图是外圆内方,右图是外方内圆。
生汇报问题(2):右图中的正方形的对角线和圆得直径相等。
生汇报问题(3):左图阴影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列式为:s正=2×2=4(m2)s圆=3.14×12=3.14(m2)4-3.14=0、86(m2)左图: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1/2×2×1)×2=2(m2)3.14×12=3.14(m2)3.14-2=1.14(m2)。
师:同学们做的很好!可我又有问题了,若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那结果又是如何呢?生派代表回答:
左图;(2r)-3.14r=0.86r。
答:左图中正方形和圆之间的面积是0、86m、右图中圆与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1.14m。
四、总结引导,知识生成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p73第10、11、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出示教材p70做一做。
2、完成教材p72第9题。
板书。
左图:s正=2×2=4(m2)右图:(1/2×2×1)×2=2(m2)。
s圆=3.14×12=3.14(m2)3.14×12=3.14(m2)。
4-3.14=0.86(m2)3.14-2=1.14(m2)。
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材首先提出了圆的面积概念,接着让学生尝试运用以前曾多次采用过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引导学生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再一次让学生熟悉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策略。
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圆的周长,在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了用割、补、移等方式,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因此教学本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提供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课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应用网络工具获取知识,进行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接触并更能理解极限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网络化学习,激发学生应用网络环境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感知圆的面积:(课件出示一大一小的圆)。
师: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板书:由半径决定)。
(选择两个面积不同的圆)。
师:大家看,这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吗?说明:圆的面积有大有小。
师:那谁能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想办法表示圆的面积和比较两个圆面积的大小,以及区分圆的周长和面积等途径,让学生充分感知圆面积的含义,为概括圆面积的意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合作探索,交流操作经验。
1、初步感悟:
(1)课件出示:书103例7图。
师:图中每一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么?
原来我们数方格的时候,不满一格算半格,这里有两格特别接近满格,(课件闪烁)我们数的时候安满格计算。
通过数圆的面积,得到整圆的面积,然后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填表、计算,汇报。
小结: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我们得到了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想知道圆的面积到底是多少,看来还需要知道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操作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找出求圆面积的方法。
3、师: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以平行四边形为例,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利用电脑课件的演示,达到通过对旧知的回忆,激起学生从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并明确思想方向,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由直线图形过度到曲线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生动、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中开始新的学习。为学生开展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引导学生寻找用半径求圆面积的方法,并以此为主线展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
师: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想拼成什么图形,打算怎么剪拼,然后动手操作。
[注:在要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取经验,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个体发展的空间,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收获和体验。
师:请大家把各自的拼图展示给大家(鼓励不同的拼法),并且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拼成的是什么图形,是用什么方法剪拼的。(学生可能出现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近似长方形、近似三角形、近似梯形等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一、目标定位正确:
1、课内充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
2、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让学生能利用圆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引入自然。
1、复习巩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关系。
2、复习巩固了什么叫面积,让学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从而自然引入圆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三、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再让学生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让他们仔细观察,研究长方形的长(或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什么,长方形的宽(或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什么,从而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探讨的地方。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为了照顾中差学生,教师应充分了;利用教具或课件展示,让学生有充分的观察和思考,真正感悟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整个过程。其次是在计算公式中对半径的平方还需要指导和练习,以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很好的运用。
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材分析:圆是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唯一的曲线图形。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时行教学的。教材将理解“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在活动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新数学思想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行探究“圆柱圆锥”的体积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是一次飞跃,但是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类比、推理的数学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所用的方法。
2、学生回答后老师让学生上前展示自己的方法。
1、教师引导观察,说说从中得到那些数学信息?
2、老师引导,找出与圆的面积有关的数学问题。
3、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圆的面积)。
(1)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2)汇报,
(3)老师引导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探索圆面积公式。
(1)学生操作。
(2)指名汇报。
(3)操作反思(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圆越接近长方形。)。
(4)转化思想: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那一部分?怎么用字母表示?
(5)观察汇报: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形的面积计算公。
式,并说出你的理由。
(6)总结:1、计算圆的面积要那知道那些条件。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从小养成培养自己热爱数学,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良好习惯。
教学反思:通过试讲觉得学生对活动的设计比较喜欢,思维活跃,教案设计基本满意。结合自己课堂教学体验反思和学校领导的悉心帮助,总结出以下不足:
一、复习占用的时间不当。
复习设计方式不够合理,教师的演示过程加上学生的叙述占用了宝贵的时间,现在反思,这一环节如此“精细”是在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
二、探究没有充分放手。
在探究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孩子的兴趣是很高的,但在学生汇报的环节,我总是担心孩子,在孩子操作演示的时候给予帮助,造成了放手不够,造成了引导过度的现象,出现了探究一直是在我的控制下进行的。
三、没给问题爆发的机会。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材首先设计了估算飞标板面积的活动。呈现了两种估算方法:一是先估算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再估算飞标板的面积;二是把飞标板剪开,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飞标板的面积。接着是,小组合作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用刚推导出的面积公式计算飞标板的面积。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动手操作和讨论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体会极限的思想。
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圆的周长,在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积时,已学会了用割、补、移等方法,把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探究推导直线平面图形的面积。因此教学本课时,可引导学生用以前学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在推导学习中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观念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良好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猜想————小组合作————表达交流————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多次不同的实验,运用转化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把曲线平面图形转化为直线平面图形,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圆面的剪拼,境况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渗透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和课件展示,学生通过猜想然后再用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教学手段:利用游戏、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学习的乐趣。
多媒体课件一套、圆形纸片。
两个完全一样的圆片、透明胶带、刻度尺、量角器、剪刀、小刀。
一、复习引入。
1、幻灯片出示复习题目。
2、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请你们欣赏一幅图。请看!(课件出示)在欣赏图的同时,思考右面的问题。学生猜想牛最多吃多少草是什么的图形?(课件出示)是一个圆形,要求牛吃多少草也就是求圆的面积,引出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圆面积定义。
2、圆面积公式推导。
那么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知道圆有大有小,如果用面积单位直接。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过程,通过课件演示出转化的过程。
想一想: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看可以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小组把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小组汇报并展示所拼图形)。
小组1:我们平均分成了8份,拼成的图形非常像平行四边形。
小组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16份,拼成的图形也像个平行四边形。
小组3: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16份,拼成的图形很像一个三角形。
小组4:我们拼的图形像个梯形。
小组5:我们平均分成了4份,拼成的图形像平行四边形。
学生回答: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拼成的长方形与圆的关系,小组讨论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圆的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3)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4)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推导出面积公式)。
小组内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师板演。
小组合作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汇报交流,师演示课件。
小结: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想和动手验证,终于得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祝贺大家取得成功!那么,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呢?(半径)。
三、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到底有什么用呢?
现在我们会求牛最多吃多少草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课外思考。(幻灯片出示)。
已知一个圆的周长,你能计算这个圆的面积吗?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
出示例题。
出示例3:算出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评析板演情况。
2、比较整理。
学生回答后板书:
概念计算方法计量单位。
(2)分组讨论:周长和面积在概念、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上有些什么不同?并完成下表。
投影展示各组填写的表?并指名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有哪些不同。
(3)学生看表回答:
为什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用(长+宽)×2,
计算长方形面积用“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方法分别与长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有什么关系?
三、练习中深化比较。
1、出示:一张长3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
(1)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答过程。
(2)摆一摆。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6个边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4人一组,动手摆一摆,6个小正方形可以摆出哪些不同的图形。
(3)投影展示学生摆出的不同图形:
(4)讨论:
这些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算一算,这些图形的周长都相等吗?
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得出;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讨论:
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相等吗?
周长一定时,面积的大小与长、宽之间的差有怎样的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这个花坛里种的花的最多?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得出: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等时,面积不一定相等。周长一定时,长与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长与宽相等即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回答问题。
(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
3、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
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
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
(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在平面图形的学习中圆安排在最后一个,是在学习面积的认识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基础之上安排的。
本单元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难点,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教材中介绍的把圆通过等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长方形,这里体现了极限的思想。另一种思路是在圆内画正内接多边形,使多边形的面积越来越接近圆,这也就是刘徽的割圆术,体现了极限的思想。在这个化圆为方的过程中,加强了转化思想的渗透。与此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的优秀数学成就,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课前调查,有20%的同学知道圆的面积公式,但只知道公式却不知道怎么来的,有10%的同学认为知道,但写出的公式不正确。针对以上情况,我把化圆为方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把公式的推导作为重点,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1、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在自主探究中体验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刘徽、祖冲之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化圆为方体会极限思想。
七、
ppt圆片剪刀。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课件:小马吃到青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圆的面积。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圆的面积,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回顾复习,总结方法。
1、我们在推导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怎样研究的呢?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
2、前面的学习对研究圆的面积有什么启发吗?
小结:你能把前面学习的方法用到圆面积的研究中,这说明你很会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找到学生的原有认知,运用正迁移寻找到研究圆面积的方法。)。
(三)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请你大胆猜测一下。
2、请你先想一想圆能转化成什么图形,然后再动手剪。
活动要求:
(1)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2)圆和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联系?
(3)通过转化后的图型你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啊?
提示: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同桌讨论一下。
预设一:圆内正多边形。
1、圆内只剩正方形。
(1)指名说想法。
(2)对于他的想法你有什么想法吗?
2、圆内画正方形。
(1)出示:把圆转化成正方形和4个小部分。
你看前面同学把这4个小部分去掉了,你为什么粘在这了呢?
(2)方法同上,但是在拼成的椭圆形上画正方形。
请第二个同学说一说。
(3)圆内正六边形。
指名说想法。
比较这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想象一下,如果继续分下去,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会怎样呢?
(4)介绍刘徽的割圆术和祖冲之。
预设二、沿半经剪。
1、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1)展示学生作品。
指名说想法。(分的份数少的)。
比较沿半径分的几种方法:观察一下这几种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
(2)渗透极限思想。
如果继续顺着大家的思路往下分的话,想象一下:16份,32份呢?。
出示课件:电脑演示由8等分到32等分。
小结:我们这几位同学沿着半径把圆剪开,因为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且相等,所以圆分的份数就有若干份,分的越多拼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3)圆和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联系呢,你能独立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预设三、展示其他图形。
指名说想法。
1、转化成梯形、三角形。
2、推到面积公式。
小结:你们的想法独具匠心,思维与众不同。刚才我们努力的把圆转化成其他图形,虽然方法不同,但是殊途同归。咱们同学可真了不起,自己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空间,调动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动手剪、开口说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通过比较、课件演示,渗透极限的思想。)。
(四)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当这个圆的半径是1米时,小马吃草的面积是多少?
2、当这个圆的直径是2米时,小马吃草的面积是多少?
3、当这个圆的周长是6.28米时,小马吃草的面积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
对学生整理和复习不但要起到一个回顾知识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整理和复习课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引发知识的重新构建,并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这堂课的重点,林老师就将其定位在学生复习整理的学法指导上。而事实证明,当学生通过自己整理得到的复习方法印象非常深刻,学生愿意并且重视相互之间的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究整理复习的'方法之后,安排了一定量的相关练习。但是复习中的练习应定于哪里呢?我觉得应定位于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性影响,灵活应用,挖掘提升。在教学设计中,林老师首先关注到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所以在练习中林老师先安排了一组根据直径和半径求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的热热身,也为后面的提高练习打下基础。之后为了让学生形成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练习,这些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更加深入考虑问题,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发展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还可以提醒其他学生,避免发生类似错误。
复习课并不是单纯重温旧的知识,而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各种常规方法的运用更加熟练,最终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只要我们教师能多些创新,复习课照样可以精彩纷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圆的面积》说课稿及教案反思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555。
1423324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第8、10题放在托管时间完成。
文档为doc格式。
六年级圆的教案
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
六年级圆的教案
1、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能正确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过程,认识圆周率。
(2)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发现、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乐趣;
(2)结合圆周率的介绍,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的教育。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
六年级《圆的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自相矛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要前后一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通过多读、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的大意等来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理念: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传授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身心发展及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者本着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从教学程序的设计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发现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教者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表演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教者则更提倡个性化的学习,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及对学生现状的了解,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大意弄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读、讨论。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古文的意思,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紧紧抓住读这个重点,采取:读通—读懂—读好—读透的“四读法”进行展示交流,以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味美,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明白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
五、说教学程序:
(一)温故而知新,导入课文。
由同学们回忆学过的一些成语故事,引出《自相矛盾》,同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积累与预习,谈谈对矛与盾的了解。
(二)按照“读通——读懂——读好——读透”的学法,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首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在听范读的基础上,自己试着读课文,并让学生谈谈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受。引导学生说说解决这些困难都有些什么好方法。并让学生按照这些方法把文章读通。因为是文言文,所以读的次数要较于平常的白话文要多。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接着让学生精读课文,感悟寓意,达到读懂、读好的目的。
在此处,让学生在读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注释预习,一字一句深入地读,读明白每一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试着完成。
接着,汇报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对汇报的要求很宽松,可以小组合作汇报,一人一句;也可以就你懂得最透彻的一句汇报;也可以就全文来汇报,每汇报一句,除了谈理解,还要让学生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或者表演来展示理解到的内容,老师再相机点拨,指导读法,也就是在“读懂”中渗透“读好”这一环节,让学生既读懂又读好。
3、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最后让学生自己在反复的品读中悟出寓意,品出学习文言文的秘诀,体会其美妙的韵律,达到读透的目的。
文章读到这时,实质上已经读透了,此时,教者在学生反复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文章的寓意,并根据文章蕴含的道理设计了一个环节“文章读到这里,你肯定感受颇深,此时,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谈,只要说出道理即可。最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古文的秘诀,那就是反复诵读,细细的品味,慢慢你就会发现它有着音乐般美妙的韵律,从中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
六、说板书。
板书力求简洁明了,紧扣主题,揭示寓意。卖者自夸的两句话“矛(利)物无不陷也,盾(坚)物莫能陷也”,自然引出“自相矛盾”,这一主要意思。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重点:圆的特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难点: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圆的大小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圆形纸片、剪刀、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一张白纸。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梯形
2、出示圆形图片: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生:钟面上有圆。
生:轮胎上有圆。
生:有些纽扣也是圆的。
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求圆的面积是从生活中喷水头浇灌农田这一生活场景引入,使学生理解了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下,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挥自己地想象,从估计到公式的推导;从数方格到剪拼成学过地平面图形;从已有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等等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并讨论从而形成结论。教学中教师还特别强调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由旧知引入新知的过渡。
首先在让学生估一估圆的面积活动中,通过圆的面积与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再一次渗透了正多边形逼近圆的方法。然后教学中让学生把圆进行分割,再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由此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或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9~70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例题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对组合图形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师:古时候,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结合课件出示)虽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建筑设计上。
2.课件展示:鸟巢和水立方等建筑,精美的雕窗。
【设计意图】由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导入课堂,自然地引出例题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实践操作(课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雕窗插图)。
师:谁能说说这两种设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预设1:左边的雕窗外面是方的里面是圆的;右边的雕窗外面是圆的里面是方的。
师:我们可以将上述特征分别概括地称为外方内圆、外圆内方。
预设2:都是由圆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组成的。
师: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组合图形)你能用学具组合出这两个图形吗?
学生操作,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体会图形的组合与位置关系,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产生。与此同时,激活了原有的关于组合图形的认识,找到了新知的生长点。
2.解决问题。
(1)阅读与理解。
师:怎样计算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
预设1: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预设2:需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
师:只告诉你这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米,你能计算出这两部分的面积吗?
学生思考,尝试练习。
(2)分析与解答。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左图中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的?
预设:正方形的面积是2×2=4(m2),减去圆的面积(3.14m2),等于0.86m2。
师:你是怎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的?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正方形的边长=圆的直径。
师:在右图中你能得出正方形的边长吗?(不能)该如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呢?
预设1:可以把右图中的正方形看成两个三角形。
追问: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相当于什么?(底是2m,高是1m,相当于圆的直径和半径。)。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预设2:也可以看成四个三角形。
师:这样一来,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呢?相当于什么?(底和高都是1m,相当于圆的半径。)。
师:那么,圆与正方形之间部分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学生练习,分析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推理等学习活动,得出公共边以及图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达成问题的解决。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只用几个简单的设问,引出的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展示。
三、回顾反思,理解算法。
师: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结果又是怎样的?结合左图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左图:。
师:像这样,你能计算出右图中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学生练习,反馈讲评。
右图:。
师:我们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1m代入上述的两个结果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预设:和之前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发现一般的数学规律是本堂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利用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发展过程中。
四、课堂练习,强化认识。
1.基础练习。
师:求不能喷灌到的草坪面积,就是求什么?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2.拓展练习。
在每个正方形中分别作一个最大的圆,并完成下表。
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小组汇报展示。
师: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正方形面积为,圆的面积为,面积之比为。
师:如果是在圆内作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个问题就作为今天的课外作业。
【设计意图】基础练习的设计在于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强调对结果进行验证的意识。拓展练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解答,进一步揭示了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一说。
六年级圆的教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成就,渗透爱国思想。
六年级圆的教案
设计意图: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设置了与前面相呼应的求赤道周长的课外的拓展。这样的设置,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学习方法,获得情感态度等体验。)。
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2、学会11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33个词语的意思。
3、能理解课文的思路,初步认识插叙的段落,懂得插叙的作用。
4、能辨清反问句,初步理解设问句的作用。
5、感受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革命先烈的斗争业绩。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学习生字和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全文。
1、揭题,质疑,帮助设疑。
(1)江姐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课文写了江姐的什么事?为什么写这些事?
2、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上述题(1),并用____划出文中有关江姐身份和品质的句子。
3、检查讨论第(1)题,并随机教学生字彭和词语白区,介绍有关《红岩》和有关的历史背景。
4、听录音,边听边想第(2)题,听后同组讨论交流答案。
5、检查。板书:痛失丈夫、熬受毒刑。
二、轻声朗读全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完成作业本1、3两题,再集体校对。
三、作业。
1、作业本第2题和第4题。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细读课文,理解通过具体事例说明江姐高贵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作业本第4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江姐的哪几件事。
二、学习第一个事例:痛失丈夫。
1、轻声读2、6自然段,找出江姐说的话,齐读。板书:
这算得了什么!
2、联系上下文,默读思考:
(1)这指什么?
(2)是算不得什么吗:
学生朗读有关句子时,教师板书:打击、残酷、强忍悲愤、微微抖动、平静吐出。
(3)出示反问句:这算得了什么?与原句这算不得什么!比较,体会表达的不同感情。
3、消费者:江姐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她最亲的人,虽然内心痉万分,但她把个人的不幸和安危放在一边,以革命事业、党的利益为重。她,是我们党忠诚的战士!
三、学习第二个事例:熬受毒刑。
1、指名朗读7-8自然段,边听边思考:敌人是怎样折磨江姐的?江姐又是怎么忍受的?
2、指导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江姐熬受酽刑的经过说话提纲如下:
学生口述江姐受折磨经过时,教师板书:竹签钉指,没有呻吟。结合理解令人心悸。
3、分江姐和特务两条线有感情地朗读9-15自然段。先由师生对读,再让男女生对读。
5、多么顽强的战士啊!(引读第17自然段)当朝霞透过山峰,阳光洒满山谷地,高墙边的黑漆铁门一响,人们聚在风门口张望。只风______________。她熬受一夜的折磨,__________________。
6、严刑拷打,竹签穿指,十指连心哪!江姐是怎样忍受这撕心裂肺的痛楚的呢?
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紧咬牙关、咬破嘴唇。
7、想象:江姐受刑时,紧咬牙关,她当时心里怎么想?
8、小结:是的,无论敌人用了怎样残酷的刑罚,我们的江姐宁死不屈。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或课文段落。
敌人江姐。
先是疯不能。
然后冷笑倔强。
并又用竹昏。
泼凉水没有。
又泼凉水没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懂得插叙的作用,练习背诵难友们给江姐的信。
教学过程。
一、填空练习,创设情境,进入意境。
二、抓住两个具体事例,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1、先抓住两个具体事例的起讫,把课文分为四段,并说说其他两段段意。
2、研究第7自然段的.承接过渡作用,不是那一夜发生的,是插叙。为什么要插叙呢?
三、学习文章下、四段,继续体会夜晚提审、关怀慰问两段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2、指导朗读难友们的信,重点读好当我们当我们当我们排比句,抒发难友们对江姐的敬爱之情,以及江姐对他们的鼓舞。练习背诵。
4、齐语法第一段,指导读出反问句和设问句中难友们关心的语气。
四、感情朗读课文,作整理和总结。
1、通过本文的,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五、作业。
1、背诵难友们的信。
2、听写词语。
3、把江姐的故事说给家人听,课外阅读《红岩》一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